元訂貨帶你解讀《硅谷商戰》(序)

《硅谷商戰》一書的作者是時下被稱為互聯網三巨頭裡百度公司的創始人李彥宏。完成這本書的時候,李還在美國硅谷加盟搜索引擎Infoseek。與普通工程師不一樣,李在專注於自己的技術工作之餘,對當時美國計算機網絡的商業發展與競爭十分關注。硅谷高科技公司與人才聚集,同事們閒暇之間的討論更是讓他興趣滿滿。本書也也正是在這樣的契機下完成的。

本書按照時間順序記錄,基本覆蓋1994年瀏覽器興起後不到5年的因特網商戰歷史。書中記述了個人計算機與因特網的興起是如何被商業機遇推動,又如何更迭演進;微軟公司錯失機遇後,比爾蓋茨力排眾議,背水一戰得以後來追上;雅虎、美國在線等公司是如何抓準時機發家等等精彩的商戰過程。

這本書首次發行與1999年,截止到現在已經有21年了。但是書中發生的事情,卻正以不同的公司和商業形式在我們身邊上演,甚至更加精彩與刺激。李在自序中曾提到"本書不僅有助於讀者瞭解信息技術的最新發展,更適合於企業管理人員在商業運作中參考",時至今日,可能有些記錄已成為信息技術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其中的商業競爭卻仍有重要的借鑑意義。不知是巧合還是打算良久,本書出版後不久,李彥宏辭去了硅谷的高薪工作,攜自己的專利技術回國創業,2000年1月,他開啟了自己商業帝國的第一步——百度公司創立了。

本書以章回體形式紀實敘述,元訂貨將以連載形式分批對文章內容進行評價與分析,並結合時下我國互聯網行業發展做出類比。希望能給閱讀者以較為清晰的瞭解與思考。也歡迎各位讀者在評論區互相交流您的看法與見解,讓我們共享這場商業盛宴帶來的驚心動魄!

此篇序文中暫不談及詳細事件,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本書中商戰的主要參與者與公司的簡介。其中有些是現在鼎鼎大名的業界大亨,也有的盛極一時卻慘淡收場。但是無論結果如何,在那個角逐的時分,他們都是走在信息技術領域前端的開拓者,他們的精神與思維也都將被銘記。


人物簡介:

1. 比爾·蓋茨(Bill Gates)

微軟公司 首席執行官

比爾·蓋茨是微軟公司創始人之一, 也是微軟最 大的股東。近年來他的聲訾像他的財富一樣迅速膨 脹, 已經成為全球最著名的人物之·, 許多青年人心中的偶像。

從商戰的角度講, 人們可以從蓋茨那裡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恐怕就是:你不必是某個領域的開創者, 但是一旦你決定打入那個領域的話, 你就必須不顧一·切, 志在必得。1995年底, 當所有的人都 在講瀏覽器將怎樣取代視窗系統成為新的操作平臺時, 蓋茨開始了微軟有史以來最劇烈的一次經營策 略的改變。

"當人們在馬路兩旁樹起那些電線杆子的時候, 他們是為了用電在房屋裡照明, "蓋茨說, "誰也沒有想到各種家用電器、電視和電話、或是因特網的出現。革命, 這個詞本身就意味著事情的不可而見性。"

2. 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r:)

網景公司創始人之一

馬克·安德森現任網景公司執行副總裁,全面負責網景公司的產品開發工作。1994年, 安德森與吉姆·克拉克一起共同創建了網景公司。在這之前, 安德森是伊利諾大學的本科生, 讀書期間他和其他同學一道編寫了Mosaic瀏覽器, 這個瀏覽器在短短1年內獲得了200萬用戶。

安德森為網景的技術開發把握方向, 也是網景在技術方面的發言人。他經常接受媒體採訪, 多次預言網絡計算、電子郵件軟件、Linux 操作系 統等的興起, 併力主網景領航員瀏覽器源程序代碼的公開化。

3. 吉姆·克拉克(Jim Clark)

網景公司創始入之一

人們說在計算機領域一個時代能持續3年, 但是吉姆·克拉克的公司只用了1年就從租用人家的寫 字樓變成了那座樓的主人——外加周圍的另外兩座樓, 還有設在倫敦、巴黎、慕尼黑和東京的辦事處。

克拉克原為斯坦福大學的副教授, 1982年棄教從商, 創建了硅谷圖形公司, 這家公司在他離開 時年銷售收入已達15億美元。1994年克拉克創建 的網景公司在股票上市的幾天之內, 市值就高達20億美元。萬維網的興起, 網景公司功不可沒。克 拉克一直被人們認為是科學技術和商業策略的完美結合, 他的一舉一一·動在硅谷都倍受關注。克拉克認為因特網將成為未來通信的主要載體, 計算機、電話、 自動提款機等等都將通過因特網來連接。

克拉克現在正任創建他的第三家公司Healtheon, 為醫藥行業提供信息技術集成服務。

4. 吉姆·巴克斯代爾(Jim Braksdale)

網景公司首席執行官

吉姆·巴克斯代爾1965年畢業於密西西比大學, 獲得營銷學的學士學位, 而後他在事業上步步高昇, 1983年成為聯邦快遞公司的首席營運官(COO)。此後, 聯邦快遞公司的年收入從10億美 元直線上升到77億美元, 其業務遍及135個國家。1995年, 網景公司把巴克斯代爾從AT&T 無線通訊部首席執行官的位置上挖了過來, 從此巴克斯代爾成為因特網商戰的一個主要人物。

巴克斯代爾是硅谷公認的最好的首席執行官之一, 在網景面臨挑戰的時候, 他起著鼓舞士氣的作用。1997年, 巴克斯代爾主動要求只掙1美元的工資, 到了年末, 因網景股票價格低迷, 他又主動交回了數十萬股的認購權。為了維護網景的利益, 巴克斯代爾可以說是鞠躬盡瘁。在最近的微軟反壟 斷案中, 巴克斯代爾更是親自出庭作證, 代表司法部與微軟的律師進行舌戰。

5. 路易斯·郭士納(Louis Gerstner)

IBM 公司 首席執行官

路易斯·郭士納在加盟IBM之前曾先後執掌運 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和著名食品與菸草公司RJR Nabisco。1993年, IBM 危機重重, 財務狀況慘不忍睹。郭上納受命於危難之際, 出任

IBM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郭上納管理的IBM 很快面日一新, 並實現了公司經營策略的巨大轉變。IBM 產品的經銷商們又重新恢復了對"藍色巨人"的信心。1995年, 郭上納宣稱年收入760 億美元的IBM 將繼續把顧客放在第一位, 而IBM 經銷商則是公司最重要的顧客。

1995年6月, 在長期和平協商沒有進展的情況下, IBM 突然宣佈對群件開發商蓮花發展公司 進行敵對性兼併, 出價高出蓮花公司市場價近一倍。對剛剛恢復元氣的IBM 來說, 這一敵對性的 現金兼併案具有很大的冒險性。郭士納力排眾異, 把奄奄一息的蓮花公司納入IBM 的保護傘之下。為蓮花公司的樣件 Notes 大做廣告, 並給予連花管理層高度的自主權, 兒乎沒有委派任何IBM官員進駐蓮花。現在的蓮花公司義生機勃勃、成為群件市場的有力競爭者。

郭納執掌IBM的4年中, IBM 股票價格 翻了4倍, 他本人也獲得了價值數億美元的股票認

購權。

6. 拉里·埃裡森(Larry Ellison)

聖言公司 首席執行官

拉里·埃裡森是計算機工業界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他控制著世界上最大的數據庫公司——聖言。埃裡森之所以著名, 還與他放蕩不羈的性格和長期一貫的反微軟言論直接相關。

埃裡森最先提出了網絡計算機的概念, 大肆鼓吹過互動式電視、群件和個人數字式助手一

PDA, 而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擺脫對信息技術行業唯一比他富的人——比爾·蓋茨的依賴。尤其令人欽佩的是, 埃裡森從來沒有讓這些激進的新概念干擾過他的核心生意:數據庫。

1997年, 埃裡森還多次聲稱他想用他個人的錢買下蘋果公司。他當時本可以用13元一股的價格買進, 但是他的這一決定最終被他的律師勸止了。理由是他對蘋果公司的狀況太瞭解了, 如果他 真的去買蘋果公司的話, 他將需要花大量的時間接受司法部律師的調查。

1998年, 聖言發佈了最新的數據庫版本Oracle 8i, 把數據庫與因特網緊密地聯繫起來了; 在11月 的Comdex交易會上, 埃裡森義推出了新的服務器硬件產品, 這種計算機使用一個極其簡單的操作系統, 兒平是在硬件上直接運行數據庫。

7. 巴特瑞克·努頓(Patrick Naughton)

Java 技術發起人, Infoseek 公司 首席技術官

巴特瑞克·努頓原為星潮公司總裁兼首席技術官, 1994年10月起負責星潮公司在平臺策略、系統軟件、應用程序、開發工具等一系列用於聯網服務和通信技術的研製工作。1998年11月, 隨著迪斯尼對Infoseek的部分併購, 星潮公司被納入Infoseek名下, 努頓則轉任Infoseek的首席技術官。

1982年, 努頓開始了他的軟件工程師生涯。隨著個人電腦的普及, 努頓也逐漸成長起來。他在麻 省理工學院時, 練就了X Windows 方面深厚的功底, 1988年加盟太陽微系統公司的窗口系統研究組。

1990年末, 努頓在太陽試驗室開始了一項秘密項口, 叫"綠色"。這個小項目旨在創造一個全

新的軟件開發平臺, 並解決許多現存系統的問題。這個項目最成功之處就在於它孕育了 Java技術。

努頓在Java技術的發明和發展中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今天, Java已經成為一·個被廣泛接受的 革命性的計算技術。

8. 司考特·曼克尼裡(Scott McNealy)

太陽公司 首席執行官

術書對曼克尼裡著墨已很多, 在此只做簡單介紹。曼克尼裡是太陽微系統公司的創始人之一,

而且在太陽公司成立不久就出任首席執行官, 一直到今天已經有13年了。曼克尼裡近年來越來越明顯地公開反對微軟及其經營作風。這些年來也正好是微軟通過支持功能強大的個人電腦來逐漸侵入太陽公司市場範圍的時期。太陽則通過開發Java語官和網絡計算機, 聯合硅谷群雄來對抗微軟和比爾·蓋茨。曼克尼裡也一直在推動美國司法部對微軟進行反學斷調查, 併為這場世紀審判出庭作證。因為任問對微軟的限制, 哪怕只是象徵性的限制、都會使太陽公司從中收益, 並使更多的人相信太陽所鼓吹的"瘦"客戶模型、獨立於平臺的程序設計語言 Java 等。

9. 愛瑞克·史密特(Eric Schmidt)

諾維爾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在計算機工業發展的早期, 諾維爾是一個響亮的名字。它的軟件產品可以使商業用戶在一定範圍內共享公司的信息資源。諾維爾的網絡操作系統 Net Ware 每次發佈新的版本都成功地控制了局城網市場, 當時看來, 諾維爾在網絡服務上的霸主地位可以使它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在軟件業界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但是諾維爾後來卻被除名了, 而且可能需要經過多年的機構重組才有機會重振往日雄風。為此,公司董事會的成員們採取了一項大膽的措施:僱傭愛瑞克·史密特作為諾維爾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業界的分析家們戲稱史密特為"螺旋槳頭", 意指他是一個技術天才卻不具有全面執掌一個大公司的管理才能。華爾街股市卻對史密特投了信任票, 諾維爾的股票此後開始了穩步回升。"坦率地講, 我的感覺是諾維爾擁有的技術和麵臨的機會跟它在業界的地位是不相稱的, 我希望和諾維爾的員工一道米改變這種狀況。"史密特在上任不久就這樣說, "在我看來, 網絡方面人才最集中的地方就是諾維爾, 而網絡代表著信息技術產業的方向, 同時也是我一直致力於的方向。"史密特在大學裡就為他進入計算機工業界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他先是在普林斯頓大學拿了電子工程學的學士學位, 而後, 像70年代中期許多計算機科學家一樣, 史密特捲起鋪蓋卷, 殺到了加州, 他進入了伯克利加州大學。在伯克利讀碩士時, 史密特開始有機會接觸電腦工業界, 他先後供職于貝爾實驗室、Zilog公司, 甚至最著名的施樂公司PARC研究院(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帕克研究院)。

1983年史密特從伯克利獲得了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同年加盟太陽微系統公司任軟件經理。史密特在太陽公司的建樹是有目共睹的--在過去的11年中, 史密特負責過太陽幾乎所有的部門, 包括 網絡部門。

1994年史密特達到了他在太陽公司事業上的巔峰, 他榮升太陽公司首席技術官。在4年的首席技術官(CTO)生涯中, 史密特的名字幾乎與太陽的首席執行官一樣響亮。

"我是一個CTO, "史密特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說,"有時候我覺得這3個字代表'Chief Talking

Officer"(首席談話官), 或是'Chief Travel-ing Officer, (首席旅行官)。"今天, 史密特最主要的旅恐怕就是諾維爾硅谷新總部和猶他州的老總部之問的穿梭。雖然他也在猶他買了房子, 但大多數時間他仍然客歡待在氣候宜人的硅谷。

"相信我, 如果你要是想買第二棟房子的話, 猶他是個很好的選擇, "史密特說, "我喜歡滑雪。"

(注:猶他乃美國的滑雪聖地。)

史密特加盟諾維爾的時候, 公司本身也在進行 "高山滑雪", 自從諾維爾決定與微軟爭鋒起, 公司的業績就一直在往下滑。諾維爾不斷地兼併小公司, 但是成功的例子並不多, 同時也損傷了不少的元氣。

諾維爾1994年花10億美元兼併了 WordPerfect公司, 但是兩家公司運作方式迥異, 無法產生共鳴, 最後諾維爾只得忍痛以低於買入價的一半的價錢又賣掉了這個字處理軟件開發者。

諾維爾的問題還不止於此。當諾維爾傾全力對付微軟的時候, 網絡工業一夜之間發生突變, 因特網起來了。

信息產業界的產品週期是以月計而不是以年計的, 因特網革命興起的時候, 諾維爾沒有趕上頭班車, 這樣公司的產品就沒有任何與因特網整合的功能。

諾維爾1997年第2季度總收入2. 73億美元, 虧損卻高達1億美元。第3季度在美國裁員18%, 在歐洲裁員15%。史密特並沒有因此而失去信心, 諾維爾仍然有著堅實的用戶基礎, 它的NetWare 產品擁有6000萬的支持者, NetWare 的核心技術諾維爾目錄服務NDS至今在工業界無人可以望其項背。諾維爾推出了支持NDS的萬維網服務器, 並大力發展 Java技術。

"重要的是諾維爾已經回到了它擅長的網絡軟件上。不管出現什麼情況我們都不會再買Wordperfect 這種公司了。我們將集中精力, 搞好我們核心的網絡服務。"憑著這種理念, 史密特希望能使諾維爾重現往日的輝煌。

"這個工作非常有趣, 非常有挑戰性。我喜歡這裡的人、我珍視諾維爾的用戶基礎。只要有這些, 我就會勇往直前。"

10. 史蒂大·喬布斯(Steve Jobs)

蘋果公司創始人, 代理首席執行官

如果說蘋果代表··種宗教的話, 史蒂大·喬布斯就是這門宗教的創始人和教皇。他曾經領導蘋果與微軟進行過一場聖戰。現在他又回到了蘋果, 出任代理首席執行官。雖然蘋果董事會聲稱他們還在為公司尋找一個長期的首席執行官, 但是人們知道除 了喬布斯本人之外, 恐怕沒有人能夠恢復蘋果的信心了。

喬布斯是硅谷極具傳奇色彩的一個大人物、他從小生長在舊金山, 而且是個孤兒。他的成長與個人電腦的成長相映成趣, 在蘋果22年的歷史上, 喬布斯一直是麥金塔用戶的精神領袖。

喬布斯並沒有因此而滿足, 近兩年來他一直盡力使自己的輝煌不致以悲劇收場。重掌蘋果其實是他一生最大的挑戰, 接手時正當蘋果電腦的市場佔有率每況愈下, 生產和銷售同時陷入副境, 與微軟視窗系統的兼容性也越來越差。

當人們認為挽救蘋果是不可能的事情的時候, 喬布斯回來了。

喬布斯因負擔不起學費而沒有讀完大學, 1976年他與Steve Wozniak 在加州郊區的一個破車庫 裡創建了蘋果公司。那一年喬布斯21歲, 他在一次參觀施樂公司的電腦實驗室時, 一下子被那裡的通過鼠標驅動電腦迷住了, 他決定製造這樣的電腦 並使所有的人都能輕易地學會使用。

喬布斯變賣了本不值錢的所有財產, 用那些錢買來了製作他的第一臺蘋果電腦的儀器設備, 蘋果I 就這樣誕生了。這種電腦當時只賣700美元, 它沒有鍵盤, 主機也沒有保護殼。

次年, 蘋果電腦就增加了彩色圖形卡和鍵盤功能, 幾樁大生意下米, 加上投資者的熱情, 蘋果公司就此發達了起米。兒年以後, 兩個人都成了百萬富翁。

喬布斯理想中的電腦則是在1984年麥金塔間世的時候才算出現。麥金塔有著動態、簡單方便的操作系統, 圖形功能更是當時電腦工業界的另一個標準MS-DOS 望塵莫及的。以麥金塔為平臺的電腦軟硬件很快風靡各個家庭、學校、公司和企業。蘋果也就成了個人電腦界的龍頭老大。

為了保持蘋果的輝煌, 喬布斯力勸當時百事可樂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約翰·斯卡里(JohnScully)出掌蘋果。據說, 喬布斯突然闖進斯卡里的辦公室, 對當時這位不一世的商界鉅子說:"你到底想幹什麼? 靠賣糖水了卻你的餘生嗎? "。

斯卡里中了喬布斯的激將法, 於1983年加盟蘋果任首席執行官, 而喬布斯那時是蘋果的董事長。

喬布斯就是以這種直爽、激進的性格聞名於商界。他自己也承認是他"狂熱, 有時不守規矩"

的個性和經營觀念造就了蘋果; 同樣地, 喬布斯的反對者們則說他的這種性格為日後蘋果出問題埋下了伏筆。

麥金塔機發布不久, 斯卡里和喬布斯之間就產生了重大的分歧, 他們在產品開發、銷售、軟件設計等方面都無法取得一致。斯卡里埋怨喬布斯傲慢無禮, 我行我素。他們之間關係的最終破裂是因 為在蘋果的掌上型電腦"牛頓"開發上的分歧。斯卡里對"牛頓"寄予厚望, 喬布斯則不願意把"牛頓"整合到蘋果電腦系列中去。在斯卡里的堅持下, 蘋果董事會於1985年罷

免了喬布斯的董事長職務, 喬布斯沒想到自己引狼入室, 但又無可奈何。一氣之下, 喬布斯成立了一個新公司——未來電腦(NeXT Computer)公司。

為了證明蘋果集團的錯誤方向, 喬布斯自己掏出數百萬美元支持未來電腦。1989年第一臺未電腦問世, 但是卻無法打入主流電腦, 因為未來電腦既貴, 又慢, 而且與工業界的標準不兼容。1993年這種電腦停止了生產, 未來電腦的投資者們總共

虧掉了2. 5億美金。此後, 未來電腦公司轉而開發一些相關的軟件產品, 可謂慘淡經營。

喬布斯雖然在未來電腦上毫無建樹, 卻在另一個公司上非常成功。他購買了電影《星球大戰》的電腦技術班子, 成立了一個叫"Pixar"的公司, 專門通過電腦製作動畫片。迪斯尼的巨片《玩具總動員》就是出自喬布斯的這家公司。

1996年, 蘋果公司當時的首席執行官通過購買未來電腦公司把喬布斯又請回了蘋果。起初, 喬布斯並不想跟蘋果再有任何瓜葛, 因為當初是蘋果董事會背叛了他, 他賣掉了他所有的蘋果股票, 只留了一股留作紀念。他公開聲稱蘋果已經變質了。但是喬布斯的性格多變, 也許是與蘋果舊情難忘, 也許是想報答那些蘋果電腦的忠實信徒, 喬布斯答應回到蘋果, 作為"特別顧問"。

此時的蘋果仍無任何起色, 到1997年7月,當時的首席執行官被驅逐, 喬布斯開始走到前臺來操作, 他的頭銜也變成了代理首席執行官。不出人們所料, 喬布斯很快對蘋果進行了大

幅度的改組, 邀請一些硅谷巨頭如聖言董事長拉里·埃裡森等加入蘋果董事會。他還與微軟言和,得到了比爾·蓋茨1. 5億的投資。

一年以後, 蘋果實現了多年來首次全年盈利, 新推出了iMac也深受新老用戶的歡迎。一個沒有前途、沒有希望的公司, 現在又變得生機勃勃了。

11. 史蒂夫·凱思(Steve Case)

美國在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一年鑄一劍。史蒂夫·凱思用了10年的時間來構築美國在線的千萬名用戶, 為了這一目的, 他的公司在10年中總共虧損了10億美元。而現在該是凱思收穫的時候了。很多公司都開始花錢在美國在線做廣告, 不少公司還花巨資在凱思的美國在線網絡上開設網上商店, 凱思甚至把用戶的月費從 19. 95美元增加到21. 95美元。月費漲價沒有使美國在線的用戶減少, 其用戶增加的速度也絲毫沒有減慢。

與美國在線的公司形象相反的是, 凱思是一個靦腆、謙和的首席執行官, 他從來不炫耀美國在線在聯剛服務界的霸主地位。他喜歡說:"這一切都只是暫時的, 信息世界的格局有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改變。"他一直很擔心電信公司、有線電視網和微軟這些大公司想把美國在線置於死地。他也從不輕視新興的聯網服務商。一次, 39歲的凱思遇到了26歲的 Earthlink 公司 掌門Sky Dayton, 凱思對他說:"我是不會讓你使用我們當年對付Compuserve和 Prodigy 的方法來對付美國在線的。"

凱思對聯網服務的執著開始於80年代, 那時"候美國在線的實力剛剛夠他支付水電費之用。凱思卻從來沒有動搖過白己的信念。一位美國在線早期的程序員說:"在一個小公司裡, 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公司做的東西有信心, 但足你需要有一個人, 他不管什麼時候都非常相信他所做的事情。這個人就是凱思。從公司開張的第---天起, 凱思就, 認為這個公司的前途不可限量。"

遠在蘋果創始人喬布斯還在他的舊車庫裡幹活兒的時候, 凱思就開始嘗試把他的電話線插入 到他電腦的調制解調器中-那時候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花了數千美元來購買相關的軟硬件, 用了好幾個星期才連上一個當時的上網服務系統。那時候的上網服務就是看一些白色的字符在綠色的屏幕上緩慢地滾動。要是換了其他人, 恐怕就算了, 凱思卻從中看

到了商機。"雖然那東西很難用, 雖然當時的電腦又慢又貴, 有一件神奇的事情正在發生。"他說, "那就是你可以坐在自己的桌子前存取各種信息, 跟世界各地的人進行交流。這樣的東西怎麼可能日後不流行起來, 不成為一個巨大的商業機會呢? "

今天, 美國在線的股票已經接近400億美元, 公司的名字也幾乎成了聯網服務的代名詞。

12. 替姆·庫苟(Tim Koogle)

雅虎公司 首席執行官

作為公司的第6位員工, 替姆·庫苟於1995年8月加盟雅虎。這位47歲的首席執行官為雅虎帶來了他15年的高科技公司管理經驗。這些管理經驗 對於員工平均年齡只有29歲的雅虎公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庫苟出掌雅虎後, 立即和公司的創始人們一起制定了雅虎的發展監圖。當時, 楊致遠和大衛·費羅都是剛剛走出學校的毛頭小夥兒, 他們由於習慣了學校裡因特網上任何東西都是免費的風氣, 一開始不願意在雅虎網站上加入廣告。庫苟成功地說 服了他們, 保證在賺錢的同時, 不忘為用戶提供一流的網絡信息服務。

今天, 擺在庫苟面前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處理華爾街對雅虎的期望:投資者已經把雅虎的股

票總值炒到了200 億美元的天價。

13. 楊致遠(Jerry Yang)

雅虎公司創始人之一

4年前, 楊致遠還是一一個工作在簡易辦公室裡的窮研究生, 今天他的財產已經遠遠超過了10億美元, 他負責的雅虎網站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網站。楊致遠出生於臺灣, 10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 在硅谷的關荷塞市長大。1994年4月, 在斯坦福、大學讀書的楊致遠與同學大衛·費羅共同製作了雅虎網站, 1995年4月又共同創辦雅虎公司。楊致遠擁有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學的學士和碩上學位, 但因創辦雅虎公司而沒有完成博士學業。

楊致遠把他的成功歸功於生逢其時, 生逢其地, 並有合適的人相佐。還有就是要十分注意市場動向, 以超前的眼光看問題。"我從來沒有想到過我和大衛的這個愛好會變成如此大的生意。如果不是那些辛勤執著的人們和他們的勞動成果的話, 雅虎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有今天的。我能夠給出的最好的忠告就是'堅持追求自己的夢想'。"


注:本篇文章的人物介紹引自《硅谷商戰》的人物素描篇,時間描述皆以成書時間為準。此序是為了大家能夠在後續的閱讀中更加清晰的閱讀與瞭解,也可作為查看對象進行找尋。文本是人工轉錄,已經過校對。但人工難免有所侷限,若讀者發現文中有錯誤之處,可私信本號進行指正。


你可能還想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