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明星宅家“雲錄製”,會是綜藝新物種嗎?

在疫情影響下,幾乎所有綜藝節目的錄製都停擺了,各大衛視和視頻網站的綜藝庫存告急。

如何在有限條件下完成綜藝錄製,滿足宅在家的公眾的文娛需求,又能夠配合防疫抗疫的主題,成了對各大綜藝人的一大考驗。

在這一情境下,“雲錄製”成了各大綜藝的新常態。


“宅”出來的新轉機

當前市面上“雲錄製”的綜藝已經超過10檔,按照不同節目的製作思路,可以分為以下四大類


一類是保持原有綜藝形態不變,但取消了觀眾席

比如央視元宵晚會取觀眾席;《聲臨其境》讓明星們進行遠程“雲配音”;而第三期《歌手·當打之年》也採取了“雲唱歌”,歌手們在北京、上海、東京、臺北、長沙分別錄製,500位線上評審在線打分。

深度|明星宅家“雲錄製”,會是綜藝新物種嗎?

第二類是在傳統談話類節目基礎上,演變為“雲聊天”

典型的是《天天向上》團隊重新打造的《天天雲時間》。汪涵、大張偉、王一博、錢楓、高天鶴等天天兄弟和沈夢辰常駐,每期連線幾位不同的嘉賓做客,談談宅在家怎麼玩、怎麼運動、怎麼防護等,同時節目還有一個雲答題環節,將答題與公益相結合。

深度|明星宅家“雲錄製”,會是綜藝新物種嗎?

第三類是vlog+視頻連線

《快樂大本營》團隊打造的《嘿!你在幹嘛呢?》和浙江衛視推出的《我們宅一起》都是這一形式。兩檔節目都有主持人,他們在vlog裡面向觀眾主持,並以“明星在幹嘛呢”為由頭,串聯到其他明星嘉賓的vlog,或者與嘉賓視頻連線。

深度|明星宅家“雲錄製”,會是綜藝新物種嗎?

第四類是明星直播

優酷每天中午12點上線的《好好吃飯》,都有明星(或明星家庭)直播做飯過程,向大家倡導“宅在家裡,好好吃飯,支持國家,戰勝疫情”的理念。除了《好好吃飯》外,優酷還推出了一檔明星直播節目《好好運動》。騰訊視頻也推出直播節目《鵝宅好時光》(有三個版本),聚焦明星們的宅家日常,並與粉絲進行連線互動。


深度|明星宅家“雲錄製”,會是綜藝新物種嗎?


“雲錄製”成新轉機

各大衛視和視頻網站,紛紛在短短几天時間內上線“雲錄製”綜藝,充分體現出綜藝人的靈活與變通。這些節目因時制宜、製作成本很低,同時能夠滿足觀眾的文娛需求,有的也取得不錯的市場反響,比如《天天雲時間》創下了湖南衛視近兩年來“730節目帶”的收視新高:可謂是一舉多得。

這些“雲錄製”綜藝成功,是否有什麼秘訣?


一方面,是疫情這個大背景決定的。

不僅是明星宅在家,綜藝開不了工,大部分普通老百姓也秉著“少出門、少聚會”的原則宅在家裡。根據廣電總局數據,疫情期間電視劇開機率大幅提升,整體收視率上揚。電視不愁沒人看,就怕電視沒內容看。“雲錄製”綜藝總歸是一種內容補充。

深度|明星宅家“雲錄製”,會是綜藝新物種嗎?

另一方面,“雲錄製”綜藝大多凸顯出了“日常感”和“陪伴感”

——這兩種情感,恰巧是疫情時期觀眾所欠缺的。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節奏,焦慮和恐慌情緒也會蔓延開來。這些綜藝大多聚焦了明星的日常生活,他們開心地吃喝、開心地聊天、開心地運動,努力向觀眾傳達一種“生活仍在繼續”的狀態,給觀眾加油打氣。

深度|明星宅家“雲錄製”,會是綜藝新物種嗎?

同時攝像頭自拍的主觀視角,其實是在對觀眾“言說”,這可以營造出直播“一對一”的虛幻陪伴感。宅在家百無聊賴或者孤獨寂寞的觀眾,可以在明星的陪伴中,更好地打發漫長時光。

深度|明星宅家“雲錄製”,會是綜藝新物種嗎?

最後,在直播或連線中,觀眾可以罕見地看到明星私下的生活狀態,看到明星的居住環境、明星的家庭成員、明星吃什麼做什麼……滿足了觀眾對於明星的私生活的窺私慾。

“雲錄製”可成綜藝新元素

那麼,特殊時期的“雲錄製”能否突圍成功,在疫情結束後,成為一種綜藝新形態?


“雲錄製”是特殊時期特殊產物,還是相對單一,製作也比較粗糙,基本是視頻聊天+vlog,有的還不如直播軟件裡的直播有看點。假如不是明星非得宅在家,他們也沒那個閒情逸致宅家直播做飯;假若不是觀眾非得宅在家,他們可以選擇的文娛消費形式多得去了,也不會非“雲錄製”不可。


雖然“雲錄製”可以實現實時聊天和錄製,但畫面、聲音等效果,與攝像機還是有很大差別。比如以沉浸式現場著稱的《歌手:當打之年》,“雲唱歌”後聲音效果還是大打折扣。

深度|明星宅家“雲錄製”,會是綜藝新物種嗎?

不過,“雲錄製”常態化雖有難度,但它也為綜藝製作提供了新思路。比如《天天雲時間》裡的“雲聊天”,就可以成為訪談類節目的一種補充選項。至於現在頗為流行的vlog形式,也可作為一種綜藝思路。當前國內仍缺乏這類走在前沿的綜藝節目。

因此,“雲錄製”固然充分體現了我國綜藝人的隨機應變能力,但“雲錄製”能否成為綜藝新物種,考驗的才是綜藝人的創新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