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預計2020年底前後將是個生育高峰,你認為呢?

打醬油回來路過


我覺得應該不會,我原本打算今年備孕,20底或者21年上半年左右生,但我現在連做孕前檢查的準備都沒有,因為疫情,我覺得跟我一樣有這個想法的不在少數。畢竟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而為啥說今年底會有多點孩子出生,難道就只是夫妻在一起的時間多,沒什麼事做,生孩子,這樣的肯能有,但應該不是大多數。而且應該沒那麼多人願意冒險,如果沒有意外最好,如果真的有,到時候找誰哭。而且孕期還多次去醫院,醫院我覺得是相當不安全的,在這種特殊時候。還有就是今年有些回家過年了,時間有些長,他們就直接辭職了,或者因為不能及時到崗而辭職,辭職這段時間以及找工作和重新暫時穩定這段時間,有些人哪怕是有積蓄也會重新考慮時間問題。畢竟對於一般人來說兩口子同時不上班又要孩子,光是心理都多多少少會有壓力,而我們都希望愉快的要孩子,盡力把壓力降到最小以上觀點,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嘿小胖23


哈哈哈哈,不用專家預測,我們自己都可以預測啦。先看看一個段子唄:

從年前1月下旬開始算起,一直到2月底,這中間一個半月或者兩個月,忙碌了一年的青年男女,好不容易能夠身心放鬆休息下來。這中間兩個月不能出門不能出門,每天吃了睡,睡了吃,精力旺盛。適齡男女此時就是造娃的絕佳時機,每天四眼一望,說不定就望出了情愫。因而從外在環境來看,這兩個月憋在家的時間裡,給適齡男女創造了絕佳的孕育環境,按照10月懷胎來算,到年底前後一大批寶寶就要出生了,嘿嘿嘿。。。

不過呢,這中間往長了算是兩個月,往短了算是一個多點點月,其實也就一次機會最多兩次機會。兩次機會能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呢,這個不好說,從個體來算只有0和100的概率,從群體來說,怎麼看也比平時概率要高,所以這個專家也太好當了吧。

雖然說備孕受各種因素影響,但如果真的打算要孩子的話,這兩個月確實是最好的機會,身體上能相對機能充足,至於到年底是否真的能孕育出一大批寶寶呢,從國家的角度當然是希望這樣了,畢竟現在新出生人口還是在下降,如果能增加新出生人口那是絕大好事,對個體家庭來說就更加是喜事臨門了。

祝願各位備孕的都能好孕!

我是一名80後奶爸,主業是做市場研究,主要興趣點是研究兒童保險配置,最大的心願是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成長,歡迎大家多多溝通交流。


兔子愛大米


有專家預計,2020年底前後將是個生育高峰,你認為呢?

在朋友圈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兩個夫妻準備年後離婚的,結果因為疫情的原因,在男方送女方回老家的後被隔離在了老家。父母並不知道兩人的關係。兩人也特別的配合,沒有表現出來,第一個14天結束了。開始了第二個14天,兩人的關係卻有所緩和。由於本身是打算要離婚的,所以回家的時候也沒有準備什麼措施。不出意外的是女方懷孕了。女方就在朋友圈裡面詢問該怎麼辦?很多人都建議兩個人繼續生活,把孩子生下來。


這個故事並不能代表大部分的情況。但也確實有一部分夫妻因為疫情的原因,夫妻關係反而變得更加融洽了。如果安全措施不到位的話,孕育寶寶的概率就比較高。

但是大部分的父母是理智的。因為現在在這個特殊的情況之下,全國居家隔離的模式,人們的心裡面還是會有些恐慌的,而這種恐慌會嚴重的影響到我們的心情。

一、經濟的限制。

現在又沒法外出工作。也就是說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花了都是以前的存款。在大部分人有車貸房貸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收入真的是挺艱難的。面對這種生活的壓力,可能人們就不會去考慮養育孩子的問題。

二、現在的情況也不方便做產檢

現在疫情還沒有穩定,外出的話還是挺危險的,而且醫院裡麵人比較多。不知道會接觸哪一類的人,未知數還是蠻多的,所以說如果在這個時期要寶寶的話,做產檢都不是很方便。如果懷孕的話抵抗力也比較弱,即使疫情大部分穩定下來,感覺這個時期還不是很讓人放心。

所以如果想要寶寶的話,很多人會選擇在疫情穩定之後,擁有一份放鬆的心情,調整好身體再去孕育寶寶,這樣生育健康寶寶的幾率就比較大。


笑笑媽談育兒


專家不愧為專家,不過時間得提前,10月份應該是生產高峰。我想除了這次疫情的重災區,其他地方也都不讓出門,那在家幹什麼呢,請看下圖,你就明白在家要幹嘛了[呲牙][呲牙]



微笑你我


首先我的觀點很明確:不會出現生育高峰。為什麼呢?

現在網上經常出現的段子就屬這個最經典了。在疫情的這段時間內,有差不多一個月到一個半月的時間裡,大家不能出去,各個地方的人都像入了圍城一樣,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去。出不去,進不來,那就總得搗騰點事兒吧。哈哈。

但這段時間能懷上的機會有多少呢?就像二胎開放時一樣,專家預計說會有一個生育高峰,但是後面並沒有出現。這是為什麼呢?

生活壓力!

大家都會算這筆賬的。該生的沒有這段時間,人家也會有打算。不想生的,就算再在家呆幾個月,人家也會做好措施,不會生。現在生養一個小孩的成本,相信大家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本賬的,每個人都會算的。

就像當初沒有放開二胎前,其實有很多高齡父母都想生二胎的,但小孩十幾歲了,都沒有生二胎。而在二胎放開後,即使是四五十歲的年紀了,人家還是立馬就生了。於是出現了很多兒子和孫子同歲的現象。哈哈。

所以,我認為,這個生育高峰並不會因為疫情的降臨而出現,可能同比來說會有增長,但不大。因為,現在生孩子容易,養孩子的成本太大了。


星辰時光機


我懷疑自己已經懷孕了,大年三十至今宅在家,在床上的時間比在床下時間長,忙個不停,蠻開心的[害羞]



用戶瘋丫頭


呃,這個是專家說的嗎?這個不用專家說,我們大體也能猜到原因吧?由於疫情的防控,人們儘量減少外出,憋在家裡也沒什麼事兒。但是,相應的效果將會在2020年底前後顯現。呵呵。


如果說僅憑這次疫情就能夠減緩我們人口出生下降的頹勢,從這個角度上講,這還真的應該感謝這次疫情了。

從2017年開始,我國的出生人口就開始大幅下降,2016年是1786萬人,這是剛剛放開二孩的第1年,出現高峰也是應當的。

很多專家預計2017年將是人口出生的更高峰,結果讓人大跌眼鏡的是2017年出生人口只有1723萬人,反而下降了63萬元。這才是專家。

到了2018年,出生人口驟降200萬,只剩了1523萬。2019年繼續下降,只有1465萬元。

實際上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不斷加劇,我國的老齡趨勢人口數量逐漸增加。已經有2016年的977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998萬人,這個趨勢是很難扭轉並出現浮動的。

根據社科院的研究,預計我們國家的人口頂峰將在2027~2029年到來,頂峰門口只有14.42億人,目前人口是14億零5萬人。2020年11月將進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到那時候我們人口的底數就將更明白了。

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放開三孩政策。如果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生三孩,依然會面臨著處罰。即使現在的強制執行措施沒有以前那麼重,但是三個孩子的教育和養育費用也是一個大頭。另外,家庭還要付出大量的教育、看護時間,孩子長大後的上學費用、結婚費用,真的也讓人頭疼。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提升,人們發現養育孩子的成本越來越大,生育意願也開始降低。這也跟其他發達國家生育率低迷,也是有直接原因。不過,我們國家的人均GDP剛剛過1萬美元,還遠遠達不到高收入國家的水平。希望我們國家繼續發展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出現未富先老的情況。


暖心人社


2020年底前後,將是個人口生育高峰?對此,人們十分期待,也希望儘快來一波生育高峰,緩解一下人口老齡化比重過大的問題,以及越來越緊迫的勞動力資源供需矛盾。

自2015年10月宣佈開放二胎生育政策以來,已經過去了四年多的時間,但人口生育的現狀,似乎有意與人口專家們的初衷保持距離,適齡生育群體的生育意願並不買帳,二胎生育率的增長並沒有達到人們的預期。

開放二孩生育,似乎錯過了政策的最佳調整時機,與人們生育觀念最旺盛的時期擦肩而過,讓以60後為主的有強烈生育意願的獨生子女家庭,失去了最後的生育機會,成為一大遺撼。“放開二胎生育”這份愛,來的有點遲了!

一、影響適齡生育群體生育意願的兩大主要因素,即教育和住房問題,所帶來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善。

1、教育

近年來,子女的教育成本並沒有減少,而且在家庭經濟負擔中所佔的比重還在逐漸增大;

家庭教育(包括陪伴、監護、輔導、習慣養成等)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家長的教育責任和精力投入成倍增長;

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時程還遙遙無期,主管部門初步透露出的規劃倪端是在2035年;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校外輔導班、興趣特長班等負擔壓力仍然十分突出;

義務教育優先向高中教育延伸,有可能在近幾年成型,但尚無確切的時間表;這根教育過程中關鍵的接力棒,仍然讓學生和家長們繃緊著神經;

大學教育的普及,現代高科技手段的輔助,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以及青年學生跟風潮流的攀比現象,無不成為父母投入的無底洞。

此外,就業找工作、買房買車、戀愛結婚生子等等,都是父母的“心頭病”。子不教父之過,子不供父之錯。

2、住房

有人說,房地產市場已接近飽和,就房子的居住屬性而言,居者有其屋的需求已基本實現。房價出現拐點、穩中趨降已成事實,也是大勢所向。儘管某些地方、開發商們還在千方百計地試圖挽回昔日的輝煌。

但是,不管房價低到什麼程度,對於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砸鍋賣鐵也要給孩子買房的多數家庭來說,畢竟還是最大的經濟負擔。

一句話,住房和教育仍然是制約人們生育意願的最主要因素。

二、目前鼓勵二胎生育政策的吸引力還不夠大,傳統的生育觀念尚未修復;不管是繁衍後代的本能意識,還是創造勞動力資源、為國分憂的大局思想,都有待強化。

不刮春風,難得秋雨,有播種才有收穫。如果象專家預測的那樣,生育高峰或將出現在今年年底前後的話,那麼,這個春天便是最理想的孕育生命的“發情期”,也是最適宜的播種季節。為此便有了某些人的異想天開: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使得大多數人足不出戶,居家抗疫,除了自行消費年貨、好吃好喝、增強體質之外,別無他事,自然就增加了夫妻生活的機會。夫妻生活增加了,懷孕的機率就會大增,年底生育高峰的到來,也就順理成章了。

呵呵,如此奇思妙想,天衣無縫的邏輯推理!不禁想起曾經調侃農村人的一個笑話:

過去農村人為什麼生那麼多孩子?除了多子多福的舊觀念和缺少避孕措施之外,主要原因是:農村文化生活貧乏,為了節約火油,一到黑天就吹燈睡覺。漫漫長夜,“夫妻生活”便成了唯一的娛樂活動,不生孩子才怪呢!

疫情當前,果真像有人說的夫妻生活增多了嗎?答案是否定的。試想,蝸居防疫,擔心疫情傳播,關心一線救護,關注國家號令,缺少活動鍛練,處在驚恐焦慮之中,哪來的心情和精力過夫妻生活?即使有,質量上也會大打折扣,談何受孕生子?

三、目前適齡人群仍然處在生育觀望期。面對諸多現實問題,隨著人們自我減壓、自我保護意識的滋長,自私心理作祟,迫使他們在生育問題上瞻前顧後、左右為難。

四、離婚率居高不下的現實,客觀上又影響了生育率,或延緩、或消弱了婚育率的平衡。

結語:

基於上述分折,筆者對於“2020年底前後有個生育高峰”的專家預計,並不樂觀。這個預計沒有現實依據作支撐,是不科學的。以當前居家抗疫,會增加夫妻生活和受孕機會,並由此推斷年底生育高峰的到來,更是荒唐的。

教育、住房等諸多影響人們生育意願的現實壓力,在尚未得到有效緩解的情況下,目前還看不到有生育高峰到來的跡象。增強適齡夫婦的社會責任感,提高他們的人口危機觀念和意識、調動自覺生育的積極性,還任重而道遠。


鷹眼看教育


其實這個不用專家預計,2020年底肯定是生育高峰期,理由如下:

1.2020年前疫情期間,很多夫妻都在家裡,而且一待就是一個月,期間夫妻恩愛的事情只會多不會少的,從而增加了懷孕的概率。

2.意外懷孕的夫妻原本是沒打算要生下寶寶的,但是疫情期間出不去,就只能先放肚子裡,放著放著就放出感情,最後一商量還是生下吧。

3.疫情期間由於外出不方便,再加上很多商店沒開門,那些需要避 孕品的夫妻或者情侶就找不到地方去買,從而增加了懷孕的幾率。

4.疫情期間,那些曾經備孕很久都懷不上寶寶的女性,在家裡閒著時,由於不用上班或者不用被身邊事情羈絆,全身都比較放鬆,於是就增加了懷孕的幾率。

說說身邊懷孕的例子

1.在我的一個媽媽群裡,有3個媽媽已經順利懷上了二胎,其中一個是備孕了2年,這次竟然就懷上了。

2.我老家有個表妹,都已經生了2個了,這次疫情她老公沒出去打工,所以懷上第3胎,本來不打算生,但現在又不敢去醫院,然後大家都勸她生。

3.我有個朋友更厲害,剖腹產才過了10個多月,現在竟然又懷上了,生肯定是不能生了,不生也難辦,好像間隔時間太短不能藥 流,只能等寶寶大一些了才能做人 .流。

總結: 2020年的下半年肯定是個生育高峰期,那些有準備生寶寶的孕媽一定要提前預約好床位和月嫂哦。


慧說育兒


你好,我是東北營口人,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專家預計2020年底前後將是個生育高峰。對於90後到2020年已經三十歲了,90後學歷比較高,觀念先進,晚婚的比較多。做為父母希望做兒女早點結婚,早點生娃,享受天倫樂。

到了2020年被父母摧婚,兒女會選擇結婚,結婚後首選的是生娃。

二胎政策的放開,很多有一個寶寶的家庭,也盤算什麼時侯要二胎,2020年作為一個特殊年份,很多小家庭都會考慮在生一個“鼠寶寶”,為小家庭增添活力。

2020年寓意好,諧音是愛你愛你,這麼有愛的年份,生出來的寶寶也被父母及全家人的愛包圍。美好的寓意,滿滿的愛,2020年出生的寶寶肯定給家庭帶來好運的,增添家庭的樂趣。

綜上所述,2020年出生的寶寶不會少,可能成為一個生娃的高峰年,然而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同齡的人較多,將來面臨上學,工作的壓力不小,以後贍養父母的壓力等。做為有二個娃的父母,也相應增加生活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