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荒廢的田地,最後究竟荒廢了誰?

詩城小白


問:農村荒廢的田地,最後究竟荒廢了誰?

在我們家鄉這邊荒廢的都是一些山地、旱地,這些土地在早年基本都是開荒出來的,土地顏色偏白黃,比較硬,很明顯這些泥土的質量差到了極點,所以在上面種植農作物產量也是極低的,而且還很容易長滿各種頑固雜草。

在過去的時候,農民基本都在農村種田,人均農田只有幾分田,再加上農田糧食產量低,糧食出來後再上交一部公糧,所剩不多,農民為了填飽肚子,只能多種田,所以瞄準了一些荒地、山地,將這些地方開墾出來後用來種植紅薯、土豆、花生、豆子之類的。

可是現在村民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了,剩下少部分農民在家種地,他們可以承包別人的農田,而且還非常便宜,有的人外出打工為了確保農田不被荒廢長草,甚至免費給別人種,所以問題來了。

首先就是對於一些泥土質量差的農田,肯定沒人願意去承包的,最主要是現在種植成本也比較高,產量低意味著投入多還沒錢賺,說得不好聽就是吃力不討好,所以那些山地、旱地,經過了幾十年的改造,發現泥土依然還是白黃,農民對這些農田徹底失去了興趣,從而被荒廢。

現在不管是外出打工,還是留在家鄉包地種田,農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甚至留在農村不種田,玩下手機都比農民賺的多,這些土地失去了價值而被荒廢也算是社會發展的結果。

總之,農村荒廢的田地基本都是一些質量差的田地,沒有荒廢了誰的說法,好的農田是不會被荒廢的,即便未來越來越少農民種田了,隨著家庭模式耕種的消失,現代化、規模化的種植方式將會成為農業的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