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走路走多了會怎樣?

用戶73758792624


冠心病走路多了會怎麼樣?對於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我們可以做這2方面的考慮——

1. 走路多了出現哪些症狀,可能是冠心病問題?

2. 已經知道有冠心病問題了,還能多走路嗎?走路多了,會對身體健康有危害嗎?

就這2個方面的問題,我們分別來一起探討一下。

走路多了就胸痛,會不會是得了冠心病?

如果你是一位中老年朋友,本身有多年的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問題,甚至同時還有肥胖,吸菸等生活上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影響,最近如果走路多了,特別是走的急,走的快的時候,會出現胸悶氣短、胸痛的症狀時,那真的要勸您,儘快的去做個心血管檢查了,因為很有可能您已經有了“冠心病”的問題了。

何為冠心病?冠心病是以心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為病理基礎的一些列心血管疾病的總稱。冠狀動脈是為心臟供血的主要動脈血管,當冠狀動脈出現粥樣硬化,其狹窄程度超過50%以上時,就會影響心臟的供血供氧,一方面會逐漸對心臟功能造成健康危害,另一方面,發生急性心梗的風險也會變得更大,對於這樣的冠狀動脈狹窄超過50%的情況,就可以確診為冠心病的問題了。

冠狀動脈的狹窄不適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漸發展的,因此,在冠狀動脈狹窄超過50%以上時,身體並不一定就會出現明確的心肌缺血癥狀,很多時候,正是因為這些“無症狀”情況,才導致了冠心病干預治療的延後,甚至知道出現急性冠脈綜合徵(急性心梗)的問題出現時,才知道自己有冠心病的問題。

很多輕度的,心肌缺血情況不嚴重的冠心病患者,通常在靜息狀態下,不會有任何不適,也不會發作心絞痛的問題,但如果在勞力狀態下,或過度疲勞的狀態下,心肌缺血的症狀就會更加明顯,比如我們有急事,快速的走了很長一段路,甚至是小跑的狀態,在這期間,可能就會出現胸悶氣短、胸口疼痛的症狀,這就是心臟在活動過程中,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臟供血不足造成的不適症狀,如果原來這樣走路,沒有相關的症狀,而現在經常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心絞痛、胸悶等方面的症狀,就應該注意冠心病的排查了。

當然還需要說明的是,不要把走路多了,或者累了,就發生胸悶氣短的症狀,就認為一定是冠心病問題,有些身體本身就比較虛弱,平常又不怎麼運動的朋友,忽然運動鍛鍊,心臟沒有耐受鍛鍊強度的情況下,同樣也會出現胸悶喘不上氣的情況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能作為診斷冠心病的明確指徵。是否有冠心病問題,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心血管風險因素,同時再結合相關症狀來進行初步判斷,通過簡單的心電圖檢查,也可以初步判斷心肌缺血的可能性,如果想要確認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確診是否有冠心病,一般則需要進行造影檢查來確認。

有了冠心病問題,還能活動嗎?走路多了會不會出問題?

對於已經確診冠心病問題的朋友,到底還能不能運動,還是要結合實際情況,心肌缺血的情況是否嚴重,冠心病是否通過介入手術放支架改善了心臟的血運,恢復了心臟的血供,心臟的健康情況,是否還適合進行活動,都是應該考慮的重要方面。

對於輕度的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不超過75%的情況的,如果能夠通過保守治療,控制好三高,同時能夠控制好冠心病心絞痛相關症狀以及改善心肌供血的前提下,還是建議大家要多多進行運動鍛鍊的,運動鍛鍊不管是在輔助加強三高控制方面,做好心血管疾病預防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活調理方式,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適當強度的運動鍛鍊,每天進行適量的活動,不但不會影響心臟健康,反而有利於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

走路運動是很好的運動,也是很適合冠心病人進行的運動,因此,適度的走,控制強度的走,不要因為運動量過大造成心臟負擔過大,一般情況下,冠心病患者是可以進行走路運動的,如果說走路多了會不會危害心臟健康,這個“多”真的比好衡量,在控制好運動強度,控制好三高問題,積極調理冠心病的情況下,輕度的冠心病患者,每天走個6000步鍛鍊身體,一般是不會造成太大風險的。

但對於心血管狹窄程度超過75%,而且經常在靜息下都會出現心絞痛的朋友,通過藥物治療也無法有效控制的情況下,這種情況,就不建議進行運動了,也不建議走路太多,對於血管狹窄程度嚴重,而且冠心病症狀無法通過藥物得到良好控制,而且可能因為心肌的嚴重供血不足導致心功能損傷的朋友,可以經過醫生評估,看是否要通過手術的方式來改善心臟的血液供應,支架、搭橋等手術方式,都是可以選擇的具體方式。

放了支架,做了搭橋手術,並不等於一勞永逸,心臟血運重建後,是否還能運動,也要結合心臟的具體健康情況,如果心功能還不錯,還能夠進行運動的朋友,還是建議在身體術後徹底恢復的前提下,在穩定控制好三高,服用相關藥物控制好心血管風險的前提下,可以進行適量的運動鍛鍊來進行心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

能不能走路運動,走多少路合適,還是無法一概而論,還是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和運動方式,在保證心血管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的堅持運動鍛鍊,是完全可以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李藥師談健康


我於8年前做了心臟支架介入手術。此後我根據醫囑按時服藥,並根據醫生的建議和自已的身體情況,每天堅持健步走一萬步左右。目前身體狀況良好,心臟也沒有任何不良反應。因此我認為冠心病患者做了介入手術後除了按照醫囑服藥外,根據自身情況適量運動是可行的。


手機用戶73654636085


冠心病走路走多了會怎樣?

冠心病,即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很明顯其發生的基礎病理因素即為動脈粥樣硬化,而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就好比人類的自然衰老一樣,在老年時期達到高峰。因此,冠心病更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

不過,冠心病雖然無法治癒,但是得了冠心病的人一樣可以長壽,這是既定的事實。這是因為隨著病程的延長,冠心病患者會建立心臟供血的側支循環,恢復心肌供血。不過,側支循環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患者順利度過過渡期。而在此期間,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干預是根本的控制措施。其中,運動干預作為 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手段,一直備受醫生推崇。那麼,冠心病患者走路可以嗎?

1、冠心病走路走多了會怎樣:毫無疑問的是,冠心病患者走路是有利於病情控制的。這是因為,適度的有氧運動不僅有助增強心功能,還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機體代謝,有助控制血壓、血脂、血糖、體重等冠心病危險因子,幫助冠心病患者控制病情發展。而這裡的有氧運動常見的就是走路、慢跑、游泳、騎自行車、廣場舞、太極拳等運動,而且需要患者長期、規律地進行。

其中,走路就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運動方式,適合於多數冠心病患者。走路不僅強度適中,而且簡單方便,冠心病患者每天適度走路有助健康。但是,走路也要有一個度,走得多不代表就會更好。一般建議,如果是慢步走的話,包括每天零散的步行,1萬步的運動量可以接受,但如果快步走,每天6000步就是上限了,尤其是對於冠心病患者而言,切忌追求過高的運動量,否則只會加重心臟負荷,反而不利於病情的控制。

2、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項:除了進行適度的運動外,對於冠心病患者而言,需要注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飲食要注意少吃肉食、動物肝臟、油炸食物等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熱量的食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每餐七八分飽,避免暴飲暴食;嚴格戒菸戒酒;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避免過激的情緒,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等等。當然,除了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外,必須要堅持規律用藥。

我是王藥師,堅持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傳播心腦血管疾病知識,為健康中國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留下一個贊吧!另外,如果您還有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問題,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冠心病有很多種,所以不能千篇一律的說冠心病走了走多了會怎麼樣!

更何況,走了多,本身就是一個莫名其妙的概念,有人走路100步就覺得多;有人走2萬步也不覺得多!

冠心病大體上分為:無症狀的冠心病,勞力性心絞痛,不穩定心絞痛,心肌梗死,合併心衰的冠心病。


按照心血管狹窄程度:

一級狹窄:冠狀動脈狹窄25~49%

其實一般情況下,我們把這種不冠心病,而稱之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二級狹窄:冠狀動脈狹窄50~74%

這個比例的狹窄,一般不需要支架或搭橋手術,因為即使狹窄,但這個血流還是夠心臟用的,一般不會引起症狀。

三級狹窄:冠狀動脈狹窄75~99%

按照常規標準,這個程度的狹窄,大多數都需要學運重建,也就是搭橋或支架,當然首先我們先要用藥控制,在藥物治療效果不好的基礎上才考慮支架或搭橋。

四級狹窄:冠狀動脈狹窄100%

穩定型心絞痛我們根據活動量常常分4級:


Ⅰ級:一般日常活動不引起心絞痛,費力、速度快、長時間的體力活動引起發作;

Ⅱ級:日常體力活動稍受限制,在飯後、情緒激動、寒冷時受限制更明顯,平地步行200m以上或登樓一層以上受限;

Ⅲ級:日常體力活動明顯受限制,以一般速度在一般條件下平地步行200m內或上一層樓即可引起心絞痛發作;

Ⅳ級:輕微活動即可引起心絞痛,甚至休息時也可發作。

簡單理解,活動量越小就會發作的心絞痛級別越高,越危險!穩定性心絞痛,大多數情況下,藥物治療效果不錯,無需冠脈造影檢查,根據心電圖及症狀就可給出診斷,給出治療方案。

不穩定型心絞痛,根據發作的次數分3級:

I級:嚴重的初發心絞痛或惡化型心絞痛 ,無靜息疼痛;

II級:亞急性靜息型心絞痛,1個月內發生過,但48小時內無發作 ;

III級:急性靜息型心絞痛,在48小時內有發作。

簡單理解,發作的越頻發越重,這種心絞痛相對危險性高,幾乎都需要住院觀察,一般藥物治療效果欠佳,甚至需要冠脈造影檢查。

冠心病有這麼多分發,冠心病又這麼多種類,我們就不能說冠心病到底走多了會怎麼樣。

簡單回答,這幾種情況,不能自己隨便運動,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具體心臟情況,決定活動量:

1、已經合併心衰的冠心病;

2、新的心肌梗死;

3、不穩定心絞痛,沒有有效控制;

4、勞力性心絞痛沒有得到控制;

5、超過80%的心血管狹窄,沒有有效控制的。

除了上述幾種情況,其它冠心病,沒有心衰,沒有心絞痛發作,經過正規治療的冠心病都可以活動,當然包括走路。

走路把握第一個原則:走路不能覺得累。相對科學的建議:

走路的時間一般建議每次30-45分鐘;每週3-5次;心率控制在170-自己的年齡;這樣的走路,在沒有不適的情況下,鼓勵冠心病患者運動。


說到這裡,教大家一個簡單初步判斷心肌缺血冠心病的辦法:

我們常常說,心絞痛不僅僅包括心前區疼痛,心絞痛還包括牙疼、頭疼、肩膀痛、後背痛、胸痛、上腹疼痛等等;我們沒法根據疼痛來判斷是不是心絞痛;但我們可以根據走路後,跑步後,上樓後,等等運動後活動後是不是會出現這些不舒服;如果活動後運動後就會出現這些不舒服,那麼就要高度懷疑心絞痛,儘快去醫院檢查。

總之,在正規治療下,穩定的冠心病是鼓勵科學運動的!

但如果不穩定或合併心功能不全等情況,一定在醫生指導下,決定能否運動,如何運動。


心血管王醫生


冠心病走路走多了會怎麼樣? 相信大家對冠心病並不陌生,周圍或多或少都有患冠心病的人。導致冠心病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冠心病身體活動量過少有很大的關係,久坐不活動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冠心病患者除了按時服藥,合理健康飲食外,運動也是必要的。這其中就包括走路,當然走路走的太多,身體太累受不了的話也是不行的,因為過猶不及,適量的才是最好的。



1. 可以採取的運動形式

冠心病患者主要是要做有氧運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還可以提高生活質量。有氧運動以大肌群節律性運動為首選,注意不要進行突然變換體位的運動,比如說由臥位轉換到直立位的運動。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肌力訓練,就是說要鍛鍊肌肉的力量,因為久坐不動的人(特別是老年人)肌肉含量低而脂肪含量高。常做肌力訓練可以提高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心肺負擔,保持平衡功能,延緩骨質疏鬆。




身體素質較好的話,可以進行騎車,划船,游泳等運動;高危患者可以採用臥位踏車和手搖車以及散步等的運動形式。 此外,還可以進行平衡協調性的訓練,但是要注意做好防護措施,以免跌倒。

2. 運動的強度

運動的強度要因人而異,並不是所有的冠心病患者都可以忍受較高強度的運動,也就是說運動要個體化。增加運動時間比增加運動強度更重要。

3. 運動時間

有氧運動的時間要逐漸的延長。比如說剛開始要短些,逐漸延長至每次20分鐘到60分鐘,老年患者運動時間也不宜過長,感覺累了就可以暫停。在運動前最好做個熱身運動,運動後也要放鬆5分鐘左右。

4. 運動的頻率

運動貴在長期堅持,也不能過於頻繁,要考慮到身體的耐受程度。可以隔一天運動一次,身體素質好點的,或者每天運動量比較少的,也可以一天運動一次。年齡大的患者,每星期運動不要低於三次。

5. 運動的注意事項

運動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形式,不要急功近利,也不要太勉強。在運動過程中更要注意做好保護措施,防止跌倒,過度疲勞和受損傷。

6.冠心病走路走多了會怎麼樣?

這麼說吧,本來冠心病病人的心臟就有問題,如果走路太多的話,反而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可能會導致心跳加快,心肌缺血而誘發心梗。可能會有朋友對這句話不理解,舉個例子吧,我們的心臟就相當於汽車的發動機,如果拉的東西太多,就超出了它的能力,車子會冒黑煙,而我們的心臟也就相當於發動機,只不過我們的活動量超過了心臟的能力,它不會冒黑煙而是造成胸口疼痛甚至心肌梗死。


最後總結:運動對於緩解冠心病的益處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要注意適當和適量。有些冠心病患者還有高血糖的症狀,在運動時要注意避免產生低血糖反應;還要注意隨身攜帶急救藥物,如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等。

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由於心臟的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使血管狹窄或閉塞,最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發的心臟病。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不同,心臟缺血的程度也不同,所以症狀也會大有不同。

也就是說,冠心病嚴重程度不同,走路之後的症狀也會有所不同!

冠狀動脈狹窄程度< 50% 時,心臟供血一般不受影響,所以一般的走路應該不會有明顯的症狀 ;如果狹窄程度在 50% ~ 75% 之間,安靜休息時心肌供血還夠用,所以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但當活動劇烈的時候,比如說走路走多了,心臟需要的氧氣量增加,這時候狹窄的血管就會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從而引發心絞痛;如果狹窄程度還要嚴重,那麼就更容易誘發心絞痛發作了!如果冠狀動脈閉塞,心肌缺血壞死,就會發生急性心肌梗死,這時候就有可能導致猝死!最近大家關注的高以翔猝死很可能就是劇烈活動誘發心臟缺血而導致的心源性猝死!

所以說,冠心病走路走多了會怎麼樣這取決於冠心病的嚴重程度!狹窄程度小的冠心病走路之後就沒有明顯的症狀,狹窄程度重,走路走多了有可能會引發心絞痛,嚴重者甚至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但是,吳醫生要指出的是,穩定的冠心病千萬不要怕運動!《冠心病患者運動治療中國專家共識》指出:冠心病適度運動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穩定冠狀動脈斑塊,促進側枝循環建立,改善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質量!具體步驟分三步。

第一步:準備活動,即熱身運動,多采用低水平有氧運動和靜力拉伸,持續 5~10 min。目的是放鬆和伸展肌肉,提高關節活動度和心血管的適應性,幫助患者為高強度鍛鍊階段做準備,通過逐漸增加肌肉組織的血流量和關節的運動準備來幫助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第二步:訓練階段,包含有氧運動、抗阻運動和柔韌性運動等,總時間 30~60 min。其中,有氧運動是基礎,抗阻運動和柔韌性運動是補充。第三步:放鬆運動:放鬆運動是運動訓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讓運動強度逐漸降低,可以保證血液的再分佈,減少關節和肌肉組織的僵硬和痠痛,避免靜脈迴流突然減少導致運動後低血壓和暈厥的風險。放鬆方式可以是慢節奏有氧運動的延續或是柔韌性訓練,根據患者病情輕重可持續 5~10 min,病情越重放鬆運動的持續時間宜越長。

對於以下任何一項的冠心病患者就暫時不適合運動。

1.低強度運動即出現心絞痛症狀者;2.複雜性心律失常者;3.心肌梗死或心臟手術等合併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者;4.猝死或心臟停搏的倖存者;5.運動時收縮壓不升或下降,或出現心率不升者;6.心臟射血分數低者(·LVEF < 40%);7.血肌鈣蛋白濃度升高者。

總結一下:

穩定的冠心病走路一般都不會有明顯不適,如果冠脈狹窄程度嚴重,走路就有可能誘發心絞痛發作!但是,穩定的冠心病千萬不要怕運動,而且還鼓勵適當運動,適度運動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穩定冠狀動脈斑塊,促進側枝循環建立,改善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質量!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給大家傳播健康知識的全科醫生,關注我,您就擁有了一個家庭醫生。如果覺得有用,可以轉發給身邊需要的朋友哦!

全科吳醫生


我認為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冠心病與運動之間的矛盾問題,即冠心病人到底該不該運動?患有冠心病的人究竟該怎樣運動才算合理?

有的人會認為,冠心病病人本來就存在心肌缺血,如果再一運動,耗氧量增加,心臟跳動加速,可能會加重心肌缺血癥狀,導致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心臟事件的發作。所以,冠心病的人最好別運動。

我認為這種想法不對。運動不但對一般人有預防動脈硬化冠心病的作用,對冠心病人同樣有阻止動脈硬化進展,緩解冠心病發作的作用。

美國Tanaka等的研究已證明,規律的體育運動可減慢人類心血管系統彈性及順應性的丟失;強化運動可部分逆轉與年齡相關的動脈硬化。這意味著體育鍛煉可以對血脂、血糖、血管硬化等諸多心血管危險因素產生積極影響。

所以,患了冠心病的人更應該參加運動。實踐證明,許多明確診斷冠心病的人,在堅持體育運動後,病情穩定,甚至大有好轉。

那麼,冠心病人到底如何運動?

首先,我們應該到醫院正規查體,然後由醫生開出“運動處方”,按著你的健康狀況選擇最合適的運動項目,規定運動時間和強度。這對冠心病人非常重要。


其次,對冠心病人開始參與運動時期,少量多次也是解決矛盾的一種方法。你每次可以只運動5分鐘,每3~4小時一次,一天4~5次,加起來也接近半小時。即使你逐漸適應了一定的運動量之後,每次也不要時間太長,保持在10分鐘,每天3~4次,同樣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中西醫林醫生


大家好,我是肛腸科林醫生,秉承“大醫精誠之心”專業醫學科普,為您和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關注我,可以瞭解更多。

很多患者在蒸桑拿的時候,都會看到門口有寫著冠心病患者禁入,那麼冠心病是什麼呢?其實冠心病的全名被稱為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質的心臟病,簡單的方式來說它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臟方面異常疾病。

心臟本身屬於人體裡面的發動機設備,而冠狀動脈其實就是心臟的供油管道,如果供油管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那麼機器運行也就會變得不暢,可見冠心病這種疾病對於人體的健康危害程度還是比較大的。

冠心病患者可以長時間走路嗎?

對冠心病患者來說,走路特別是飯後走路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大腦供血相對減少,易出現輕微的缺血,可導致頭昏、乏力、眩暈、肢體麻木,有昏昏欲睡的感覺,此時散步易出意外。

而且冠心病患者如果在寒冷天氣走路的話本來自身血管有堵塞,冷空氣會讓血管進一步收縮,導致血液更加流通困難,增加了誘發心肌缺血和心絞痛的風險。

所以冠心病患者可以走路,但是要分情況,特別是寒冷天氣,飯後這兩個重要的人時間段只適宜在家中輕微走動。運動鍛鍊是在舒適的天氣前提下,適量運動有助於血液循環,機體新陳代謝。

冠心病注意事項:

因為單靠藥物防治往往效果不佳。這裡介紹“八個三”的綜合防治,供讀者朋友參考。一是 飲食要“三低”:即低鹽,中老年人每 日食6克鹽為宜。多食鹽可使血壓增高,對腎功能不 利。低糖,進甜食要少。多吃糖易誘發2型糖尿病, 還可加重動脈硬化。低動物脂肪。吃動物脂肪多可使 血液膽固醇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脂增高,促 使動脈硬化,加重高血壓、冠心病.腦中風。

二是 進食三搭配:粗糧與細糧搭配,葷食與素類、花生、核桃,豬、牛、羊肉,雞、鴨等禽類肉,雞 蛋、魚肉。鹼性食指物蔬菜類、水果類、豆類,牛奶、 羊奶、奶油等。中性食物指動物油、植物油、澱粉、蔗 糖等。用三搭配加上主食與副食搭配,達到飲食“三平衡”,即營養平衡,酸、鹼平衡,熱量平衡。

三是用藥要三忌:忌突然停藥。心日滷血管病在 已經習慣規律用藥時,若突然停藥或換另一種藥,會出現“停藥綜合徵”,加重病情,如血壓升高、頭 痛、中風等,應逐漸減量停藥或換藥。忌睡前服降壓藥。因夜聞血壓本來就會下降,如再服降壓藥就會導致血壓大幅度下降,容易誘發腦梗塞或心肌梗死。 忌不選擇時間服藥。由於藥理作用的不同,各種藥物 服用時間都有差異,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療效,尤其是治療心腦血管藥。以治療2型糖尿病用藥為例,達美康、糖適平等磺脲類藥一定要在飯前3 0 分鐘服用,美迪康等雙胍類藥一定要在飯後服用,而拜糖蘋類藥需要在吃第一口飯時嚼服。

四是心中常三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踺 康長壽得樂。

五是精神常三戒:一戒生氣怒惱,二戒憂鬱悲 傷,三戒驚恐緊張。這些不良的精神刺激,可使交 感神經過度聯奮,血壓升高,易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腦中風,導致猝死。

六是運動要三防 一防突然劇烈運動,猛用力搬重物。二防超負荷運動。三防勉強鍛鍊,過度勞累。否則,都會加重病情。

七是冷暖要三避:即一避嚴寒,二避炎熱,三避潮溼。因為過度寒冷、炎熱、潮溼,都會使心腦血管過度的收縮或瘀滯,亦會使神經過度緊張。堅持這樣做,冠心病的死亡率就會減少3 O%。

八是堅持三個半分鐘:睡眠醒來時不要馬上起 床,在床上躺半分鐘,再坐起來,坐半分鐘;將兩條腿下垂在床沿等半分鐘,再下地行走。這樣就避免了一過性的心肌缺血,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也避免了一過性的腦缺血,發生腦梗塞、癱瘓或猝死。

總結: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業,堅持好了,您會感到運動使您身體發生的變化,對於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都有很好的幫助,而且運動可以愉悅心情,改善冠心病患者廣泛存在的情緒不好的問題。平時經常看看林醫生的科普,更加了解疾病、瞭解自己,也就不懼怕疾病,正確的對待。

感謝閱讀,如果認同本文觀點,贊一個唄!


肛腸科林醫生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首先肯定地說,有冠心病的人堅持適當的運動是有益處的,也是治療的措施之一,但是運動需要調動全身各個組織器官參與其中,而心臟是運動時受到影響最大的器官之一,就像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限度一樣,超到了必要的限度就可能適得其反,所以掌握合適的運動量是應當引起注意的問題。

冠心病的病因在於冠狀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這種血管病變的結果就是血管管壁增厚、硬度增加、彈性下降,運輸血液的能力有下降,而血液是為心肌細胞提供氧及營養的載體,血流量少了輸送氧及營養的能力就會下降。

有冠心病的人之所以會發生心絞痛就是因為供血供氧不足,導致心肌細胞缺氧所致,心肌細胞對缺氧極其敏感,如果缺氧的情況持續存在,心肌細胞就可能因此而受損甚至發生壞死,這種情況在過度運動時便可能發生。

因此,有冠心病的人適量運動是可以,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制定合適的運動方案。從運動醫學的角度來說,只要每次運動能做到有效,就不在於次數的多少和持續更長的時間,一次有效運動的基本標準是:運動時後背發熱或是額頭出汗且持續30分鐘-45分鐘,但並不要求大汗淋漓,只是微汗即可,關鍵在於每天進行一次長期堅持;超過這個運動量不是不可以,但並不會有更多額外的獲益。

綜上所述,冠心病人能很好地完成上述有效運動已經達到了要求,如果身體狀況允許,比如運動時及運動後不感覺疲勞、沒有呼吸困難、心慌等表現,延長運動時間不是不可以,但也不宜超過60分鐘;對於一次完成不了30分鐘有效運動的人,可以分多次進行,比如每次10分鐘,每天多進行幾次,給身體慢慢適應的機會。

總之,冠心病人的運動應當把握循序漸進、適度適量、有氧運動、長期堅持的原則,避免做有屏氣動作的運動比如舉重等,避免出現無氧狀態,避免過度增加心肌耗氧量而造成心肌細胞的損傷。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天天聽健康


拋開“量”的概念,冠心病走路時間過長,最可能出現的症狀就是胸痛!

這種因為運動過量而出現的症狀多少,取決於患者冠脈血管狹窄的嚴重程度。

什麼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因為多種原因導致的血管閉塞引發心肌缺血、心肌壞死導致的心臟類疾病。

部分患者自述:我原來冠心病很嚴重,做完支架手術後每天走10000步沒有任何問題。這是一種短暫的正常,支架手術是一種急救措施,醫生將球囊導管通過血管穿刺置入狹窄的血管,在體外將球囊加壓膨脹,撐開狹窄的血管壁,使病變血管恢復暢通,恢復心肌血供,使患者的血液供應充足,可以滿足逐漸增加的血氧消耗(走路等運動),所以走步後才沒有出現身體異樣的感覺,反之消耗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出現異常。

由於冠狀動脈堵塞卻進行高強度運動,短時間內嚴重缺血缺氧,更會導致心肌負荷過重,這就是冠心病的典型臨床表現——心絞痛。

除了基礎的心絞痛(走路後胸痛)外,如果患者心臟功能受到了損傷,那麼根據心功能受損情況,還會發生以下四種可能(階段):

1. 一般體力活動不受限,僅在強、快、和長時間勞力時發生異常症狀(激烈的對抗性運動,短時間內大量運動活動)。

2. 一般體力活動輕度受限,快步、飯後寒冷或天氣大風步行兩個街區、爬樓梯、登山均會引起異常(簡單跑步、勞累就可能出現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

3. 一般體力活動輕度受限,快步、飯後、步行2個街區、爬一層樓梯即可引起異常(輕微活動就可能引起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

4. 靜息時亦可發生異常(平躺休息時也可能會引起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

冠心病人適當運動時可以的,但必須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制定合適的運動方案。

從運動醫學的角度來說,只要每次運動能做到有效,就不在於次數的多少和持續更長的時間,大部分冠心病患者是可以運動的,並且也建議運動!

但我們必須嚴格控制活動量,不能盲目與他人攀比,狹窄程度小的冠心病患者走路過久後可能沒有明顯症狀;狹窄程度重的患者,走路過久絕對會因為心肌供血不足而出現症狀,嚴重者甚至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目前臨床上的冠心病治療過於消極,冠心病患者需要按照醫囑用藥穩定病情延緩發病時間,不要抱有幻想,支架和搭橋手術只是一種保命的急救方式,不能去除病因,只能延緩發病時間,並且在術後一年比較危險,常常需要雙聯抗凝來防止二次栓塞。

同時患者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必須按時體檢,發現問題及早進行干預。

在我們解決了當務之急後,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詳細探查分析,查找到可能壓迫神經的責任病灶,對其進行前後對比替代,一旦可以達到高度匹配就可以進行探查式治療,解除交感神經異常放電,重新擴張恢復痙攣收縮的血管,心臟本身存在強勁的射血壓力,雙管齊下的治療可以恢復患者全身血運循環。

最後,希望大家以自身情況為主,不要盲目運動,提高生活質量,遠離疾病,擁有健康。

(我是羅民,三甲級醫院在職主任醫師,有著三十多年臨床一線工作經驗的“老”醫生,我的努力只為收穫大家的認同,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幫助您,希望您能點贊、關注,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評論或私信我,我會盡力幫助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