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走路走多了会怎样?

用户73758792624


冠心病走路多了会怎么样?对于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我们可以做这2方面的考虑——

1. 走路多了出现哪些症状,可能是冠心病问题?

2. 已经知道有冠心病问题了,还能多走路吗?走路多了,会对身体健康有危害吗?

就这2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分别来一起探讨一下。

走路多了就胸痛,会不会是得了冠心病?

如果你是一位中老年朋友,本身有多年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问题,甚至同时还有肥胖,吸烟等生活上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影响,最近如果走路多了,特别是走的急,走的快的时候,会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的症状时,那真的要劝您,尽快的去做个心血管检查了,因为很有可能您已经有了“冠心病”的问题了。

何为冠心病?冠心病是以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为病理基础的一些列心血管疾病的总称。冠状动脉是为心脏供血的主要动脉血管,当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其狭窄程度超过50%以上时,就会影响心脏的供血供氧,一方面会逐渐对心脏功能造成健康危害,另一方面,发生急性心梗的风险也会变得更大,对于这样的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的情况,就可以确诊为冠心病的问题了。

冠状动脉的狭窄不适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渐发展的,因此,在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以上时,身体并不一定就会出现明确的心肌缺血症状,很多时候,正是因为这些“无症状”情况,才导致了冠心病干预治疗的延后,甚至知道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梗)的问题出现时,才知道自己有冠心病的问题。

很多轻度的,心肌缺血情况不严重的冠心病患者,通常在静息状态下,不会有任何不适,也不会发作心绞痛的问题,但如果在劳力状态下,或过度疲劳的状态下,心肌缺血的症状就会更加明显,比如我们有急事,快速的走了很长一段路,甚至是小跑的状态,在这期间,可能就会出现胸闷气短、胸口疼痛的症状,这就是心脏在活动过程中,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供血不足造成的不适症状,如果原来这样走路,没有相关的症状,而现在经常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心绞痛、胸闷等方面的症状,就应该注意冠心病的排查了。

当然还需要说明的是,不要把走路多了,或者累了,就发生胸闷气短的症状,就认为一定是冠心病问题,有些身体本身就比较虚弱,平常又不怎么运动的朋友,忽然运动锻炼,心脏没有耐受锻炼强度的情况下,同样也会出现胸闷喘不上气的情况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能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明确指征。是否有冠心病问题,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心血管风险因素,同时再结合相关症状来进行初步判断,通过简单的心电图检查,也可以初步判断心肌缺血的可能性,如果想要确认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确诊是否有冠心病,一般则需要进行造影检查来确认。

有了冠心病问题,还能活动吗?走路多了会不会出问题?

对于已经确诊冠心病问题的朋友,到底还能不能运动,还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心肌缺血的情况是否严重,冠心病是否通过介入手术放支架改善了心脏的血运,恢复了心脏的血供,心脏的健康情况,是否还适合进行活动,都是应该考虑的重要方面。

对于轻度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超过75%的情况的,如果能够通过保守治疗,控制好三高,同时能够控制好冠心病心绞痛相关症状以及改善心肌供血的前提下,还是建议大家要多多进行运动锻炼的,运动锻炼不管是在辅助加强三高控制方面,做好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活调理方式,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适当强度的运动锻炼,每天进行适量的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心脏健康,反而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走路运动是很好的运动,也是很适合冠心病人进行的运动,因此,适度的走,控制强度的走,不要因为运动量过大造成心脏负担过大,一般情况下,冠心病患者是可以进行走路运动的,如果说走路多了会不会危害心脏健康,这个“多”真的比好衡量,在控制好运动强度,控制好三高问题,积极调理冠心病的情况下,轻度的冠心病患者,每天走个6000步锻炼身体,一般是不会造成太大风险的。

但对于心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5%,而且经常在静息下都会出现心绞痛的朋友,通过药物治疗也无法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就不建议进行运动了,也不建议走路太多,对于血管狭窄程度严重,而且冠心病症状无法通过药物得到良好控制,而且可能因为心肌的严重供血不足导致心功能损伤的朋友,可以经过医生评估,看是否要通过手术的方式来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支架、搭桥等手术方式,都是可以选择的具体方式。

放了支架,做了搭桥手术,并不等于一劳永逸,心脏血运重建后,是否还能运动,也要结合心脏的具体健康情况,如果心功能还不错,还能够进行运动的朋友,还是建议在身体术后彻底恢复的前提下,在稳定控制好三高,服用相关药物控制好心血管风险的前提下,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来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能不能走路运动,走多少路合适,还是无法一概而论,还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在保证心血管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的坚持运动锻炼,是完全可以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李药师谈健康


我于8年前做了心脏支架介入手术。此后我根据医嘱按时服药,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自已的身体情况,每天坚持健步走一万步左右。目前身体状况良好,心脏也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因此我认为冠心病患者做了介入手术后除了按照医嘱服药外,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运动是可行的。


手机用户73654636085


冠心病走路走多了会怎样?

冠心病,即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很明显其发生的基础病理因素即为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就好比人类的自然衰老一样,在老年时期达到高峰。因此,冠心病更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不过,冠心病虽然无法治愈,但是得了冠心病的人一样可以长寿,这是既定的事实。这是因为随着病程的延长,冠心病患者会建立心脏供血的侧支循环,恢复心肌供血。不过,侧支循环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患者顺利度过过渡期。而在此期间,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是根本的控制措施。其中,运动干预作为 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一直备受医生推崇。那么,冠心病患者走路可以吗?

1、冠心病走路走多了会怎样:毫无疑问的是,冠心病患者走路是有利于病情控制的。这是因为,适度的有氧运动不仅有助增强心功能,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机体代谢,有助控制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冠心病危险因子,帮助冠心病患者控制病情发展。而这里的有氧运动常见的就是走路、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广场舞、太极拳等运动,而且需要患者长期、规律地进行。

其中,走路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运动方式,适合于多数冠心病患者。走路不仅强度适中,而且简单方便,冠心病患者每天适度走路有助健康。但是,走路也要有一个度,走得多不代表就会更好。一般建议,如果是慢步走的话,包括每天零散的步行,1万步的运动量可以接受,但如果快步走,每天6000步就是上限了,尤其是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切忌追求过高的运动量,否则只会加重心脏负荷,反而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2、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除了进行适度的运动外,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需要注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饮食要注意少吃肉食、动物肝脏、油炸食物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每餐七八分饱,避免暴饮暴食;严格戒烟戒酒;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过激的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等等。当然,除了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外,必须要坚持规律用药。

我是王药师,坚持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传播心脑血管疾病知识,为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留下一个赞吧!另外,如果您还有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关问题,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冠心病有很多种,所以不能千篇一律的说冠心病走了走多了会怎么样!

更何况,走了多,本身就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概念,有人走路100步就觉得多;有人走2万步也不觉得多!

冠心病大体上分为:无症状的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冠心病。


按照心血管狭窄程度:

一级狭窄:冠状动脉狭窄25~49%

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这种不冠心病,而称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二级狭窄:冠状动脉狭窄50~74%

这个比例的狭窄,一般不需要支架或搭桥手术,因为即使狭窄,但这个血流还是够心脏用的,一般不会引起症状。

三级狭窄:冠状动脉狭窄75~99%

按照常规标准,这个程度的狭窄,大多数都需要学运重建,也就是搭桥或支架,当然首先我们先要用药控制,在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基础上才考虑支架或搭桥。

四级狭窄:冠状动脉狭窄100%

稳定型心绞痛我们根据活动量常常分4级:


Ⅰ级:一般日常活动不引起心绞痛,费力、速度快、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引起发作;

Ⅱ级: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在饭后、情绪激动、寒冷时受限制更明显,平地步行200m以上或登楼一层以上受限;

Ⅲ级: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以一般速度在一般条件下平地步行200m内或上一层楼即可引起心绞痛发作;

Ⅳ级:轻微活动即可引起心绞痛,甚至休息时也可发作。

简单理解,活动量越小就会发作的心绞痛级别越高,越危险!稳定性心绞痛,大多数情况下,药物治疗效果不错,无需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心电图及症状就可给出诊断,给出治疗方案。

不稳定型心绞痛,根据发作的次数分3级:

I级:严重的初发心绞痛或恶化型心绞痛 ,无静息疼痛;

II级:亚急性静息型心绞痛,1个月内发生过,但48小时内无发作 ;

III级:急性静息型心绞痛,在48小时内有发作。

简单理解,发作的越频发越重,这种心绞痛相对危险性高,几乎都需要住院观察,一般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甚至需要冠脉造影检查。

冠心病有这么多分发,冠心病又这么多种类,我们就不能说冠心病到底走多了会怎么样。

简单回答,这几种情况,不能自己随便运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心脏情况,决定活动量:

1、已经合并心衰的冠心病;

2、新的心肌梗死;

3、不稳定心绞痛,没有有效控制;

4、劳力性心绞痛没有得到控制;

5、超过80%的心血管狭窄,没有有效控制的。

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其它冠心病,没有心衰,没有心绞痛发作,经过正规治疗的冠心病都可以活动,当然包括走路。

走路把握第一个原则:走路不能觉得累。相对科学的建议:

走路的时间一般建议每次30-45分钟;每周3-5次;心率控制在170-自己的年龄;这样的走路,在没有不适的情况下,鼓励冠心病患者运动。


说到这里,教大家一个简单初步判断心肌缺血冠心病的办法:

我们常常说,心绞痛不仅仅包括心前区疼痛,心绞痛还包括牙疼、头疼、肩膀痛、后背痛、胸痛、上腹疼痛等等;我们没法根据疼痛来判断是不是心绞痛;但我们可以根据走路后,跑步后,上楼后,等等运动后活动后是不是会出现这些不舒服;如果活动后运动后就会出现这些不舒服,那么就要高度怀疑心绞痛,尽快去医院检查。

总之,在正规治疗下,稳定的冠心病是鼓励科学运动的!

但如果不稳定或合并心功能不全等情况,一定在医生指导下,决定能否运动,如何运动。


心血管王医生


冠心病走路走多了会怎么样? 相信大家对冠心病并不陌生,周围或多或少都有患冠心病的人。导致冠心病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冠心病身体活动量过少有很大的关系,久坐不活动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冠心病患者除了按时服药,合理健康饮食外,运动也是必要的。这其中就包括走路,当然走路走的太多,身体太累受不了的话也是不行的,因为过犹不及,适量的才是最好的。



1. 可以采取的运动形式

冠心病患者主要是要做有氧运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肺功能,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有氧运动以大肌群节律性运动为首选,注意不要进行突然变换体位的运动,比如说由卧位转换到直立位的运动。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肌力训练,就是说要锻炼肌肉的力量,因为久坐不动的人(特别是老年人)肌肉含量低而脂肪含量高。常做肌力训练可以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心肺负担,保持平衡功能,延缓骨质疏松。




身体素质较好的话,可以进行骑车,划船,游泳等运动;高危患者可以采用卧位踏车和手摇车以及散步等的运动形式。 此外,还可以进行平衡协调性的训练,但是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以免跌倒。

2. 运动的强度

运动的强度要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的冠心病患者都可以忍受较高强度的运动,也就是说运动要个体化。增加运动时间比增加运动强度更重要。

3. 运动时间

有氧运动的时间要逐渐的延长。比如说刚开始要短些,逐渐延长至每次20分钟到60分钟,老年患者运动时间也不宜过长,感觉累了就可以暂停。在运动前最好做个热身运动,运动后也要放松5分钟左右。

4. 运动的频率

运动贵在长期坚持,也不能过于频繁,要考虑到身体的耐受程度。可以隔一天运动一次,身体素质好点的,或者每天运动量比较少的,也可以一天运动一次。年龄大的患者,每星期运动不要低于三次。

5. 运动的注意事项

运动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不要急功近利,也不要太勉强。在运动过程中更要注意做好保护措施,防止跌倒,过度疲劳和受损伤。

6.冠心病走路走多了会怎么样?

这么说吧,本来冠心病病人的心脏就有问题,如果走路太多的话,反而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可能会导致心跳加快,心肌缺血而诱发心梗。可能会有朋友对这句话不理解,举个例子吧,我们的心脏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如果拉的东西太多,就超出了它的能力,车子会冒黑烟,而我们的心脏也就相当于发动机,只不过我们的活动量超过了心脏的能力,它不会冒黑烟而是造成胸口疼痛甚至心肌梗死。


最后总结:运动对于缓解冠心病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要注意适当和适量。有些冠心病患者还有高血糖的症状,在运动时要注意避免产生低血糖反应;还要注意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等。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医者良言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闭塞,最后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不同,心脏缺血的程度也不同,所以症状也会大有不同。

也就是说,冠心病严重程度不同,走路之后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50% 时,心脏供血一般不受影响,所以一般的走路应该不会有明显的症状 ;如果狭窄程度在 50% ~ 75% 之间,安静休息时心肌供血还够用,所以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当活动剧烈的时候,比如说走路走多了,心脏需要的氧气量增加,这时候狭窄的血管就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绞痛;如果狭窄程度还要严重,那么就更容易诱发心绞痛发作了!如果冠状动脉闭塞,心肌缺血坏死,就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这时候就有可能导致猝死!最近大家关注的高以翔猝死很可能就是剧烈活动诱发心脏缺血而导致的心源性猝死!

所以说,冠心病走路走多了会怎么样这取决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狭窄程度小的冠心病走路之后就没有明显的症状,狭窄程度重,走路走多了有可能会引发心绞痛,严重者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但是,吴医生要指出的是,稳定的冠心病千万不要怕运动!《冠心病患者运动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冠心病适度运动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冠状动脉斑块,促进侧枝循环建立,改善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具体步骤分三步。

第一步:准备活动,即热身运动,多采用低水平有氧运动和静力拉伸,持续 5~10 min。目的是放松和伸展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心血管的适应性,帮助患者为高强度锻炼阶段做准备,通过逐渐增加肌肉组织的血流量和关节的运动准备来帮助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第二步:训练阶段,包含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运动等,总时间 30~60 min。其中,有氧运动是基础,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运动是补充。第三步:放松运动:放松运动是运动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让运动强度逐渐降低,可以保证血液的再分布,减少关节和肌肉组织的僵硬和酸痛,避免静脉回流突然减少导致运动后低血压和晕厥的风险。放松方式可以是慢节奏有氧运动的延续或是柔韧性训练,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可持续 5~10 min,病情越重放松运动的持续时间宜越长。

对于以下任何一项的冠心病患者就暂时不适合运动。

1.低强度运动即出现心绞痛症状者;2.复杂性心律失常者;3.心肌梗死或心脏手术等合并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者;4.猝死或心脏停搏的幸存者;5.运动时收缩压不升或下降,或出现心率不升者;6.心脏射血分数低者(·LVEF < 40%);7.血肌钙蛋白浓度升高者。

总结一下:

稳定的冠心病走路一般都不会有明显不适,如果冠脉狭窄程度严重,走路就有可能诱发心绞痛发作!但是,稳定的冠心病千万不要怕运动,而且还鼓励适当运动,适度运动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冠状动脉斑块,促进侧枝循环建立,改善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给大家传播健康知识的全科医生,关注我,您就拥有了一个家庭医生。如果觉得有用,可以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哦!

全科吴医生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冠心病与运动之间的矛盾问题,即冠心病人到底该不该运动?患有冠心病的人究竟该怎样运动才算合理?

有的人会认为,冠心病病人本来就存在心肌缺血,如果再一运动,耗氧量增加,心脏跳动加速,可能会加重心肌缺血症状,导致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事件的发作。所以,冠心病的人最好别运动。

我认为这种想法不对。运动不但对一般人有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的作用,对冠心病人同样有阻止动脉硬化进展,缓解冠心病发作的作用。

美国Tanaka等的研究已证明,规律的体育运动可减慢人类心血管系统弹性及顺应性的丢失;强化运动可部分逆转与年龄相关的动脉硬化。这意味着体育锻炼可以对血脂、血糖、血管硬化等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产生积极影响。

所以,患了冠心病的人更应该参加运动。实践证明,许多明确诊断冠心病的人,在坚持体育运动后,病情稳定,甚至大有好转。

那么,冠心病人到底如何运动?

首先,我们应该到医院正规查体,然后由医生开出“运动处方”,按着你的健康状况选择最合适的运动项目,规定运动时间和强度。这对冠心病人非常重要。


其次,对冠心病人开始参与运动时期,少量多次也是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你每次可以只运动5分钟,每3~4小时一次,一天4~5次,加起来也接近半小时。即使你逐渐适应了一定的运动量之后,每次也不要时间太长,保持在10分钟,每天3~4次,同样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中西医林医生


大家好,我是肛肠科林医生,秉承“大医精诚之心”专业医学科普,为您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关注我,可以了解更多。

很多患者在蒸桑拿的时候,都会看到门口有写着冠心病患者禁入,那么冠心病是什么呢?其实冠心病的全名被称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质的心脏病,简单的方式来说它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脏方面异常疾病。

心脏本身属于人体里面的发动机设备,而冠状动脉其实就是心脏的供油管道,如果供油管道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那么机器运行也就会变得不畅,可见冠心病这种疾病对于人体的健康危害程度还是比较大的。

冠心病患者可以长时间走路吗?

对冠心病患者来说,走路特别是饭后走路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大脑供血相对减少,易出现轻微的缺血,可导致头昏、乏力、眩晕、肢体麻木,有昏昏欲睡的感觉,此时散步易出意外。

而且冠心病患者如果在寒冷天气走路的话本来自身血管有堵塞,冷空气会让血管进一步收缩,导致血液更加流通困难,增加了诱发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的风险。

所以冠心病患者可以走路,但是要分情况,特别是寒冷天气,饭后这两个重要的人时间段只适宜在家中轻微走动。运动锻炼是在舒适的天气前提下,适量运动有助于血液循环,机体新陈代谢。

冠心病注意事项:

因为单靠药物防治往往效果不佳。这里介绍“八个三”的综合防治,供读者朋友参考。一是 饮食要“三低”:即低盐,中老年人每 日食6克盐为宜。多食盐可使血压增高,对肾功能不 利。低糖,进甜食要少。多吃糖易诱发2型糖尿病, 还可加重动脉硬化。低动物脂肪。吃动物脂肪多可使 血液胆固醇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脂增高,促 使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

二是 进食三搭配:粗粮与细粮搭配,荤食与素类、花生、核桃,猪、牛、羊肉,鸡、鸭等禽类肉,鸡 蛋、鱼肉。碱性食指物蔬菜类、水果类、豆类,牛奶、 羊奶、奶油等。中性食物指动物油、植物油、淀粉、蔗 糖等。用三搭配加上主食与副食搭配,达到饮食“三平衡”,即营养平衡,酸、碱平衡,热量平衡。

三是用药要三忌:忌突然停药。心日卤血管病在 已经习惯规律用药时,若突然停药或换另一种药,会出现“停药综合征”,加重病情,如血压升高、头 痛、中风等,应逐渐减量停药或换药。忌睡前服降压药。因夜闻血压本来就会下降,如再服降压药就会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容易诱发脑梗塞或心肌梗死。 忌不选择时间服药。由于药理作用的不同,各种药物 服用时间都有差异,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疗效,尤其是治疗心脑血管药。以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为例,达美康、糖适平等磺脲类药一定要在饭前3 0 分钟服用,美迪康等双胍类药一定要在饭后服用,而拜糖苹类药需要在吃第一口饭时嚼服。

四是心中常三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踺 康长寿得乐。

五是精神常三戒:一戒生气怒恼,二戒忧郁悲 伤,三戒惊恐紧张。这些不良的精神刺激,可使交 感神经过度联奋,血压升高,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脑中风,导致猝死。

六是运动要三防 一防突然剧烈运动,猛用力搬重物。二防超负荷运动。三防勉强锻炼,过度劳累。否则,都会加重病情。

七是冷暖要三避:即一避严寒,二避炎热,三避潮湿。因为过度寒冷、炎热、潮湿,都会使心脑血管过度的收缩或瘀滞,亦会使神经过度紧张。坚持这样做,冠心病的死亡率就会减少3 O%。

八是坚持三个半分钟:睡眠醒来时不要马上起 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再坐起来,坐半分钟;将两条腿下垂在床沿等半分钟,再下地行走。这样就避免了一过性的心肌缺血,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也避免了一过性的脑缺血,发生脑梗塞、瘫痪或猝死。

总结: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坚持好了,您会感到运动使您身体发生的变化,对于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都有很好的帮助,而且运动可以愉悦心情,改善冠心病患者广泛存在的情绪不好的问题。平时经常看看林医生的科普,更加了解疾病、了解自己,也就不惧怕疾病,正确的对待。

感谢阅读,如果认同本文观点,赞一个呗!


肛肠科林医生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首先肯定地说,有冠心病的人坚持适当的运动是有益处的,也是治疗的措施之一,但是运动需要调动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参与其中,而心脏是运动时受到影响最大的器官之一,就像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限度一样,超到了必要的限度就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掌握合适的运动量是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

冠心病的病因在于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这种血管病变的结果就是血管管壁增厚、硬度增加、弹性下降,运输血液的能力有下降,而血液是为心肌细胞提供氧及营养的载体,血流量少了输送氧及营养的能力就会下降。

有冠心病的人之所以会发生心绞痛就是因为供血供氧不足,导致心肌细胞缺氧所致,心肌细胞对缺氧极其敏感,如果缺氧的情况持续存在,心肌细胞就可能因此而受损甚至发生坏死,这种情况在过度运动时便可能发生。

因此,有冠心病的人适量运动是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从运动医学的角度来说,只要每次运动能做到有效,就不在于次数的多少和持续更长的时间,一次有效运动的基本标准是:运动时后背发热或是额头出汗且持续30分钟-45分钟,但并不要求大汗淋漓,只是微汗即可,关键在于每天进行一次长期坚持;超过这个运动量不是不可以,但并不会有更多额外的获益。

综上所述,冠心病人能很好地完成上述有效运动已经达到了要求,如果身体状况允许,比如运动时及运动后不感觉疲劳、没有呼吸困难、心慌等表现,延长运动时间不是不可以,但也不宜超过60分钟;对于一次完成不了30分钟有效运动的人,可以分多次进行,比如每次10分钟,每天多进行几次,给身体慢慢适应的机会。

总之,冠心病人的运动应当把握循序渐进、适度适量、有氧运动、长期坚持的原则,避免做有屏气动作的运动比如举重等,避免出现无氧状态,避免过度增加心肌耗氧量而造成心肌细胞的损伤。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抛开“量”的概念,冠心病走路时间过长,最可能出现的症状就是胸痛!

这种因为运动过量而出现的症状多少,取决于患者冠脉血管狭窄的严重程度。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因为多种原因导致的血管闭塞引发心肌缺血、心肌坏死导致的心脏类疾病。

部分患者自述:我原来冠心病很严重,做完支架手术后每天走10000步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一种短暂的正常,支架手术是一种急救措施,医生将球囊导管通过血管穿刺置入狭窄的血管,在体外将球囊加压膨胀,撑开狭窄的血管壁,使病变血管恢复畅通,恢复心肌血供,使患者的血液供应充足,可以满足逐渐增加的血氧消耗(走路等运动),所以走步后才没有出现身体异样的感觉,反之消耗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出现异常。

由于冠状动脉堵塞却进行高强度运动,短时间内严重缺血缺氧,更会导致心肌负荷过重,这就是冠心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心绞痛。

除了基础的心绞痛(走路后胸痛)外,如果患者心脏功能受到了损伤,那么根据心功能受损情况,还会发生以下四种可能(阶段):

1. 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仅在强、快、和长时间劳力时发生异常症状(激烈的对抗性运动,短时间内大量运动活动)。

2. 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快步、饭后寒冷或天气大风步行两个街区、爬楼梯、登山均会引起异常(简单跑步、劳累就可能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3. 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快步、饭后、步行2个街区、爬一层楼梯即可引起异常(轻微活动就可能引起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4. 静息时亦可发生异常(平躺休息时也可能会引起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冠心病人适当运动时可以的,但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

从运动医学的角度来说,只要每次运动能做到有效,就不在于次数的多少和持续更长的时间,大部分冠心病患者是可以运动的,并且也建议运动!

但我们必须严格控制活动量,不能盲目与他人攀比,狭窄程度小的冠心病患者走路过久后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狭窄程度重的患者,走路过久绝对会因为心肌供血不足而出现症状,严重者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目前临床上的冠心病治疗过于消极,冠心病患者需要按照医嘱用药稳定病情延缓发病时间,不要抱有幻想,支架和搭桥手术只是一种保命的急救方式,不能去除病因,只能延缓发病时间,并且在术后一年比较危险,常常需要双联抗凝来防止二次栓塞。

同时患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按时体检,发现问题及早进行干预。

在我们解决了当务之急后,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探查分析,查找到可能压迫神经的责任病灶,对其进行前后对比替代,一旦可以达到高度匹配就可以进行探查式治疗,解除交感神经异常放电,重新扩张恢复痉挛收缩的血管,心脏本身存在强劲的射血压力,双管齐下的治疗可以恢复患者全身血运循环。

最后,希望大家以自身情况为主,不要盲目运动,提高生活质量,远离疾病,拥有健康。

(我是罗民,三甲级医院在职主任医师,有着三十多年临床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医生,我的努力只为收获大家的认同,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帮助您,希望您能点赞、关注,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评论或私信我,我会尽力帮助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