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怎樣的配置才算是好配置?

懂車大帝


買車原配置第一原則想一想需要什麼,比如舒適配置北方皮座椅加熱通風必須有,安全方面必須到ESP的主動安全配置,平時用不到用時能救命。倒車影像必須配倒車雷達,最好360全景。影音娛樂要能兼容手機否則只能是雞肋,其他像行車轉向輔助、ACC、啟停、疲勞駕駛提醒等功能輔助選擇。






雨中的旋律14973087


一句話:適合自己使用需求的配置才是好配置。

我們在買車時,選定了品牌和車型後,就要選擇各種配置了。可是當你看到汽車配置表時,往往是眼花繚亂、一頭霧水,同一個車型又分為舒適型、時尚型、精英型、運動型、旗艦型,等等,不同版本名稱眾多,配置可以高達十幾種甚至幾十種。那麼這些配置都表示什麼意思呢?我們又該如何選擇這些配置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說說——汽車配置如何選。

首先來說說什麼是汽車配置。所謂配置就是把缺少的補足並且設置好。對於汽車來說,如果從最簡單的汽車來看,汽車只要有動力源、有傳動系統、有車輪就可以行駛了,但是這樣的汽車顯然不能滿足我們的使用需求。所以在汽車最基礎的架構上適當添加一些裝置,增強汽車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可以更好的保護駕乘人員的安全,也讓駕駛更加舒適、便利。總體來說,汽車的發展是舒適性越來越好,操作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傻瓜化”。從結構和功能這兩個角度出發,汽車上的配置大致可以分為動力性配置、安全性配置和舒適性配置這三大類。需要說明的是:下文所述都是以乘用車為主,商用車的結構和功能與乘用車差異較大,不在討論範圍之內。

一、汽車動力性配置

一說到動力性,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發動機馬力的大小、扭矩的高低。其實現在的汽車,通常都是把發動機和變速箱統稱為汽車的動力總成,把二者分開比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再好的發動機,匹配一臺性能稀爛的變速箱,汽車的動力性也不會好到哪兒去;同樣的道理,即使是使用知名廠家性能優異的品牌變速箱,如果匹配一臺動力性很差的發動機,汽車的性能同樣也不行。所以,發動機與變速箱最重要是“匹配”,而不是單獨看某一方面的性能參數。此外,汽車的底盤懸架系統、車輪等,我也把它歸類到動力性配置裡面,因為它們直接影響汽車的操控性和行駛穩定性,與動力性息息相關。

1、發動機:對於發動機來說,大家關注的主要是功率和扭矩、是否增壓、是否鋁合金缸體、技術先進性等。現在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的車型,越來越多的搭載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這是一種技術趨勢,也是中國政策導向的結果,所以再討論自然吸氣與渦輪增壓孰優孰劣已經毫無意義;鋁合金缸體也是如此,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不過這並不是說鋁合金發動機在技術上比鑄鐵發動機更先進,而是由於汽車輕量化的需求,我們在選擇時完全可以無視這一點。比如大眾的EA888鑄鐵發動機,性能一點也不比同級別的鋁合金發動機差,再說有很多低端車型也使用鋁合金發動機,你能說應用在大眾中高端車型上的EA888鑄鐵發動機還不如幾萬塊錢的小型車嗎?

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參數。一般來說,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越大越好。在預算足夠的情況下,優先選擇排量更大、動力性更高的車型。這主要是因為,發動機的動力性是後期無法改變的,而動力性是汽車最基本的性能,充足的動力性是汽車各方面性能的基石。有人做了一個比喻,說汽車動力性就像一個人的存款,你可以不用,但是一定不能沒有。有人擔心發動機動力性過強、排量過大會影響油耗,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汽車並不是發動機排量越小越省油,而是動力合適的情況下最省油。

2、變速箱:大家經常把發動機比作汽車的心臟,那麼變速箱就是汽車的大腦,從這裡你就可以看出變速箱的重要性了。有很多車大家給出的評價是“一臺變速箱毀所有”,就是這個意思。變速箱的主要作用是用來分配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實現變速變扭,讓發動機輸出的動力與汽車行駛動力需求向匹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變速箱的擋位越多越好,特別是對於現在普遍使用的小排量低功率的發動機來說,多檔位的變速箱可以有效的彌補發動機動力不足的缺陷。不過變速箱的擋位也不能太多,否則會造成變速箱可靠性下降、故障率增多等現象,此外有些過高的擋位在中國是用不上的,比如有些搭載9AT變速箱的車型,車速在140公里/小時以上才能掛上九檔,而這個速度已經超過中國高速公路最高120公里/小時的限速了。

變速箱大致可以分為MT手動變速箱、AT自動變速箱、CVT無級變速箱、DCT雙離合變速箱、AMT自動機械變速箱這幾大類。手動變速箱最便宜也是性能最可靠的,並且後期維護保養便宜,如果你駕駛技術可以,並且不怕操作麻煩的話,手動變速箱是最優選擇;自動變速箱價格 最高但是最好用,綜合性能是最好的,也是中高端車型使用最多的,並且絕大多數使用愛信和採埃孚這兩個品牌的;無級變速箱換擋最順滑,但不能承受過大的扭矩,並且還有冷保護、熱保護等,所以它最適合在城市道路上代步使用,但不適合極限越野或者長期行駛在較差的路況,現在很多中小型車都使用這種變速箱;DCT雙離合變速箱其實是一款非常優異的變速箱類型,從原理上它是非常完美的,並且傳動效率高,油耗低,換檔速度快,個人認為它是未來的一個趨勢,只是現階段還有一些技術瓶頸沒有突破,所以也飽受詬病,不過大眾生產的雙離合變速箱還是比較可靠的;至於AMT自動機械變速箱大家就是看看就好,千萬不要選用,即使它安裝在奔馳車上,也是性能稀爛,它目前主要應用在一些商用車上。

3、底盤懸架系統:懸架系統是連接底盤與車身的,它對汽車最大的影響是操控性和舒適性。大家購車時遇到最多的問題就是獨立懸架與扭力梁如何選。從理論上來說,獨立懸架肯定是優於扭力梁的,但是對於我們普通的私家車來說,前獨立懸架、後扭力梁已經足夠了。更高級的懸架系統只有在汽車極限狀態下才能體現出他們的優越性。有人曾經做過實驗,把分別配置後獨立懸架和後扭力梁的兩款高爾夫交給駕駛經驗豐富的老司機開,結果他們根本分不清駕駛的車型到底配置的是哪種懸架。

4、車輪與輪胎:現在只有低配車型才搭載鐵輪圈,稍微高級一點的車型都是鋁合金輪圈了,其實從綜合性能上來說,鐵輪圈的性能是優於鋁合金輪圈的。鋁合金輪圈最大的優點就是美觀,有人說是重量輕,其實那一點重量差你根本體會不出來。至於輪胎,個人認為它是汽車上最重要的配件之一,越高級越好。在輪胎與舒適性配置之間挑選,我寧願選擇輪胎。

二、安全性配置

隨著人們對於汽車的安全性能越來越重視,對汽車的安全性配置要求也越來越高,汽車上的安全裝置也越來越多。總體說來,汽車上的安全裝置可以分為兩類:主動安全裝置和被動安全裝置。

1、主動安全裝置:汽車的主動安全裝置是指任何狀態下能夠使得駕駛員有效控制車輛從而避免發生事故的各類設施、設備,包括信號指示系統、照明系統、穩定控制系統、轉向系統、制動系統、汽車防碰撞預警系統等。轉向系統現在基本上都是電子助力轉向,都具有隨速轉向特性,差別就是轉向隨速隨角度增益的特性不同,比如有些車型在車速達到某一點時,轉向突然變得很重,這就是隨速增益不好。

在琳琅滿目的配置表中,制動輔助系統佔據了很大的一部分,各種高大上的名詞讓我們瞠目結舌,比如ABS、EBD、CBC、EBA、BAS、BA、ASR、TCS、TRC、HAC 、AUTOHOLD、HDC、BOS等等。其實這些你完全都可以不理,在普通的家用車上,它們只是有聊勝於無,但性能實在是不敢恭維。你就問銷售顧問一件事:這款車的制動距離是多少?只要它的制動距離在40米之內,剎車性能就是可以的。有很多車型,各種制動輔助系統非常齊全,但是制動距離卻高達四十幾米,你能說它的制動性能好嗎?在這方面,其實輪胎對制動距離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我經常說好配置不如好輪胎。

2、被動安全裝置:汽車的被動安全性又稱為汽車碰撞安全性,它是指在事故發生時保護乘員和步行者,使直接損失降到最小,以及防止事故後出現二次傷害、防止事故車輛火災以及迅速疏散乘客的性能。汽車被動安全性的基礎是安全的車身結構,現在的乘用車基本都是採用帶有前後吸能功能的安全車身,其中的乘員艙採用高強度鋼做成一個堅固的籠型,可以在碰撞時最大程度的保障乘員的生存空間。在這方面最權威的就是汽車的碰撞試驗報告,不要聽銷售顧問吹的神乎其神,碰撞試驗成績低甚至不及格,這款車的安全性就堪憂。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某德系神車A柱彎曲變形、某日系神車B柱斷裂,就是由於車身安全性不夠導致的,這樣的車型雖然安全性配置很高,但車身安全的基礎不好,所以整車安全性也不行。

提到被動安全性,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安全氣囊。安全氣囊在車身上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最好是駕駛員的前後左右全是安全氣囊,這樣可以在發生事故時最大限度的保護駕駛員的安全。不過大家也不要把安全氣囊神化了,它說到底還是一個安全輔助系統,必須與安全帶配合使用,不繫安全帶,安全氣囊的作用等於零。其它的被動安全裝置還有安全座椅、頭枕、方向盤及吸能式轉向管柱、可潰縮式制動踏板、汽車安全玻璃、行人安全保護、發動機下沉技術、碰撞燃油自動切斷裝置等,這些裝置在汽車設計製造時就已經考慮周全了,基本上都會配備。不過有一點大家要記住:汽車的安全性能與汽車的級別是成正比的,汽車的級別越高,所使用的材料越好,結構越合理,做工越精緻,安全配置也越高,一般從A級車到B級車在安全性能上都有一個質的飛躍。所以,在買車時“寧選雞頭、不選鳳尾”是一個基本的原則。

三、舒適性配置

其實大家在買車時選配置,基本都是在選擇舒適性配置。現在的汽車為了讓駕乘人員乘坐更舒適,會搭載大量的舒適性配置,比如無鑰匙進入、一鍵啟動、定速巡航系統、電動天窗、電動玻璃一鍵升降、方向盤多向調節、多功能方向盤、電動座椅、真皮座椅、座椅加熱與通風、自動空調系統、中控大屏、carplay、360環影、倒車雷達與影像,等等。這些配置的選擇就見仁見智了,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合理選擇,我的建議是:夠用就好,越簡單越好。

在這些配置中,我認為比較重要的是定速巡航系統、自動空調系統、倒車雷達與影像、多功能方向盤,這幾項配置實用性較強,後期加裝困難,或者加裝的性能不好。至於一些中控大屏等,我是不覺得有什麼好的,誰能邊開車邊看電影呢?特別是有些車型,把一些重要的控制功能都集成在了中控大屏裡面去了,比如空調溫度調節和風量調節等,操作特別繁瑣,並且影響行駛安全。現在有一個趨勢是儘可能的減少物理按鍵,我對這一點是極度反對的,很多人都以為中控大屏高級上檔次,其實廠家這樣做是為了節約成本。你一定不知道的是:物理按鍵的成本和技術複雜程度要遠高於這個中控大屏!

以上就是我對汽車各種配置的分析。其實汽車的配置極為複雜,一篇短短的文章,也許只是管中窺豹,不過給大家一點建議和思路而已。最後給大家的 一點忠告就是:選配置一定不要只顧及高大上、周而全,或者顧及面子工程而選擇高級配置,只有適合自己使用需求的配置才是最好、最合理的配置。其實有很多人在買車時花了很多錢選擇高級配置,在整個汽車使用週期內,很多功能根本就沒有用上,這不就是浪費錢嗎?有這些費用,不如把車升高一個級別,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能。


老侯解車


很多朋友買車會考慮汽車配置,確實,現在汽車配置很豐富,小到輪轂輪胎尺寸,大到車身懸架等。那麼我們該怎麼選擇呢?

首先,安全配置方面不能省。一般安

全配置高的車型都是中高配,像ESP,安全氣囊個數,等配置,這些一定要有,畢竟關乎自己和家人安全方面。萬一出現事故,可以把傷害減到最小。

其他方面個人建議有:

1短距離代步,城市用車。以實用性和經濟型的配置為主。定速巡航,啟停,懸架等都是可以不選擇的。現在的一款車中配基本可以滿足日常家用,安全配置方面也不是很差,ESP EBD ABS基本都是標配了,其他方面就是氣囊個數的差異。

2經常跑長途的,我建議選擇安全配置高的。車身懸架最好是獨立懸架,跑長途更舒適。排量方面選擇帶T車型,高速車速快,渦輪列入頻繁,超車提速很方面。

買車選擇什麼配置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用車環境等綜合考慮。

我是談車小穎,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


小穎談車


這買車也是一件挺糾結的事兒,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大家在買車之前,老是會糾結買什麼車哪款車好,這款車在市場反想如何,配置怎麼樣等一些諸如此類的問題,下面我們來看看怎樣來挑選車和車內配置。


1.現在的車真的是五花八門,別說選,連看都看花了眼你說是不是,但是你在買車之前一定得知道,車分為低配版、標配版、中配版、高配版。大家知道這低標配和中高配,在價格區間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我們選擇一定得注意。

2.這低配車型,其實就是汽車裡的減配車,這內車沒有真皮座椅、也沒有電動門窗的配置,同時也缺少很多電子和電控功能,所以這類車型一般適合剛拿駕照的新手使用。

3.這標配車型的話,就是在車內和車外的配置增加了不少,說白了就是日常該有的電動控制車型都會有,比如一些電動門窗,還有倒車雷達之類的,這類車型一般大多都是手動擋居多。

4.這中配車型就比較舒適了,這類車型具備標配所以功能,一般會增加安全性裡的多氣囊,還會有舒適的真皮座椅和天窗,座椅應該也是電動的,還有方向盤有多功能按鍵。

5.這高配就牛了,高配車型在價格上,要比標配可能要高出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多,外觀也有很多地方與其他車型不同,高配車的輪轂和輪胎都不一樣,功能會增加全景天窗和ACC自適應巡航,還有座椅方向盤加熱,以及ESP電子控件等。

6.我們看到上面的區別後,大家應該對選車有一定得了解了吧!這樣心裡也有個底了,我個人建議,個人家庭使用的話,我們可以買一箇中配的車型,如果是新手的話,可以選擇底標配的(有錢請隨便),如果是做生意的商人的話,我我建議你可以選擇高配,這樣配置豐富也彰顯了您的高貴大氣,開出去談生意有面子,而且談單成功率高。

7.最後我要說的是,選擇一輛車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事情,大家也不要被一些配置所迷惑,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購車,主要的一點就是安全和舒適。

希望您能選一輛好車


輝太郎的汽車生活


根據經濟實力來。不差錢且又非常喜歡某一車型,非買這車不可的情況下可以選最高配,其餘情況都不要選最高配,性價比最低,比如換擋撥片,大燈清洗…等等功能,其實並沒多大意義。

大部分人一般也不會選最低配,一般最低配都會減少某項比較重要,影響使用體驗的配置,而且往往安全性上會稍遜,比如減少氣囊,沒有esp等等。所以如果不是資金有限,一般還是建議從中配或者中高配裡選擇。

比較重要的配置有esp電子穩定系統,坡道輔助,倒車影像等等,可能老司機要說話了:這些我根本不需要。沒錯車開熟了這些不是必須,但對新手幫助極大,在目前的複雜路況和停車緊張情況下,有這些能省事很多,也是對他人的安全負責。如果經常跑高速那胎壓監測也是必須,不常的話,那跑高速之前注意檢查下輪胎,也不是不可以。

至於其他不那麼關鍵的配置,比如自動大燈,自動駐車,分區空調,無鑰匙進入,電調座椅等等,就看個人喜好選擇了,比如,你是聽歌狂人,那多功能方向盤還是滿有用的。

在確定了需要哪些功能之後,配置基本也就定了,如果有某項功能不得不放棄,可以考慮後期加裝。但也要注意,有些配置不容易加裝,比如天窗等等。

最後,不管買什麼配置,都只關係使用體驗,而謹慎駕駛,不但關係你和他人的安全,也關係你口袋裡的真金白銀。


82年的健力寶


現在國內的自主汽車在這些年快速發展下,不管是在安全性上還是在車內的配置上,都是比較不錯的,國內自主汽車研發的短板就是發動機以及變速器,跟國外的汽車廠家有很大的差別。


買車的時候怎麼才能選擇性價比高適合自己的配置呢,像正副駕安全氣囊這個是所有汽車裡必須有的,然後就是側氣囊以及頭部氣囊,開車的時候必須系安全帶,安全帶和安全氣囊的相結合下,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司機的人身安全。

比如中控高清大屏、倒車影像/雷達、天窗、全景攝像頭、電子手剎、電子駐車、主動剎車預警、自動大燈、後排出風口、上坡輔助、無鑰匙進入/啟動系統、ESP車身穩定系統、胎壓監測、後視鏡加熱、HUD抬頭顯示等。

像現在10W級別的國內自主汽車配置上都是很良心的,全景攝像頭能幫助女司機在行駛的過程減少剮蹭、電子剎車不像傳統手剎一樣不美觀以及有些沒有力氣的女司機拉不動,電子剎車更加小巧美觀,對於女司機也是一大幫助,無鑰匙進入/啟動在寒冷的冬天也不用手忙腳亂的去找鑰匙,更加便捷。HUD抬頭顯示更大的幫助了司機不用低頭看儀表盤。

開車的時候最主要的還是要精力集中,不要過分依賴於行車電腦的判斷,祝你平平安安上路,開開心心回家。

你好,我是何遇M,這是我的一點見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何遇M


個人建議,買車首先要看安全配置,abs ebd esp這三種應該作為選車的基礎,用車沒有比安全更重要的;

其次看懸架結構,是獨立懸架還是非獨立懸架,這個關係到駕乘舒適感受;舒適配置上如座椅加熱通風、電調座椅、自動空調等也很實用。


再次,就是電子配置,這個不單指中控屏幕和導航,這些基礎配置是後期可以加裝的,當然也是原車有更好;其他如定速巡航、胎壓監控、多功能方向盤、倒車後視、全景倒車影像等也是非常實用的,用過這些功能之後如果換一臺沒有這些功能的車就會感覺非常不適應。

這些配置都能滿足的情況下,至於買什麼品牌、什麼車型,就看自己喜好了。個人看法,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用。



天和Auto


一、發動機:

1、排量大小:1.0升、1.5升、1.6升、1.8升、2.0升、2.5升。。。一般來說,排量大,動力強,油耗高,車價貴;

2、進氣方式:自然吸氣或者渦輪增壓。自然吸氣發動機技術更成熟,同排量下動力沒渦輪增壓強,維護保養成本比渦輪增壓便宜。

3、氣缸數:一般是4缸、6缸,新推出的中低端車型可能是3缸。建議選擇4缸、6缸發動機,因為3缸發動機未經過市場全面檢驗,市場認可度低,無法避免抖動問題,不適合長時間高速行駛。不過價格到位,三缸也是可以考慮的。

4、氣缸排列形式:直列發動機(L型直列)、V型排列、W型排列,水平對置發動機等。目前最常見的是直列發動機,一般是直列4缸L4,以前豪華品牌車型多使用V6、V8發動機。

5、排放標準:目前是全國國V國VI標準並行,目前新車型為國VI的情況更多。國VI排放標準部分地區已提前實施,同價格下建議選擇國VI排放車型。

二、變速器:

1、手動變速器(MT)。一般是5級變速和6級變速。優點是成本低,技術成熟,維護保養方便,換擋有趣味性,缺點是城市道路開車麻煩;

2、自動變速器(AT)。有4AT、5AT、6AT、8AT甚至9AT、10AT。優點是技術成熟,缺點是結構複雜,存在傳動動力損失;

3、無極變速器(CVT)。沒有具體檔位,可模擬自動變速箱換擋效果。優點是結構簡單,重量輕便,成本較低,節省燃油;缺點是可承受的扭矩較低,適用於中小排量汽車,而且加速平緩,缺少駕駛樂趣。

4、雙離合變速器(DCT)。分為乾式和溼式雙離合,一般是7級變速。優點是換擋迅速,結構簡單;缺點是低速換擋存在頓挫,頻繁換擋容易發熱引發系統熱保護。

5、補充:同價位下建議選擇AT自動變速器車型,變速更平穩,舒適型更好,質量更穩定可靠。其次是CVT和DCT變速器車型。

三、汽車底盤:

汽車底盤主要是看懸掛系統,家用轎車一般分為獨立懸掛和半獨立懸掛。

能選獨立懸掛就選擇獨立懸掛,當然,獨立懸掛汽車售價更高。

前輪基本都是獨立懸掛,而且絕大部分是麥弗遜獨立懸掛,結構簡單,性價比高。懸掛系統的區別主要在後輪上。

汽車底盤的好壞主要是靠駕駛體驗,所以買車前試駕不可或缺。

四、制動系統:

家用汽車制動主要是盤式制動和鼓式制動,盤式制動又分為通風盤制動和實心盤式。建議選擇盤式制動。

安全性配置:

1、防抱死系統(ABS)。緊急剎車時,防止車輪抱死,引發車輛失控,該功能車輛基本都會配置。

2、車輛穩定系統(ESP)。防止車輛發生側滑,特別是在冬季冰雪溼滑路段非常實用,防止車輛失控。

3、安全氣囊。安全氣囊主要看氣囊位置,有駕駛座氣囊、頭部氣囊、膝部氣囊、側氣囊等。理論上氣囊越多肯定是越好啦。

4、胎壓監測。實時監測胎壓情況,輪胎扎釘子洩氣時,系統會及時報警。

5、車道偏離預警系統(LDW)。當車速超過60公里每小時,在駕駛人沒有打方向的情況下車輛偏離車道時,系統會發出聲音報警,提醒駕駛人車輛偏離了車道。為輔助安全系統。

6、主動剎車系統。當車速達到30公里每小時時激活,一般是車頭安裝光學雷達(或毫米波雷達),監測前方車輛行駛狀態,同時監測前方路況動態變化,如遇到前方車輛緊急剎車、行人衝出、或監測到障礙物時能主動剎車,甚至剎停。為輔助安全系統,不會百分百起作用!

7、被動安全:車型的安全架構,AB柱採用的鋼材硬度等等。有個簡單的方式查看被動安全性能,那就是查看“中保研”做的正面、側面和25%偏置車輛碰撞測試。

舒適性配置:

1、空調系統。分為手動空調和自動空調,哪個更好?肯定是自動空調更方便。

2、定速巡航系統。能夠解放踩油門的右腳,特別是高速上行駛很方便,更高級的為自適應性巡航,更智能。

3、天窗功能。適合開車兜風使用,看起來逼格更高,有車內吸菸的朋友建議選用帶天窗功能車型。

4、空氣淨化系統。主要是過濾PM2.5,你覺得有沒有用?

5、座椅功能。真皮還是絨布的?手動調節還是自動調節?有無腰託?有無加熱降溫功能,這個功能對男性更友好。

6、自動泊車輔助系統(APS)。APS目前在豪華車型上運用的比較多,中級車高配上可能也有該配置。該功能就是車輛自主將自己泊入停車位,不管是後方停車還是側方位停車,這對不少技術一般的女司機來說是福音。停車技術不好的可以考慮購買有該功能的車型。

7、自動駐車功能。也就是“自動剎車功能”。有了該功能在遇到紅燈臨時停車時無需拉手剎,系統會自動剎車,起步時直接踩油門系統會自動解除剎車。

節能配置:

1、自動啟停系統。這是一大雞肋系統,節油不多,還有點煩人。所謂的自動啟停系統就是踩下剎車,車輛停止後,發動機自動熄火;然後鬆開剎車後,發動機又自行發動,重新正常行駛。該功能對電瓶要求較高,不能使用普通電瓶,而且發動機在啟動瞬間總是存在抖動問題,比較煩人。大部分人一般會選擇關閉該功能。

上述是比較重要的配置,上面說的比較簡單。

具體看哪些配置主要是個人預算和個人的喜好。要看的配置真的太多了,在我看來每項配置都要看。

關鍵是要在預算內買到自己必需的配置,可以適當放棄一些雞肋配置。


幸福一家X


1.必須是混動版(共4個配置級),所以排除1.5T汽油版所有型號。

2.必須有倒車影像、主駕駛電動座椅、無鑰匙進入、前霧燈、氣囊儘可能多,所以排除了混動最低配。

3.必須有前排座椅加熱和前後雷達,所以排除了次低配。

因此,能滿足我需求的“最低配”就是指導價23.68萬的次頂配。


學究又不正經的雜貨鋪


汽車的配置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大類:安全配置,外部配置,駕駛輔助性配置,舒適性配置,內部配置,多媒體配置。


安全配置又分為主動安全配置和被動安全配置,主動安全配置簡單來說就是預防性的安全配置,例如abs,esp,胎壓監測,主動剎車等等,這類配置中,abs,ebd,esp,胎壓監測小編認為必不可少。被動安全配置指的是車裡的氣囊,安全帶之類的,其實小編認為車子的安全配置肯定越多越好。


外部配置可以理解為車輛外部的裝飾性配置,例如輪轂的造型,防紫外線和隱私玻璃,天窗,電動後備廂,發動機電子防盜,無鑰匙啟動進入之類的都算是外部配置。而外部配置對於安全性和車輛的性能影響並不大,但是小編建議選車的時候注意輪胎規格和品牌,看這個輪胎的品牌和系列是否跟自己的用車需求吻合。


內部配置跟舒適性配置並不一樣,內部配置更多的是方向盤,行車電腦,方向盤換擋,加熱等等這些配置。而舒適性配置指的是座椅加熱,座椅通風,按摩,這些的,內部配置對於行車的方便程度有一定的影響,而舒適性配置影響則很小。


多媒體配置其實也算是內部配置的範疇,例如車內的印象,導航,操作界面,cd這些的都算是多媒體配置,這類配置在買車的時候都可以根據自己需求加裝,而很多豪華品牌還提供定製服務。

另外就是駕駛輔助性的配置,例如前後雷達,全景攝像頭,發動機啟停,自動泊車,可變懸架,空氣懸架,限滑差速器等等。其實小編認為安全配置和駕駛輔助配置是最重要的,舒適性配置和多媒體配置則影響不大,但是卻關係到用車的舒適性。配置肯定越多越好,但是預算不多的情況下,就看自己的取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