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企業復工,上海這個街道變身“輔導員”線上答疑線下走訪

疫情之下,抓好復工復產是城市經濟“回神”“回血”的緊迫要求。

3月1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洋涇街道獲悉,洋涇街道積極落實屬地責任,配合職能單位落實防控舉措,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既注重疫情防控的“力度”,又全面提升安商穩商的“溫度”。

帮助企业复工,上海这个街道变身“辅导员”线上答疑线下走访

上海浦東新區重點生產型企業三菱電機流水線上,操作工人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佩戴口罩、手套進行作業。

“線上輔導”+“線下聯絡”

洋涇街道小微企業眾多,部分企業對於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不足。

街道配合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經濟發展促進中心第四分中心,圍繞上海市“28條”浦東新區“18條”等政策,進行解讀指導。第四分中心是“教師”,街道做好“輔導員”。

針對企業普遍碰到的人事用工、合同履行、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問題,街道總工會編寫了《疫情期間各級政府對企業和職工相關幫扶政策彙編》,給企業提供政策“一本通”。

街道商會協調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免費提供法律服務。各企業可將碰到的問題通過微信群提交,由律師一對一的解答。對於共性問題,開展案例分享,在徵得企業同意後,發送在群裡供其他企業借鑑。

“輔導員”們不僅輔導“功課”,還積極做好聯絡溝通。街道按管轄區域劃分為6個片區,指派專人按照片區成立6個小組,每天開展實地走訪,及時發現反饋企業的問題,在送去政策的同時,送去關心幫助,幫企業渡過難關,增強企業發展的預期和信心。

帮助企业复工,上海这个街道变身“辅导员”线上答疑线下走访

職工餐廳採用分批制、無接觸式方法用餐。本文圖片均由 上海洋涇街道 提供

“點對點”聯絡,保障重點企業復工復產

“A套餐有外婆紅燒肉、青豆蝦仁……B套餐是紅燒大排、青椒炒蛋……”界龍總部園的職工小張和同事一起商量選擇午餐。午餐是洋涇街道協調園區內的一家餐飲企業提供的,有ABC三種套餐。

近期,洋涇轄區各類型企業、商戶復工近1200家,職工復工人數超過18000人。其中,商務樓宇企業復工率60%,職工到崗率70%。

因為餐飲企業很多尚未營業,吃飯問題成了職工們遇到的難題。洋涇街道積極協調資源,發揮企業優勢。除了界龍總部園,還協調置匯旭輝廣場整合13個餐飲企業提供上百種午餐,為復工復產的企業職工解決“飯盒子”問題,抓好“舌尖上”的服務。

疫情防控期間,洋涇街道總工會專職副主席秦偉每天都要跟三菱電機的相關負責人聯絡,開展政策指導、瞭解企業準備情況和返滬人員情況等。企業復工後,他和同事一起上門聯絡指導。同時,街道依託區域化黨建平臺,聯繫社區衛生中心黨支部與三菱電機黨委開展共建,安排醫務人員對企業醫務室進行指導。

三菱電機是新區重點生產型企業,職工總數1363人,目前在崗人員1116人,佔比81.9%。街道指導企業嚴格落實防控要求,除了對外地返滬職工的健康管理、上班測量體溫等措施,還有許多防控“妙招”。

一是“20分鐘會議”,每次會議不超過20分鐘,人數不超過15人,一個會議之後,會議室進行全面消殺、通風,半小時後才能再開第二個會議。

二是“無接觸式就餐”,食堂按照“考試式”劃分就餐位120個,午餐分批供應。每次供應120份在餐位上放好,通知第一批員工進入食堂就餐。就餐完畢,進行全面消毒,再通知第二批人員就餐。三是“定點卸貨”,因為60多種配件需要外部供應商提供,為了避免外來人員、車輛交叉感染,要求將配件卸在制定位置,全面消毒後,再由內部人員轉運。

下階段,洋涇街道將繼續“兩手抓”,積極開展條塊聯動,一方面抓實抓細防控舉措,一方面全力提供各項服務保障,努力做好企業發展的“大後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