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家包包子容易“死麵”怎麼辦?

包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麵食,一般由麵包裹著餡,主要製作材料有面粉和餡,起源於四川。相傳由三國時期蜀漢諸葛亮發明(距今1800多年)。很多人都喜歡吃包子,然而不太會做。常常遇到蒸包子呈現“死麵”的狀況,包子皮就像被燙了相同不疏鬆,這怎麼辦?下面教你一招,輕鬆處理。

先用溫水和麵,然後放在溫暖的地方,靜置發酵,大約2-3小時左右。麵糰的體積變成兩倍大,剝開裡邊便會發現裡邊呈現一個蜂窩煤狀。

包子餡的做法就不詳細說了,畢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技巧。我們直接說蒸包子,等包子包好後,先不要著急上蒸鍋。而是要放在外面靜置,讓它進行二次發酵,大約15分鐘左右就行了。接著冷水倒入蒸鍋開始蒸包子,上汽後10-15分鐘就能夠關火。最終持續燜五六分鐘,這樣做成的包子不僅鬆軟好吃外表還飽滿不塌陷。

上面所講述的是做包子的詳細流程。下面說說呈現各種“狀況”後對應處理的辦法。

1.出籠後,包子皮像“死麵”,口感不鬆軟。

主要原因便是面發得不夠好,發酵時間過短,下次包好發酵後,再靜置發酵15分鐘左右,然後在上過蒸。這樣能保證包子皮很鬆軟。

2.包子表皮硬,且“漏油”。

包子外皮硬,除了面沒發好,很可能是熱水上蒸鍋了。建議下一次冷水倒入鍋,特別是天氣冷的時候,讓包子隨著水溫升高而蒸熟,這樣有個反響進程。不要直接開水上鍋,那樣會讓包子皮快速定型發硬,無法膨脹,也就不鬆軟了。

“漏油“則是餡的油太多了,導致包子皮沁油,這就很難膨脹鬆軟了,所以不管素包子,仍是肉包子,餡兒裡不能太多油。

3.包子蒸熟後塌陷

包子塌陷,一般多呈現在素包子上,因為餡少,還沒壓好。蒸熟後會有輕微塌陷,所以做素包子,要麼餡兒給足,要麼包子皮厚一點,否則表面就會出現塌陷。

上面就是詳細的蒸包子介紹,希望可以幫到你。

自己在家包包子容易“死麵”怎麼辦?


自己在家包包子容易“死麵”怎麼辦?


自己在家包包子容易“死麵”怎麼辦?


自己在家包包子容易“死麵”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