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屋環遊記》:這部電影最大的主題不是愛情和冒險,而是夢想

《飛屋環遊記》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的第十部動畫電影,也是首部3D電影,該片榮獲了第67屆金球獎等多個獎項。它於2009年在國內上映,在豆瓣125萬人參與打分的情況下獲得了9.0的高分,足以證明觀眾對它的喜愛。

《飛屋環遊記》:這部電影最大的主題不是愛情和冒險,而是夢想

《飛屋環遊記》的講述是:一位叫卡爾的老人曾與妻子約定去南美洲的天堂瀑布旅行,卻因為生活的奔波未能如願。直到政府要拆他的房子,他決定帶著房子飛向天堂瀑布,去完成自己對妻子的承諾。卡爾與新朋友羅素小胖子一起去冒險,一路坎坷,兩個人相互陪伴,最終實現了夢想。這是一部感動了很多人的電影,卡爾對妻子的感情令人動容,冒險途中卡爾與羅素建立的忘年交異常珍貴,卡爾為了救羅素丟掉心愛的房子,這一幕更是讓人心酸到落淚。但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是78歲的卡爾對夢想的執著。年少的夢想被現實阻擋無法實現,遲暮之年依舊不忘初心,堅持完成夢想。

一,夢想與現實的羈絆

卡爾與艾莉青梅竹馬,他們的理想是去南美的天堂瀑布找偶像查爾斯蒙茲。婚後,艾莉在動物園照看動物,卡爾在公園賣氣球,兩人一起攢探險基金希望能實現夢想。可生活總是有這樣那樣的意外,卡爾不小心摔斷了腿,大風颳倒的樹壓壞了屋頂,汽車突然爆胎。存探險基金的罐子一次次被敲碎,他們又一次次重新開始為夢想存錢。

春去秋來,時間在艾莉一次次為卡爾整理領帶中溜走,不知不覺,卡爾和艾莉已滿頭白髮。那天,卡爾在打掃衛生時看到艾莉小時候的照片,想起了他曾許下要和她一起冒險的承諾,卡爾趕緊去旅行社買了機票,可惜還是來不及了,艾莉重病離開人世。卡爾很落寞,他恨自己沒有為艾莉多做一點、早做一點。最後只剩他一個人守著一屋子的回憶生活下去。

《飛屋環遊記》:這部電影最大的主題不是愛情和冒險,而是夢想

卡爾和艾莉的夢想被現實擊碎了,終其一生,他們也沒有牽手走到天堂瀑布。

或許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念頭——不被物質所累,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可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我們有太多的羈絆與割捨不下,以至於將夢想一而再再而三地延遲追尋,及至終其一生都無法實現。

就像電影《遺願清單》裡摩根·弗里曼飾演的老卡特,年輕時為了家庭而放棄了成為歷史教授的夢,當了一輩子的汽修工。幾十年來他為此不甘心,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直到年老時這樣的夢也難再拾起。

《飛屋環遊記》:這部電影最大的主題不是愛情和冒險,而是夢想

然而正如傑克·凱魯亞克所說:“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不管長多大、走多遠,都要滿懷著對生活的熱愛,對夢想不滅的追尋之心,這是內心不老的證據,也是對生命的熱愛。所以年老的卡爾去南美洲的天堂瀑布探險去了,而《遺願清單》裡的老卡特,也在最後的生命裡,完成了自己從未做過的那些事:探險、飆車、在非洲大草原上和動物們共進晚餐……

二,實現夢想的兩大因素

艾莉死後,卡爾守著一屋子的回憶一個人生活,他把自己封閉起來,鮮少和外界接觸。小胖子羅素敲門想要幫助卡爾獲得助人為樂胸章,卡爾編了個藉口就把羅素支走了。

城區改造,卡爾的老房子要拆掉,卡爾成了最強釘子戶,他固執地守護著和艾莉的房子,這是他和艾莉最後的牽絆了。拆遷隊不小心弄壞了卡爾的信箱,他拿柺杖用力的敲破了拆遷隊長的頭,敬老院的工作人員認為卡爾已經不適合一個人居住了,決定把他接到敬老院。卡爾害怕了,去敬老院以後他就徹底和艾莉斷了聯繫。卡爾連夜打了一院子的起球,他想帶著和艾莉的回憶去天堂瀑布,去實現自己年輕時候的夢想,去完成自己對艾莉的承諾。

《飛屋環遊記》:這部電影最大的主題不是愛情和冒險,而是夢想

實現夢想,首先需要的是勇氣。

卡爾已經78歲了,他每天早上只能緩慢地從床上爬起來,還能聽到骨頭咔咔作響,他下樓梯需要電梯的幫忙,他走得最遠的距離是到院子門口的信箱查看信件。

敬老院都認為卡爾需要照顧,不適合一個人居住了,卡爾在這種情況下卻決定踏上追求夢想的旅程。加繆的《夏天集》裡有這樣一句話:

在隆冬,我終於知道,我身上有一個不可戰勝的夏天。卡爾在遲暮之年為夢想出發,他的勇氣是他身上那個不可戰勝的夏天。

《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勵志電影,男主人公威爾.史密斯身在階級底層,就算沒有報酬,成功機會只有百分之五,他仍努力奮鬥,他堅信,幸福明天就會來臨。

威爾.史密斯告訴自己的兒子:“ 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只有一事無成的人才會認為你不會成功。”只要心中有夢想,就要有勇氣邁出第一步去慢慢實現它,唯唯諾諾,踟躕不前,永遠也到達不了夢想的彼岸。

《飛屋環遊記》:這部電影最大的主題不是愛情和冒險,而是夢想

實現夢想,還需要一個並肩作戰的朋友

卡爾朝著夢想出發了,屋子飛到半空中,他發現羅素也在屋子裡,他不得已帶著這個小胖子一起出發。

卡爾,性格古怪的孤寡老人,羅素,嘮嘮叨叨的童子軍少年,一個固執、死板、古怪、善良的老頭兒,一個充滿活力、正義感、激情與冒險精神的小孩兒。在完成夢想的旅途上,兩個人從互有間隙到心有靈犀,到最後忘年之交捨命相救,這趟旅途培養了他們深厚的友誼。有人說這世間最溫暖人心的一句話是“你不是孤單一個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實現夢想的旅途有一個並肩作戰的朋友,異常珍貴。

《飛屋環遊記》:這部電影最大的主題不是愛情和冒險,而是夢想

《美麗心靈》是關於20世紀偉大數學家小約翰·福布斯·納什的人物傳記片,納什在斯坦福讀書的時候面臨巨大的學業壓力,同學們都已完成論文,他卻連開題都沒寫完。在這種壓力下,納什精神分裂了,他幻想他有一個風趣幽默的室友一直陪在他身邊鼓勵他、支持他。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提出人有五大需求,其中社交需求需要友誼和群體的歸屬感,人人都需要夥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係融洽或保持友誼和忠誠。

世上唯一無刺的玫瑰,就是友情。

《飛屋環遊記》:這部電影最大的主題不是愛情和冒險,而是夢想

三,追求夢想,無論多久都不晚

飛屋飄到南美洲,卡爾和羅素經歷了一場冒險,終於見到了天堂瀑布和偶像查爾斯蒙茲,雖然發現偶像竟然是最大反派,卡爾的飛屋還是落在了天堂瀑布,他實現了對艾莉的承諾,完成了年輕時候的夢想。

艾莉的日記最後寫道:“謝謝你帶給我的探險。現在,即使我不在,也開始新的探險吧!——愛你的,艾莉。”

78歲的卡爾終於了卻了自己的心願,在這個年紀還能完成夢想的感覺真的很棒。

只要是有意義的事,再晚去做也還是有意義的。別讓夢想只是夢想,而要創造機會讓它成為現實。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飛屋環遊記》:這部電影最大的主題不是愛情和冒險,而是夢想

《莊子·逍遙遊》裡說“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們追求夢想,即使是時間也不可以。

有句老話說,人在什麼年紀,就幹什麼事情。這句話彷彿很有道理,可仔細一想卻毫無邏輯。馬雲37歲才註冊了阿里巴巴,任正非43歲才創辦華為,齊白石40歲才開始學畫畫。如果他們都相信“多大年紀就幹什麼事情”,他們恐怕就只是無名之輩了。

勇敢追求夢想,人生最壞了結果,無非就是大器晚成。如果在所謂“不合適”的年紀不敢追夢,人生會有很多遺憾。

如今的我們,不一定有去南美洲定居的偉大夢想,平凡的我們理想只是工作出色,事業有成,有一項生存的技能。有的人在25歲就已認命,覺得自己學歷不高能力不行,找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就用養老的心態混日子。

《追夢赤子心》的男主角魯迪夢想成為橄欖球運動員,他卻因為成績不好沒有考上大學只能進鋼廠工作。工作幾年以後了,在好友的鼓勵下,魯迪還是決定重拾夢想,發奮圖強考取了聖母大學,最終在一場重要比賽中幫球隊拿下比賽,實現自己的夢想。

《飛屋環遊記》:這部電影最大的主題不是愛情和冒險,而是夢想

丹尼爾·科伊爾在《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中說,沒有人僅用3000小時就達到世界級的水準,7500小時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時,按每天3小時,大概需要10年,無論你是誰。

足夠的時間投入是成為高手的前提條件,沒有人能例外。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年紀,在平凡的生活中運用一萬小時天才定律成就自己的人生。只要有足夠的時間投入就能成為高手,任何時間開始積累都不遲。當積累到非凡程度時,必然會產生非凡的成就,完成自己的夢想。

《飛屋環遊記》:這部電影最大的主題不是愛情和冒險,而是夢想

艾莉去世後,卡爾很遺憾,而這種遺憾很難彌補。《海賊王》裡的路飛說“將過去和羈絆全部丟棄,不要吝惜那為了夢想流下的淚水。”實現夢想的路上必定佈滿荊棘,而我們要做的,是披荊斬棘地勇敢前進。

蘇格拉底說:“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夢想奮鬥。

”人生只有拼出來的夢想,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最值得欣賞的風景,便是自己追逐夢想的足跡。夢想匹配的絕不是你的才華,而是你能拋棄現實的羈絆,勇敢踏上追夢之旅的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