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6”是款怎樣的戰機?

趣聞視圖


殲16和殲10C都是三代半的多用途戰鬥機,彌補了殲20大批量生產前我國空軍的戰鬥力真空,這其實是非常合理的也非常符合發展規律的。有些網友見到殲20首飛了覺得殲16可以扔了,這有點操之過急。殲-16以Su-30為基礎,繼承了側衛系列航程遠,載彈量大,能量機動性強的特點,加上配備了我國最新的機載AESA雷達和新的航電設備。加上我軍新型空空導彈,電子戰和廣電吊艙以及對地對海彈藥,在三代半以上的平臺上都是通用的,所以殲16擁有充足的彈藥和武器裝備選擇,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可以說周邊國家,比如印度,越南等國在殲-16機群面前是沒有脾氣的,日本韓國在F-35形成真正戰鬥力之前面對殲-16機群也沒啥脾氣。

目前我們已經有100多架殲-16,殲10B/C超過200架,另有24架Su-35。僅三代半戰鬥機的力量都已經對周邊國家形成了絕對優勢

雖然是三代半戰機,但是目前殲20能用的武器殲16都能用


當然,最終殲-16的採購數量,必然會因為殲-20的量產而減少,不過再服役個20年應該沒問題。畢竟殲20太貴了,而且為了隱身載彈量有限制,還是隻能當做尖刀來使用,撕開口子後髒活累活還得指望它來幹呢。


紙上的宣仔


中國的“終極側衛”——殲-16,2011年首飛,2016年裝備部隊,2017年公開亮相,現已大量裝備我海空軍,數量接近100架。殲-16戰機將是我軍空中力量的絕對擔當,地位僅次於殲-20戰機。

在2013年最初網傳圖片中,軍迷們以為殲-16只是一款殲-11BS的改進型號教練機,或者國產版的蘇-30MKK戰機。然而,業界顯然普遍低估了這款雙座型戰機,僅僅從裝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來看,就是一款標準的三代半戰機。尤其是2017年殲-11D項目下馬後,沈飛將驗證的先進技術,全部加持到了殲-16身上,打造了屬於中國的“終極側衛”。一句話,蘇-35、殲-16之後無“側衛”。

殲-16碩大的機頭容納下了戰鬥機中尺寸最大的有源相控陣雷,擁有更多的收發組件,對第三代戰機的搜索鎖定距離超過150公里,能夠發揮射程達到150公里的霹靂-15空空導彈的最大作戰性能。有源相控陣雷不僅有比較遠的探測距離,而且抗干擾能力強,還能搜索海面目標,讓殲-16具備了對海打擊能力,使得搭載射程超過300公里的國產超音速反艦導彈鷹擊-12成為可能。

殲-16“大象漫步”

殲-16戰力的提升是全方位的。近年來,我國制導導彈技術突飛猛進,其發展速度與廣度甚至超過戰機本身,而殲-16為大型制導導彈提供了良好平臺。殲-16採用了大量複合材料,戰機空重大幅度減低,國產渦扇-10A發動機推力也強於AL-31F,殲-16戰機的航程與載彈量全面超越了以往的側衛戰機。擁有12個掛點8噸以上載重,其重載掛點能過掛載1500公斤的激光制導鑽地炸彈,專打敵方地下指揮所;可以掛載超音速反輻射導彈鷹擊-91,攻擊敵方地面雷達設備;可以掛載雷石遠程隱形布撒系統,攻擊敵裝甲集群與機場跑道。簡直就是想打誰,就能打誰。


鷹擊-91反輻射導彈

毫無疑問,殲-16是一款多用途戰機,“炸彈卡車”的角色擔當不再辱沒重型戰機的名號。殲-16又是一款標準的三代半戰機,電子戰型號殲-16D正在試飛中,未來殲-16不僅僅擔當重勞力角色,還是殲-20等五代機的最親密夥伴。

如此強悍的性能,第一時間受到海空軍的同時青睞,兩軍爭相裝備,搶沈飛的產能。空軍看重它的航程與殲-20匹配,電子戰能力可為五代機加持,彪悍的對地攻擊能力可為殲-20補刀;海軍看重它的對海攻擊能力,是全面替代殲轟七的最佳選擇,空中加油後甚至可以觸及第二島鏈的戰略目標。


紅龍軍團長


可能很多人以為殲-16戰機是中國國產版本的蘇-30MKK戰機,因為殲-16戰機外形和蘇-30MKK戰機頗為接近,兩款戰機的性能和用途也比較接近,例如均具備較大的作戰半徑、較強的武器掛載能力以及強大的對地對海攻擊能力。

但實際上,殲-16戰機並不是在蘇-30MKK戰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而是在殲-11BS戰機這個平臺上改進而來。原因是沈飛當初組裝的是蘇-27戰機,然後仿製出殲-11戰機,最終才逐步推出了殲-11B系列戰機。中國也購買過一批蘇-30MKK戰機,但並沒有引進生產線仿製。所以殲-16戰機嚴格來說是屬於殲-11戰機家族的,其氣動外形和機體結構設計都是參考了殲-11BS戰機,而且殲-16戰機的綜合作戰性能已經明顯強於蘇-30MKK戰機。

殲-16戰機的先進性是毋庸置疑的,在2017年的沙場閱兵中,殲-16戰機就排在殲-20隱身戰機後面登場亮相;而在去年空軍發佈的視頻中,殲-16戰機和殲-10C、殲-20隱身戰機三款戰機組成最強戰隊亮相銀屏,這些都足以說明該機的先進性以及未來的重要地位。

從目前曝光的圖片和數據資料來看,殲-16戰機的主要亮點就是採用了國內新型開放式架構的航電系統,裝備了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第3代光電瞄準系統,這使得殲-16戰機具備了很強的多用途作戰能力,可以掛載中國國產的全系列新型機載武器。例如不僅可以使用PL-10、PL-15以及新型超遠程空空導彈此類空空導彈。還可以掛載國產新型激光制導炸彈、反艦導彈、反輻射導彈等一系列對地對海精確打擊武器。殲-16戰機的服役讓中國空軍和海航部隊擁有了世界頂尖的精確對地對海打擊能力,這一點對於中國此前的三代機來說都是比較欠缺的。

殲-16戰機還較大規模的採用了複合材料設計製造,而且全部裝備了國產WS-10B發動機,也意味著中國航發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鑑於殲-16戰機航電系統非常先進,加上其機體空間較大,航程和載重能力都非常出色,所以它還具備了優秀的改裝潛力。目前中國已經在其基礎上研發了專業電子戰機,通過加裝多種電子吊艙和機載電子戰設備,電子戰版本的殲-16戰機已經能夠和美國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處於同一水平。在殲-20隱身戰機加快裝備部隊的時代,殲-16戰機仍然是中國空軍不可或缺,至關重要的一款重型多用途戰鬥機。


科羅廖夫


殲-16是中國瀋陽飛機公司在殲-11戰鬥機基礎上發展研製的三代半雙座雙發多用途戰鬥機。首先 來看一下殲-16的基本參數:殲-16搭載兩臺渦扇-10B發動機,單臺推力92千牛,開加力之後單臺推力可達135千牛。憑藉蘇-27系列飛機優秀的氣動外形,與巨大的推力,殲-16最大飛行速度可達2.5馬赫,實用升限達20000米。殲-16實用航程3900千米,作戰半徑1500千米。

20世紀90年代我國研製的殲轟-7A裝備部隊,這型戰機結構簡單、造價低、低空性能好、航程遠、載彈量大,但是它的缺點就是空戰自衛能力差,難以達到空軍要求的多用途作戰的要求。針對這些問題,我國又從俄羅斯引進了蘇-30MKK殲擊轟炸機,與殲轟-7A相比,蘇-30MKK不但具備載彈量大、航程遠、低空攻擊能力強的優點,還具備較好的空戰能力。不過在使用過程之中,我國空軍也發現蘇-30MKK存在發動機推力不足、機載雷達性能較低、精確打擊能力不足等諸多缺點。於是我國就開始在殲-11的基礎上並參考蘇-30MKK,研製更先進的殲擊轟炸機,也就是:殲-16。

殲-16擁有12個武器掛點,最大載彈量達12噸。搭載了一門30毫米的GSh-30-1機炮。在導彈上,鷹擊-62反艦巡航導彈,鷹擊-83反艦導彈,鷹擊-91反艦導彈,鷹擊-9多用途導彈,雷電-10反輻射導彈,霹靂-9空空導彈,霹靂-11空空導彈,霹靂-12中程空空導彈等殲-16都可以掛載使用。另外,殲-16還可以搭載,雷霆2雷射導引彈,雷石6滑翔炸彈,200A反機場炸彈,500千克,1500千克通用炸彈等,活脫脫就是一個小型的彈藥庫。

殲-16裝備主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可同時識別攻擊多個目標。另外還有電光瞄準系統,具有高分辨率成像、自動跟蹤、紅外搜索和跟蹤、激光指示;測距和激光點跟蹤功能。多種彈藥類型的兼容以及裝備有先進的有緣相控陣雷達系統,使得殲-16既可完成制空作戰任務,也能實施對地、對海打擊,是中國空軍重要裝備之一。

殲-16是蘇-27系列戰機的在我國的後續的成功發展,自研發成功以來,已在我國空軍大量裝備,使我國空軍作戰能力大幅度的提高。殲-16的出現讓我國空軍從以前的國土防空開始逐漸走向攻防兼備,為保衛我國的碧海藍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雲端風火


殲16開始大批量生產?外媒認為解放軍打擊力猛增

北美外媒認為早在去年,也就是2016年中國就開始了殲16的量產。早在2011年,外媒就發現一種類似於蘇27UBK的教練機,當時就判斷為殲16的原型,並不是殲11BS(兩者差別還是很明顯的)。

殲16是蘇30MK2的山寨版本,我方進行了很多技術上的改良。這是強悍的雙座雙發重型多用途戰鬥機,以滿足海軍航空兵的需要。

這麼多年來,殲16沒有量產的記錄。哪怕是在殲11B停止生產的情況下,殲16仍然沒有大規模生產。外媒認為,限制殲16生產的原因主要還是技術問題,包括:發動機質量問題、零部件質量問題、整機的妥善性問題等等。

在2016年底,外媒通過衛星圖片判斷瀋陽飛機公司生產了14架殲16,都是雙座型號。外媒開始推測是海軍訂購的,但現在看來海空軍都會需要這些飛機。如果殲16成為海空軍共同需求,那麼預計產量會很大。

外媒預計殲16年產量至少是14架!

目前我軍空軍有不少強5,海軍則是有不少殲轟7。

強5是單純的攻擊機,各方面性能都已經非常落後,在現代戰爭中的意義非常有限,早就應該淘汰。

殲轟7也就是飛豹的性能相對較好,具有5噸的載彈量,作戰半徑也可以達到1500公里,可以發射多種導彈。

不過,殲轟7的空戰能力很差,不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一旦遇到敵人戰鬥機攔截,殲轟7就很危險,必須有戰鬥機護航。

況且,殲轟7的可靠性不高,這10年來墜毀過多架,也該逐步淘汰。

之前是沒有合適的現代化戰機進行更換,現在殲16自然就是做好的代替品。

殲16和它的原尊蘇30MK2一樣,是多用途戰鬥機,可以攜帶PL-10格鬥彈、PL-15中距彈、遠程反輻射空空導彈,具有很強的空戰能力。

自然,我軍的殲16仍然側重對地對海攻擊。

未來,制空權會由殲20、殲10B/C負責,對地對海攻擊則主要由自產的殲16主打。

殲16可以配備新式相控陣雷達,攜帶諸如鷹擊12,、鷹擊18等導彈。鷹擊12的射程超過300公里,具有較強的突防能力,是比較先進的反艦導彈。

同時,殲16也可以裝備各種精確制導炸彈,有很強的對地攻擊力。

而殲16載彈量高達12噸,作戰半徑1500公里以上,具有很強的攻擊力和一定空戰能力,這是強5和殲轟七不能相比的。

外媒認為,隨著殲16的量產,殲轟7陸續會被淘汰,逐步停產。

不過,殲16在短期內仍然不可能挑大樑,不然也就沒有必要購買蘇35。

即便如此,殲16的量產對於解放軍來說仍然是好消息。


薩沙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空軍部隊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各種先進裝備如殲20、運20、殲15艦載機等等相繼服役人民軍隊!殲16和殲20相繼在閱兵上亮相,不過相對於早已受到了廣泛關注的殲20,殲16相對而言要顯得更默默無聞一些。那麼其究竟是一款怎樣的戰機呢?


其實在冷戰時代,以美蘇為主的航空強國主要發展的是殲擊機,而且是採用多種機型搭配的形式,同時裝備有輕型戰鬥機,重型戰鬥機,截擊機等等。而對地攻擊任務專門交給了攻擊機,比如著名的A10和蘇25攻擊機。而即使到了中期,像F-15更是號稱“不會為對地攻擊付出一磅重量”,而如今著名的蘇27戰機設計之初就是一款重型截擊機,攔截地方轟炸機等目標。 但是隨著航空裝備成本的急劇增大,即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空軍也承擔不起,一機多用的多用途戰機開始出現。

而像幻影2000等一些飛機,採用的則是一機多型的思想。比如其C系列負責制空作戰,也D 型負責對地攻擊等等。而多用途戰機的思想更為廣泛,只需根據任務不同選擇不同的掛載即可,作戰靈活性很大,即使是專用於制空的美軍重型艦載戰鬥機F14也在後期開始了進行對地攻擊任務的改進。而與此同時,俄羅斯人則在蘇27的基礎之上改進除了蘇30,人員增加到了兩人,一名飛行員一名武器操作員,很好的解決了飛行員精力不夠的問題。而蘇30則被稱為殲擊轟炸機。


由於切實的需求,我國在上世紀末尾開始引進蘇-30戰機,其強大的多用途作戰能力,讓中國海空軍的打擊能力大大增強,而最終則催生了殲16戰機的誕生。

中國目前的國際局勢並不樂觀,東南方向為主,包括南海以及臺海局勢等等問題,要求中國海空軍必須擁有足夠強大的針對水面地面目標的打擊能力。


中國現有的殲轟-7B,性能已經落後,而蘇30數量實在太少,而像殲10改造空間小,於是殲11成了最好的選擇。於是在殲16項目開始。但是實際上,殲-16不是一架簡單的“炸彈貨車”,其發動機性能優秀,氣動外形結構良好,而且使用的是相控陣雷達,探測能力極強,而且不僅僅是對海面和地面的目標,對空中目標同樣如此。搭配其使用的國產霹靂系列空空導彈,空戰能力依然十分優秀,相對於我國周邊多國的空軍多年沒有升級過三代機,無疑有著巨大的優勢。

其彈藥攜帶量達到了12噸的水平,擁有12個外掛點,可以裝備傳航空炸彈,激光制導炸彈,空地導彈,巡航導彈,反艦導彈等等打擊武器進行攻擊任務。而作為未來戰爭的新方向,其也來考慮到了電子戰能力,可以攜帶電子戰吊艙等等執行電子對抗攻擊任務,使敵人的電磁通信系統徹底癱瘓,為友軍打開敵人缺口創造機會。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軍器戰位


迷彩虎軍事為您回答。殲16重型戰鬥機自服役以來,已經裝備了3批。而殲16戰機更換新型低可探測性塗裝同樣讓人心動,要知道也就美軍等少數空軍戰機有這種先進塗裝。這大大降低了殲16的雷達反射面積,擁有了更強大的打擊能力。

雖然就單體作戰能力來說,殲16換塗裝後未必就能提升多少。但體系作戰任務情況下,殲16更換塗裝無疑是最優選擇,不但能保證足夠的打擊力,還能有效配合殲20作戰。之前,殲16雖然猛,但沒有足夠的隱身能力,很容易暴露自己和殲20,但更換塗裝後,這個問題就沒有以前那麼明顯了。

解放軍已經擁有了殲20這款強大的制空戰機,並不需要殲16來打飛機,殲16主要執行對地、對海打擊,並且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光電綜合探測系統,擁有不亞於F35的對地打擊力,而且殲16的掛載能力更恐怖,能輕鬆達到12噸,如果採用複合掛架,至少能掛載超過40枚特殊小直徑制導炸彈,就算是中程空空導彈,一次性也能掛載14枚,就是我國空軍的“炸彈卡車”。

而隱身能力最重要的其實是在對海打擊上,受地球曲率限制,大多數國家的海上探測能力都很難超過100千米,只有美國依靠艦載預警機將防空圈擴展到500千米。隱身戰機可完全低空進入,在貼近發射導彈的情況下,幾乎沒有艦艇能攔截4馬赫的超音速反艦導彈,而殲16掛載反艦導彈乾的就是這活兒。

對於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來說,最大的問題還是數量。空軍、海航的殲16還是太少,雖然已經連續生產了3年,但仍不足100架,想要更換強5和殲轟7,至少需要10年。對我國來說,增加戰機產能已經迫在眉睫。其實不管是殲20和殲16、殲10C,性能都很先進,沒得說,但就是數量一直不夠用。殲20到現在不到30架,殲16數量也不多,即使加上先進的殲10B/C戰機,我國國產三代半/四代機也僅有400架上下,雖然正常的國土防空勉強夠用,但是和世界先進空軍相比,差距還是很大。但朋友們也不要灰心,我們現在缺的不是技術,而是足夠的時間。再過個幾年,中國優勢戰機必定會大量成群,這一點不用懷疑。


迷彩虎軍事


殲-16是我國空軍目前裝備的一款性能先進的多用途作戰飛機,同時具備對空和對地打擊能力,兩者之間的比重約為4:6。2017年7月30日的朱日和閱兵上殲16五機編隊的出現也標誌著其已經形成了作戰能力,完成了從試驗裝備到作戰裝備的的過渡。而在我國空軍“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轉型期,殲16的服役將會徹底解決我國空軍長期以來存在的攻擊不足的缺點,也將成為我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未來最遠程的對地對海打擊力量。



▲看這強大的掛載能力,嚇到了吧

我們知道在我國剛成立到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都還沒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來百分百的捍衛國家的安全,而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我國空軍最主要的戰略任務就是要確保能夠滿足國土防空這個要求,在那樣的環境下防禦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就更別提攻出去了。而我國在那個時候研製的殲5,殲6,殲7和殲8基本上都是側重於制空戰鬥,但是雖然條件如此我國也沒有完全放棄戰術對地打擊能力,因此便有了基於殲6設計的強5來專門執行對地攻擊任務。而提起強5大家也肯定感慨頗多,因為沒有任何一款飛機的發展史有五爺這麼坎坷。



▲五爺

進入80年代後我國與西方的關係也日漸緩和,我國便開始考慮提高對地打擊能力,旨在使強5這種技術並不先進的對地攻擊機具備現代化對地打擊能力並更好的適應現代戰場環境。於是便有了與意大利聯合研製的強5M以及和法國合作的出的強5K,這兩款改進型相比於強5在航電系統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他方面的提高並不大,之後由於政治原因這兩款改進型並沒有進行下去,後來又有了我國的強5D和上世紀末期的強5E/F。但是由於強5本身平臺的設計缺陷不管再怎麼改進其性能都沒有質的提高,相反其有效作戰半徑還有所減少。

▲殲-16


進入了新世紀後為了能夠提高我軍的現代化對地對海打擊能力,我國空軍不得不從俄羅斯引進了蘇30MKK來彌補這個缺陷,當初研製的殲轟7給了技術要求比空軍低的海軍航空兵。蘇30MKK的引進和裝備極大的提高了中國空軍的對地對海作戰能力,使得中國空軍僅用短短的5年時間就完成了現代化戰術對地打擊力量的升級,而其在殲10A和殲11B形成作戰力量之前都是我國空軍對空作戰訓練中的一個重要成員。後來我國海軍航空兵又購進了24架蘇30MK2來繼續完成對空巡邏和攔截作戰任務。



2005年,我國空軍戰略開始發生轉變,開始強調“攻防兼備”的能力,這時候俄羅斯又向我國推銷MK3,但MK3只是對空作戰能力加強了,對地打擊能力並沒有多大提高而且在航電系統也並不是太出色。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們的殲轟7A研製成功,其機上70%的子系統都進行了升級,可以說算是一款除了機體設計以外幾乎都全新設計了的飛機,這個時候性能得到極大提升的殲轟7A是能夠滿足我國空軍現代化對地打擊要求的,其裝備軍隊後與蘇30MKK一起構成了亞洲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戰術空中打擊力量。



但是,在我國空軍提出了“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新戰略後,空軍對現代戰術對地打擊能力的戰機裝備數量有了更大的需求,而目前已經落後的蘇30MKK以及殲轟7A的規模顯然達不到這個要求。而按照國際慣例一國如果能夠攻出去的話其軍隊裝備的對地打擊戰機必須佔到空軍裝備的整個戰機數量的40%以上,有的國家甚至接近60%,而按照這個標準我國只佔到了15%,即使算上強化對地打擊能力的殲10A/B/C戰機也只佔到了28%,更別說殲10系列對地打擊能力與蘇30MKK和殲轟7A的差距了。所以我軍迫切需要一款現代戰術對地打擊能力的飛機,但是如果只是增加蘇30MKK和殲轟7A的話又會壓縮制空戰機的數量,畢竟保證擁有制空權仍然是空軍不可以丟棄的目標更別說蘇30MKK已經非常落後了。而且按照機體結構壽命來看這兩款飛機在不就的將來就會逐步退役,到那個時候又會產生很大的空缺;而如果單獨分開來分別研製的話對我國的國防軍費又是個不小的負擔。


▲殲轟7A與蘇30


於是,基於這些考慮,一款具備多種打擊能力且側重於對地打擊,能夠適應未來更加複雜的的戰場環境和任務需求,基於殲-11深度挖掘設計的一款性能先進的多用途戰機便誕生了,而這,就是殲-16!


(因為其他的問答都對殲16的性能和數據作了詳細介紹,所以學生就不再作重複了,僅從殲16對於我國空軍新戰略背景下衍生出的現代化戰術對地打擊能力需求的角度來作了一下簡單介紹。)

所以,毫無疑問,殲16的出現無疑是我國空軍更進一步提升現代化戰術對地打擊能力的一個殺手鐧,而其也是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在三代機改進工程中的巔峰之作,而在我國空軍的“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需求大背景下,先進的三代機殲16和先進的四代機殲20進行高低搭配配合使用,這一方面對我國目前比較有限的裝備採購費用不會構成太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對我國空軍未來的制空能力和對地打擊能力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而我國空軍的“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新戰略也必會在不久的將來變成現實!


迷彩眼觀世界


殲16是中航工業瀋陽飛機制造所研製的一款重型雙發雙座戰鬥轟炸機,其基礎是殲11,部分來源於購買的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的蘇-30mkk。

從設計思路上來說,殲16是彌補中國空軍對地攻擊能力和對空作戰能力重型多用途戰鬥機的短板,其根本戰術應用,是與殲20形成集群搭配,使用數據鏈進行A射B導的體系化作戰方法。因為殲16擁有非常強的掛載能力和自身戰鬥能力,尤其是能夠同時搭載對空對地武器,因此被人們稱為空中炸彈卡車。

在飛機裝備上,殲16採用了殲11使用的中央升力體佈局,在保證有良好的氣動外形的同時,進行了稍許改進。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航電和飛行控制系統的升級,殲16是中國為數不多裝備了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戰鬥機,而且採用雙座設計,大大提高了戰鬥機的綜合作戰性能,尤其是武器的發射能力。

在武器的掛載上,殲16可以掛載中國除了彈道導彈以外的幾乎所有種類的導彈。當然,這只是個誇張的說法。但是,殲16可以掛載所有中國空軍戰機所能掛載的武器,無論是霹靂系列的空空導彈,還是鷹擊系列的空艦導彈,亦或是是雷石激光制導炸彈,通通都能裝上“炸彈卡車”。(利刃-AL)

當然,如此強悍的配置,殲16也成為了中國空軍序列除了殲20以外造價最高的飛機,6億人民幣一架的飛機,這不是一架簡單的飛機,它是在天上飛的人民幣呀!

但是,較高的性價比,能夠與殲20完成戰術搭配,強悍的綜合對地作戰性能,以及海陸空三體皆備的進攻能力,這些都使得殲16成為中國空軍必不可少的先進優秀戰機。


利刃號


殲-16是僅次於殲20的先進戰鬥機,其先進性主要體現在“航空電子系統強大”,“機載武器”,“航程遠”,“載彈量大”這幾個方面。殲16戰鬥機的整體性能與F/A-18E/F,蘇35相當,略高於颱風,陣風。

殲16戰鬥機是參考了蘇30MKK,利用了我國最尖端的技術打造而成的,在服役的過程中也沒有停下改進航空電子系統的腳步。可以說,殲-16戰鬥機的航電系統並沒有定型,而是在分批次進行著改進,既然如此,那麼殲-16戰鬥機的性能會隨著時間而逐漸增強。

殲-16的航空電子系統性能強悍!

殲-16戰鬥機安裝了我國607所研發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雖說該雷達早期有些問題,但時至今日,早已被徹底解決了。早期時候,殲-16最多的是演練對空作戰,很少演練對海對陸攻擊。而今天,殲16是真正具備了對陸,對海,對空攻擊的能力。目前來說,在相控陣雷達的研究上,我國和美國在同一層次上。所以說,殲-16的雷達系統也是很強的,最起碼和AN/APG-79的性能相當。



殲-16戰鬥機上還裝有紅外探測器,也就是所謂的EOTS系統。該系統具備高分辨率成像,自動跟蹤,紅外搜索和跟蹤,激光指示,測距和激光點跟蹤功能。除此之外,殲-16戰鬥機的電子戰能力也不弱,要知道殲-16電子戰版本的已經多次露面了,既然以我國現有的技術能夠研製出符合電子戰飛機所需要的一系列電子設備,那就證明,我國的機載電子戰系統的性能必然十分強大。

殲-16戰鬥機的機載武器先進!

殲-16戰鬥機可以掛載霹靂-15中遠距空空導彈,霹靂-10近距格鬥導彈,KD88空地導彈等武器。霹靂-15空空導彈的射程在150公里左右,採用了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而霹靂-10導彈的射程為20公里左右,最大機動過載為60g。目前沒有見到過殲-16掛載反艦導彈和反輻射導彈的圖,殲-10C倒是掛載過鷹擊-91反輻射導彈,而殲轟-7也掛載過反艦導彈。殲-16作為一款多用途戰鬥機理應可以掛載這些導彈的。不敢說一直傳言的某飛沒有解決蘇系戰機的跨因素陷阱,以及機身強度不夠是真是假。

殲-16戰鬥機的航程比較遠!

作為重型戰鬥機來說,殲-16的航程和載油量都比較大。殲-16的作戰半徑在1500千米左右,航程近4000千米。一般來說,戰鬥機在執行任務時,並不會滿油滿彈起飛。蘇30MKK內部郵箱的載油量為9.7噸,而殲-16戰鬥機在製造時,不知道是否增加了內部郵箱的容積。實際上,蘇系戰機被人詬病的機背減速板,終於在蘇35身上不見了。而殲-16的機背上還依然存在著。估計內部載油量和蘇30MKK相比沒有什麼提高,唯一的優勢就是殲-16使用了複合材料和更加先進的電子設備以減輕了重量,在航程上會略有超出。

殲-16戰鬥機的載彈量大!

蘇30MKK的載彈量為8噸,而殲-16使用了大量的複合材料進行了減重,外加上相控陣雷達替換掉蘇30MKK的舊雷達,整體上減重也是很可觀的。即便如此,相對於蘇30MKK來說,也輕不了多少。如此一來,殲-16在其他性能不變的情況下,其載彈量能夠達到9噸就已經算極好的了。

總得來說,殲-16可以依靠其先進的航空電子系統和遠射程的空空導彈,獲得四代機以下的絕對制空權。(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