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擊機的輕重搭配是經典的戰鬥巡航模式,我國現有的機型怎樣佈置高低搭配才最合理呢?

鮑爾金vs巴特爾


問題裡的機型有瑕疵,殲31是不存在的,拿掉。另外我國還有200-300架的殲7處於服役狀態,這得加上。

所謂的輕重搭配、高低搭配,指的是輕重高低各司其職,配置的崗位不同,並不是打仗的時候非得配到一個集團裡。

中國空軍目前追求的是:攻防兼備。

攻,就是在境外作戰。

防,就是在境內作戰。

殲7、殲8、殲10,老式飛機和航程有限的單發中型機只能用來防禦。殲7、殲8只能在地面雷達的指引下作戰,只能用來看家。未來五年左右估計殲7、殲8才能全部退役,到時候剩下殲10自己看家,負責境內防禦。

紙面上看殲10的作戰半徑也可以,但戰鬥機的作戰半徑本來就是一筆糊塗賬。飛出去600公里,然後在空中值勤,在那裡留下盤旋20分鐘的能力,準備和敵機空戰,這是作戰半徑。但直接飛到1000公里,馬上回來,這也叫作戰半徑。從實戰角度看,中型的殲10,作戰半徑肯定要比重型的殲16、殲11小三分之一。

簡單的講雙發重型機可以在空中糾纏20分鐘,單發的中型機只能打一下,立馬就撤。而且重型機的打法也能多一些花樣:繞路偷襲,側面打、背面打。

進攻,境外作戰,肯定是油裝的越多越好,在空中留的時間越久越好,以防備各種複雜局面。殲10參加進攻也行,但得有三個前提:敵人很弱,距離很近,一切順利......

而且真打仗,看家,空中接應,這不是個無足輕重的任務,老家被炸一下,也很難看。

攻勢作戰由殲20、殲16、殲15、殲11、蘇35、蘇30、蘇27、殲轟7來完成。這些飛機航程大、載彈量多,適合遠距離作戰。殲轟7、蘇27、蘇30用不了幾年也會退役。蘇35只有24架,當實驗用了。

真正能境外作戰的應該是殲20、殲16、殲11、殲15和隱身無人的:攻擊11。

這四款有人戰機跟空軍攻防兼備的理念完全契合,既可以在境內巡航值勤,又可以遠程突擊。攻擊11則是純進攻型兵器。殲16掛著大型巡航導彈、反艦導彈,攻擊11裝著小型巡航導彈、反艦導彈、激光制導炸彈轟炸水面、地面目標。殲11、殲15在周圍保護,殲20隱蔽,對付空中目標......打完了回家,半路上沒彈缺油,是個弱勢窗口,這時候殲10出去迎一下......

是這樣一個搭配,不是殲10跟著一起出去。

這樣一個戰機的搭配,加上北斗衛星、預警機、東風導彈、長劍導彈、鷹擊導彈、航母、驅逐艦、護衛艦、潛艇,在國境線3000公里之內,肯定不怕任何一個敵人,包括美國。

前幾天我回答了一個關於轟6K的問題,我說轟6K雖然作戰半徑超過了3000公里,但它不隱身,速度慢,必須有戰鬥機護航。而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只有1200公里,實際上沒有辦法給它全程護航。也就是說轟6K的3000多公里作戰半徑只是紙面上的,在實戰中根本達不到。

於是有人跟我提空中加油機。但這不可行。

10架轟6K出動,得100架戰鬥機護航。而100架戰鬥機需要20架加油機。10架轟6K+100架戰鬥機+20架加油機,這種配置只能打塔利班。打印度都費勁。這樣一個機群,不要說亞洲、第一島鏈的雷達站,就是地球另一邊都能隨時看見。沒有任何的隱蔽性可言,沒有任何的突然性而言,打不了仗。

現在日本都有F35了。咱們這加油機也都是轟6級別。10架轟6,再來20架加油機,在境外準備給戰鬥機加油,那不就是靶子嘛。

以美國空軍的強大都覺得這是危險,所以他們現在要搞隱身無人加油機。本著摸美軍過河的思路,這玩意我們以後也必然要搞。

咱們前面說的都是現在。現在的實力已經不錯了,但還不完善。所以我們還得等8年:超音速隱身轟炸機(中程)+殲2X+殲20+新型隱身無人戰鬥機+攻擊11+中國版隱身無人加油機,有人隱身艦載機+隱身無人艦載機。然後殲16+殲11+殲15+常規無人機做第二梯隊。這才是標準版,能打仗的攻防兼備型空軍。殲10看家,等待退役。

未來這三五八年肯定會有個小井噴......


銳度何老師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戰鬥機不需要輕重搭配,要根據這個國家各方面的情況來決定。

一些小國,由於國土面積狹小,多以單純的自衛為主。

因為對於戰鬥機的航程、載彈量並沒有太多要求,完全可以單一裝備輕型戰鬥機。

就比如永久性中立國瑞典,它是不可能主動進攻敵人的。

該國的JAS 39鷹獅戰鬥機,空重僅有7噸,最大起飛重量也不過14噸。

事實證明,鷹獅戰鬥機完全符合瑞典的需要。

在泰國的對抗性作戰中,鷹獅戰鬥機在單純的空戰中,可以打敗老式的重型戰鬥機蘇27。

同時,輕型戰鬥機也有很多優點。比如它只需要600多米長的跑道,對機場要求非常低。甚至,它可以在高速公路上降落。

另外一些,則是軍費很少的小國。這些小國與其花費巨資購買區區幾架重型戰鬥機,還不如多買一些輕型戰鬥機。

畢竟戰機只有構成一定數量,才能形成戰鬥力。

至於重型戰鬥機則要看有無這方面需要,對於中美這些大國,只裝備輕型戰鬥機是不合適的。

當年我們向俄羅斯購買戰鬥機的時候,對方推薦的是輕型戰鬥機米格29。然而,我們看重的是重型戰鬥機蘇27,隨後後者貴的多。

事實證明,非洲之角的空戰中,蘇27將米格29打得落花流水。

除了具有更遠的航程,更多的武器裝載量,即便是米格29最引以為自豪的機動性,蘇27也毫不示弱。

對於大國來說,如果實力足夠強大,可以以重型戰鬥機為主,輕型戰鬥機只是增補。

然而由於現代化戰機的價格非常高昂,尤其重型戰鬥機都是天價。

所以,為了保持一定的數量,很多國家還是會裝備大量輕型戰鬥機,成為所謂高低搭配。

實際上,如果重型戰鬥機的價格突然降到現在的十分之一,看看誰還會裝備輕型戰鬥機。


薩沙


兔哥回答;戰鬥機的輕重之分是以戰鬥機所能搭載的彈藥,航程為依據如分的,重型戰鬥機在武器搭載能力上要強於輕型機,也意味著能搭載的武器彈藥種類也多,更能執行多重任務。重型機的航程都要遠於輕型機,主要是機體大,能夠攜帶更多的燃油,採用兩臺發動機作為動力。但重型機也有其固有的缺點,就是建造的費用高,建造週期也長,同時維修保養也費時費力費錢,不便於大量裝備,戰時的製造產能也不及輕型機高。(↓殲11)


輕型機機體小,通常搭載一臺發動機,製造成本低,便於大量生產,建造週期也短。雖然航程,彈藥,作戰性能不及重型機,但可以用數量禰補質量,而且現代的輕型機的性能並不比重型機落後太多。而且現代各國戰鬥機的裝備並不平衡,有很多的輕型機的性能和隔代的重型機並沒有差別,特別是空中作戰方面。正是以上的原因,各國都採用了輕重搭配的裝備體系,並在作戰中採取輕重搭配的作戰配置結構,相互取長補短。(↓殲7)

我國目前的重型機發展非常成功而且性能先進,技術成熟。重型機中的殲11戰中機已經是形成了系列,該型機主要是空戰性能突出,是爭奪制空權的好手。蘇30也已經是系列化,該型機屬於多用途戰鬥機,特點是具備大載彈量,能對海對空對地進行空中打擊。殲16戰鬥機是我國軍工人員根據殲30的使用經驗研製的一款多機型多用途的重型戰鬥機,不但具備很強的載彈量,能夠對陸對海進行遠程打擊,而且空戰能力也不俗,並且有了專門的電子對抗機型,殲16電子戰型就是為了和其它機型搭配而研製生產的,可以說是其它作戰飛機的戰場上的保護神。能有效壓制敵方的雷達,武器制導,通訊能力,為其它機型打開安全通道。(↓殲10)



殲15屬於一款殲載機型,目前,我國的艦載機處於初始階段,殲15同樣是一款重型機,目前,殲15已經有了夥伴加受油能力,如果在有一款電子戰型,那麼,僅是殲15艦載機系列就可以組成獨立的艦載機編隊從以航母為依託進行空地,空空,空海作戰了。當然,隨後我國必然會有更多機型的艦載機出現在航母上。按照我國科技實力的快速增長加上強大的經濟做後盾,我國的航母及艦載機的發展不可限量。(↓殲15)


殲20,殲31是我國研製的第一代的隱身戰鬥機,殲20是重型機,殲31為中型機,目前,殲20已經入役,其實,就殲20的隱身特徵來說,實戰中最好的搭檔就是隱身機,而類似於殲31這樣是機型是最合適的,即都具備隱身性能,又有很強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同時空戰性能也絕對一流。如果兩者高低搭配,一個負責遠程奔襲,一個負責對空防禦因該是絕配。當然,這只是兔哥個人的觀點,必竟我們並不清楚兩種機型的具體用途,相信國家是有考慮的,我們不必多說。(↓殲20)


殲10是目前我國戰鬥機中唯一的在役的主力中型機了,而且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殲10的性能自不用說了,B型已經是矢量發動機了,航展上的落葉漂真的是精彩絕倫。C型的性能更是出類拔萃,航程,載彈量,雷達系統,火控系統等等並不比重型機差,而空戰能力更是突出。目前來說殲10也是唯一可以和殲16,蘇30搭配的機型了。其實殲10本身也是一款多用途的戰鬥機,和殲11系列都屬於空戰性能突出的機型。這兩款戰鬥機和殲16,蘇30搭配最為合適,遠程由殲11和殲16,或蘇30搭配,形成高—高搭配體系,殲11負責防空,殲16,蘇30負責攻擊,作戰能力了得。中近程由殲10和殲16,蘇30形成高低搭配,殲10負責防空,殲16,蘇30負責攻擊,兩者也可以同時進行攻擊任務,共同防空,在加上殲16電子戰型,負責電子對抗作戰,效果更佳。當然我們只是探討,具體的還是空軍說了算,他們才是真正的行家裡手。(↓殲16)


至於“八爺”說起來也是兩眼淚汪汪,想當時,我國的軍工人員為了祖國的航空事業沒少操心,從殲8到殲8ll挖空心思搞提高。無奈,隨著我國航空工業井噴式的發展,“八爺”老了,沒幾年了。“五爺”,“六爺”都沒了,“七也”早就不生產了。現在已經有了殲20,殲31等隱身機。這也說明我國的航空工業的進步是神速的,未來必會有更先進的機型入役,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做出貢獻。(↓殲8ll)


以上是兔哥個人的觀點,不代表網絡平臺觀點,歡迎大家探討,各抒己見。歡迎關注兔哥。圖片來源網


兔哥42928


空軍作戰飛機高低搭配使用最早由美國人提出來,且在F-16和F-15實際運用中發揮出1+1>2的作戰效果,有效的解決了制約空軍發展的質量與數量之間的矛盾,在作戰體系建設中優劣互補,最大限度克服短板問題。我國空軍目前以三代機為主體,二代機為輔助,新老戰機並存,如何將新老戰機合理搭配融入作戰體系,對於空軍轉型和戰鬥力提升至關重要。

首先對我國空軍現役作戰飛機進行歸類整理,按照國際戰鬥機劃代可分為,殲-7、殲-8以及殲轟-7系列為典型二代機,殲-10、殲-11、殲-15以及殲-16和蘇-30屬於典型三代機,殲-20為我國新一代隱形殲擊機,國際上有的叫四代機有的稱其五代機;按照起飛重量劃分,殲-7屬於輕型機,殲-8、殲轟-7以及殲-10屬於中型機,其餘所有皆為重型殲擊機。

新老搭配,優化部署

我國空軍經過近70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多代並存、輕重結合的空軍裝備體系,在新一代隱形殲擊機殲-20成軍,三代及三代改進型殲擊機大批量換裝部隊的大背景下,仍然有數百架二代機服役,合理構建多代並存、輕重結合的作戰體系直接關乎空軍的發展。

從我國周邊國家空軍裝備情況來看,二代機至今還有一定用武之地,尤其我國殲-8改裝戰術偵察機後憑藉“雙2”性能表現得到空軍認可,未來可在空軍作戰體系中承擔戰術偵察任務,現有野戰防空系統很難對其構成致命的威脅;殲-7系列經過現代化升級後,基於空軍地空一體作戰體系支撐下,憑藉優良的中高空機動和爬升性能,在未來低強度前線制空權奪取任務中依舊有一定用武之地;與我國三代機總體形成三代機部署一線、二代機集中二線部署體系,在兼具協同三代機制空作戰外,還可以為地面部隊提供一定的近距火力支援,在這方面中國空軍已著手研究好多年。

輕重搭配,各司其職

我軍三代主力殲擊機主要有沈飛旗下殲-11系列重型殲擊機和成飛旗下殲-10系列中型殲擊機以及引進俄製的蘇-30系列重型殲擊機。重型殲擊機具有航程遠、作戰半徑大、載彈量多以及滯空時間長的優點,特別適合中遠距制空作戰;中型殲擊機作戰半徑小,但靈活性、敏捷性突出,比較適合中近距制空作戰,因此可構建由殲-11系列、殲-16以及俄製蘇-30系列構成我軍中遠距和遠海作戰制空作戰體系,殲-10為代表的中型殲擊機擔負中近距制空作戰和主要國土防空任務的制空作戰裝備體系。此外,殲擊機根據作戰用途可分為空優殲擊機和多用途殲擊機;在空軍對地、對海作戰能力構建中,可形成以殲-11系列為核心的重型制空戰機和以殲-10及殲-16為代表的多用途殲擊機的信息化攻防體系。


鷹鴿分析


戰鬥機的使用是跟一個國家的實力有很大的關係,另外也跟整個戰略有有一定的聯繫,如果拿美國空軍做例子的話,我們可以看得出戰鬥機一直也是發展的發展。在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空軍提出了高低搭配的概念,高就是F-15為代表的重型戰鬥機,所謂的低就是F-16戰鬥機。


但是到了第5代戰鬥機的時代戰鬥機的配置發生了一個根本的變化,未來美國空軍將按照F-22A和F-35A閃電II戰鬥機的配置來進行,其中F-22A為186架,而另外有1763架的F-35A閃電II戰鬥機。


假如按照美國的模式的話,我們將配備眾多的殲-20戰鬥機,但這個是不現實的,因為我們現在的國力根本就無法支持全部使用第5代戰鬥機這種配置模式。殲-20戰鬥機只能作為拳頭裝備來使用,其實還是會有其他第4代戰鬥機在做搭配。至於第4代戰鬥機如何和第5代戰鬥機進行配置這個還要看具體的需求。

當然有一些發達國家,因為裝備數量戰鬥力的規模不是很大,所以未來基本採用第5代戰鬥機來使用,其中就包括日本。


航空視界


戰鬥機只有任務搭配、功能搭配,沒有輕重搭配。

美國的高低搭配是性能搭配,也是部分性能和全部性能的搭配。F-15是全天候、全空域、可以超視距作戰的戰鬥機。F-16是白天型、中低空、跨音速、目視作戰的戰鬥機。因為根據越南戰爭經驗,大部分空戰都是發生在白天對中低空跨音速條件下。

而且單發戰鬥機比雙發戰鬥機便宜,這樣搭配可以節省很大一部分經費。而不影響作戰效能。

有些人簡單的把性能搭配理解為輕重搭配,甚至片面強調雙發戰鬥機如何優於單發戰鬥機。其實在中低空近距離格鬥上,F-16不輸於F-15。F-15的優點是航程、載彈量和超視距作戰能力。

對於中國來說,二代機殲七、殲八很快就要被淘汰了。2020年後會迅速退役,2030年要全部退役。殲轟七也要退役。世界上主力三代機已經服役40年以上,2025年就該大批淘汰了。

那時候中國的主力戰鬥機還是殲十和殲十一系列。如果按照一個旅50架飛機計算,戰鬥機大概是1200架左右。應該是600架殲十,400架殲十一系列,200架殲二十。

殲十一應該是以多用途的殲十六(蘇-30)為主。

下一步裝備規劃就應該是研製中型隱身戰鬥機替換殲十,研製無人攻擊機配合隱身戰鬥機作戰。爭取2030年以後開始替換殲十。同時開展六代機、無人戰鬥機的研製。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首先,嚴格意義上說,沒有什麼戰鬥機的輕重搭配,只有使用功能上的搭配,和為了使用成本的妥協。

F16是掛著F頭的攻擊機,後期的改進型也是偏重於多功能化的攻擊機,F35也是。

寫到一半突然不想寫了。

中國如果下一步應該做什麼,想辦法替換使用成本高昂,首腦短的蘇27一系吧,順便替換飛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