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殲16和殲10c進行超視距對抗,哪個能贏?

yrw10


現代超視距空戰主要由雷達探測距離、電子對抗能力和機載彈藥性能三個方面決定,毫無疑問殲16在這三個領域更勝一籌。



殲16和殲10C這兩款戰機是繼殲20之後,最先進的第三代多用途殲擊機,大量裝備我國航空工業最先進的雷達電子系統和武器系統。其在我國空軍的定位類似於美國的F-15和F-16輕重搭配組合,是我國空軍“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核心裝備之一。

從兩者的定位來看,殲10C作為一款典型的中型殲擊機,主要負責奪取中近距制空權,以及對地、對海精確打擊。中型機遠程制空作戰先天不足,空戰並非其所長,儘管殲10C具備一定的超視距空戰能力,但更側重於多用途性。


殲16從設計之初,在技戰術指標規劃上就具有一定的的非對稱性,著重發揮其大體量、大長腿的優勢,在空戰中將超視距作戰放在首位,裝配了大功率有源相控陣雷達+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模式,兼顧多用途作戰能力。近年空戰實戰效果表明,超視距空戰是未來空戰的主流發展趨勢,尤其是最近的梟龍擊落米格21的戰例更有說服性。

殲16屬於典型的重型殲擊機,其裝備雷達口徑遠大於殲10C,這意味著殲16機載雷達功率更大,探測距離更遠,多目標處理能力更突出,超視距能力當然更強。同時大功率可以提升機載雷達的抗干擾能力,與生俱來的大載彈量可以掛載更多的彈藥以及電子干擾/壓制吊艙,電子戰能力同樣要優於殲10C。

目前殲16共有12個外掛點,最大載彈量可以達到10噸左右,這意味著,殲10可以掛載兩個電子吊艙的同時還能保證充足的載彈量。


從雷達探測距離、電子對抗能力和機載彈藥性能三個方面綜合來看,殲16要優於殲10C,超視距空戰能力是殲16的殺手鐧,正如官方報道的殲16具有“看的遠、打得準”的特點。


鷹鴿分析


根據2018年空軍“金頭盔”比賽透露的結果,相關人士稱,在多次對抗中,殲10C與殲16互有勝負,但最終殲16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殲16、殲10C均為我國3.5代戰機,使用的也都是新型的航電系統,以及有源相控陣雷達。所以,從技術水平上看,兩者差異不大。從武器上看,兩者標配均是新一代的PL-15、PL-10空空導彈,也沒有差距。

殲10C發動機換裝了最大加力推力13.7噸的AL-31FN Sep3,但殲16後續批次也換裝了最大加力推力13.5噸左右的太行改發動機,兩者進度程度基本相同。雖然殲16在空重方面比殲11B增加不少,但由於殲11B的空戰推比本來就比殲10A高些,所以殲16在空戰推比方面並不吃虧。

對於這樣兩款技術水平比較接近,武器性能相同,機動性能也比較相近的飛機,殲16更大的體積會帶來更大一些的優勢。比如其雷達的尺寸、功率更大,最大探測距離要比殲10C大不少。如果說殲10C對典型戰機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在180公里左右的話,殲16的最大探測距離可以達到240-260公里範圍。

雖然殲10C的雷達反射面積(RCS)要小不少,但這只是“乾淨”狀態,也就是無掛載的狀態。雖然空空導彈因體積小RCS並不大,但掛載空空導彈的掛架,因為垂直於機翼的原因,RCS並不算小。所以,實彈掛載的殲10C,並不會太影響殲16的探測能力。

在電子戰能力上,由於兩者均可以裝備我國新型電子戰吊艙,差距並不大(暫未服役的殲16D除外)。

所以,單從性能上講,殲16更佔優勢一些。當然,在實際對抗中,飛行員訓練水平、戰/術安排、臨場表現也很重要,雙方互有勝負是很正常的現象。


晨曦談兵


j10c不存在任何隱身設計…不要以為用了j20類似的蚌式進氣道,j10c就是隱身設計了…蚌式進氣道因為有鼓包所以有一定的遮擋作用,但是還得配合s進氣道,才能對裡面的渦扇發動機遮擋完。

所以所謂的隱身設計是不存在的,事實上三代機進行隱身設計,也就是降低雷達反射面稍微好一點,頂天下降個10分貝,比如美國的沉默鷹,而沉默蟲稍微厲害點,下降了20分貝,然而比起f22相對於傳統三代機下降40-50分貝,那點隱身設計幾乎就是用來騙客戶的。以j16所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超過1米的雷達孔徑天線,對它們的探測距離仍然超過100多公里,而面對f22,探測距離不會超過20公里。

而j10c採用了蚌式進氣道以後,最高速度還下降了,畢竟蚌式進氣道只有一個最優進氣效率,比起j10a的進氣道來說,減輕了重量,但是進入1.3馬赫以後,進氣效率會下降(作為三代機,優化速度肯定是高亞音速和跨音速),最高速度會下降到1.8馬赫以下,普通f16的最大速度是1.6馬赫。

再加上j10的翼展較短,掛載武器密集,寄生阻力增加明顯,加速性,速度等都會受到影響,而j16翼展龐大,滿掛之後寄生阻力也比較小,超音速能力強。這導致的結果就是,j16發射的導彈獲得的初始速度就比j10c的大,那麼假設同時,同一高度,同樣的導彈發射,j16的導彈會先打到j10c,而且不可逃逸區更大。

而且j16的雷達比j10c的大,那麼在沒有地面塔臺或者預警機指揮下,j16會先發現j10,那麼自然j16就能先發射導彈攻擊,而且j16的掛載能力達到6中兩近,當然如果採用複合掛架,那麼掛載能力更強。

用遊戲的話講,就是被放風箏到死。

比較超視距空戰,輕型機很難是重型機的對手的。


木榮雨北


更看好殲-16,殲-16雷達和電子戰系統更強,而殲-10C空空導彈掛點太少是個硬傷

石榴姐(殲-16)的雷達和航電系統是目前國內,除了預裝的那幾架殲-20外,國內所有機型中最先進的,包括引進的那幾架蘇-35都無法與之匹敵。雖然殲-16還屬於三代半戰鬥機行列,但是其航電水平和整體構架都是四代機標準,毫不誇張的說,殲-16的航電水平不亞於美國的F-35。

石榴姐靚照,值得一擼

《解放軍畫報》奉旨官宣照片中的石榴姐座艙圖,雖然已經打碼,但是可以看到她採用的是一整塊大屏多功能綜合顯示屏。這套航電系統之前航展有展示過,原本大家以為這套系統會出現在殲-20上面,但現在看來石榴姐也使用這套我國第四代航電體系的航電系統

美軍的F-35戰鬥機同樣是使用類似的座艙航電系統。殲-10B和C目前還是使用一平三下的航電體系,但是屏佔比都大幅度提高,不過距離石榴姐的航電水平顯然還不行,高配的大小姐跟打雜的屌絲還是有距離。
石榴姐的雷達明確採用國產第二代AESA雷達,技術水平要領先殲-10C半代,同時由於蘇-27系列機首雷達直徑達到1米水平,超過殲-10的80cm,天線面直徑上要大36%。所以非官方不可靠消息是殲-16的雷達T/R單元數量達到1760個,殲-10的AESA雷達T/R單元數量為1240個。比拼雷達和航電性能上,殲-10C完全處於下風。正因為航電基礎的出色,殲-16作為空軍電子戰機的平臺。殲-10雖然有雷達發射面較小的優勢,但又不是隱身戰鬥機,照樣小不了那裡去,在這方面的優勢無法彌補雙方在航電和雷達系統上的劣勢。


而另一個方面就是武器掛點方面,殲-10系列在去年的金頭盔比武與殲-11B的對抗中,全部敗北。根據非官方不可靠消息,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殲-10武器掛點太少,掛著2中2近或4中2近跟帶著6中4近或8中2近的殲-11B對抗。被殲-11B在遠距離狂糊霹靂-12,損失大量能量,從而在空戰中處於下風。

蘇-27攜帶6中4近圖

殲-10腹部掛點,以及翼下最內側兩個掛點距離進氣口太近,發射空空導彈產生的廢氣容易大量被吸進發動機,這對於單發戰鬥機來說非常危險,所以殲-10能夠掛載空空導彈的掛點實際上就翼下外側的四個掛點。

殲-10發射空空導彈,霹靂-12導彈發射時產生的廢氣不是一般的大所以殲-10是我軍第一個採用複合掛架的機型,雖然複合掛架掛空空導彈會增加阻力,降低機動性能,但是不使用的話,備彈量實在太少,而即使使用了複合掛架,也只能達到4中2近的水平。這不能不說是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其實一個較好的解決思路是開發腹部掛點,使用半埋式武器掛架,拋離機體後再點火發射。但是掛點調整設計氣動、結構強度、武器分離試驗等多項內容,絕非簡單,同時拋離後發射的空空導彈與常規架上發射的空空導彈不能通用互換。個人覺得殲-10沒有在B型改動進氣道的時候乘機進行掛點改進,頗為遺憾。所以如果不給殲-10太大壓力,別一天到晚要他出去一對一單挑,做好本分角色,給殲-20、殲-11、殲-16打下手的話,4中2近的常規配置也足夠一次空戰使用,但要一對一單挑,對方沒事先射為敬的話,確實比較吃虧。


五嶽掩赤城


身大力不虧,重型機殲16碾壓輕型機殲10C

殲16和殲10C同為我國三代半多用途戰鬥機。最為空軍新銳作戰力量,殲16和殲10C吸引了廣大軍迷的關注。就題主的問題來說,筆者的觀點是明確的:在超視距空戰時,殲16要強於殲10C。在技術水平相同的情況下,重型機對輕型機的優勢很明顯。對於兩者來說,殲16的優勢體現在以下方面:

1、殲16作為重型機,雷達口徑更大、功率更高,賦予了殲16更好的態勢感知能力。

殲16與殲10C同為我國三代半多用途戰機,在航電架構上都是借鑑我國在四代機的研製成果,基本上是相同水平。兩者都是以有一臺源相控陣雷達作為火控核心。但是殲16機頭尺寸巨大,裝備有一臺據稱性能與殲20相媲美的大口徑AESA,直徑1米以上。殲10C同樣採用一臺AESA,但是由於殲10C機頭尺寸較小,雷達直徑在0.65米左右。

根據原型面積公式,直徑1米左右的殲16雷達天線面積是直徑0.65米的殲10C的兩倍以上,在相同的技術水平下,這意味殲16的雷達功率也會必殲10C高一倍以上。這就意味著殲16能在更遠的距離上探測、鎖定殲10C,能夠做到“先敵發現”。據軍報八股文透露,率先換裝殲16的東部戰區航空兵某旅曾經以下視模式在XXX公里外鎖定同單位的殲7,殲16的大功率AESA雷達的能力可見一般。而且,更大功率的雷達使得殲16的抗干擾能力理論上也會更強。在信息攻防、態勢感知方面,殲16要強於殲10C。

2、殲16作為重型機,燃油攜帶量大、推重比高,可以採用更靈活多變的戰術。超視距空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誰先搶到更好的接地陣位。一般來說,把己方置於對手的3-9點方位、比對手更快的速度、更高的位置,就是更好的發射陣位。在這一點上,殲16無疑要強於殲10C。

殲16承襲蘇27系列基本佈局,載油量大、升阻比性能好、採用兩臺太行改型發動機有著極佳的推重比。在於殲10C的超視距對抗中,殲16憑藉性能更強大的雷達先敵發現後,依靠寬裕的燃油、更高的推重比,可以採用大範圍迂迴、快速爬升等手段,佔領優勢陣位,而且可以保持長時間的高速衝刺,為超視距空空導彈獲得更大的初速,從而擴大射擊包線、增大本方導彈的不可逃逸區距離,提高殺傷效率。

與殲16在燃油、能量性能方面的“財大氣粗”相比,身板薄弱的殲10C燃油攜帶量少,在空戰中玩花活的餘地不如殲16,在於殲16的佔位比拼中處於下風。

3、殲16掛載能力比殲10C強太多,可以掛載更多的導彈、電子戰吊艙。

蘇27系列是世界上掛載條件最好的戰術飛機,沒有之一,不但掛點多,而且掛點位置分佈合理,相互干擾少,前向視野(除了後面的那個機腹掛點)開闊,特別適合掛載精確制導武器。上圖是蘇30的照片,殲16的掛點條件與之類似,總共有12個掛點可用。即便拋去翼尖掛架,殲16掛載6-8枚空空導彈非常輕鬆。與之相比,殲10C的掛載條件就相當寒酸了。

筆者一直認為,殲10系列發展到現在,最大的缺陷就是掛載條件差,這張照片清晰的說明了這個問題。在掛載了標準的3個副油箱後,殲10系列只剩下4個掛點可以掛載空空彈,而且最外側掛架一般只能掛格鬥彈,中距蛋只有2枚,如果使用複合掛架可以掛4枚。在超視距空戰時,即便不考慮因態勢感知能力和佔位能力方面的優勢,在雙方旗鼓相當的態勢下,殲16可以在導彈的極限射程上發射中距彈,雖然在這個距離上擊中殲10C的概率很低,但是可以迫使殲10C轉向規避,將陣位優勢拱手讓給殲16。彈藥多的好處就是命中概率肯定大,打個比方,假設一枚導彈的命中率在50%,殲16發射4枚導彈命中率為93.75%,而殲10C發射2枚導彈的命中概率為75%,而且,在殲16巨大的優勢下,殲10C有沒有機會發射導彈都是問題。

4、殲16作為雙發重型機,抗損性能要遠好於單發輕型機。簡單的說,殲16比殲10C更抗揍。

即便雙方都有機會擊中對手,殲16活下來的機會要遠高於殲10C,這是雙發重型機天生的優勢。關於雙發重型戰機的抗損性能,F-15是最好的例子。F-15號稱在空戰中從未被擊落,創造了104:0的戰績。雖然F-15從未在空戰中被擊落,但是它數次被空空導彈擊中。敘利亞方面數次在空戰中用空空導彈擊中以色列的F-15,筆者記得在貝卡谷地空戰中,一架以色列的F-15被敘利亞米格23發射的R-60導彈擊中垂尾翼根,一臺發動機受損,但是這架F-15頑強的飛回去了,經過修理後重新投入了服役。與之對比,今年2月份,以色列方面一架F-16被敘利亞防空導彈的破片傷到發動機,F-16飛行員只能跳傘。這就是重型機對輕型機在抗損性能方面的優勢。

關於重型機抗損性能,沒有比上圖更直觀的了。以色列的這架F-15在模擬空戰時被撞掉以一個機翼,但是它頑強的飛回來了!

其實,殲16不但在超視距空戰方面能壓倒殲10C,就是在近距格鬥方敏,我覺得殲16也會必殲10C好一些,當然優勢可能會小一些。有人認為機動靈活的殲10C在格鬥時更好,但是筆者還是看好殲16,因為殲16的推重比更高、能量特性更好,而且多了一位飛行員就是多了一雙眼睛,態勢感知能力也更好一些。但是對於殲16來說,與殲10C進行格鬥就意味著它已經在策略上失敗了,能用槍打你,幹嘛用刀捅呢。

不僅理論上的分析支持殲16這樣的重型機,實戰條件下的模擬對抗也支持這個結論。2017年發生在我國的兩場模擬對抗,都說明重型機在空戰中對輕型機巨大的優勢。第一場是2017年金頭盔比賽,三代半的殲10B首次參賽,但是在對抗中被殲11B壓制,金頭盔大部分被殲11B飛行員摘得,最高榮譽“天鷹杯”也有裝備殲11B的老一旅拿下。

上圖就是2017年金頭盔獲得者高中強在比武中的照片,注意照片左側筆者塗的紅圈,充分說明了重型機在掛載條件上的優勢。2017年金頭盔比賽的一個重大進步就是各參賽方可以按照實戰要求自由選擇掛載模式,於是殲11B對殲10系列的優勢越來越明顯。紅圈處是殲11B掛載的電子對抗吊艙,使得殲11B在與自己先進半代的殲10B對抗時,信息攻防佔據優勢。

另一場是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雄鷹-6聯合訓練。在這次訓練中,由於1架殲11出現故障,使得本來中方殲11與巴方梟龍的一場2V2變成了1V2,而且中方的這名飛行員還是個新手,而巴基斯坦空軍的素質舉世聞名。但就是在以寡擊眾的情況下,殲11乾淨利落的將2架梟龍斬於馬下。這次演習中還有1架殲11擊敗一個4機殲7編隊的戰例(不是全部擊落)。

而且,在世界各國的空軍中,都是由雙發重型機負責制空,輕型機負責幹雜活,比如美國的F15和F16、F22和F35。

在大名鼎鼎的巴比倫行動中,F15負責制空,F16負責扔炸彈。對於大國空軍來說,重型機必然是支柱和核心。

綜上,作為技術水平相近的兩款三代半多用途戰機,重型機殲16能夠壓倒輕型機殲10C,這沒有什麼好炫耀的,以大欺小是這個世界的普遍規律。即便對空戰不瞭解的朋友,也知道跑男裡撕名牌最厲害的是李晨,最弱的是王祖藍。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殲-10和殲-16,它們之間經常打對抗,到底誰打過誰了,哪個更厲害一點?沒有體系支撐,誰的雷達看得遠,攜帶的武器差不多,誰看得越遠就是誰唄,大壓小,殲-16要好一些,本來就是一個重型,一箇中型,二者在電子技術方面所表面的優劣,自不一樣。當然真要到了實戰的戰場上,殲-10不會去面對這些大塊頭,以免看得不遠自家吃虧。殲-10常飛出國門,去和外軍搞對抗,這些當然都知道,都設定了作戰條件,才能展開對抗。真正的空中戰爭,都是在極限條件下使用,又是另番天地,因此,平時多練練,自有好處。可見不是說,殲-10就搞不過殲-16,我們自己打對抗,如同左手打右手,但在創新戰法方面,大有文章。

〓條件對等。都有空戰體系支撐,有預警機,有干擾系統,有性能差不多的遠距導彈,有地面和海面防空系統支持,有天基偵察、導航、定位、通信等支持,誰更強,誰就得佔得先機。再有就是,誰的戰術手段更靈活,創造不等條件,就能贏,如在超低空,利用複雜地形支持;如在高空,能判明覆雜氣象條件,使發生有利自己的轉化,就可以。在出動架次選擇,在出動方向致人而不致於人,等等,都可贏得主動。

≠不對等不等於就畏刀避劍。殲-10要面對殲-16雷達性能的優勢,積極創造有利條件,比如攜帶無人機作戰,攜帶多種干擾吊艙,等,以打破殲-16的探測優勢,以干擾對方決心,從而化被動為主動。出動多少數量,分多少批次,從何種方向進入等等,大有講究,怎樣利用遠距離變近,實現對等,使不等變對等,正是殲-10考慮。我空軍創新手法,每有推陳出新,以實現以劣勝優。不等不是絕對的,有條件實現積極轉化,正是殲-10要面對的問題。左手打右手,才能更能創造智慧,化腐朽為神奇,創新戰法正有點化之功。

≧鬥智鬥勇。再好的戰鬥機,也看用在誰的手裡,用得好,可以無限威風,好裝備發揮出最大作戰效能;用得不好,再好的裝備也是枉然。熟知是一道理,正能不懼強敵,開展鬥智鬥勇,收到大於或等於的效果。在我空軍的作戰辭典中,長期落後於人,頭腦中似乎就沒有不能戰的裝備,什麼條件下使用,怎麼使用,如何使用,以前積極展開模擬,現在正有性能毫不遜色的裝備,可以有效利用。遠距的情況,也分多種,主動開機,易遭到電子干擾,殲-10可趁機拉近與殲-16的距離,諸如此類的戰法有很多,魂舞大漠不過舉幾個例子。空軍是忠勇之士的事業,只有不懼強敵者勝。


魂舞大漠


殲16和殲10C都是優化了航電系統的四代半作戰飛機,他們都是擅長超視距空戰的厲害角色,同為我國的戰鬥機,那麼他們誰的超視距空戰能力更強呢?答案當然是殲16了,因為他就像是一艘空中巡洋艦一樣,為何這麼說呢?

圖為掛載7米長空空導彈的殲16.


首先,殲16戰鬥機本身就是為了遠程空戰誕生了,殲16是一種遠程多用途戰鬥機,作戰半徑很大,而且交戰距離很遠。有多遠?殲16搭載的一種大型空空導彈,長達7米,接近區域防空導彈的長度,射程肯定在200公里以上,能夠實施體系破擊作戰,可以打擊預警機、偵察機、電子戰機等支援飛機,這是空中巡洋艦的重炮,可見其交戰距離之遠。而殲10C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殲16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很大,屬於遠程航空兵類型。


其次,殲16戰鬥機的雷達孔徑更大,功率更強。殲16戰鬥機和殲10C戰鬥機都是我國新近研發成功的先進作戰飛機,都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在雷達的基本技術處於同一水平的條件下,兩個雷達誰的孔徑更大,誰的功率更強,自然誰就更加佔據優勢了,顯然,殲16得益於機頭尺寸更大,飛機推力更強,因此搭載的雷達孔徑、功率都要比殲10C強大,探測精度和距離自然更強,這是空中巡洋艦的大雷達,他也比殲10C強。

殲10C雖然擅長超視距空戰,但是還比殲16差一些。


而且,殲16飛機的電子對抗能力更強,殲16可以掛載電子戰吊艙,一掛就是兩個,對於對方的電磁壓制能力那是很強大的,這意味著,本身殲16的探測距離就比對方遠,如果還壓制了對方的雷達信號,削弱他的探測能力,那麼這個探測上的優勢無形之間又會擴大很多,此增彼減,結果就是殲10C可能還看不到殲16的時候,殲16就已經發射了200公里射程的導彈,逼迫殲10C首先進入規避狀態,消耗空戰能量。

殲16是如今我國空軍的最先進戰鬥機之一。


最後,殲16戰鬥機掛載的導彈也更多,要知道超視距空戰中,導彈的命中率不如格鬥空戰,中距離空空導彈或者遠程空空導彈飛行很遠之後才會進入對方空域,此時對方的飛機可以進入規避,有足夠的時間反應,雖然還是很危險,但是遠比格鬥空戰烈度要小,因此發射導彈的密度和數量就很重要了,殲16的導彈更多,他連續持續的發射,將會讓殲10C的編隊很快被打散,遭受損失。因此可以說,殲16就是空中巡洋艦,殲10C是不能比的。


海事先鋒


目前,中國空軍部隊都已經開始大批量的接裝這兩款戰鬥機了,且由於這兩款戰鬥機採用了很多的先進技術,也被稱為了僅次於國產第四代重型隱身戰鬥機殲-20,第二強的輕重兩個機型。

也令人比較驚喜的就是,雖然這兩款戰鬥機列裝空軍部隊的時間不長,但卻都在較短的時間內生成了一定的戰鬥力。還多次出現在中國空軍組織的以實戰為條件下的大規模模擬空戰之中,且都表現優異。


至於提問之中說到的,假如殲-10C型戰機與殲-16型戰機進行超視距空戰時,誰能贏的問題。顯然,這樣的問題提的過於的片面也過於不專業了。因為就單一戰機硬件來說,作為重型多用途戰鬥機的殲-16,其自身無論是空中的機動性能上,還是機載雷達的功率上,(以超視距的的條件下)都要比中型多用途殲-10C強的多。


可是,現代複雜空戰之中從來都不是隻通過戰機硬件指標來決定誰勝誰負的,也不是誰的機載雷達功率更大,在遠距離的條件下率先發現對方戰機的位置,發射自身攜帶的空空導彈,就能獲得最終的大格局下的整體空戰勝利的。更加關鍵的是,重型多用途戰機殲-16與中型多用途戰機殲-10C,也不應該老是被比來比去,這款戰機在中國空軍作戰體系之中,是相輔相成的合作伙伴,並不是互相競爭的關係。

還需要提一句的是,這兩款戰鬥機裝備和使用的都是完全相同的空空導彈型號,中近程PL-10和遠程PL-15。只是在相關的攜帶導彈數量上,有所不同罷了。


航空君


殲十六和殲十誰更強?兩個真刀🔪真槍幹過就知道了。


濠江盛世


沒有可比性,戰爭是一個體系,也就是說為什麼人家老美用著f35也可以剛一波咱們j20,j16與j10互打,要看相互的體系誰好的。

比如印度與老美演習也踹下來過f22。就是因為美國沒有用預警機。

但是如果真的是1v1的話。。。感覺倆都有可能贏。。。都不是隱身機。。。相互探測距離幾乎可以說是一樣的。。。就看誰帶的武器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