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有大象,海里有鯨魚,為什麼天上很少有比人體型更大的生物?

魏思江


我知道,這個生物在《逍遙遊》中出現過,書中是這樣寫的: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鵬是什麼變的呢,沒錯,是鯤變的。然而,這些都只是莊周的想象而已,不是現實。現實情況是,天空中很少出現過體型很大的生物。

在海里有藍鯨,藍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物,長度可達33米,體重可至180噸,放在地面上就是一棟高樓了,它的肝臟就有1噸,它的心臟有0.5噸,較粗的動脈血管甚至可以容納一個小孩,舌頭上可以站著30-50個人,這簡直就是海洋中的巨無霸,無可匹敵的存在,當之無愧目前地球上最大的生物。

在陸地上有大象,大象的壽命在哺乳動物中可以說是僅次於人類的了,平均壽命可以達到70年,大象也是一種較為聰明的動物,它們是群居動物,以家族為單位,當有成員死亡時,它們會將死去的同伴安葬在落葉枯枝中。象非常獨特,它們有兩種交流方式,可以用耳朵聽,也可以用腳去感受來自於地面的震動,還可以用人類聽不到的低頻聲音來交流。在如今的大象群體中,只有非洲象與亞洲象了,非洲象的體型更大一些,平均體長可達5.4-7.5米,體重最重可至10噸,是陸地上的龐然大物。

在天上有什麼體型較大的生物?

在我生活的區域上空,我就從來沒有見過比杜鵑鳥更大的鳥兒了,見到的全是還沒有一個巴掌大的麻雀。現在世界上翼展最大的鳥當屬生活在南大洋附近的漂泊信天翁了,它的翼展最長可以達到3.7m,從翼展來看,體型明顯大於人類了,但畢竟像信天翁這種大型的鳥類並不多。

為什麼在天上沒能出現體重達幾噸的生物呢?

縱觀古今,就連體型最大的風神翼龍,它的體重也沒有超過一噸,這種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巨型飛行動物,翼展可以達到11米長,身高與如今的長頸鹿相仿,體重卻只有250千克,實在是匹配不上它的巨大體型。

考慮到體型越大的飛行動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克服重力影響,否則它就飛不上天空,更小的體型更輕的體重才可以讓它們消耗更少的能量,風神翼龍之所以會滅絕,雖然主要的原因是小行星的撞擊,但是即便沒有那場災難,風神翼龍乃至整個翼龍群體也會逐漸走向衰落,較大的體型不僅會限制它們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沒有那麼多的動物可以供它們捕食,自從6500萬年前那場災難以後,陸地上、天空中的動物都開始趨向於小型化,這是有道理的,也是適應環境的變化的,要知道,不適應環境變化的,都已經滅絕了。

那為什麼藍鯨可以長到那麼大呢?

我們知道,海洋中生物種類非常豐富,地球上有十分之七的地方都是海洋,在海洋中生存有一大好處,那就是有海水的浮力,這樣可以省掉很大的能量來支撐身體,而大象需要用四腳與脊椎來支撐巨大體重,誰也不想拖著肚皮在地上行走吧。水生的動物多了一個天然的優勢。當然了,一種生物能夠長多大,主要的還是基因的原因,外部環境只是影響條件。


科學船塢


那就是:假如人類要飛上天,要怎麼配備身體比例?

大家看下圖,對照鳥類的身體結構,人類首先得把本身平淡無奇的胸肌和鎖骨大幅加強;然後,再把本來非常發達的臀部和腿部肌肉大幅萎縮。

其實這圖描述的還不夠,腦袋保留得太大、脖子太短。要伸著這麼大這麼沉的腦袋飛行,脖子肌肉得短粗發達,顯然是不符合力學要求和飛行動力學的。


這還只是外部可見結構。要想飛上天,升力必須大於重力,縮小體型和大幅減重是最有效的手段。還是以鳥類為例,小體型是絕對主流;而為了減重,骨頭更是中空的,大家以後吃禽類的時候感受一下,尤其是鵝;內臟的話,都說鳥類是直腸子,就是為了儘快排洩出去;說到排洩和減重,鳥類甚至把膀胱都省了……

那麼,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天上很少有體型比人類更大的生物?”

如果題主是指體重和尺寸都跟人類相當的話,那確實沒有。100多斤的身體,這麼集中的尺寸,是撲騰不起來的,比如鴕鳥。

不過,如果在減重上下足功夫,同時尺寸大幅延展,即使比人類體型大很多,在天空滑翔還是能做到的。劃重點,滑翔!

比如已滅絕的阿根廷巨鳥,被稱為飛機那樣大的鳥,最大翼展據估能達7米,雙翼展開的話,就是4個成年男子的高度啊!如此壯觀的巨鳥翱翔於天空,何其壯觀!

阿根廷巨鳥~

這還不是最高紀錄保持者。因為1983年的時候,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國際機場在建設新航站樓的挖掘過程中,曾發掘出一種駭人聽聞的海鳥——桑氏偽齒鳥。這種海鳥翼展據估在6.1米到7.3米之間,一舉超越阿根廷巨鳥,成為新記錄保持者。

桑氏偽齒鳥藝術想象圖~

當然,要說到能飛上天的最大體型的動物,當然還是風神翼龍了。

風神翼龍藝術想象圖~

翼龍真是造化之神奇,不但是第一個飛上藍天的爬行動物,同時還是能在天上飛翔的最大體型生物。大到什麼程度,大家看下圖再清楚不過了!

長頸鹿、人類、風神翼龍、哈特哥茲翼龍~

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雖然風神翼龍高比長頸鹿,翼展可達10米,但收起翅膀站定,體格上還是瘦弱單薄很多的。只有這樣,它才能大且靈活,既能在天空滑翔,也能在陸地追捕恐龍幼崽。


不入流的大劉


陸地有大象,海里有鯨魚,為什麼天上很少有比人體型更大的生物?

其實這個話題我們應該反過來理解,從天上到水下,最大動物的體重是逐漸增加的,咱不妨做個簡單的統計:

1、天上飛的最大的鳥類:信天翁,體重約8-9kg

2、地上跑的最大的動物:非洲象,體重最高可達6-8噸

3、水裡遊的最大的動物:藍鯨,體重最高可達181噸

為什麼會如此?因為其環境特性以及身體結構與大氣壓的雙重結果,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角度來理解!

一、環境因素導致體型大小變化

確定生物體型有三個關鍵因素

1、行星的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決定了生物體型的結構強度,因為龐大的身體最終需要腿部支撐起來,如果腿部力量不夠,那麼就如一灘爛泥癱軟在地,根本就無法行動,當然也就無法生存下去了,因此即使出現這樣的物種也會被淘汰!因此當行星的重力加速度與動物體型是密切相關

2、生存環境:例如水裡還是陸地

假如生活在水裡,那麼龐大的體型不需要腿部支撐,而且內臟也不會互相壓迫,因此動物的體型可以長非常大,比如藍鯨就是如此,儘管它們屬於哺乳動物,但卻不能在陸地生活,因為巨大的體重在沒有水浮力的支撐,很容易互相壓迫窒息而死!

3、大氣的氧氣條件

這個因素很關鍵,因為地質史上的三疊紀出現過氧氣比例達到了35%,這是一個出現龐然大物的時代,連蜻蜓都有0.7M寬度,還有3-4M長的蜈蚣,想想也是在是太可怕了!

二、生活習性決定了身體結構

之所以成為鳥類,絕大部分是能飛的,即使不能飛的鳥類也仍然保持了飛行所需要的身體結構:

1、肺部多氣囊

2、胸骨龍骨突

3、中空的骨骼

4.、沒有存放糞尿的直腸與膀胱

5、強大的肌肉,幾乎沒有肥肉

飛行的體型決定了鳥類無法有太多的贅肉,也無法達到龐大的體型!

有很多朋友會認為白堊紀晚期體型龐大的翼龍,首先我們確認下翼龍它並非恐龍,其次它更不是一種鳥類,再次是最關鍵的,它並不擅長飛行,而是撲騰幾下+氣流滑翔!《侏羅紀公園》中的翼龍那麼會飛當然只是藝術效果啦

渡渡鳥各位都知道,體型超大卻不會飛,它的滅絕是人類的貪婪造成的,但更是進化所然,體型大,目標也大,很容捕獲,即使不是人類,那麼也會有其他的種族獵殺它們!

三、大氣條件決定了體型不可能很大

地球的大氣壓為一巴,沒有概念的朋友可以這樣理解:各位家裡的車一般充氣壓2.5-3巴即可!在這個條件下翅膀大小與飛行能力就如現在的鳥類,假如在土衛六,它的重力加速度只有1.352 m/s²,而它的大氣壓是地球的2倍,因此在土衛六上只需要一個小翅膀就能飛其來,簡單的說只要人類裝上“天使的翅膀”,就能輕易的在泰坦星上飛行!

這樣的翅膀在土衛六上已經綽綽有餘了!

綜合因素決定了天上是難以存在大型及超大體型的鳥類的,很簡單是進化所然,而且在地面上也不多,您要說鴕鳥嗎?那雙腳很厲害的哦,不要中了招!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地球上現存的體型最大的動物都有哪些,天上真的沒有比人更大的動物麼?

地球上現存最大的動物排名

TOP1 藍鯨

藍鯨大家都比較熟悉了,語文課本中有篇文章有對它的描述,藍鯨屬於鬚鯨亞目,以噸位最大而被世人所熟知,它身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哺乳動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

181噸什麼概念呢?這相當於大約30頭非洲象,換算為人的話大約為2000-3000個人的重量。

TOP2 長鬚鯨

長鬚鯨同樣是一種水生哺乳動物,僅次於藍鯨,是全球第二大的鯨,也是現存第二大的動物。長鬚鯨身長約25米,體重70噸以上,主要分佈在南極海域。

TOP3 露脊鯨

露脊鯨身形類似於錘形,體表光滑無毛,最大可長達18米,重100噸。露脊鯨體型肥大短粗,頭略超過體長的1/4,上頜細長向下彎曲呈拱狀,下頜兩側向上突出,放在人類身上就是一個典型的大頭叔叔了。

TOP4 弓頭鯨

弓頭鯨長度可達21米,體重可達90噸,而且弓頭鯨的雌性比雄性大,除此之外,弓頭鯨據說可以活到150-200歲,可以說是老壽星了。

TOP5 抹香鯨

抹香鯨身長11-20米,體重大約在25-50噸之間。抹香鯨的頭部在身體中的比例比露脊鯨都大,部可占身體的1/3,擁有動物界中最大的腦。

在所有的鯨魚中,抹香鯨的潛水能力極強,是潛水最深,潛水時間最長的哺乳動物。

TOP6 鯨鯊

鯨鯊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堪稱魚類中的大哥大,它身長可達20米,體重可高達25噸。

TOP7 大王烏賊

大王烏賊通常棲息在深海地區,身長估計約20米,最重可達50噸,是世界上已知體型最大的無脊椎動物之一。

TOP8 姥鯊

姥鯊是僅次於鯨鯊的世界第二大的魚類,長度6.7-8.8米,重量6000公斤左右。

TOP9 虎鯨

虎鯨對於大家來說比較熟悉了,它是一種大型齒鯨,身長大約8米,體重大約9噸。相比於藍鯨等大部分鯨魚,它性情兇猛,善於進攻,是企鵝、海豚、海豹等動物的天敵,可稱得上是海上霸王。

TOP9 10

文章敘述到這裡,終於從海洋來到陸地上了,陸地之王就是非洲大象。

成年非洲雄象身高可達可達4米,成年的大象體重約5噸,最重記錄是10噸,是陸地最大的動物。

天上有比人類體型更大的動物嗎?

如前文所述,動物體型前10位當中有9個為水中動物,僅有1個為陸地動物,而空中動物全軍覆沒。那麼,空中的鳥類沒有擠進前10,但有沒有比人類體型大一些的鳥類呢?

TOP1 鴕鳥

鴕鳥是世界上現存體形最大的鳥類,身高大約為2.5米左右,比姚明還要高一點點,鴕鳥的體重150~180kg之間,這個體重大約為普通人的2倍。

不過,鴕鳥雖然是鳥,但是它並不會飛,唯一的特長就是奔跑得很快,奔跑方式和我們家裡養的鵝比較類似。

TOP2 南方鶴鴕

南方鶴鴕俗稱為南方的食火雞,體高1.7-1.8米,體重約70-80千克,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鳥,特點是同樣不能飛。

TOP3 單垂鶴駝

單垂鶴駝又名單瓦火雞,同樣不能飛,它平均體重大約45公斤,是世界上第三大的鳥類。

其他大型鳥類:帝企鵝、信天翁

除了TOP3之外,帝企鵝和信天翁也是我們所熟知的大型鳥類。

帝企鵝也稱皇帝企鵝,是企鵝家族中個體最大的物種,體型最大可達120釐米,體重最大可達50公斤,是十大世界上最大的鳥之一,分佈於南極地區。

漂泊信天翁是世界上翼展最長的一種鳥,平均達3.1m,最長可達3.7m,它的身長大約為1.35米,體重最大可達12公斤。

其實,相比於鴕鳥和企鵝,雖然信天翁的體型沒有它們龐大,但這是一種可以在空中飛翔的鳥類,也符合問題中所描述的空中的鳥類的概念,不過從它的體型來看,確實沒有超過人類,所以,空中確實沒有比人類體型更大、重量更大的飛行動物。


從上述排名來看,地球上動物的體型大小呈現出:“海洋-陸地-天空”逐漸減小的整體趨勢。

那麼,為什麼海洋中的動物這麼大,空中的鳥類這麼小呢?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海里的哺乳動物為什麼這麼大?

一般來說,水生哺乳動物的體型比它們陸地上血緣關係最近的近親要更龐大。例如,最大的海獅的個頭是最大的熊的2倍。

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海洋中的溫血動物如果沒有足夠大的體型,就會因為太冷而難以生存,而厚厚的脂肪可以幫助它們更好的抵禦寒冷。

對於恆溫動物,機體能產生的熱量取決於它們有多少個細胞,而小動物根本沒有足夠的細胞替代它們失去的熱量。這意味著在寒冷的海洋裡,體型變大更好。

△海獅利用厚厚的脂肪來保暖

當然,任何生物的質量都是有限度的。一個生物的最大體型通常取決於它的飲食。像海獺那樣通過粉碎貝類來生活的物種體重不超過100千克,但像藍鯨、長鬚鯨則可以捕食磷蝦,這是一種非常豐富的食物來源。

空中的鳥類為什麼體型較小?

空中的鳥類為什麼體型這麼小呢?

一方面,重量低可以降低飛行重力。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一塊1斤的鐵塊和一斤重的羽毛同時從高樓拋出後,哪個先落地哪個飄得更遠呢?答案當然是羽毛飄得更遠。

空中飛行的鳥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將多餘的脂肪早已錘鍊成胸前和翅膀上緊繃繃的肌肉了,其餘的地方長滿了羽毛,使得自身重量更低,飛行時所需要消耗的能量也就降低了。

△鳥類的骨架

另一方面,鳥類比陸地動物消耗能量更多。飛行不同於在陸地上生活,鳥類需要一直拍打翅膀才能維持在空中的飛行動力,而陸地上的動物只要不處於奔跑狀態幾乎不需要耗費力氣。研究統計,飛行動物在飛行時所需要的能量,是陸地行走動物的3-15倍。這一部分耗掉的能量只能由動物體內的脂肪的消耗來填補,所以體型較小。

再者,蝙蝠、鳥類以及其他的飛行動物,為了維持飛行能力,新陳代謝水平明顯增大,心跳頻率也更快。新陳代謝的增加帶來的是更多能量的消耗,這也就意味著鳥類在吃同等量食物的情況下,消耗的更多,存下來的更少,所以體型更小。

影響動物體型大小的最根本原因

基因是影響動物體型大小最根本的原因,基因通過控制各種酶與蛋白質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從而控制生物個體的大小發育。基因可以通過控制結構蛋白的成分,來直接控制生物性狀。

那麼,基因表達何時啟動、何時關閉?基因表達量如何?動物的體型如何維持相對穩定?體型變化時各器官如何協調生長?這些問題一度困擾了許多學者,他們從個體發育、腫瘤的形成等各方面對動物的細胞、器官進行了大量研究。通過基因突變和排除(也就是分別切除一個生物個體的正常基因,來觀察研究的方法),確定了多個基因對動物體的生長髮育具有調控作用。

而這些基因中最關鍵的有C-MYC基因、DS6K基因和RAS基因。其中,C-MYC基因對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DS6K基因是激活40S核糖體蛋白的一種激酶,對細胞生長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員把果蠅的該基因切除後,果蠅幼體的細胞體積明顯變小,使得果蠅發育遲緩,體型變小。RAS基因主要負責控制GDP-GTP的轉換,進而調控細胞的生長、分化和凋亡。

影響動物體型大小的環境因素

正如海洋、陸地和天空中動物的體型差異巨大,外界環境對動物的體型大小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而這裡所說的外界環境因素多為食物營養和環境溫度。

一般而言,陸地上食草類動物比食肉類動物的體型更大,因為在食物鏈中,能量從生產者到一級消費者的轉化效率更高,而到肉食動物的效率越來越低。所以我們看到往往大象、犀牛等動物比老虎、獅子的體型更大。

另一方面,溫度越低,動物生長髮育速度延緩,性成熟時間推遲,生長週期長,體型也會變得更大。比較典型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藍鯨、排行前十的鳥類——企鵝、信天翁基本都生活在南極相關海域。

寫在最後

地球上動物的體型大小呈現出:“海洋-陸地-天空”逐漸減小的整體趨勢,而影響體型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大自然就是這麼神秘,它可以孕育海洋中體型最龐大卻性格最溫順的藍鯨,也可以孕育海洋中數量最多、形態最小的鱗蝦;它孕育了憨態可掬,但比人還要高大的鴕鳥,也孕育了體型嬌小但五臟俱全的麻雀。

這裡是科學驛站,一個傳遞科學的小窩,關注我,跟我一起揭開大自然變幻莫測的面紗,尋找滄海桑田、生命進化的奧秘吧~

科學驛站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就像題主說的,無論是陸地上還是海里都有大型動物的存在,那麼為什麼天空上很少有比人體型大的動物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風神翼龍)

比人體型大的可以飛行的動物

既然題主沒有說現代,那我們就來看看,曾經出現或者地球上仍然存在的翱翔在天空之上體型比人還大的動物吧。

01 風神翼龍

風神翼龍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出現的體型最大的飛行生物。早在1975年的美國,科學家們就在美國得克薩斯州與墨西哥的交界處發現了一種大型翼龍的化石。經過四年的挖掘,這種距今超過千萬年的大型飛行生物的神秘面紗終於被揭開了。

從挖掘的化石看,翼龍的翼展超過了11米,身高在4米左右,體重約在200公斤左右。由於體型巨大,而且發掘地離墨西哥土著居民很近,而當時的墨西哥土著信奉一種長著羽毛的蛇神風神科沙寇克阿特。最終把這種翼龍的名字命名為“風神翼龍”。

根據風神翼龍化石骨骼中的C14放射性同位素看,風神翼龍大約生活在白堊紀的晚期,時間段大約在距今8400萬年前到6500萬年。

經過對風神翼龍骨骼化石的研究,科學家們認為風神翼龍是大型的肉食性生物,它的主要獵物是陸地上恐龍們的幼崽。

02 疣鼻天鵝

疣鼻天鵝是天鵝的一個亞種,它在世界上的分佈很廣,歐洲、亞洲、非洲等部分地區都有存在。與其他的天鵝一樣,疣鼻天鵝的通體也大都被白色的羽毛覆蓋,脖子也是細長,不同的是在它的額上有一塊瘤狀的突起。因此得名“疣鼻天鵝”。

成年疣鼻天鵝的體長在1.4米左右,但是翼展卻有3米左右。大多數的飛行生物的體重都很輕,但是疣鼻天鵝是個例外,有了超長的翼展,疣鼻天鵝的體重平均有23公斤左右。

疣鼻天鵝的主要食物是水中的植物,偶爾也會吃一些小型的水生生物。

03 安第斯神鷲

安第斯神鷲是體型僅此於疣鼻天鵝的存在。它是生活在美洲的一種鷲科動物,主要棲息在高海拔的巖壁和山地之中,與其他的鷲科動物一樣,安第斯神鷲也是腐食主義者,它會一切動物的屍體。

成年安第斯神鷲的平均體長在1.3米左右,翼展也超過了3米,但是與疣鼻天鵝不同的是,它的體重僅有10公斤左右。

以上就是三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而且體型比人類要大的飛行生物的基本資料。除了在以大型生物為主的白堊紀生活的風神翼龍外,其他兩種只是從翼展上超過了人的體長。

由於風神翼龍已經滅絕,所以,我們看一下剩下的兩種現存的生物,它們都有哪些特點,從而推敲一下,為什麼現在天上很少有比人類體型大的動物?

無論是安第斯神鷲還是疣鼻天鵝,從它們的食物看都處於食物鏈的底端。疣鼻天鵝吃植物競爭性較差,而安第斯神鷲吃腐肉,與其他動物的競爭性也比較的大。這是第一個共同點。

第二個就是,雖然兩種動物的翼展都在3米左右,但是為了飛行,它們的體重最重才只有二十多公斤。這是因為飛行類動物大都是骨頭是中空的緣故。其次,它們身上大部分都是厚厚的羽毛。

為什麼很少有比人類體型大的飛行生物?

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比人體型要大的飛行生物要求很苛刻,這種生物要同時滿足翼展較長,翅膀羽毛夠厚,而且由於體型過大容易被獵物發現,所以必須選擇與大多數動物沒有競爭的食物。

這種情況下的生物,必然沒有足夠的攻擊性,也就是說由於體型較大,反而容易成為其他食肉動物的目標。

所以,現在天上飛的生物很少有比人類體型大的動物。

綜上,任何現存的生物都是經過數萬年甚至百萬年的進化才走到了今天,每一種動物都找到了最適應現在環境的狀態,包括體型。由於上面說的比人體型大而且會飛的生物條件實在苛刻,所以大多數會飛行的生物都沒有選擇進化成大型的飛行生物。


獵奇動物社


我翻看了一下眾多回答,有所謂專業的,非專業的,百度一下,圖文並茂,搬來這裡,不亦樂乎。但好多都是答非所問,未中要害!

很多人說,體型大,負荷重,消耗熱量大,耗氧高。。。這不是原因!因為負荷大,動力也大呀!消耗大,攝食也多呀!換句話說,好比地面、海洋的動物,大大小小都有!大的吃得多消耗多,小的吃的少消耗少,各有各的活法!再拿飛機打比方,你可以有小型無人機,也可以有大型波音客機。各有各的玩法,只要你的能量攝入能轉化為足夠的動力輸出就好了!

那為什麼呢?你只要考慮一點就好了,拿鳥和飛機對比就知道答案了,就是:它飛不起來!因為鳥是要靠扇動翅膀才能起飛的,而要起飛必須要保證足夠高的扇翅膀頻率,才能獲得上升力。這一點上,體型大的鳥類就苦了。你去看呀,越是大型鳥類,起飛越困難。就是這麼簡單!


小老虎鯨


為什麼天上很少有比人體型更大的生物?重了飛不起來啊,大哥。我也想飛起來,但體重它不允許啊。

好了,正經回答,能飛翔的動物體型不能過大,體重肯定是一方面原因,鳥類為了飛翔,不得不採取很多措施讓自己有限的體型下儘可能質量最小。飛行動物要像起飛,就必須克服重力做工,它的質量越大,做的功就越多,能量守恆告訴我們,它們就需要更多的能量,他們能產生能量靠有氧呼吸,而這個前提就是要它們進食,且量足夠大。

我們知道,對動物來說能量最高的食物一般是肉,但是體型大就意味著喪失了一定的靈敏性,一隻沒有速度的肉食者真的很難生存下去。

如果它吃草,這個就不說了,既然它都吃草了還要飛來飛去不是吃飽了撐的嗎。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可能以前也有大型的飛禽,但因為這些因素,要麼滅亡,要麼選擇成為了一種陸生動物。


努力才會有書讀


在恐龍時期,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大型的飛行動物——翼龍,但為什麼現在天上沒有大型的鳥類呢?

能量原因

單從體型上看,最大的飛行動物體型小於最大的陸地動物。之所以會這樣,其實是飛行動物在飛行時所需要的能量,是陸地行走動物的3-15倍。

我們知道,蝙蝠其實是哺乳動物,它們全身覆蓋著一層皮膜,它們正是依靠著皮膜飛向天空。

如今以人類的科技水平可以利用生物技術來製作出這層皮膜,安裝在人身上。但即使這樣,我們仍然不能通過皮膜飛行。

這是因為,人類的新陳代謝能力較慢,產生的能量不能夠支撐人類飛行所消耗的能量。想要提高人類的新陳代謝能力,則需要提高人類的體溫。

我們知道,細胞在進行一系列活動時,需要酶來提高轉化效率。

然而生物酶的反應需要在合適的溫度下進行,一般是在25-38攝氏度之間,在這個區間內,溫度越高,酶的催化速度越快,產生的能量就越多。

但是,體溫本身就需要消耗能量來維持。越高的體溫就需要越多的能量來維持,所以體溫越高的生物,消耗的能量也越高。

再加上體溫越高,越容易損傷身體機制,所以我們人類的體溫大多維持在36攝氏度左右;而鳥類以及其他的飛行動物,為了維持飛行能力,體溫大多在40攝氏度左右。

高體溫雖然提高了它們的新陳代謝水平,但消耗的能量也比陸地生活的生物要多得多,在獲取同等能量的情況下,飛行動物的體型會比陸地生活的生物體型要小很多。

所以天空中才沒有大型的飛行動物。

為什麼現在沒有翼龍那麼大的飛行動物?

其實,地球也曾經出現過大型的飛行動物,比如:翼龍,但為什麼現在地球上沒有像翼龍這麼大體型的飛行動物呢?

其實這和地球溫度有關。

我們知道,地球的溫度一直在變化,而且變化很有規律,大概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經歷一次大冰期,每次大冰期會持續大概1.5億年左右。

兩個大冰期之間是間冰期,間冰期的溫度較高,適宜生物生長,所以間冰期的生物較多。而大冰期由於溫度較低,不利於植被生長,所以大冰期的來臨常常意味著生物大滅絕。

地球歷史上,許多生物都在大冰期裡滅絕了,比如:猛獁象。

雖然間冰期適宜生物生長,但是間冰期又分為小冰期和溫暖期,翼龍生活的時期就是溫暖期,在當時的南北極都沒有永久的冰蓋層。

我們現在的溫度,比翼龍生活的時期溫度低得多,南北兩極有永久冰川。

生物細胞在進行活動時,需要酶的催化,其實植物也是如此。而酶在不同溫度下,催化的反應劇烈程度不同。

所以我們會發現,植被在氣溫較低的時候,生長速度變慢;在氣溫較高的時候,植被也會發生休眠。只有在溫度合適的情況下,植被生長速度會變快。而恐龍生活的時期,溫度正好適宜植被生長。

地球生物幾乎所有的能量,都來自於太陽光。而將太陽光轉化為生物能的就是植被,因為植被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所以,植被數量多,代表著地球總能量變多,植被數量少,代表著地球總能量變少。

由於恐龍時期植被數量多,且溫度適宜,所以地球上的能量能夠供體型較大的恐龍生存,而翼龍也能獲得足夠的能量,因此它的體型較大。

但我們現在生活的時期,溫度沒有恐龍時期高,再加上人類數量的增多,消耗掉了自然界大多數能量。

因此,一些大型動物隨著人類數量增多而滅絕了,能夠留下的生物大多體型較小,尤其是飛行動物,體型更小。

所以,不僅現在的飛行動物沒有像翼龍那麼大的體型,就連在陸地生活的最大動物,都沒有恐龍時期的最大恐龍體型大。

海洋生物之所以還能保持那麼大的體型,是因為人類和海洋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區域,相對於陸地生物而言,人類對海洋生物影響較小。

不過隨著人類現代捕魚技術,目前海洋中的大型生物數量也在不斷減少,甚至有滅絕的危險。

總結

在地球的不同時期,體型從大到小的排列為:海洋動物>陸地動物>飛行動物,飛行動物之所以體型最小,和它們的消耗能量的能力有關。


鍾銘聊科學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明確的是動物飛行靠的是翅膀提供升力,而升力的大小取決於翅膀的大小,體型越大要求升力越大,

相對的翅膀也就越大,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空中沒有出現大型生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從多方面回答,我個人有以下幾個觀點。

觀點一:動物骨頭受力極太小

首先關注自然界動物的人會發現有個規律即陸海空三個領域,動物的大小:海>陸>空,海中的動物大平均都是噸級別的,陸地上動物平均大多都是百千克以上,而空中的動物平均僅僅只有幾千克。

鳥類翅膀的受力結構圖

其次,動物的活動方式依靠的介質也不同,比如空中的飛禽靠的是空氣,氣流;陸地上的動物陸地;水中的動物則依靠水的浮力;我們都知道空氣的密度很小隻有1.29㎏/m³,大約是水的1/775。

在不消耗能量的情況下水中可以浮起密度小於1000㎏/m³的動物,正因為這個原因一些體積龐大的動物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著。

假如將空氣看成水一樣的介質,以此推算,空氣浮力只能浮起密度小於1.29㎏/m³的動物,但是,事實上自然界並沒有這樣的動物,即使是飛禽的的骨密度遠遠小於陸地動物,“鳥類的骨骼堅薄而輕,骨頭是空心的,裡面充有空氣。

鳥類骨頭為中空的
但是他們的骨密度遠遠不能不能達到這個水平,飛禽類為了在空中飛行,在進化中除了低密度骨頭,不約而同的進化出了橫截面更扁,面積更大的翅膀,用於獲取在飛行中更大升力,即使是這樣,飛禽動物也是得到稍稍大於體重的升力。“

一隻10㎏的老鷹翼展大約2米,假設這隻老鷹體重100㎏,同比換算它的翼展至少20米,但事實上除了翼展的變大,同時翅膀在飛行的過程中承受的作用力呈幾何增長,因此也要有更大的骨頭密度以及更高的強度支撐飛行。

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力臂這個詞,將揮動的翅膀看作以身體為支點的槓桿,在受力相等的情況下離身體越近的地方,受力越大,這個受力增長速度要遠遠大於體重的速度,簡單的說體重增長10倍,翅膀的受力增加到原來的1000倍甚至更大。

這很人類研究的大型飛機一樣,載重越大,要求機翼的材料強度越高,正是因為如此,人類大型飛機✈研究一直進展緩慢的原因之一吧,否則人類早就造出更大的飛行器。

翼龍地球上出現過最大的飛禽
在2002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翼龍骨頭內部的空洞,這些空洞由極薄的骨梁支撐;哈特茲哥翼龍的部分翼部骨頭也有這種特徵。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類似聚苯乙烯的結構,與其他翼龍類的頭骨不同,能使哈特茲哥翼龍的頭骨保持輕的重量以及高強的受力結構,使之允許它們飛行。

從地球歷史上最大的飛行動物翼龍,到現在的飛禽,隨著氣候變化,物種的進化動物的骨頭髮生這巨大的變化,骨頭的強度遠不如恐龍時代,因此現在地球永遠無法出現更大的飛行生物。

觀點二:與食物多少有關


地球上,海洋中生物量最多大約佔地球生物總量的80%,陸地生物大約25%,空中飛禽約5%。海洋生物形成大的封閉生物鏈,豐富的海洋生物可以說海洋中的動物不會為了食物發愁,豐富的食物能支撐藍鯨這樣的巨型生物生存。

除此之外陸地和空中生物形成了一個生物鏈,但是空中飛禽就需要跟陸地生物進行競爭。雖然陸地生物不少,但是無論是史前還是現在體型過大的陸地生物,造成飛禽沒法將其作為食物殺死。

在這個競爭過程中,飛禽只能將一部分小型陸地動物納入自己的食譜,就是因為這個競爭結果極大的限制了飛禽的進化過程,食物的相對匱乏,造成飛禽不得不向著小型化的方向發展,逐漸從史前的翼龍進化成現代鳥類,不得不說食物是飛禽的致命傷。

觀點三:氣候環境變遷

從地球誕生以來46億年的時間,從侏羅紀的恐龍時代到現在,地球生物整體上都逐漸小型化,例如在遠古時期,蜻蜓的體長大都超過1米比比皆是,而如今,蜻蜓也不及巴掌大小。這個現象產生要歸咎於地球上的氧氣濃度變化。


在很早之前地球內氧氣濃度極高,植物生長繁盛,生活在那一時期的生物,為了能更好地適應環境,其體內的呼吸器官也異常龐大,由此導致生物呼吸速率及新陳代謝效率都較高,

生物體生長與發育的速度也較快,最終表現為生物體形普遍較大,隨著幾次大災難的降臨,地球上的氧氣濃度急速下降,表現為較小的體型能更好的應對災難,因此生物的體型普遍變小。

各位看官,你覺得地球上沒有比人類更大的飛行動物是什麼原因?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自然之樹


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大象,海里最大的動物是鯨魚,那麼天空中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呢?


生活在陸地上的大象可分為亞洲象和非洲象兩種,平均體重在4~8噸之間,但是海中的鯨魚就大多了,最大的藍鯨體重可在150噸以上,體長達30多米,然而天上飛的最大的動物,體重才23公斤。

這種會飛的最大的動物就是疣鼻天鵝了,其翼展可達3米,體長可達一米多,體重最高可達23公斤,是如今所有飛行動物中體重最高的,正是由於體重太高,所以疣鼻天鵝的起飛需要藉助在水面上的滑行,就好像飛機起飛需要藉助跑道一樣。



天鵝並不是最大的鳥類,如今最大的鳥類是鴕鳥,體重可達100公斤以上,但是鴕鳥雖然有翅膀,卻不會飛行,所以不能稱它們為天空中最大的動物。


不過也有人認為最大的飛鳥是安第斯神鷹,你是安第斯神鷹,翼展雖然有3米,但是體重最高不超15公斤,而皇家信天翁翼展可達3.7米,體重更是連10公斤都不到,也有人認為最大的飛鳥是非洲的灰頸鷺鴇(柯利鳥),但是它的體重最高也不超18公斤,因此最大的飛鳥是疣鼻天鵝無疑。




那麼如果說地球生命史上出現過的最大的飛行動物是什麼?這項桂冠就應該屬於恐龍時代的風神翼龍了。


風神翼龍屬於翼手龍,也叫披羽蛇翼龍,存在於約84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它的翼展超過11米長,和一架小型滑翔機差不多,歷史的高度就相當於一隻高大的長頸鹿,其體重可達250公斤,相當於如今的疣鼻天鵝體重的11倍了。

風神翼龍是它所在時代天空中的霸主,生物學家推測它特別喜歡吃沼澤地上的鱷魚,因此鱷魚對風神翼龍的恐怖早就滲入到了基因裡,如今的鱷魚看到天空中的直升機或者滑翔機等飛行物,仍然會恐怖地抬頭大叫,生物學家認為那是風神翼龍給鱷魚留下的心裡理陰影,幾千萬年來都還沒有消失。



在風神翼龍之外,已知的大型飛行鳥類還有桑氏偽齒鳥和阿根廷巨鷹,但它們的體重都不超100公斤,甚至都不到50公斤,和風神翼龍是沒法相比的。


但是即便是最大的風神翼龍體重,也不過250公斤,相對於大象和藍鯨以及以前的恐龍來說這樣的體重都是太小了,那麼為什麼天空中的飛行動物的體重這麼小呢?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就是飛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體重越重的動物,飛行的時候越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然而動物的能量供應都靠消化食物來達到,體重太大的話,所消耗的能量所需要的食物供應就會很多,一般的動物都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所以我們無法期待大象能飛行,可以說所有能飛行的動物,都會盡可能的減少飛行時體重方面的累贅,因此鳥類都進化得比較輕盈,像疣鼻天鵝這樣的大型飛行鳥類雖然體重才23公斤,但卻已經是鳥類中比較笨重的飛行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