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大戰葭萌關,魏延迎戰馬超,如果真的遇到,會怎麼樣?

尛乂丨耐泰達


馬超大戰葭萌關發生在劉備入川的時候,此時劉備勢如破竹,各路大軍都已經逼近成都,劉璋的覆滅只是時間問題,這時候劉璋向割據漢中的張魯求援,張魯正在猶豫之時,此時曹操擊敗依附於張魯的馬超向張魯請戰,馬超素來勇武,喜愛征戰,他想借此機會,既顯示一下自己的武功,又報答張魯的收留之恩。

於是張魯點兵二萬與馬超,馬超帶領從弟馬岱浩浩蕩蕩殺向葭萌關,著名的葭萌關大戰爆發。

葭萌關大戰魏延的表現

葭萌關大戰魏延表現還不錯,得知馬超來襲,諸葛亮令魏延為先鋒,帶五百哨馬先行,張飛第二,玄德後隊,望葭萌關進發。魏延哨馬先到關 下,正遇楊柏。魏延與楊柏交戰,不十合,楊柏敗走。魏延要奪張飛頭功,乘勢趕去。前面 一軍擺開,為首乃是馬岱。魏延只道是馬超,舞刀躍馬迎之。與岱戰不十合,岱敗走。延趕 去,被岱回身一箭,中了魏延左臂。延急回馬走。

諸葛亮選魏延作為先鋒是合格的,魏延十合就殺敗了張魯部將楊柏,之後馬岱趕到魏延十合擊敗馬岱,但是馬岱敗走時回身一箭射傷魏延。

被射傷的魏延退回本營,沒有遇見馬超,嚴格說馬岱武藝雖然不如魏延但是絕對不是十合就敗的水平,馬岱應該是和魏延戰了十合感覺打不過於是詐敗放冷箭,這個詐敗實際上也大半就是真敗了。

馬超葭萌關大戰張飛

諸葛亮這個佈置還算不錯,魏延擊敗楊柏、馬岱,但是自己也受了箭傷退走,但是魏延爭取了時間。

這個時候張飛趕到,張飛和馬岱交戰,戰不十合,馬岱敗 走,不過這次沒有給馬岱放箭的機會,張飛正準備追殺馬岱,劉備趕到讓張飛窮寇勿追。

一戰張飛,不久馬超趕到,張飛於是出城和馬超大戰,兩馬齊出,二 槍並舉。約戰百餘合,不分勝負。玄德觀之,嘆曰:“真虎將也!”恐張飛有失,急鳴金收 軍。兩將各回。

二戰張飛,張飛回到陣中,略歇馬片時,不用頭盔,只裹包巾上馬,又出陣前搦馬超廝 殺。超又出,兩個再戰。玄德恐張飛有失,自披掛下關,直至陣前;看張飛與馬超又鬥百餘 合,兩個精神倍加。玄德教鳴金收軍。二將分開,各回本陣。

三戰張飛,到了晚上,馬超亦換了馬,再出陣前,大叫曰:“張飛!敢夜戰麼?張飛性 起,問玄德換了坐下馬,搶出陣來,叫曰:“我捉你不得,誓不上關!”超曰:“我勝你不 得,誓不回寨!”兩將又向陣前鏖戰。到二十餘合,馬超撥回馬便走。張飛大叫曰:“走那裡去!”原來馬超見贏不得張飛,心生一計:詐 敗佯輸,賺張飛趕來,暗掣銅錘在手,扭回身覷著張飛便打將來。張飛見馬超走,心中也提 防;比及銅錘打來時,張飛一閃,從耳朵邊過去。張飛便勒回馬走時,馬超卻又趕來。張飛 帶住馬,拈弓搭箭,回射馬超;超卻閃過。二將各自回陣。

馬超和張飛戰了三次,最後一次雙方都用了暗器,前後戰了好幾百合,真是殺的驚天地泣鬼神,也是整個三國中決鬥時間最長的一次,也反應和馬超的武藝確實超絕和張飛旗鼓相當。

如果魏延遇見馬超會怎麼樣?

魏延作為先鋒本來是該遇見馬超的,但是魏延大意在擊敗馬岱後中箭回營,如果魏延躲過冷箭,肯定就會不久遇見馬超,兩人肯定會有一番交手。

馬超雖然武勇超絕是超一流猛將,但是魏延武功也不賴,是蜀漢僅次於五虎的存在,魏延的武藝和張郃相當,巔峰時期馬超擊敗張郃用了二十合,但是此時的馬超被曹操奪去老巢處於喪家之犬的狀態,武藝肯定不如巔峰狀態,加上魏延本來就性格剛烈,兩人戰上四五十合應給是沒有問題,

魏延交手時間長肯定不是馬超對手,但是結果也差不多,這個時候張飛也該到了,結果無非就是魏延敗走,張飛截住馬超廝殺,結果還是一樣,不過馬超和魏延大戰之後會損耗點氣力,張飛能佔一些便宜。


我家的貓叫皮蛋


儘管悟空中有很多魏延的鐵桿兒粉絲,但無論是按照《三國演義》,還是根據《三國志》,魏延還真不是馬超對手,二人若是戰在一處,魏延將必死無疑。

當然,這個問題本身就很難對比,因為馬超和魏延並未交手,所有的結論都是推測而已。但我們不妨來簡單對比一下:

在劉備集團中,收降馬超之前,猛將當屬關羽、張飛、趙雲,其後則是黃忠、魏延等人。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魏延的武力值都是抵不過關羽、張飛等人的。然而,此後張飛卻和馬超酣暢淋漓地大戰了一場,兩人打得難解難分。這一點,足以證明馬超的武力在魏延之上。

再看魏延之死。按照正史《三國志·魏延傳》的記載,魏延在同楊儀對陣時,軍隊潰散,不得不率兒子和幾名親信逃亡漢中。而隨後楊儀派馬岱前去擊殺魏延,馬岱領命後,輕而易舉地把魏延的腦袋帶了回來。

馬岱是馬超的從弟,身份地位和武功均不及馬超,但卻能將魏延擊殺,也足以證明馬超比魏延要英勇果敢。

另外,根據蜀將中的官職和爵位來看,魏延是熬了多年之後才能與巔峰時的馬超相提並論的。而且,魏延的封侯,要遠比關、張、馬等人晚。換句話講,劉備手下的中堅力量基本喪命之後,魏延的地位才逐漸上升。

當然了,這時候也需還有扛精會說,劉備取漢中後,就是派魏延為漢中太守的,這不是委以重任麼?是委以重任,但別忘了,在重要魏延時,其他人可選比魏延要煊赫,更不能說明劉備僅重要魏延。

不管怎麼講,馬超和魏延並未交手,一切推斷都是假設,抬槓是沒有意義的。喜歡魏延的朋友,依舊可以去推崇魏延,我只是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有不同意見,可以留言討論。


史海爛柯人


如果在葭萌關魏延迎戰馬超,那麼輸的可能性更大,不過輸的不會太難看,打上幾十個回合還是可以的。

在《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劉備剛打下綿竹,打算分兵取成都的時候,馬超率軍進攻葭萌關,劉備帶張飛、魏延回去救援。魏延先到葭萌關,遇到馬岱時以為是馬超,本來想上去搶個頭功,結果被馬岱一箭射傷,還幸虧被張飛救了,最後沒能和馬超打成,所以我們只能從他們的戰績裡推測一二。

對馬超大家一般沒什麼疑問,不算那些雜魚級的武將,潼關之戰幾個回合殺敗於禁,二十回合擊敗張郃,數合殺死李通,在渭水之戰他和許褚大戰兩百三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葭萌關又和張飛激戰兩百二十多合打成平手,這個戰績是顯赫無比,在《三國演義》裡絕對可以躋身超一流武將之列。

而魏延的表現要差著一籌,他曾經在斜谷之戰一箭射倒曹操時被龐德攔截殺退。龐德也是曾經和關羽大戰一百餘回合不分勝敗的高手,魏延輸給他不算太冤,不過這個表現顯然距離超一流武將還差著一些。而且從《三國演義》後期對張郃時魏延也沒有必勝把握來看,魏延應該和張郃水平差不多,即使強也強的有限。所以如果真的遇到了馬超,魏延沒有什麼勝算。

不過在斜谷之戰時,龐德也是“奮力向前”,才把魏延擊退,從這裡看魏延雖然要比龐德稍遜一籌,但是武藝也不差,在一流武將裡也應該屬於前面的。雖然打不過馬超,打上幾十個回合以後全身而退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不沉的經遠


魏延這人,在演義當中,因受打壓,有太多的戰略戰術沒來得及發揮出來,便一命嗚呼不說,還沒留下好名聲,這應該怨羅貫中同志,人為的抬舉諸葛亮太多,即使死了,也能把魏延輕易的送進墳墓,這讓太多魏延的粉絲難以接受,細想確實有點過分了,再怎麼說魏延也是劉備相中的人才,漢中太守哪可不是牛逼吹來的,沒有一定的水平關張趙馬黃能認可了?所以說魏延水平還是有的,並且不低於五虎當中的任何人。

本人沒看過三國志,對歷史也是一知半解,囫圇吞棗而已,所以咱們只以演義來論吧!論武功技藝水平,魏延在三國時期屬中上水平,與張郃徐晃夏侯惇曹仁較接近,略強於夏侯淵曹洪,但遜於典韋許楮,戰于禁李典樂進綽綽有餘,而與龐德戰一兩天之內難決勝負,水平就這麼個水平,能耐就這麼個能耐,題主非要他和馬超比個高低,但羅老前輩沒安排這樣的情節,只能憑我們個人的想象結合演義裡的其它情節做個分析和研討了。

我以上的分析,大家也看出來了,魏延的武力值.只能屬於第二梯隊,與一梯隊的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相比,差距還是有的。以他的性格,在關羽取長沙的時候,若和黃忠不相上下,不可能讓老頭子連戰三天,若有一絲希望能和關羽戰上五十回合,也早出戰了,為什麼一直不露面?還不是打不過關二爺嗎!兩個人都使刀,孰高孰低,內行看門道啊,所以魏延根本不是盛年時關羽的對手,這是不容置疑的。

再題主問到,魏延和馬超比又如何?其實看到這裡,多數人早知道了我的答案:那就是,馬超在盛年發揮正常的話,三十回合,絕對蠃了,魏延識趣能全身而退,不懂進退的話,三五十合,命都難保,因為馬超那可是打起仗來穩準狠的角色,不是一般人可以與其匹敵的,你沒見張郃,三十回合絕對敗走。整天干不分勝負,也只有張飛許渚之流能敵了。

所以說,若論馬超和魏延個人單挑戰績,魏延是遜於馬超的,這是不容置疑和模稜兩可的。但魏延統兵能力比馬超強,指揮大兵團作戰比馬超勝出那不是一點點,智勇謀略膽識和張遼有一拼,真的是一員不可多得的大將,只可惜,因諸葛亮的不待見,而落得一悲慘的下場,不能不讓人嘆息!




黃羽飛雲超


魏延是三國裡一位有爭議的戰將,他智勇雙全,對劉備忠心耿耿最後卻以造反的罪名被殺,他的武力也沒有被很好的挖掘,究其原因和諸葛亮是分不開的。

魏延兩次都是獻關投劉備,荊州獻關被大將文聘所阻,劉備繞城而走。長沙殺了韓玄終於如願以償,諸葛亮卻要殺他,殺他腦後生有反骨,這是魏延和諸葛亮之間的一道坎。


劉備奪得漢中後,任魏延為漢中太守,手握重兵鎮守一方。劉備死後,諸葛亮總是讓魏延壓糧運草,即使用廖化做先鋒,也不肯讓魏延上前。魏延提出的建議也從不被採納,而魏延呢也不肯使全力。

所以魏延若是在葭萌關遇見馬超,前提得看是誰派遣的。若是劉備派遣,魏延在武力上肯定會拼力一戰;若是諸葛亮派遣,魏延是不會盡全力的,但也要看得過去。
拋開其他因素,單說魏迎戰馬超,肯定會敗,因為馬超確實要強於魏延,但魏延卻不會有生命危險,能做到全身而退。


秉燈夜讀


《三國演義》啊,把魏延和趙雲對照去讀,才能得著羅貫中曲筆的妙處。

某些人不要罵。建議先靜心讀一遍三國演義。“都雲作者 痴,誰解其中味。”。別辜負了羅貫中——大才子。

先回答本題。

《三國演義》有幾次精彩戲。張飛戰馬超是一場。龐德跟關公拼命是一場。

龐德戰關公之前,有一場龐德戰關平。龐德贏了嗎?沒有。至少是沒有給足夠的時間打贏關平。可是,看三國演義的人都認為龐德強一些。你看啊,龐德可以去爭排名,有把關平向上拉的嗎?沒有。

羅貫中不會寫個魏延戰馬超。你要求他一定要寫,那麼,龐德戰關平可以參考。

跳出個馬岱射了魏延一箭。(伏筆)你看完馬岱斬魏延。你就知道,本演義中,有馬岱在,魏延是沒有機會和馬超大戰。

魏延這個人,武略過人,膽氣也過人,傲氣也過人。好勇爭功。最後以反叛之名而身首異處。

羅貫中寫魏延用筆極妙。是壓著的。這是表象。內裡是挺著的。

魏延憋著勁要戰馬超,這份膽氣闔營僅亞於張飛。這不是挺嗎?可是遇到馬岱就被射了一箭。這不是壓嗎?

趙雲可沒有請求戰馬超。可是,兩個打醬油的敵將送人頭。趙雲立斬之。

魏延奪襄陽城門迎劉備。死據城門,從巳至未酣戰文聘。(3個小時以上)“認得我大將文聘嗎?”大家覺得文聘果然是荊州第一將。無名小將魏延撥馬而逃。他竟然從大將文聘和文聘兵將的刀槍之下逃走了。

劉備不進城,奈何?

爭漢中之戰,曹操劉備這一對老對手的面對面的一生總結。劉備登上人生巔峰。

這一戰,魏延射了 曹操一箭。射中人中,折卻門牙兩個。

這個功勞有多大?足領漢中太守。

馬超勇。趕著屁股追,一槍扎樹上也沒有傷著曹操。

呂布勇。方天畫戟壓在頭盔上了,也沒有命傷曹操。

這個榮譽給了魏延。

且住,且住。

“休傷吾主”。龐德閃了出來。

得奮力向前,戰退魏延。

(許多人沒有注意這是個伏筆。這裡是龐德壓倒了許褚之輩。後面敢戰關公的就是這個人了)

我想起漢中之戰的另一場戰鬥。黃忠趙雲領兵燒曹操糧草。

黃忠先出。被徐晃張郃圍住。大戰幾個小時。然後,趙雲來救。說趙雲一杆槍若舞梨花,如飄瑞雪。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其實,我覺得黃忠老頭才是狠人。

後文又寫趙雲匹馬立於營外。漢中地勢易守難攻。入營據守很穩妥。細品就感覺趙雲內在是衝動的。做大將這就不足了。

劉備說“子龍一身都是膽!”。於是號子龍為虎威將軍。

其他如魏延獻長沙。救黃忠獻長沙多大的功勞。可是,偏要來一個諸葛亮砍人家腦袋。

當然了,最後來看。魏延得劉備賞識拜漢中太守。得諸葛亮賞識為大將軍,軍中第一將。

羅貫中啊羅貫中!曲盡其妙。大才子!



恬然滋味


馬超大戰葭萌關,魏延迎戰馬超,要是真遇到會怎麼樣?(無)

這個提問的目的很清楚,就是想看熱鬧,但卻忽視了不同檔次的將領,硬湊合到一起,是沒有熱鬧看的這一規律。試看,趙雲對張郃,馬超對張郃,張遼大戰太史慈等等,要麼二,三十合弱勢一方敗走,要麼平局,這是基本套路。而生死相博,玩命幹活,打得難分難解,



最終總有一個解脫的精彩戰例,比如,孫策太史慈之戰,許褚裸衣鬥馬超,張飛夜戰馬超,都是武力同級別,不分伯仲的對手。魏延的武力,可能比張郃略高,但差馬超一個檔次,是沒有疑義的。在葭萌關一戰中,魏延是劉備的先鋒,是有碰上馬超可能的,如果兩人真遇上,魏延敗陣可以肯定,但形式上可能有變化,難以出現精彩的打鬥場面。因為魏延射箭比較厲害,曾經在漢中戰役中,一箭射落曹操



兩顆門牙,所以,有可能像魏延戰馬岱一樣,在五十合左右,魏延敗走過程中,翻身一箭,射中馬超左臂,馬岱或者楊柏上前,接住魏延廝殺,魏延也一路辛勞,頭一天嘛,已經掙足面子,見好就收,各各回營。由於後面張飛將到,兩人不會再打,不然豈不給張飛面子?在劉備面前,魏延明白和張飛的區別,不會太張狂,自己也會識趣推讓。當然,也可能會有一些其他原因,比如,當天馬超鬧肚子,身體不適,兩人交手後,硬支撐奮力戰退魏延,也是一種結局。(1:49)


流譽後


這個問題其實在絕大部分人心中早就有定論。因為看小說嘛,誰也不會像考古、像研究歷史那麼認真、仔細。都只會憑個人感覺、好惡,來定義書中的人和事。這是很正常的。但也有少數喜歡“佔牛角尖”的,我就是其中的一位。呵呵!認為魏延必定不如馬超的原因基本上是兩個;

1、魏延也是不十合打敗馬岱,可是在追擊中馬岱回身射傷魏延左臂。而張飛也是不十合打敗馬岱,沒有被馬岱射傷。至於此後小說中的描述,就沒人去考究了。所以,讀者得出的結論是:“馬岱對魏延的敗是詐敗。而馬岱對張飛才是真敗”。那麼,我來考究一下續後的描述吧;“(馬岱)直取張飛。戰不十合,馬岱敗走。張飛欲待追趕,關上一騎馬到來,叫:“兄弟且休去!”飛回視之,原來是玄德到來。飛遂不趕,一同上關。”這裡說明張飛的心思和魏延一樣的;追殺馬岱。如果劉備不來阻止張飛,馬岱是不是一樣會故計重施,箭射張飛?只是因為張飛的不追趕,馬岱失去了敗中求勝的機會而已。從哪裡能證明;馬岱敗給魏延是假,敗給張飛是真?

《演義》中魏延跟黃忠非常熟悉,可魏延卻要當著劉備、龐統的面跟黃忠比武。如果比輸了,魏延是不是就顏面掃地了?以魏延的性格,他能接受嗎?再者,戰蜀中大將泠苞的時候,魏延因為走了一夜的路,疲憊中三十合打不倒泠苞,可是沒過幾天,數合就生擒了泠苞。而黃忠救魏延時,打敗了泠苞,但泠苞在敗退中又回身再戰黃忠,黃忠十餘合也沒拿下泠苞。這就是說;黃忠對泠苞的戰績是一勝一平,而魏延對泠苞的戰績是一平一生擒。生擒敵將,難度遠遠大於打敗敵將吧?魏延對泠苞的戰績好於黃忠。這也看出了羅貫中雖然黑魏延,但對魏延的武力卻是認可的。只是因為魏延是“反派”,他不願意在書中給他渲染而已。張飛雖然勇猛,他有能力打敗黃忠嗎?馬超雖強,他又有能力打敗黃忠嗎?我看,羅貫中都不會承認黃忠不如他兩人吧?如果張、馬兩人都沒有打敗黃忠的把握,那憑什麼斷定魏延就一定不如馬超?

2、讀者普遍性的認為魏延不如龐德;因為龐德曾經“殺敗魏延”。卻完全忽視了魏、龐二人的第一次公平的單挑。此段是《演義》第72回描述。看看原文;

“(曹操)兵出斜谷界口,前面一軍相迎,為首大將乃魏延也。操招魏延歸降,延大罵。操令龐德出戰。二將正鬥間,曹寨內火起。人報馬超劫了中後二寨。操拔劍在手曰:“諸將退後者斬!”眾將努力向前,魏延詐敗而走。”

這裡魏延不但沒有輸,而且是佔據了上風的。為什麼?曹軍20萬駐紮在斜谷內,此時因為要重奪漢中,傾巢而出已經在斜谷口外,碰到魏延一支五百人的騷擾小部隊擋住。魏延大罵曹操,曹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挑戰魏延,為曹操出氣的。龐德是曹操指定出戰的。羅貫中在描述龐德的情節時,都是極力渲染的。只有這一次,對龐德沒有任何的渲染。不但沒有主動要求出戰(鬥關羽就是他主動要求的),而且還打著打著,竟然容許別的將領齊上,和他一起群毆偶魏延。而且,還不是真正打敗了魏延。人們認為因為馬超在劫寨,所以曹操才命令“眾將”齊上的。這可真是怪事了;馬超劫寨,不是應該趕快派人回救大寨,攻擊馬超嗎?這裡既然龐德“強於”魏延,那就是說龐德肯定會贏,至少是不會輸吧?既然龐德會贏,或者擋得住魏延,再讓所有的將領都去幫龐德,那曹操不是“脫褲子放屁”嗎?須知大本營已經起火,早到一刻,就能早搶救出多一點的戰爭物資。可是,曹操卻是下達了相反的命令,為什麼?曹操久經戰陣,當然是看出了;魏延之強,龐德不一定擋得住他。萬一眾將都回戰馬超去了,龐德擋不住魏延的話,那就形成兩面受敵了。按理,如果此時的龐德戰魏延是難分難解,不分勝負。那麼,曹操只派一員大將上前夾攻,就肯定能打敗、至少能打退或擋住魏延的。曹操為何不敢這樣做?看看書中描述魏延的相貌:“身長八尺,面如重棗(毛本把魏延的身長砍了一截,把誇讚魏延厲害的形容詞刪掉了)”。而嘉靖版卻是描述魏延“身長九尺,面如重棗,目似朗星,如關雲長模樣,武藝獨魁。”整個就是關羽第二!曹操自然記得;關羽曾經一個人“奮力殺退許褚、徐晃二人”的事。所以,他不敢冒這個險,不敢只留兩人戰魏延,只好命令他的“眾將”一起上,先解除眼前最大的威脅再說。這才有“操拔劍在手曰:“諸將退後者斬!”眾將努力向前,”群毆魏延的事。整本《演義》中,曹操親自下令多將群毆對方一人的戰例,只有兩次;一次是“六將戰呂布”,這是第二次,“眾將戰魏延“。而《三國演義》中,能直接傷到曹操的人,僅魏延一人而已。魏、龐的這一戰已經很明顯;龐德落於下風!

再看後一段;操方麾軍回戰馬超,自立馬於高阜處,看兩軍爭戰。忽一彪軍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馬。延棄弓綽刀,驟馬上山坡來殺曹操。刺斜裡閃出一將,大叫:“休傷吾主!”視之,乃龐德也。德奮力向前,戰退魏延,保操前行。

看看加粗的關鍵詞;曹操漢中之行已經是“魏王”。書中描述;此次曹操所帶領的衛隊是兩萬五千的“龍虎官軍”。就是說,曹操光是衛隊就兩萬五。魏延是率領一支小部隊殺入曹操的中軍,所以書中用了“闖”字,如果沒有阻攔,不是禁地,就不用“闖”了。並且衝到了曹操的前面。射箭之前還大叫一聲,這個我就不理解了;魏延應該偷襲,為什麼還要先大叫一聲提醒曹操,然後才拈弓搭箭射出?這隻能理解為:魏延自視甚高,根本不屑偷襲行為(完全忽視龐德)。而且他對自己的箭術信心滿滿;所以不怕你知道了躲箭,也不信你龐德能打掉我的箭。只是曹操運氣太好;雖然被射掉了兩顆門牙,卻因此而保住了性命。魏延不甘心,衝上山來殺曹操,卻被龐德“閃出”擋住了。什麼是“閃”?就是“突然”的意思吧?也就是說;龐德是出其不意的突襲魏延的。再看看三人的位置;曹操在山頂、魏延從山下向上衝,龐德是從中間背對曹操截住魏延的。龐德對魏延的地勢很明顯;居高臨下!這是龐德佔盡地理優勢的突襲魏延,而且,一上來就拼命(奮力)。“打敗”魏延後,龐德為何不追擊?他的箭法那麼厲害(射關羽和水淹七軍時),為何不回射魏延為曹操報仇?而是趕快護著曹操逃跑——保操前行(曹操前面面對的是斜谷,他的大軍正在戰馬超的方向)?那當然是;龐德因為在斜谷口外對魏延的一戰中,就非常的吃力,知道了魏延得厲害。他知道魏延的此退並沒有被打敗,而是主動退卻的。萬一魏延突然再殺回來,他是沒有把握能再一次擋住魏延的。只好趕快護著曹操向大部隊靠攏,跑得離魏延越遠越安全。而此戰魏延的目的是曹操,根本不是要跟龐德分高下的。此時身處曹操的兩萬多龍虎官軍衛隊的中軍,既然已經被龐德纏住,殺不了曹操了,地理位置又極不利自己,再加上對手還採取的是不要命的打法。再糾纏下去,必定再一次被圍攻,完全沒有意義,主動撤退才是最佳方案。所以,儘管龐德在“奮力”,魏延卻始終沒有“奮力”,輕輕鬆鬆就退走了。兩萬多的衛隊在魏延眼裡如同虛設,奈何不了他分毫。這是敗給了龐德麼?這兩次戰役雖然都是魏延退走,可魏延是那麼的輕鬆,瀟灑。反而龐德讓人感到非常的侷促,縛手縛腳。完全沒有了掉進土坑又跳出來,救回韓遂。和戰許褚、戰關羽時的那種氣勢了!

龐德的能力被很多人認為等同於關羽,書中連關羽自己也這樣說。顯然,張飛、馬超對戰龐德的話,也不會佔到什麼便宜。可魏延卻能在斜谷口外,打得龐德要曹操下死令,命曹營的眾將一起上群毆魏延。單從魏延的戰泠苞、戰馬岱、戰龐德這三次戰績看,除了也像龐德一樣;讓馬超也佔據居高臨下的優勢,還要拼老命(奮力)的打法,而魏延卻不許拼命(奮力)。在這樣的前提下,馬超對魏延才有可能戰退魏延外;還有什麼根據能判定,魏延必定會輸給馬超呢?

還有很多人說魏延不如張郃就更搞笑了,那是連《三國演義》小說都沒看全乎的人,才會這樣說。張郃和魏延碰過好幾次,不是大敗而逃,就是被打退。從來沒佔到過魏延一絲一毫的便宜。連司馬懿都知道張郃不是魏延對手,不敢和諸葛亮“鬥將”!


傲視蒼穹39


馬超攻打葭萌關,孔明令魏延領五百哨馬為前隊,張飛為二隊,劉備大軍緊隨其後,向葭萌關進發。魏延當先行至葭萌關下,漢中楊柏見狀,下令退軍十餘里扎住。兩陣對圓處,魏延出馬與楊柏單挑,相鬥不十合,楊柏大敗奔走。

魏延想奪了張飛的頭功,於是對楊柏緊追不捨。恰逢馬岱一支軍馬趕來,魏延本以為是馬超,舞刀驟馬直取馬岱,鬥無十合,馬岱敗走。魏延縱馬追趕,被馬岱回身一箭射中了左臂。

魏延本想擊敗馬超,搶了張飛的頭功。不料卻被馬岱所敗。如果當初趕來的真是馬超,結果如何呢?

魏延的鬥將水平,最直觀的參考對手,應該是魏將張郃。兩人作為後三國時期中各自陣營中的第一猛將,武力值設定非常接近,應該是伯仲之間。


單挑馬超舊部龐德的時候,可以看出兩人的水平相差不大。

第一次是陣前單挑,正鬥之間,馬超偷襲中後二寨,曹軍亂作一團。曹操拔劍在手,指揮眾將合力將魏延擊退,說明龐德沒有速敗魏延的能力;第二次是魏延偷襲曹操,一箭將其射落,並驟馬去殺曹操。龐德從後方轉出,擊敗了魏延,救走了曹操。

總的來說,魏延有一流水平,與張郃之流持平,稍弱於龐德。

然而!馬超是蜀漢五虎之一,武藝高強,是羅老爺子最為推崇的幾大猛將之一。曾單挑張飛、許褚兩大頂級高手,皆是兩百多合的惡戰。

對戰一流戰將的情況,最有說服力的,大概是渭橋六戰。此戰中,馬超越戰越勇,曹營無人敢擋,曹老闆棄袍割髯而逃。起初是于禁出馬,被馬超八九合擊敗;然後是張郃出馬,不三合(羅本)也被擊敗;李通驟馬而出,數合之間死於非命。

由此可見,馬超對上這些一流武將,有壓倒性的優勢。



所以!如果當初魏延追過去,對方真是馬超的話,結果毫無懸念,肯定是魏延被馬超擊敗。


愛尚文史


只說三國演義,歷史不懂。金呂布銀馬超,一部三國前表呂布後表馬超,三國戰將數馬超 馬超沒有呂布高,這幾句民間俗語肯定了三國演義中呂布第一馬超第二,至於另一版本趙雲第二主要是毛主席喜歡趙雲而和馬超的位置互換的。魏延屬於一流戰將,一生單挑也沒有吃過敗仗,在蜀國毫無疑問是僅次於五虎上將的第六虎將,但是好像沒有與一流以上水平的高手單挑過,也沒有五十合以上的交戰記錄,僅有的交戰是和文聘大戰不分勝負。但在蜀國排第六來看,是遜於五虎上將的,馬超與許褚 張飛都有過幾百合,尤其是二十合速敗一流名將張合奠定了在整個三國排名第二的名次(同理顏良二十合速敗徐晃我把顏良排第三),魏延是肯定打不過馬超的,而且魏延用的是刀,馬超用的是槍,槍有點克刀,比如刀掄起來時槍已到跟前,哈哈,個人觀點。但馬超如想戰勝魏延估計也得五十合左右,但並不能說魏延比堅持了二十合的張合厲害,因為勝負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拼命時可以多堅持一段時間,有退路時打不過就跑,張合就是屬於打不過就跑的一類,曹洪與張合同屬一流戰將甚至還弱於張合居然和馬超戰了五十合,是因為曹洪當時拼命救主。魏延屬於拼命三郎一類,遇上馬超肯定全力以赴,所以有可能堅持五十合左右,之後魏延必敗,但尚可保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