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零確診迎來“復甦時間”

“低風險”之下,南川適應疫情防控要求的經濟社會運行新秩序正在建立。

南川,零確診迎來“復甦時間”


南川進入“復甦時間”

持續一個多月的努力,南川區成為重慶市目前僅有2個未出現確診病例的區縣。2月19日,重慶實施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分類防控,南川被劃為低風險區縣。

“零確診”“低風險”,靠的是關口前移、聯防聯控築起的“銅牆鐵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南川第一時間作出響應,構建了外防輸入防護圈層和區、鄉(鎮)、村(社區)三級齊抓共管工作格局,透過4輪地毯式大排查、嚴控交通流動、管控重點點位及人員、廣泛招募志願者等措施,“守土有責”成效明顯。

被劃為低風險區縣,意味著防疫和復工復產要齊頭並進,生產生活有望更快回到正軌。建立適應疫情防控要求的經濟社會運行新秩序,是南川眼下最具現實意義的命題。

“低風險”不等於“無風險”

這些天,停運許久的出租車重新穿梭在南川大街小巷。

“安全起見,麻煩您坐在後排。”出租車司機冉慶豐提醒乘客。他所在的南川博翔出租汽車有限公司,2月22日起首批運營了89輛出租車,其餘車輛正在陸續恢復運營。

據瞭解,為做好防控工作,該公司對所有出租車進行了噴淋消毒,包括門把手、座位、車窗等乘客和駕駛員容易接觸的地方。同時,公司要求駕駛員必須戴好口罩,駕駛時要開窗通風。

除了掃碼支付車費的乘客可通過大數據追蹤以外,公司還制定了專門的信息採集表,要求用紙幣支付的乘客填寫信息採集表,採集表包括乘客的住址、聯繫方式、上車時間、身份證信息等。收集後,駕駛員要及時交返公司彙總。

在南川,戴口罩是顧客進入理髮店的“通行證”;包子鋪每天都要將所有鍋碗瓢盆全部清洗消毒;南川萬達廣場成為重慶首個恢復營業的商業購物中心,每天營業7小時、影城和KTV不開放、餐飲不堂食。

與此同時,由志願者組成的“口罩糾察隊”遊走街頭巷尾開展勸導;一封“拒吃野味,文明用餐”倡議書得到80多家餐飲企業積極響應;城區3個街道建立的60多個微信群,每天仍向居民推送防疫知識和“宅家”運動視頻;設在高速路下道口的檢疫卡口並未撤銷……

“‘低風險’不等於‘無風險’。請市民們再堅持一段時間——”宣傳車上的大喇叭解釋了這些場景為何發生。如何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工業園區可能是最早感受到“雙重”壓力的部門。

2月28日下午,南川工業園區龍巖組團。超群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180多名工人正在超輕量化汽車輪轂生產線上有序生產。這是該公司正式復工的第4天。

事實上,自新生產基地去年投用後,一個年產360萬隻輪轂的計劃就在超群工業內部醞釀。

“一批整車企業在2月10日率先復工復產,倒逼我們加快復工進度。”公司董事長助理江紅說。要開工,須備好防疫物資。當時各地交通管控還很嚴密,好不容易聯繫到一家位於涪陵的消毒液生產企業,但對方需要園區出具相關證明才能供貨。

第一個幫江紅想辦法的人,是該組團辦事處企業服務科幹部韓玉龍。疫情發生以來,韓玉龍的另一個身份是園區派駐企業“特派員”。他和另2名同事為一小組,“一對一”聯繫13家企業。復工復產前,他們就提前進駐企業,開展“全天候脫產服務”。得知超群工業的訴求後,韓玉龍很快為他們開出了車輛證明,公司順利地拉回了5噸消毒水。

“他又是代辦員,又是參謀人員,每天來得比員工早,走得也最晚,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為我們解決了很多難題!”江紅說。

對韓玉龍讚不絕口的,還有海塑南邦鋁業公司常務副總黃強:“開通天然氣的手續只用半天就解決了,我們實現了復工2天之內出產品。光憑這一點,就甩開競爭對手半個身位!”

在南川,像這樣的駐企“特派員”有1000多人。他們上連區級部門“天線”,下接企業一線“地氣”, 是企業與政府信息暢通的橋樑和紐帶。從員工進廠到產品出廠,從企業生產、原材料購進、產品物流運輸,到員工消毒測體溫、吃飯間距、住宿隔離等細節,幫助企業做好複核、督導、聯絡、協調工作,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

經“特派員”的牽線搭橋,當地先後高效協調解決了先鋒氧化鋁和水江氧化鋁廠從涪陵運入鋁釩土、中涪南熱電從萬盛調運電煤、三不加食品公司運送貨物到成都等企業物流運輸問題。協調金融機構,為博賽礦業集團辦理貼現8000萬元、為水江氧化鋁公司到期1億元貸款辦理分期、為重慶嘉通機動車檢測集團公司到期500萬元貸款辦理展期等,有效保障了企業復工復產的資金需求。

“一對一”聯絡幫扶機制的創新運用,為有序復工復產按下“加速鍵”。截至發稿,南川區企業復工復產率99.6%,其中規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率達100%、限上商貿服務業復工復產率97.5%,全區133個重點項目、民生實事有序啟動、相繼開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