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正想見到粉圈文化是什麼呢?

攝影維度361


現在流量明星都有粉絲團,粉絲團經常跑到機場接明星,看見明星就尖叫。追星正常,但是不要發展為腦殘,我們國家需要的是棟樑,不是腦殘。

我覺得現在各個年齡層追星分為三種:

一,腦殘粉,比如王力宏抱了某個妹妹一下,這個妹妹都把王力宏當成了老公,為了見王力宏一面 逃課也去機場接王力宏。記得2007年的時候,有個女粉絲狂追劉德華,不工作不學習,跑到香港追劉德華,她的老父親為了供養她追劉德華的經費,是做苦力又打零工。這種追星方式就是變態,精神病。

二,欣賞 有些明星很有才華,很帥,比如周杰倫 我就喜歡周杰倫,就是因為他的才華,我就喜歡他那細如陰溝的眼睛飽含了故事。就比如說韓劇裡的長腿歐巴,前段時間熱播的愛的迫降,玄彬歐巴那迷人的笑迷俘虜了天下所有女人的芳心,他那臉上的褶皺就是深邃的橫線 排列著關於愛的敘述。

三,因為電視劇的人物豐滿,演員表演到位二喜歡,比如最近熱播的安家,我就喜歡徐姑姑,暖男,大智若愚,又會做飯,人情味兒濃,他像一碗粥,滋潤女孩的心田,他是所有女孩想嫁的人。

我覺得追星都是滿足自己對某方面的幻想,娛樂娛樂就行,不要太過。


雲鶴天涯


我真正想見到的粉圈文化,並不是崇拜一個人,盲目追星,而是對一個人的正能量予以吸收,對他或她的缺點和不足也要保持清醒,人無完人,不能因了喜歡,便從內心裡兼收幷蓄的無論什麼都覺得好,都盲目模仿。如果一個人身上確實有優秀的品質,比若刻苦,努力,上進,正義,善良……我們可以惺惺相惜,把他當做學習的榜樣,在生活中把自己變得更好,那他便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不是盲目的站隊,為了喜歡而排斥別人的優點,那樣很容易讓一個人變得狹隘,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粉一個人,變為一個團體,可以互相交流對這個人表現的一些意見,行為,交流探討,找到自己究竟喜歡他什麼,其實,愛一個人,當神一樣崇拜,一定反應了自己想得到的東西,滿足了內心深處的一種渴望。所以,粉圈文化,一定要有一種清醒,不能做東施效顰一樣的荒唐事,任何人都不是神,當作了神,只是心頭的幻影,走入了誤區,人生就會偏離。誰都應該明白,接觸別人,是為了認清自己,每個人都是你人生道路上一面鏡子,看清自己的不足,看清自己的弱點,看清自己的盲目,那才是真正到達人生彼岸的階梯,就像西天取經,第一次取得了無數經書,後來說,那都是偽經,真經本無字,真經本是吸收了經書意趣後,一種悟會,就像上了岸,不能揹著船走一樣,任何人都是你靈魂的擺渡人。你到了岸,只餘了對他的感恩,那才不枉此生粉一回。


飛鴻一現


粉圈文化通常是指由朋友圈、朋友群等組成的“圈子文化”。

即然叫文化,就應當是承認,那在圈子裡的溝通、交流都會具有不同程度的文化色彩,至少也會帶有不同程度的文化的意味。

這本身也符合廣義上的“文化”概念。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所接觸的“粉圈文化”,可以包括聊天、互相問候、互相傳播信息,尤其包括提倡和鼓勵的正能量。

偶有發現不健康的內容,我一般都予以勸阻、阻止或揭露、警示,即使有時得罪人,但從對圈子和社會負責任的角度出發,並不感遺憾。

思為特寫 馮貴華 20200313-6/.21..34



思為特寫


現在的很多粉圈都是畸形的。好像一點自己的判斷,自己的思維都沒有。不管娛樂圈,體育圈,電競圈或者其他網紅這些,喜歡你的偶像沒錯,但是不能詆譭其他人,前段時間著名籃球巨星科比去世了,結果很多其他球星的腦殘粉,還去詆譭這個已經過世的人。看的真是覺得網絡太可怕了。


阮小妹z


七八十年代開始,父母親那一代人的追星只是守著黑白電視機去看那個人的作品,或者是跟著cd去哼唱那些歌曲,而那個時候的明星沒有特定的人設和範圍。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娛樂圈各種人設,各種型男,霸道總裁,魅力大叔,奶狗全體出動,娛樂圈中五顏六色,例如魅力大叔的代表,一部《蝸居》胖張嘉譯成為了奪金深情的型男大叔,再例如深受臺灣偶像劇影響的90後,在他們的心目中,臺灣藝人明道絕對是霸道總裁第一人。其實這些都在表示電視節目的成長和節目的多樣化,各家明星們也都有自己強勁的粉絲後援團,粉絲大戰,撕逼,甚至因為無腦粉絲而讓自家藝人成為笑柄的也不在少數,參照肖戰事件,粉絲雖然是要保護自己的愛豆卻戾氣過盛導致了愛豆事業斷崖式下跌,這件事裡肖戰無遺是最大的受害者,作為流量小生的他在一場別人的戰鬥中成為了笑柄並且有口難辯。曾經的娛樂圈都是實打實的作品當道,而現在卻變成了流量時代,這一下就讓肖戰從當紅流量小生的方陣中跌了出去。

追星是件美好的事情,是粉絲們心中有了一個偶像,這個偶像能夠支撐起自己對美好事物的幻想,是對自己的一個好的引導。但總有些粉絲,不知道是平時工作不夠忙?還是睡覺時間長?總是戾氣深重,總是自以為是,總是我覺得,我認為……這樣的粉絲對於哪個明星我相信都是噩夢。

理性追星,當作嚮往。支持而不過激,理性而不激進。



精神大妞


謝謝提問

說老實話,對所謂的“粉圈文化”我有點嗤之以鼻。因為對所謂的明星從來也沒有什麼感覺(如果不是極度無聊,很少看星們的消息),而對於某些時候那些個追星者的追星醜態,真的挺覺得臉熱心跳的。

尤其是經過這次“戰役”局面的展開,看了那些日夜苦戰在“抗疫”前線英雄們的事蹟,更覺得那些追星致死的“粉圈文化”,無可直視。


5273098381631楓韻


圈粉是一個網絡流行語,指通過各種方式擴大自己在社交網絡上的粉絲群。不管是微博營銷,或是打造自媒體,都要建立在擁有大量粉絲的基礎上。粉絲,是衡量一個公眾帳號價值的基礎籌碼。正能量的圈粉文化,具有強大的力量。



一畝段子


1.一個可以真正傳遞正能量的圈子!

2.一個可以不被金錢所左右的圈子!



培元堂中醫


本人認為真正想見到的粉圈文化不應該是扮演者本人,而應當是他(她)們在劇中所演藝的角色及形像,是他(她)們所伴演的那個角色的事蹟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才深深地打動了我們的心靈。可現在有許多人卻頭足倒置,把扮演者當成了偶像,而劇中人卻被忘在腦後了,這可能就是當前文化娛樂圈的一大怪象吧!

古往今來,但凡作為演藝界(圈)都是為了通過曲藝的表演形式和做法來再現和弘揚人們心目當中的英雄和具有高尚品階的人物及他(她)們所做出的貢獻及事蹟,讓人們信仰正義,憎恨邪惡!你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那個扮演者身上,豈不是喧賓奪主了嗎?這種畸形的欣賞觀念是對英雄人物的䙝瀆和玷汙。當然,作為演藝者的表演技藝和詮釋效果也是至關重要的,這些方面令人們所青睞倒是無可厚非的,但這隻能說明他(她)們扮演誰誰演的好、逼真、能感動人,而不能把演藝者當成了劇中人來崇拜和欣賞!即非此非彼。過去對戲子的崇拜和欣賞就是一種很不正常的社會現象,由此,便導致了社會腐朽、糜爛、動盪、理念淪喪!商女不知忘國恨,隔岸猶唱後庭花;前方將士浴血奮戰,後方仍然歌舞昇平,百姓苦不堪言,英雄無淚,這是導致社會風氣敗壞的導火索和慢性毒藥!因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想真正強盛不衰,崇尚公僕、英雄、奉獻者,弘揚正氣、正能量是至關重要的,他(她)們才應該是最廣大的民眾所想見到的真正粉圈中人!這才是我們所期盼的真正粉圈文化!


鮮明11


我感覺真正的圈粉文化是那些傳播正能量的文化,經濟發展太快,很多人很多事都以經濟利益為考量,要麼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對中國傳統文化略有疏遠,現實生活中多報道,救死扶傷、孝順長輩、尊老愛幼、樂於助人、只有全民都提高了這種意識我們才真正的偉大,才是真正的圈粉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