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陽“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掀起春季植樹造林熱潮

原題目:涇陽“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掀起春季植樹造林熱潮

近日,面對疫情防控的實際,涇陽縣創新義務植樹活動,採取分區分時間段的實施方案。深入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引導群眾參與網絡植樹、螞蟻森林等活動,號召社會團體通過捐資捐物、認種認養等形式參與義務植樹活動。

從3月3日開始至4月30日,該縣計劃用兩個月時間在全縣範圍內開展春季植樹造林活動。首先抓好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按照省市下達的計劃,涇陽縣組織啟動三北防護林、天保人工造林0.3萬畝,退化林修復0.5萬畝,封山育林0.7萬畝,森林撫育0.89萬畝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春季完成各工程任務的70%以上。其次做好森林鄉村建設,涇陽縣自然資源局對已經建成的示範村進行維護保持,同時抓好2個森林鄉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並做好河流水系護岸林建設。該縣計劃今年在涇河中張段和橋底段沿岸營造護岸林2.2公頃,種植蘆葦、蘆竹等13公頃,並在礦區飛播種植花草。涇陽縣自然資源局對已覆土的礦坑、荒坡、荒溝等立地條件差的地方進行飛播種植格桑花、硫華菊、三葉草等,種植面積4000畝。同時該縣抓好百里廊道建設,因地制宜、喬灌花草搭配,自行選擇生態效果好、美化質量高的苗木、花卉,重點在扶貧路、211國道、雲興路、鹹旬高速興隆引線等道路兩側種植格桑花、三葉草等花草,提升綠化美化效果。

此外,今年涇陽縣推廣“互聯網+”網絡植樹,在涇陽龍泉公社規劃林區,最多可容納認領種植15萬棵樹木。大家可通過陝西義務植樹網咸陽端口進行認領,每棵樹苗10元,每人最低認領3棵。

據瞭解,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是涇陽縣今年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一環。該縣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喬灌花草搭配,自行選擇生態效果好、美化質量高的苗木、花卉,全面實施綠化美化工作,著力把昔日礦山變成今日的花草林園。(謝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