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卡森是一位來自深圳的瘋狂的發燒玩家,生長在河邊的他,從小就喜愛養各種魚類。憑藉著珠三角地理位置優越四處奔跑交流,對龍魚有著頗深的理解。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親自挑選並飼養的小尺寸紅龍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從扣蛋日算起一歲零三個月的中魚



前排提醒


本次卡森說龍分為五個部分,內容很長,乾貨很多,各位看官記得收藏,免得下次找不到哦~~~




以下就是卡森對紅龍的一些經驗心得分享!


一、龍魚兜嘴調理探討和分享


兜嘴原因極其複雜,趁早找準形成原因,進而改進調整過來。(非手術調整,魚只歲齡越小機會越大)當然也有很多長到55以後生長速度降低、臉部骨架擴大,也很多兜嘴自我調整好的案例。


有些個體是怎麼飼養都不會兜的,這種類型就不在此討論範圍內。
咱們最怕就是愛上特別容易兜嘴的頭型嘴型的龍魚。
魚友可以先審視一下自己的飼養手法:
1. 龍魚歲齡及尺寸(生長速度的影響,一般指急速生長,上下顎生長長度不一致)
2. 飼養空間(是否存在撞牆磨嘴等行為,增生)
3. 水體微量元素情況(營養吸收失衡)
4. 溫度是否合適其生長階段(高溫新陳代謝快,生長過快)
5. 換水習慣 水質穩定情況(換水頻繁刺激生長加速)
6. 食物種類營養是否均衡,各類維生素是否缺乏(各類維生素輔助骨質合成)
7. 餵食是否做到定時定量,幾分飽量,食物大小,存在咀嚼,硬食,是否經常有長時間斷食的餵養(餓兜)
8. 經常追咬配魚或者咬缸內硬物(用進廢退原則,變形,唇厚增生等引起)
9. 突發性兜嘴,須檢驗水質及濾材(一般在水質穩定後亦會快速恢復)
10.天生易兜嘴的骨架,天生易兜基因,這種類型則需要更大的耐心制定個體的飼養規劃

總結:

兜嘴是很需要根據個體基因以及飼養習慣,手法去調理的。無法一個定式套用,相當考驗飼主的耐心和細心。
1.龍魚頭頂的骨質與下巴的骨質是大相徑庭的。所以營養成分需求是不一樣的,營養過於單一,上顎生長速度跟不上,兜嘴就出現了。
2.龍魚頭頂骨質如同鱘龍魚,大部分由硬骨和軟骨組成。
3.下巴則是大部分由非常堅硬的骨質組成。
4.上下顎所需要的營養成分是不一樣的。
所以營養失衡容易讓龍魚兜嘴,反之則需要滿足其同步生長的元素。營養配搭為重中之重。
調理案例1: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調理案例2: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龍魚兜嘴原因都是不一樣的,只能靠飼主本人的耐心。
本人不建議手術,得此失彼。做淺了沒效果,做深牙齒可能無法重長,下頜骨受創,以後嘴唇可能就是一塊圓圓的肉,不一定美觀。


二、龍魚掉眼調理經驗探討和分享


除了水質問題,藥物濫用,營養問題,缺乏運動過於肥胖,等客觀原因外。
本人認為龍魚掉眼的最大成因:驚恐,有壓迫感,刺激,焦慮等情緒問題引起的眼球神經緊張導致(龍魚眼球的結構並不是那麼的完美,後繼附上解剖圖可以看到眼球肌腱都是朝一個方向往後脖走的)。
一條真正狀態情緒很好的龍魚是不會掉眼的。
調掉眼小技巧:
1.封缸(主要作用為了減少外界對龍魚的刺激,減少龍魚的恐懼和緊張) 在頂部留3-5公分不要 封 掉,讓龍魚好奇外看,讓其向上運動眼睛。(拆掉封缸後外界刺激或者膽量狀態沒有得到優化,依然會掉眼)


2.注意水流調節和習慣巡航路線,讓其改變遊動方向從而改變主要用的用眼。打個比方:很多魚都是右眼掉,那麼讓其主要觀察的眼睛改變成左眼,使右眼得以休息。(和人類初級近視恢復一個道理,讓緊張的眼球休息,肌腱得到舒緩)
3.採用水面食物,頂部 投食(依然是為了讓眼睛活動起來)
4.頂板下面裝一塊小鏡子,當龍魚游過來的時候,一小塊面積的倒影變化可以刺激眼球上看的動作,(頂部的威脅是 龍魚是最在意的,時刻觀察的。)此效果一般,習慣以後不一定會看。
5.水位不要太高,避免經常擔心缸底有威脅,特別是有威脅到龍魚的魚類存在的時候。(比龍大的虎魚,愛偷襲,龍魚會更緊張而掉眼。)
水下層不能有兇猛的魚類,讓龍魚感到 威 脅壓迫感
6.水上層魚類可以吸引龍魚眼球轉動(比方銀龍)。龍魚同類之間混養消除掉眼也是比較有效的,都是在打與被打,追與被追的狀態下,眼球轉動運動是很頻繁的,讓眼球神經放鬆得更快。
7.在狀態不好的時候,注意燈光刺激(內外部亦需注意),注意龍魚遊動時候眼球轉動方向。如果有刺激,轉彎時候眼球轉動時候就會有掉眼的意向動作(往下看回避光源刺激)。

8.調理掉眼,運動太重要了,把衝浪泵開起來,水流在我這裡是逆時針流向,讓掉眼對著漩渦中心遊動,這樣眼部活動頻率最高最大,造成水流的時候,魚會用力游泳,眼部神經和肌肉也配合用力,眼部得到運動,從而令掉眼情況好轉,再加上漂浮水面的礦泉水瓶,乒乓球等物體,看和閃躲都能讓眼球轉動。
總結:
調理掉眼的正解: 想辦法克服驚嚇造成的神經緊張,讓掉的眼睛舒緩壓力運動起來。
還是那句話:一條真正狀態情緒都好的龍是不會掉眼的。(什麼叫好:水質營養運動心理等都是健康的)
後記:
調理掉眼,我認為魚還在初期調眼的時候讓它經常活動眼睛比較有效,對於肥胖的魚做去除脂肪手術,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作用不大,指標不治本,掉眼是眼睛下眼肌肉緊張疲倦帶來的壞效果(人類的近視眼同理),眼睛運動放鬆調理應該是根本。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附圖為我解剖的其中一條龍魚

可以看到眼球肌腱很簡單一簇那樣往後走


下圖喂本人做的調理掉眼的實驗魚一: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兩個月後: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實驗魚二: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掉眼有一段時間了,眼球已經被鎖在下眼眶裡面了。


調理一個半月後: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三、探究黑白底對紅龍魚是否真實存在影響


同父母同時出生的一窩小苗,為期一年的飼養實驗。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黑底苗子表現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白底苗子表現


2018年7月,原白缸飼養的龍魚轉黑底一個多月了,這樣較容易對比體色鱗片的不同。


圖一: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八公分(43cm 白底轉黑底)


圖二: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折翼 (41cm 白底轉黑底)


圖三: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隨風8.1 (8cm至今 一直黑底飼養)


紅龍在飼養的過程中,白底對紅龍本體本質的作用幾乎為0,只能說紅龍是根據所處環境擬態色(情緒也是有影響,比如混養被壓制等),切換環境時候顏色一樣會切換並不會因為小時候用白底飼養而起作用變得“乾淨”。


那些說白缸闊面積,白缸排背快的說法都是想象出來的。並不真實,也沒有相關飼養實驗去支撐(筆者這三條同父母相同時候出生的龍魚一年多的黑白缸飼養實驗足以說明)。
紅龍要紅的話,紅龍更合適黑底飼養。當然白缸也有紅龍的另一種美,看各人追求喜歡,也挺多紅龍在足夠的歲齡後在白缸也是非常紅的。
白底飼養拍照視頻等會讓人耳目一新,但是相同血統品種的紅龍要在白底飼養要達到理想紅度,紅龍必須要受到更多的光照,或者足夠強大品質已經歲齡。白缸魚,假若每天關燈時間較長的話,第二天開燈之時,看到的紅龍將是一片慘白。
言歸正傳:
看圖一二,第123排鱗片底下的垢色與一直黑缸飼養的圖三魚無異,甚至還略暗,以此推斷,全白缸從8-43cm飼養的一年 對紅龍底色垢色影響為0。未來發色面積也是一樣的(三四排亮色鱗質面積都一樣黑白底飼養的並沒有不同)
所以養紅龍的魚友無需折騰白底,從小直接黑底養起即可。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最後一張圖的龍魚為從8cm開始一直黑缸飼養至今。
結論:

白缸環境長期飼養對紅龍鱗片品質提升的積極作用為0。黑缸的髮色進度會更快一些。紅龍天生適宜黑底飼養。
另外,一些魚的血統天生體色看起來偏暗色系,並非光照過強影響。並不是所謂的烤,當然單養的龍太難對比出來了。混養就很清楚了,同樣的水同樣的飼養同樣的燈光同樣的被壓制,顏色就是不一樣。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幼苗天性膽小,在白缸更容易受驚導致一系列的問題。
印尼大部分小苗白缸飼養,猜想可能是避免商家容易挑選出好魚。因為黑缸好魚差魚很容易看出來。而白缸則是一隻只小蘿蔔,白白的不容易看鱗片特徵。這樣更合適商業運作吧。


四、龍魚不同品種的髮色套路(基於紅龍)


目前市場上的紅龍做色套路是很多的,商家都是為了基於自身魚只條件去創作一套套的手法。
人所佳知,龍魚髮色並不能脫離光的照射單獨存在,但是進入魚缸作為觀賞魚來說,就不再是自然界,很難再獲得強大的陽光(當然即使在自然界,龍魚也不會直接讓太陽直射),只有用仿太陽光管去代替。
首先要明白一點,龍魚的側身鱗片必須要有足夠的光照去刺激其髮色變紅。漁場水混濁的池子,紅龍並不紅的,他們只是為了生產,並沒有觀賞要求。所以進入家庭作為觀賞龍魚必須要漂亮,髮色豔麗,所以光照是需要無條件滿足的。


對於光管這一塊,經過相識的愛好折騰市面各種光管的資深群友反饋:目前對於龍魚髮色效果最優的仍是日本製造的仿太陽光的NEC燈管。當然,高色溫的燈管對魚龍魚髮色效能更高,但是副作用是:"灼傷"
燈光使用時間長短,與魚只品種個體對長時間光照的耐受度也會有影響:用光過於粗暴會引起(長時間使用色溫過高效能偏高的燈):體色變暗(皮膚鱗底變黑)眼睛晶狀體表面如同被燈光"灼傷"變的白濛濛等。但是,並不會造成所謂的"烤廢"。這是沒根據的,龍魚恢復能力很強,停止過渡使用便會慢慢恢復。

通常家裡缸養龍魚髮色要求條件有如下這些:

1.空間、燈光設置:

影響龍魚鱗片受光程度,標準龍缸水位設計為50cm,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照顧燈光照射距離。假如缸大,光照龍鱗距離過大,光衰減,效能大降,髮色效果打折。

2.水質:

PH(酸鹼度),TDS,硝化系統效能,有害物質清潔能力,水溶氧,等優異程度對龍魚身體狀態的影響,健康自然出色。

3.光照:

仿太陽光譜,色溫,光照時間,光照距離(折射漫反射等)不同的程度都會影響不同品種的龍魚髮色反應。

4.龍魚品種、血統:
現在龍魚培育的品質很多,大小漁場作坊無計劃能製造培育品種,各種隨機的表現魚只也很多。比如:選育大鰭尾的,選育滿片的,選育大體型的,選育容易紅的,選育亮底色的(所謂的白玉紅龍)等等。
很多人單缸飼養,並沒有條件對比相同的環境下,龍魚的表現到底有什麼不同。
舉例:

深圳自來水PH 6.8-7.0,TDS 60-90;NEC6700K光照12小時,頂燈每兩根燈管一組各照射6小時,側燈則12小時照射。每天滴流+置換六分一水;
缸體內部空間197*79cm,水位59cm,黑底透缸(嚴格意義上不算黑底,只能算灰度,牆體是白色);
水溫29-30℃;
不同品種的龍魚在該條件下三個月後的表現。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可見,不同的培育方向的龍魚都必須制定合理的髮色飼養環境才能很好的達到玩家想要的顏色。相對現有的市場情況,容易紅的品種,比較滿足玩家要求。


4.漫長的歲月沉積。


所以很多魚友從商家買回去的魚褪色厲害發色不紅,很多時候原因就在這裡。
手法不同,紅龍要讓它成為觀賞魚,必須要給足光照,在不同品牌或者商家手上購買的魚只品種,可以根據商家定製的方法和套路去讓觀賞龍魚發揮出其觀賞價值。按照紅龍要紅去劃分,髮色的確存在不同的級別,高級別的就容易紅。
剛到家的紅度: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三個月後的紅度: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關於烤魚:

不要看到魚體色偏暗的就說烤,有些品種的魚本身到了一定階段就是偏暗色系的。


什麼叫烤,我列舉一下:烤箱(超窄環境)低PH值水,老水,高效能強側燈,24小時/天側頂燈超高色溫強光照射。還有在某種環境下烤不黑的(手法),當然大部分黑缸容易"烤糊"黑了,特別是出水照。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所謂烤糊了的魚(曾經是筆者本人的三無魚出水照)。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20+公分已經可以烤到血紅髮色半腮。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烤箱裡面的綠皮紅龍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最後:

很多玩家都會有問題,我們是否應該24小時開燈呢?當然可以,你玩的是:觀賞龍魚。
首先得先滿足觀賞要求,能讓魚主產生愉悅感。每個品牌都會有一套合適他們銷售品種的飼養套路和手法,簡單學習即可養好龍魚了。


五、卡森本人對於魚苗的選擇偏好


原始血統下的血紅龍後代辯識(紅度極高的血統):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不針對某個品牌,只分享個人選魚喜好,以上為白缸的魚只表現,黑缸的後三鰭是整片紅色,透明度會降低許多。胸鰭也是不會那麼透明
下圖另外一支不同流域的龍魚。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下臀鰭虎紋是順著鰭骨方向走。(本文稱順紋),這種特徵表現普遍來色慢一些,先橙後紅居多。相反,前文提到虎斑是逆紋的大多數龍魚一出就直接紅的個體較多。在足夠條件的環境下,亞成魚先橙後紅或者直接紅的血統並不能說明誰優誰劣。本人更喜歡在逆紋虎斑的特徵下選擇未來發色面積大的個體。以上基於個人經驗描述,並不代表絕對正確。


以下一張圖就能學會看鱗片(白缸下的鱗片表現)

養同窩紅龍小苗做實驗,治地包、掉眼,選魚都自己一套

除此以外,還有嘴唇,七鰭顏色等(鮮豔度,紅度,含紫度等)亦需作參考,但這些比較容易受飼養環境影響,鱗片隱藏的密碼是重中之重。另外個人認為面髮色的魚優於框髮色的魚只,鱗片之間的微妙區別,基本上一般相機很難拍出來細節來,只能肉眼去區分。然而有些魚細框髮色,某種細框血統為主導的,那麼銀質會褪去,面積方面還是維持框交織狀態。龍魚品種太多,不能一概而論,都要看個體而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