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深度工作的4種哲學,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人

讀懂深度工作的4種哲學,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人



如果你覺得工作怎麼也做不完,時間怎麼都不夠用。 如果你發現自己學習效率很差, 學不到什麼。如果你發現總是受到干擾,很難專注。


建議閱讀《深度工作》這本書。作者卡爾·紐波特博士,在應用此能力的十年間,僅發表的學術論文就較之前呈倍數增長,還不包括在其他領域的文學創作。


收到信息有必要即時回覆嗎?讓自己一直保持上網狀態重要嗎?開放式辦公環境合理嗎?……本書將幫你重新審視一直以來習以為常的工作習慣,讓你不再深陷於低效的忙碌之中。


一、什麼是深度工作?

首先我們得弄清楚什麼樣的工作算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Deep Work)

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


浮淺工作(Shallow Work)

常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的事務性任務,對認知要求不高。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複製。


寫一篇文章或創作一本書,算深度工作

在科學領域做出一個新的發現和發明,算深度工作

為一個很難的考試學習和準備,創作音樂,創立和運營一家公司,讀一本複雜的書,以及為某一項體育運動而不斷練習,這些都是深度工作。


同時我們也會意識到,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做的一些工作,看上去好像是工作,其實不是深度工作,比如開漫長的會議去討論某一個東西,比如查看和回覆電子郵件,用微信與多人進行交流等等。這些任務的共同點就是,輕鬆。任何一個人,不需要費太多精力,也不需要太多的學習和練習,都可以輕鬆上手,而且他們讓你有種在努力工作的錯覺,甚至是有些讓人上癮。


二、深度工作有哪四種哲學?

比爾·蓋茨、西奧多·羅斯福、理查德·費曼、馬克·吐溫、伍迪·艾倫、J. K.羅琳、喬納森·弗蘭岑、卡爾·榮格、唐納德·克努特、查爾斯·達爾文、亞蘭.格蘭特、村上春樹,這些引領時代潮流的行業翹楚,都是深度工作的踐行者!但每個人有自己的哲學類型,快來挑選屬於你自己的吧!


1.禁慾主義哲學

實踐者往往有明確且價值極高的職業目標追求。他們通過摒棄浮淺工作,實現深度工作的最大化。他們對世界的貢獻是實在的、清晰的。

代表人物:J.K.羅琳。2009年秋天,羅琳的工作人員為其開通了推特賬戶。在接下來一年半的時間裡,她只發布了一條推特消息:“這是我的實名賬戶,但恐怕我不會經常發聲,因為當前紙筆仍是我的最愛。”除了很少在網絡上之外,她為了寫作還曾專門租了一個五星級的酒店,免除現實的打擾。

此哲學適合自律的自由職業者。

我的實踐是會主動斷網操作,控制手機使用的時間,爭取每天的時長在3小時左右。


2.雙峰哲學

實踐者將個人時間分為兩塊,將其中一段時間,像禁慾主義一般,追求高強度、無干擾的專注。其餘時間完成浮淺工作。他們既認同深度工作的高產出,也認同浮淺工作所帶來的價值。

代表人物:亞當·格蘭特。他是賓尼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最年輕的教授。在受聘成為正教授前,已經發表了60多篇同行評審論著,外加一本暢銷書《 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成功課》。他以年作為時間層級,將教學工作集中到秋季學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學中,並保證學生能夠隨時找到他。但是在春夏兩季,他又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工作,並不接受任何打擾。

此哲學適合有寒暑假的教師,以及每禮拜固定時間商討劇本的編劇。

其實也不一定要大塊的時間,一天也有24小時,1440分鐘,也是可以分為兩段的,將自己最高效的時間用來深度工作,將其他時間用於浮淺工作。


3.節奏哲學

實踐者創造一種工作節奏,將深度整合到生活中,轉化成一種簡單的常規習慣。

代表人物:村上春樹。他每天早上都會安排寫作,每日固定的寫作量400字×10頁,不因外在或內在因素做出改變,創作了很多暢銷長篇小說。從他 30 歲開始,每天跑步健身 10 公里,每年一次馬拉松,一做就堅持了 38 年,

我寫作習慣的養成就是應用此法,一般會在早上寫專欄,轉眼也堅持了92天。另外我的閱讀習慣也是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的前提下,逐漸養成的。

此哲學適合深度工作的入門新手。


4.新聞記者哲學

實踐者只要有空閒,就能立刻切換到深度工作模式。適合極其有條理的人,且不會被外在事物攪亂自身節奏。此哲學常建立在已經取得職業成就的基礎上。

代表人物:知識經濟時代的各位寫作者。在任意時間,能快速切換模式,進入寫作狀態。

此哲學不適合新手。因為做不到“一秒”進入深度工作的狀態,反而會徒增壓力。


三、如何做到深度工作?

忙碌並不意味著專注。作者提到了四個建議:工作要深入、擁抱無聊、遠離社交媒體和摒棄浮淺。

如果你試著做一個時間清單,把一天24小時內,所做的事情花費的時間記錄下來,你會背後一涼,因為你會發現大部分時間,都是被浪費掉的。

我們要改變思維方式,轉變工作習慣,使深度工作成為職業生活的核心。在“一天的每一分鐘都要做好計劃”中,先別急於否定,停下來問問自己,“現在去做什麼是最有意義的”。此舉在於養成思考產出最大化的習慣。接下來,應用此策略:


1.分配時間。做工作計劃並寫下的對應時間段。你不妨試著從記錄1個最重要的工作計劃開始,並分配給他時間;當你可以做到1件事之後,可以提升到3個最重要的工作計劃;當你對3件事遊刃有餘之後,再逐漸增多工作計劃的安排。


2.調整安排。當出現新的工作任務時,花幾分鐘修改一天餘下的時間安排。今年學習到一個小竅門,分別出是因為誰而修改的時間,用不同的標記。很多時候,可能一天要修改好多次,但彆氣餒。牢記自己的目標:不是完成既定計劃,而是在時間的進程中,掌握工作的主動權。


3.關注重點。一旦有靈光乍現,或突破性的洞見時,一天的其他安排都可以暫時扔到一邊,直到理清頭緒為止。再重新安排一天餘下的時間。跟隨生命的火光,聽任內心的指引,讓自己獲得更多的沉浸性體驗。


深度工作,是信息碎片時代的自控力、專注力、精力管理和時間管理指南,是在新經濟形勢下取得成就必備的核心技能。在這個以快為先的網絡時代,深度工作能力日益稀缺,所以它也變得比以往任何時代更有價值。祝你更加專注與有效!

讀懂深度工作的4種哲學,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人

五色時間元的含義:
第一、生命並無顏色,全靠自己去上色,只要你願意,就能夠擁有“五色”人生。
第二、五諧音吾,每個人都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擁有別具一格獨屬自己的五色。
第三、五諧音無,五色是過渡階段,五色時間元也只是一隻船,上岸即心無掛礙。

五色時間元的色調:
週一 藍色學習日(謙) 週二 紅色熱血日(勤)
週三 綠色趣味日(趣) 週四 白色思考日(清)
週五 黃色能量日(情) 週六隨心日 週日繽紛日

五色時間管理法:

屬於第五代時間管理方法。很多專家認為,人的幸福取決於五個方面:智慧、事業、健康、人格和情感。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是不行的。面對時間,人人平等,我們主張像配置資產一樣投資每一分鐘,通過五色習慣的培養,優化時間在智慧、事業、健康、人格和情感五個方面的分配。五色習慣基於時間管理,但不限於時間管理。它能幫助你有的放矢地利用時間,將內外相連,挖掘自己的能量,感受生命的豐盛,在繽紛的每一天中體會對時間的掌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