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和繪畫的歷史地位對比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一名句出自北宋年間著名學者汪洙的《神童詩》,是一篇影響廣泛的啟蒙讀物,時至今日,讀來依舊頗為真理。在古代科舉制度的影響下,書法備受重視,因為好的書法能給文章潤色加分,這是關乎官運的大事。

書法和繪畫的歷史地位對比

一千六百年前,書法以後世難以企及的高峰形象橫亙在世人面前。古籍記載,那時的人們身穿寬袖大袍,生活散淡不羈。正是這樣一群不拘形跡的文人,用他們神奇的筆墨,把漢字實用性的書寫帶到了一個藝術自覺的書法時代。

而繪畫相較而言,由於不涉及前途命運,成了文人墨客附庸風雅的消遣方式,孔子曾經說過:“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意為,國畫是“遊戲”,對治國平天下沒有任何作用。

書法和繪畫的歷史地位對比

在古人看來,國畫和書法大不一樣,他們將國畫家分為專業的和業餘的兩類,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專業畫家反而不受重視。究其原因,因為專業的即“畫匠”,而業餘的則多數是文人。

文人畫畫都是小篇幅小尺寸的,以供周遭朋友把玩,如果被掛到大廳被眾人欣賞品評,他們會感到恥辱。在那時的認知裡,畫畫時匠人乾的事情。所以國畫在那個時候,並沒有那麼的值錢,也沒什麼人重視。

書法和繪畫的歷史地位對比

書法的境遇就好得多了,據史籍記載,王羲之的書法在其還在世時,就已經價值連城了。在當時,人人都以模仿王羲之的書法為榮。到了唐代,唐太宗都成了王羲之的小粉絲兒,不過,經過數代的追捧,王氏書法都被收購殆盡。

今天我們能看到的王羲之書法,真跡寥寥,基本上都是唐人的摹本。所以說,古代書法和繪畫的地位孰輕孰重,在你們心目中可有答案了?

書法和繪畫的歷史地位對比

書法和繪畫的歷史地位對比

書法和繪畫的歷史地位對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