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女權”爛片,開炮

標題已經清楚明白,今天的主題是女權和爛片,重音在爛片。

女權爛片的文字組合,乍看起來相當冒犯。

但不得不說,這個話題很需要討論,我也持開放態度,女權爛片並不是唯一結論,只是我目前的個人感受。

想到這個話題的原因,是最近的新片——

《哈利·奎茵:猛禽小隊》

向“女權”爛片,開炮

作為2020年度最期待電影之一,說是萬眾期待毫不誇張,卻在“上映”之後票房失利,口碑崩壞。

DC繼續刷新觀眾三觀,沒有最差只有更差品牌形象貫徹到位,時間點尤其讓人感到尷尬——《小丑》剛在頒獎季大放異彩。

這不得不讓影迷對DC的品控,再次緩緩打出一個巨大且將長久的問號。

問題出在哪裡?

看過的更方便聊,沒看的咱也不劇透,也沒啥好劇透的。

《猛禽小隊》是一部帶有極致漫畫風格的真人電影,絢爛的色彩,人物的動作神態,做戲方式(打破第四堵牆等等)。

這可以說得上是電影的亮點,但我並不享受。

向“女權”爛片,開炮

不享受,是因為沒辦法代入,無論是人物情感還是劇情發展。

哈莉·奎茵的敘述者視角是《猛禽小隊》的主打特色。

為了符合哈莉瘋癲跳躍的人物個性,影片前半部分用了數次閃回展開人物情節。

看起來是有了哈莉的個人風格,但閃回方式壓縮了其他角色的出場時間,對群像塑造造成了傷害。

《猛禽小隊》的英文名,叫作——

《Birds of Prey: And the Fantabulous Emancipation of One Harley Quinn》(《猛禽小隊與哈莉·奎茵的奇妙解放》)。

毫無疑問,重點是在猛禽小隊這個團體。

向“女權”爛片,開炮

但在上映後票房不佳的情況下,AMC和Regal等票務網站將電影名改成了《哈莉·奎茵:猛禽小隊》。

向“女權”爛片,開炮

華納兄弟對此的回應是,為了方便大家更容易找到這部影片,把哈莉·奎茵放到主要位置可以讓想看電影的人理解《猛禽小隊》講的是什麼。

從宣傳時主打“猛禽小隊”的名頭,到上映後妥協突出哈莉·奎茵元素,電影成品效果和預期效果出現巨大偏差。

改名既是妥協,也是承認失敗的信號。

哈莉角色光芒過於耀眼(也全靠隊友襯托),本該用心刻畫的隊伍成員淪為扁平配角,猛禽小隊成為笑話,重拍是不可能重拍的,只能靠哈莉·奎茵的影響力撈撈票房這樣子。

向“女權”爛片,開炮

角色扁平,不僅有戲份限制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在設計人物時,創作者甚至沒有突出她們本就打算全力突出的女性主義特色。

女獵手的行為動機是為了復仇,而她的復仇對象都是男人,二元對立雖然明顯,但對旨在彰顯女性力量的本片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昇華。

因為,如果把這個角色的性別換成男性,這條故事線依然成立。

向“女權”爛片,開炮

而女警長蕾妮·蒙託亞,黑金絲雀黛娜·蘭斯,小丑女哈莉·奎茵這三個人物,才勉強做到了女權宣言的有效表達。

女警長在職場被打壓,成績被男上司搶劫;

黑金絲雀更是在本片男性大反派手下忍辱負重,看遍女性被掌握權力的男性壓迫、欺辱;

小丑女,則是要擺脫小丑對她的定義和操控,追求獨立人格。

向“女權”爛片,開炮

這些問題,可以一一對應到女權的正面核心訴求上,可一旦具體落實,總會出現讓人無法忍受的觀念異種。

女警長、黑金絲雀的訴求,在於改變身為女性的她們在職場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但最終,她們的處理方式是,幹掉自己老闆,離開烏煙瘴氣的職場。

彷彿就差一句高傲的“老孃不跟你們玩了”收尾,哪裡有現實性可言。

小丑女的訴求,是為了不再讓小丑影響自己的喜怒哀樂,不再被男性物化控制,實現自由獨立。

最終她好像也做到了,但小丑女的人物弧光並不是在這裡完成,而是通過選擇拯救被迫害的小女孩,由反英雄轉變為老好人的詭異進化。

你要說她擺脫了黑麵具的控制,意味著她擺脫了男人的控制,那把黑麵具換成女人,這故事哪裡又不成立呢?

女人就不能討厭哈莉·奎茵嗎?

女警長一開始都追著哈莉開槍呢。

向“女權”爛片,開炮

退一步說,把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當成一種高級黑,現實解決不了的就用戲謔方式來嘲諷它,那這片的罪過就更大了,原因就倆字,沒趣。

人物沒弧光,劇情也沒陡坡,英雄集結這幾年看得再不多,也該對套路有點免疫力了。

而《猛禽小隊》的不厭其煩,除了身體力行地詮釋超英電影瓶頸之外,也證明了政治正確的危害性。

女人必將戰勝男人,男人他媽都是壞人,想在超英電影裡尋找現實性是不現實的,就算《小丑》也被釘上極端標籤,但它有力量。

《猛禽小隊》也極端,演繹老生常談的問題,落後於時代的思潮,引起爭論卻不敢給出答案。

這種極端帶來的是極度乏力,讓人看完只想來一瓶紅牛喚起活力,也讓人不再想去探究為什麼和怎麼辦。

當然,在超英電影裡尋找現實性是不現實的,但你既然決意注入現實基因,結果卻培育出變種異煞,也由不得觀眾罵你吃相難看。

更多瑣碎細節,黑金絲雀本是白人,電影選了黑人演員,小女孩該隱本是蝙蝠俠都幹不過的世界第一殺手,電影選了胖嘟嘟女孩演員,矮化男性反派,都是讓人繼續厭惡政治正確的新靶子。

向“女權”爛片,開炮

把白的變成黑的,把美的變成醜的,矯枉過正到了一定程度,自然會產生反彈。

女權的敵人是誰,是這類女權爛片經常搞不明白,或不想搞明白的關鍵。

因為到最後,他們會發現以自己為代表的用女權來謀利的人,就是女權最應該批鬥的人。

明裡是為女人發聲,暗裡想著“她經濟”,到頭來還怪男性觀眾不買單。

理智的女權主義者想要平權,極端的女權主義者豎起男權靶子,非我族類,動我奶酪者,無論男女必誅之。你看看這口號,熱血不?上頭不?

當代女權運動的代表人物安迪·澤斯勒認為,傳媒和流行文化領域是女權主義真正改變人心的地方。

女權主義者的訴求,被時代洪流裹挾,從冰山融化匯聚成江河一瀉千里,到後來也難免泥沙俱下淤泥堆積。

你或許不會經常看到它,但它切實影響了許多人的生活。

你可以從流行文化裡看到,電影、小說、流行音樂,不勝枚舉。

但真正能改變人心的,不是引起民憤的,一定是劃時代的。

1991年,雷德利·斯科特的《末路狂花》上映,這部電影用兩個女人的遭遇向那個時代大聲質問,生而為女人,做錯了什麼?

向“女權”爛片,開炮

當兩個女人在旅途中,女主人公塞爾瑪被強暴,同伴露易絲開槍打死施暴者之後,兩人踏上了逃亡之路。

她們不相信法律可以解決她們的問題,因為性行為沒有發生,而更多人看到的是,塞爾瑪和那個男人耳鬢廝磨跳了一夜舞。

當她們拿到一筆現金,準備前往墨西哥,塞爾瑪又被男人欺騙,丟掉了跑路錢。走投無路的她們搶劫了一家商店,不斷墜入犯罪深淵。

很多人都覺得如果不是塞爾瑪太單純(蠢),事情本不至於到逃亡地步。

向“女權”爛片,開炮

她看起來確實不聰明,面對花花公子的挑逗,面對壞小子的糾纏,她沒法分辨對方是壞人還是好人。

這是一個複雜的世界,保護自己是絕對正當的觀念,但是時候改變受害者有罪論了。

當一個女人一再受到傷害,當她漸漸相信是自己的錯,當所有人都指摘她,說明這是個有著畸形觀念的畸形世界。所以她們想改變,因為這個世界對她們來說,還不夠好。

《末路狂花》裡,出現了各種男性形象,大男子主義,物化女性的,物化性行為的,彷彿群魔亂舞的妖魔鬼怪。

為什麼很少人說這部電影在矮化、醜化男性?

我想,最重要的,反而是被許多人忽略,或不解其存在意義的角色——哈威·凱特爾飾演的警長。

向“女權”爛片,開炮

有幾個細節,當他詢問酒店女侍者槍擊案情況時,面對女侍者的挑逗,警長冷靜、甚至可以說是冷漠迴避。

當他盤問皮特飾演的小賊時,他大發脾氣說道,那兩個女人曾經有機會的(懸崖勒馬),要不是你偷了她們的錢,她們也不會去搶劫。

警長代表的,是能夠理解尊重女性,並願意幫助女性的男人形象。

而最後一場戲,被人評價刻意的警長奔向塞爾瑪和露易絲的鏡頭,我認為是全片最有正面意義的一個畫面。

向“女權”爛片,開炮

當兩個女人被手持槍械和法律的男人包圍,依然還有男人相信、理解並願意幫助她們,簡簡單單的幾個鏡頭,讓兩性對立的表象消解於無形。

什麼叫經典?

什麼叫能夠改變人心的流行文化?

當30年後的今天,《末路狂花》依然被人經常談起,一切都不言而喻。

什麼叫隨大流?

什麼叫趕時趕工只為票房?

《末路狂花》女主演吉娜·戴維斯在5年之後主演了《特工狂花》,女性特工題材,主角從家庭主婦覺醒成為超級特工,堪稱女特工題材電影的先驅者。

現在,誰還記得它?

向“女權”爛片,開炮

還是吉娜·戴維斯,這個剛在今年奧斯卡獲得吉恩·赫肖爾特人道主義獎的女演員,曾在一場“未來即女性”的講座上說過這樣的話:

“推廣影視業女權並不是要所有角色都給女性,而是希望可以讓女性可以有更多機會試鏡,並出演沒有性別限定的角色。”

所以說,少噴點主義,多罵罵那些掌握資源,得到更多機會,卻在大銀幕上扭曲女權,物化男性的爛片吧。

想到一個說一個。

去年的新版《霹靂嬌娃》,又要第一個被拿出來鞭屍了。

向“女權”爛片,開炮

要不是去年被引進國內,口碑被頂了一把,現在的豆瓣成績或許會和IMDb4.5分一樣慘。

三個女人一臺戲,國內國外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前身本是性感風情畫代表,新版硬是給凹成女人的吶喊。

姐姐妹妹站起來,打倒蠢男人時要記住插袋,這樣才夠帥。

更分裂的反倒是支持女性電影的女權們,前腳說完電影不是拍給你們男人看的,後腳就怪男人為什麼不去看電影。

向“女權”爛片,開炮

▲圖源水印

犯同樣貶男捧女錯誤的,還有2016年的新版《捉鬼敢死隊》,以及《冰雪奇緣2》。

《冰雪奇緣2》在大眾標準裡,不算爛片。

但敗人好感的是,第二部中的克里斯托弗,從雖直但有趣的直男變成了無腦蠢直男。

戀愛讓人變笨?

那憑啥就克里斯托弗一個人笨?

向“女權”爛片,開炮

《驚奇隊長》在女權表達上沒有問題,沒有剝削女性。

那又怎樣呢,一個漫改電影你不搞特效不搞動作設計不搞人間煙火,想著靠女權拉同情分,很值得驕傲嗎?

還有把印度電影拉下神壇的《廁所英雄》,女主建廁所是對抗封建思想的女權閃光,轉過身卻對男主的變態騷擾毫無表示,甚至出現了愛上男主的迷之劇情,不建廁所就離婚的迷之口號。

向“女權”爛片,開炮

不是所有爛片都是女權爛片,就像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

但在這個女性主義蓬勃進步,也在走向混亂分裂的時代,女權爛片出現的頻率過高,傷害了不少人。

那麼,到底什麼樣才叫女權爛片?

那些把蠢男人踩在腳下,讓男人變成女人,把世界變成女人的世界當成女權主義的電影;

那些因為刻意加入女權主義而影響了表達,甚至與表達無關的電影;

那些看起來是為了詮釋女權主義,實則把女權主義當槍使的電影。

瞭解這三種女權爛片形態,助你遇上爛片,罵得有條有理。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