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娘炮」開炮

向“娘炮”開炮

當年,花木蘭女扮男裝,雌雄莫辯,演繹了一出“代父從軍,戰場建功”的千古佳話。

如今,“小鮮肉”橫行,“娘炮”當道。不知道這些“娘炮”們上了戰場,會不會嚇得屁滾尿流當逃兵。

《某某練習生》出道的一名小男生在機場,面對粉絲拍照,一路舉起手包擋住自己的臉:“嚇死寶寶了,都說啦我沒畫眼線,不能出現在相機面前的。”

化濃妝,描眼線,塗口紅,割雙眼皮,稍稍有一點沒弄好,就覺得不能見人,就要翹起蘭花指擋著自己的臉。男生活得如此“精緻”,實在讓人難受。

葉挺之孫葉大鷹忍不住發飆:用腿都站不直、女裡女氣的小鮮肉,能演出葉挺將軍的精氣神?

不是我看不明白,而是世界變化太快。雖然有違主流審美,那些標榜“小鮮肉”卻大有市場越來越吃香。一部電視劇,不找個身價幾千萬的“小鮮肉”來撐流量,根本不敢上映。一檔綜藝節目,不花幾千萬請幾個“小鮮肉”,根本不好意思說是大製作。還有“小鮮肉”的粉絲們,追星堪稱瘋狂:“你要是敢惹蔡鮮肉不高興,就有9.5777億人來找你的事。”

討厭,好怕怕。有那麼多粉絲喜歡追捧“小鮮肉”,怪不得“小鮮肉”們要可勁地化妝打扮噴香水,不惜一切代價去磨皮紅唇美瞳削臉。

歷史上,唯一一個盛行“娘炮”的時代,是魏晉時期。當時,主流社會對於男色的審美非常奇特,可謂獨一無二,男人以臉施粉黛為時尚,流行穿透視裝、吊帶裙,連走路也要如同貴妃出浴渾無力的樣子,還要侍兒扶著,像個孃兒。

史載,“男子傅粉之習,起自漢魏,至南北朝猶然也。”“梁朝全盛之時,貴遊子弟多無學術,無不薰衣剃面,敷粉施朱,從容出入,望若神仙。”堂堂七尺男兒,卻打扮得像妖豔的狐狸精。

向“娘炮”開炮

這個時期誕生了大量的“美男子”,如嵇康、何晏、衛階、潘安、沈約等。他們的美,並非強悍血性的雄性之美,而是嬌弱豔麗的雌性之美。比如魏晉名士何宴,“性自喜,動靜粉帛不去手,行步顧影”。好一個“顧影自憐”,不是形容林黛玉,而是用在大男人身上,實在讓人感覺違和。

後來,魏晉之“娘炮”時代,徹底完結於“五胡亂華”。戰爭,讓這些“娘炮”們現出了原形。缺了陽剛,沒了血性,丟了凜凜威風和俠骨熱腸,男兒與女子何異?

主流的社會審美,導向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年輕人是國家未來,年輕人的價值取向,會影響到國家的價值尺度。當社會以“柔弱”為追求的時候,哪還生得出什麼血性?“少年強則國家強、少年娘則國家娘”,這樣的調侃雖然有些偏激,卻不無道理。

主流媒體、主要平臺掌握著話語權,發揮著導向性,應該清晰認識多元文化,大力傳播主流審美,斬釘截鐵地向“娘炮”說不,而不是一味地博眼球、掙流量,甚至“助紂為虐”。當下,央媒齊轟“娘炮”風氣,就對社會傳遞出了明顯的信號。

向“娘炮”開炮,並非歧視缺少陽剛之氣的男孩。自古就有文弱書生一說,但文弱跟“娘炮”有本質的區別。陽剛也不能單純理解為一身肌肉、蠻橫霸氣,而應該是男性所具備的陽光、自信、剛毅、堅強、勇敢、大方等品質。

女人該什麼樣,男人該什麼範,大眾自有一套主流審美。多元的時代,追求個性沒什麼不好,但如果男孩都追求“柔弱美”,社會都追捧女性化的“小鮮肉”,未來的發展確實值得擔憂。

拒絕“娘炮”,從找回男生該有的荷爾蒙開始吧!

向“娘炮”開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