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與壞、悲與喜、對與錯,一切的根源都在‘自己’身上

相信人都有這麼一個“夜不能寐”的時刻,反問過自己“我是誰,我活得快樂嗎”?

浮華三千,芸芸眾生,每個人都邁著著急的步伐,我們忙著掙錢,忙著工作,忙著上升,

在“焦慮”的大道上,狂奔不止?

這一切都需要回歸到生活美學的最本質上來講起,生活裡從來都不缺少的是美學。

什麼是美學,我們從根源來談談。

好與壞、悲與喜、對與錯,一切的根源都在‘自己’身上

美的哲學支撐——宗教、哲學

一切生活部門都有技術方面,想脫離苦海求出世間法的宗教家,當他修行證果的時候,也要有程序、步驟,何況物質生活方面的事件?

佛經記載釋迦牟尼佛到雪山去修苦行時,一天只吃一個乾果,最後餓得不成人形了。

他這樣修,是要找出一個真理來。

但是六年之後,他認為苦行也不是道,然後就下山去了。

釋迦牟尼佛到了恆河邊,牧羊女供養他很好的乳酪;

好與壞、悲與喜、對與錯,一切的根源都在‘自己’身上

跟隨著他的五個年輕人,認為佛放棄了修行志向,所以離開了。

因為大家都認為,出家人修道應該苦行。

可是有一點我們要注意!

他因為得到了營養,恢復了體力,才渡過恆河到菩提樹下。

物質的充實為精神主義的探索提供保障。

做自己何其難,每個人都是一個演員,上演著自己界定的人設。

像佛一樣,苦修不得道,何不另尋出路。

好與壞、悲與喜、對與錯,一切的根源都在‘自己’身上

見山間水,見世間人,最終看見那個放輕鬆的自己。

你的焦躁不安,有時候並不是別人給與的,而是自己強加給自己的。

好與壞、悲與喜、對與錯,一切的根源都在‘自己’身上

人的認識與精神世界之美

人之異於禽獸,有理性、有智慧,他是知行並重的動物。

人可以像豬一樣生活,但是這樣的生活對人來說是索然無味的。

豬是沒有對比心的,它不會去理會隔壁的豬吃了什麼,是不是過得比自己好。

而人有對比心,只有在不斷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才會感到滿足和快樂。

哲學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間表達我們情緒中的深境和實現人格的諧和的是“美”。

好與壞、悲與喜、對與錯,一切的根源都在‘自己’身上

論起宗教、哲學的美有些縹緲,我們藉助文學這一載體來說明。

文學藝術從宗教中獲得深厚的灌溉,文學藝術和宗教攜手了數千年。

世界最偉大的建築雕塑和音樂多是宗教的。

第一流的文學作品也基於偉大的宗教熱情。

好與壞、悲與喜、對與錯,一切的根源都在‘自己’身上

《神曲》代表著中古的基督教。

詩人以黑暗的大森林象徵意大利的黑暗現實,

以詩人的迷途象徵人類的迷惘,以三頭猛獸(獅、豹、狼)象徵阻礙人們通向光明的邪惡勢力,

《神曲》中寫的雖是來世,但反映的卻都是現世的事物,這充分顯示了但丁對於現世生活的興趣和關心。

好與壞、悲與喜、對與錯,一切的根源都在‘自己’身上

他認為人應當克服惰性,追求榮譽。

應當以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為榜樣,學習他們的偉大思想和堅強意志,從而掌握自己的命運。

文藝從哲學獲得深雋的人生智慧、宇宙觀念,使它能執行“人生批評”和“人生啟示”的任務。

《浮士德》代表著近代人生的信仰。

浮士德形象,充分肯定了不滿現狀、積極進取、渴望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人類積極精神的象徵。

好與壞、悲與喜、對與錯,一切的根源都在‘自己’身上

你的人生永遠不會辜負你的,

那些走錯的路,那些流下的淚水,

那些滴下的汗,那些殘留的傷痕,

全都讓你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