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一座伸进西部干旱地区的“湿岛”

这里水草丰美,这里景色宜人,这里是中国生态价值及其原真性和完整性最高的地区,是极具战略地位的国家生态安全高地。它既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先行区,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也是生态系统修复样板区。它就像一座伸进西部干旱地区的“湿岛”,滋养着祁连山青海片区的山山水水和万千生灵。

祁连山:一座伸进西部干旱地区的“湿岛”
祁连山:一座伸进西部干旱地区的“湿岛”

祁连山是中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此间地貌涵盖高山、冰川、森林、草原等,海拔介于2000至5000米,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祁连山东西长约1000公里,孕育了黑河、疏勒河、石羊河等近千条大小河流,灌溉了河西走廊和内蒙古额济纳旗,为约10多万头牲畜和600多万人口提供生存条件。

祁连山国家公园总面积5.02万平方公里,青海片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31.5%。涉及门源回族自治县、祁连县、天峻县、德令哈市4县市17个乡镇60个村。包括青海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仙米国家森林公园、黑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等,特别是青海片区范围内湿地鸟类种类、数量较多,是黑颈鹤、斑头雁等水鸟的重要繁殖地。

祁连山的特点就是山连山沟连沟,沟壑纵横,蜿蜒延绵,如山的海洋,磅礴雄伟。一旦进入祁连山脉,就进入了山的世界,人时而在牧草丰美的宽谷里,看那山间羊群像白云一样飘动。时而在白雪皑皑的山岭上,感受着祁连六月飞雪的奇景。时而在林海间穿越,听那林海涛声。

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在祁连山北部积累了人类非常精彩的文化遗产,与南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让祁连山有了南北显著的人文差异。

——从北到南,南高北低的地势和海洋季风造成南北巨大差异。

祁连山南北最宽处的跨度300公里,南北景象差异巨大。北低南高,北部开阔,多为平原,干旱、温暖,人口密集,农业规模较大。南部为山地,湿地、河流密布,海拔高,天气寒冷,人口稀少,为广阔的牧场。

北部人文资源较为集中,依靠祁连山依次分布着张掖、武威、酒泉、敦煌、嘉峪关、玉门6座历史名城,而南部只有德令哈市、西宁市、海东市。因此,北部是人文资源富集区,延续上千年的丝绸之路是国家大通道,人类文明精华遗产相对比较集中。而南部是自然资源富集区,享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这里是北部河流的源头区域,其中敦煌的母亲河疏勒河发源于青海天峻县境内,张掖、酒泉的母亲河黑河发源于青海祁连县,武威的母亲河石羊河发源于青海石羊河源保护分区,嘉峪关的母亲河托勒河发源于祁连县。这些河流千百年来滋养了流域的文明,成就了流域内的城市,也成就了河西走廊。可以说,没有祁连山也就没有这些河流,没有这些河流也就没有河西走廊。依河而居,河流滋养流域文明,祁连山的文明延续方式,和世界很多文明的存在方式一模一样。

南部的山地里分布了大面积的湿地和湖泊,湿地是生命之源,是生命多样性的基地,其中青海湖、哈拉湖、尕海、金子海、茶卡盐湖、吉纳尔盐湖等,吸引了大量游客、科研人员、户外探险者。几条河流源头地区的湿地,是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园。在祁连山西段的荒漠区雅丹地貌群中,还有一处堪称世界奇景的水上雅丹。

造成南北如此巨大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祁连山南高北低的地势,北部开阔,南部山地的地理因素。另一方面是来自海洋的季风原因造成的。

——从东到西,由降雨决定景观的巨大差异。

祁连山从东南到西北有着显著特征的变化,根据这个变化,可以将祁连山分为东、中、西三段。民乐县的扁都口以东为祁连山东段,扁都口至疏勒河上游谷地为中段,疏勒河谷以西为西段。

东部地区大致由冷龙岭、大通山——达坂山、拉脊山3列山脉,与大通河谷地、湟水谷地和青海湖盆地组成。这里由于降雨丰富,生长着茂密的森林,风景秀丽。分布有仙米、天祝、互助北山、群加、坎布拉等国家级的森林公园,其中分布着以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为主的寒温性针叶林。青海云杉是在青藏高原沧桑巨变中,适应了干旱寒冷气候的中国特有树种,祁连圆柏因最早发现于祁连山而得名。这些寒温性针叶林发挥了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中部地区森林开始减少,草原资源丰厚,有祁连草原、山丹军马场、大马营草原、康乐草原等诸多美丽的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也是历史上各民族重点争夺和重要的游牧区。

西部地区从北向南有党河南山、赛什鄂博图岭、土尔根达坂山、柴达木山等。祁连山景观在疏勒河谷以西有巨大的变化,由于东部季风吹到这里已成强弩之末,所以这一带降雨稀少,地貌呈现出一片荒漠景象,南面是柴达木戈壁,而北面是巴丹吉林等沙漠。

祁连山东西方向上景观的巨大差异是由降雨决定的。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裹挟着暖湿气流吹到祁连山,被高大的山峰截住,形成了丰沛的降雨。但是,季风一路向西吹送时,力量越来越弱,祁连山的地貌从东向西也就出现了不同的景象。

——从上到下,垂直植被分布带进而形成从上到下的景观分布带。

祁连山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因为气候原因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垂直植被分布带,进而也形成了从上到下的景观分布带。从上到下大致有高山冻原、森林、灌丛、草原、荒漠5个植被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从上到下垂直分布的土壤类型。由于祁连山山系延绵上千公里,因此东、中、西部的植被垂直带也有一定的差异,阴坡和阳坡也有不同。

有意思的是,植被带的垂直变化也影响动物形成了垂直分布的种群。以雪豹、岩羊和盘羊为代表的高山裸岩动物群,成了高山之上的居民。以甘肃马鹿、蓝马鸡为代表的森林灌丛动物群,活跃在存林里。以黄羊、秃鹫、喜马拉雅旱獭为代表的草原动物群,在草原上随处可见。以野双峰驼、沙鸡、沙蜥为代表的荒漠动物群,成了西部地区的独特风景。

其实,祁连山高山顶上的精彩不容忽视。祁连山高大的山峰截住了气流和云团,在高山发育了众多的雪山和冰川。根据《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数据,祁连山已查明共有冰川3066条,总面积2062平方公里,储水量约1320亿立方米,接近于三江源的冰川资源。这是一个巨大的固体水库,是名副其实的高山水塔。

每年春夏秋季,树木更容易受病虫害侵染,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仙米林区寺沟管护站的巡护员们,都要行走几公里路程进行日常巡护工作。而此时,护林员的工作也是最忙的,有时候他们每天要检查上千颗树木。

仙米林场场长胡岳告诉记者,仙米林场(部分区域)列入国家公园试点以后,管护进一步加强。油葫芦管护站,管护面积为2.8万公顷。管护站现有近20名管护员,大多是当地牧民群众。

作为油葫芦管护站惟一的一名女职工,张玉英的工作量和男同事没有任何差别。巡山护林也是她的日常工作。她告诉记者,通过近两年的管护,林区的生态恢复的都特别好,有些濒危的小动物如小岩羊、野鸡等随处可见,有时在巡护过程中还能见到棕熊。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青海片区工作自启动以来,我省坚持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筹考虑保护与利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据油葫芦管护站站长德康介绍,国家公园成立后,管护的范围比较大,希望通过管护把这里的山山水水保护好,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宝地。德康告诉记者,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护区域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近两年来,保护区管理局分别组织技术人员与管护站工作人员,分别于去年和今年开展雪豹监测活动。并按5公里一格放了17台相机,其中有10台相机拍到4只雪豹同框的珍贵画面,说明我们的生态保护越来越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食物链。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韩强介绍,今后,我们将继续遵循“保护第一、公众参与、全民共享”的工作理念,不仅要继续加大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为资源调查等工作提供相应技术指导和支撑,还要探索建立“村两委+”共管模式等措施,加大国家公园建设生力军,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祁连:绿水青山带来绿色繁荣

本报通讯员 祁万强

祁连山:一座伸进西部干旱地区的“湿岛”

祁连山缘何有如此重要的生态地位?

如果你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俯瞰青海版图时你就会发现,这座山脉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有人曾评价:祁连山在来自太平洋季风的吹拂下,是伸进西北干旱区的一座湿岛。没有祁连山,内蒙古的沙漠就会和柴达木盆地的荒漠连成一片,沙漠也许会大大向兰州方向推进。正是有了祁连山,有了极高山上的冰川和山区降雨才发育了一条条河流,才养育了河西走廊,才有了丝绸之路。然而,祁连山的意义还不仅于此。

其实,在很多人的眼中,祁连山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不单纯是河西走廊,更重要的是祁连山通过它养育了冰川、河流与绿洲。高山、峡谷、森林、河流……多种天然的地貌形态和保存完好的原生态景色,造就了祁连县独特的旅游风景资源和生态保护资源。

在祁连县生态环境保护局局长马明继看来,祁连县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在生态,忧患在生态,出路仍然在生态。面对这一县情,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以“生态立县”的理念,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载体,承担起建设“天境祁连”的重要职责。

从西宁市前往祁连山的路程,绝对是一段奇异的旅程。

翻越白雪皑皑的达坂山后,便进入了狭长的浩门河川。穿过景阳岭,沿着八宝河畔前行,一望无际的阿柔草原便延伸开来。草原湿地处,各种鸟类繁衍生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眼前的原生态景色之所以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当地党和政府部门的决策有着极大的关联。

祁连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保护优先,主动担当。积极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禁牧育草等生态建设及“林水会战”工程,全力做好文明生态这篇文章,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根植民心,成为全县各族群众的共同向往和追求。

也正因为此,祁连县在生态建设战略中获得了一本本荣誉: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5A级景区创建序列,“天境祁连·东方瑞士”被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冠名为“中国最美草原”,成为青海“摄影家创作基地”和“中国好风光”拍摄基地。卓尔山油菜花景观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美丽田园”称号,卓尔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和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并成功入列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和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重点县……

祁连县原生态环境保护局局长汪占龙,谈及绿色给予当地农牧民的实惠,用了“林游、林养、林药”六个字。

这些年,群众利用良好的绿色资源,发展林下旅游、林下经济,林下种植,收入渠道不断增多。

针对农牧民收入渠道的增多,祁连县县长龙永胜早是胸有成竹。他说,只有通过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城乡、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绿色生态,才能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照片由韦志皓 李军 赵剑 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