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重慶的城市規劃與建設?

東方神起之華夏九洲


要考察重慶的城市規劃,需要看一看重慶的城市規劃演變過程。

從清末的《增廣重慶地與全圖》開始,我們可以看到重慶城市規劃大致分為幾個階段,一步一步的推動成為今天的重慶城,城市規劃對城市發展還是功不可沒的。



1、抗戰時期的《陪都十年建設計劃草案》

計劃草案的佈局,以渝中半島—沙坪壩—九龍半島為主,加上嘉陵江江北、長江南岸的沿江區域。

2、1960年代《渝中區公社規劃》

名字有點奇怪,找到的圖精度很低,範圍僅限於渝中區。

3、1980年代的城市總規

1983年,重慶被批准為計劃單列市,城市發展重新迎來契機。

在《陪都十年建設計劃草案》的基礎上,規劃用地向大渡口、李家沱等部分區域有了擴展。



4、1990年代的總規

1997年,重慶成為直轄市,城市發展再度迎來重大利好契機。這一版總體規劃,在城市格局、用地規模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擴展。



這版規劃總體奠定了今天重慶城市發展的基本格局。城市用地向北、向南大幅度推進,交通系統則規劃了內環路、外環路,考慮了5條軌道線。

5、2000年代的城市總規

2007年,重慶直轄十週年之際,國務院批准了新一輪重慶總規——《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07—2020年)》。

重慶城市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定位為“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

重慶城市規模也有了較大拓展。規劃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控制在635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520平方公里以內。城市在空間上較大規模地拓展到了東西兩個槽谷地帶,東面有了茶園新城,西面有了大學城。

2011年,這一版規劃又進行了修訂,在規模和佈局上都有一定的優化。規劃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控制在70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561平方公里以內。

一城多片、多中心組團式的城市空間拉開形成,跨江橋樑、穿山隧道把整個城市自東向西、從南到北串聯起來,重慶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超大城市的框架,具備了在國家戰略中的節點作用。

總之,城市規劃作為反映政府和市民發展意願的一個手段,對於推動城市有序發展、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等方面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

不可否認,重慶的城市規劃肯定存在不足,也有不太適應發展需求的地方,計劃始終趕不上變化嘛。就不再贅述了。


左經右緯


其實,說實話重慶市的城市規劃是目前國內城市少有的規劃難題,畢竟現有的地形是我們人為在一定程度上所不能更改的,對於城市的建設和規劃只能做到因地制宜。

重慶的軌道交通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人吐槽的一個城市建設項目,起初我也吐槽過,在我的認知裡面地鐵更應該是線路更直,繞行更少。

但就重慶的軌道交通建設而言,很明顯兼顧不到這一點,畢竟由於地形的限制,軌道交通也就結合了地下和地上,也就我們知道的輕軌。

重慶市就目前的軌道交通線路圖,以及長遠規劃的線路圖都可以看出,軌道交通線路網在逐步的完善,儘可能的兼顧到每一個細節。

再者就是重慶的道路,尤其是主城區的部分路段比較窄,而且城市道路比較彎,很多來重慶的人乘坐公交車都會吐槽重慶的道路。

其實,重慶的道路不僅彎道比較多,而且很多地方都是上坡下坎,你在重慶坐出租車經常會感受到“過山車”的感覺,雖然有點誇張。

重慶的梯坎特別多,最近我就看了一個遊客的吐槽,手機導航已經到了,卻發現還有很多的梯坎要走,在重慶吃胖了但是走梯坎又走瘦了。

最後一個就是關於重慶的火車站,目前重慶運營的主要客運火車站有:重慶北站、重慶西站、沙坪壩站。

重慶北站分南廣場和北廣場,關於南北廣場很多人第一次到重慶北站都是懵的,畢竟連重慶人很多人對此也表示“打腦殼”。

再就是重慶西站和沙坪壩站,也有很多人分不清楚,重慶西站位於沙坪壩區,沙坪壩站也位於沙坪壩區,所以這兩個車站也被人經常混淆。

對於重慶的城市規劃和建設,作為一個長期生活在重慶的人而言,我們所看規劃和建設在一步步的完善,重慶也在一步步的變的更好。


城事觀


下面是國務院對西部各主要城市規劃復批:

總體上來說,重慶是西部地區唯一的國家級中心城市。這和重慶承東啟西,貫通南北的良好戰略位置有關,重慶自古便是交通重鎮,也是西部最早開埠和現代化的城市。也和其厚實的經濟基礎有關,清朝時重慶下半城的商戶就已達1500餘家,各路商會彙集於此,現在的湖廣會館是國內重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開埠後,外國商賈、洋行、機構、企業聚集在市內,現在也能在南濱路等地找到這些遺蹟,有些已經修繕在陸續開放。也是西部地區最早建市的城市,水廠、電廠、電報、中央公園等基礎設施建設得早。各式學堂、報業興起,像《重慶日報》早在1904年就創辦了,是四川最早的日報。在成為二戰反法西斯中心之前,重慶就曾佔據了四川工業資本總額的61.5%。金融業的成形早,現在正在修繕的白象街在當時是號稱中國西部的華爾街。各方面的基礎才決定了重慶後來成為遠東的反法西斯中心。建國後重慶的經濟也長期保持在全國前六,西部第一。83年成為全國第一個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和第一批計劃單列市。97年直轄時已經是第三次直轄了。因此可以說,重慶是現代國家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水、陸、空綜合樞紐。

重慶的規劃總的來說一大特點是,主城發達,全境統籌發展。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重慶全境的人均GDP已經進入全國第十。總的來說,主要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開發經濟成效顯著。

就重慶全境而言,大致分為都會圈和兩翼生態涵養區。整個重慶包含了眾多歷史悠久的旅遊資源,李商隱、劉禹錫、李白、白居易等在重慶留下的詩詞也將重慶栩栩如生地記錄在了詩裡。


都會圈旅遊景點不用多做累述。主城西邊有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的大足石刻,還有安居古鎮等等。南邊有萬盛石林、黑山谷及全球極限項目最為集中的奧陶紀。東邊的長壽湖留下了周恩來、朱德等領導的足跡。涪陵白鶴梁水下博物館以前是世界最早的水文站之一,現在變身為世界第一座水下博物館,其題刻文藝和科學價值極高。同一區域還有世界最大人工洞體之一816核工程。


東北翼:長江三峽區域有、巫山紅葉、豐都鬼城、石寶寨、張飛廟等自然歷史人文景觀。

東南翼:武隆仙女山、天坑地縫、酉陽桃花源、龔灘古鎮等。

現在兩翼地區還在打造國內文明發源地之一的巫山龍骨山遺蹟以及全球最大的恐龍樂園。


都會區包含了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九龍坡區、北碚區、渝北區、合川、江津、永川、榮昌等區域,其中渝中區的渝中半島多以丘陵山地為主,渝北區、大渡口區、永川區、合川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包含了大量的平坦地帶。重慶的大學城和西永軟件園就建在了沙坪壩區的平坦地區。因為可以說重慶是一座集山地和平地為一身的超大城市。這樣的基礎既奠定了其超大城市定位的發展基礎,也為擁有著其它城市所不具備的人居美景,市區內不少和自然和諧一體的精緻休閒處,加之現在重慶正在精緻其城市,在不久的將來,這座中國城市將以開放、文明、從容的姿態告訴世界什麼是全球最大的山水都會:建築與自然有機結合,人民從容文明,城市乾淨而整潔。

這樣的繁榮都會同樣少不了千年古剎、城牆城門。現在重慶還在修繕東水門、巴縣衙門等歷史遺蹟,相信在不就的將來就能煥發在世人面前了。

另外,重慶青山綠水,環境承載力強,截止2017年12月17日,全年優良空氣天數已達300天,在超大和特大城市中,重慶的空氣質量可以說是很好。

照母山、鵝嶺、鴻恩寺、中央公園、平頂山公園、大渡口公園等眾多公園穿插其間,山城步道也變得越來越乾淨。家邊不遠便有可以登山賞綠的丘陵公園,是上天賜予重慶的獨特瑰寶。

主城各主要區域目前基本都能通過軌道交通相連接。截止2017年12月8日,重慶的軌道交通總里程排名全國第六。配以較為發達的巴士系統。主城的公共交通可以說是很便利的。

預計到2017年,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將達到約3000公里,到了2030年將建成“三環十二射七連線”高速路網總里程將超4000公里。目前,全境主要地區都通過高速路通達。

重慶主城區的巨型橋樑數量與密度遠遠高於其他城市。2005年,茅以升橋樑委員會年會認定:重慶是中國唯一的、真正的“橋都”。重慶主城區長江和嘉陵江上特大型橋已經超過25座。

航空方面,江北機場為全國十大機場和八大樞紐機場之一,有軌道三號線和十號線分別連接二號航站樓和三號航站樓,共開通國內外航線258條,通航城市158個。其中包括:羅馬、洛杉磯、紐約、倫敦、悉尼、開羅、赫爾辛基、阿姆斯特丹、奧克蘭等洲際航線。滿足了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國門的需求。值的注意的是重慶境內的第二座國際機場萬州機場也在逐步發展,對於3000萬人口基礎的來說,萬州機場的國際化也很好地體現了重慶的統籌發展。現在出國已經是件簡單的事情了,越來越的市民也在享受著越來越多國際直達航線所帶來的福利。

水運方面:按自然條件和經濟聯繫來分,長江水系自上而下大體可分為6個自成體系且又通過長江干流相互聯繫的地區航道網:即以重慶為中心的西南地區航道網,包括金沙江、長江干流、岷江(大渡河)、沱江、涪江、渠江、烏江、嘉陵江、赤水河、綦江、橫江、牛欄江等,總計通航里程約1.1×10km;伴隨長江黃金水道而興的是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規劃面積8.37平方公里,其中,水港功能區面積2.43平方公里,涵蓋了長江中上游最大最重要的港口——寸灘港;空港功能區面積為5.94平方公里,無縫對接國內首家規劃建設4條跑道的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市內無論是路邊餐館、還是露臺咖啡館、創意餐廳、景觀臺、文創園都在不斷湧現。市民也是十分喜愛這樣的一個改變。

重慶的書店一直都比較有特色,南之山、西西弗、方所、經典等各大書店以其寧靜的環境、較高的顏值給廣大市民提供了很錯的休閒去處。

現在解放碑新華書店正在修建,未來將以空中書院形態呈現。噹噹今日就在解放碑地區開幕了全國首家實體書店。

即使有嗜酒的習慣,也能找到比較體面、舒適的地方。

現在的星空餐廳、文創園、露臺餐廳、茶館以及未來的空中街市、無邊泳池、星空健身房、NBA球場、等都將為重慶生活的豐富性增光添彩。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座越發精緻、文明的全球最大山水都會將變成一座開滿繁華、滿眼青蔥、市民從容、友善、進取的繁榮都會。

重慶境內有目前國內發現的最早人類遺址,經過巴國、大夏國等漫長的歷史發展。可謂三為國都,三次直轄。宋朝時期重慶抵抗了蒙古大軍的入侵,保衛了國家。19世紀末,重慶成為西部最早開埠和現代化的城市,二戰時成為國家戰時首都和世界三大反法西斯中心之一,再次為國家的抗戰做出了貢獻。建國以來重慶的經濟也一直是西部第一。恢復直轄後重慶帶領東邊一起統籌發展,為國家切實解決了長期的問題,這樣的模式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儘管經常在網上遭到很多網友酸味強烈的刻薄誹謗,重慶建國以來一直經濟就是全國前吧,西部第一,現在經過統籌一體化發展,全境人均GDP也是全國第十了。和國家一樣,重慶無論是城市還是市民正在變得越發精緻,迷人。在此也提醒一下這些網友,先看看自己,從歷史的角度,沒啥資格說重慶吧。從歷史的角度來說,重慶註定了是國家級的城市。這樣的規劃在不久的將來也將使重慶全境建設成為青山綠水,發展較均衡的頭籌行政區。希望那些嘴上一天說不在乎卻又關注著重慶,要進來陰重慶的網友自重,不要把你們的虛榮、狹隘和歪心機在這裡暴露無遺。如果你不自重,那我也不好意思了。願國家都發展。


重慶生活資訊


因地制宜,以人為本。

總體來說,重慶的城市規劃與建設,還是非常成功的。

1.因地制宜。

眾所周知,重慶是山城,對於老城區(渝中半島),因歷史及技術原因,城市依山、依江而建,使得重慶富有靈氣,形成獨特的3D立體魔幻風格,避免了中國城市“千城一面”的尷尬。



諸如現在的網紅建築,洪崖洞、輕軌穿樓、長江索道、鵝嶺二廠……都在渝中半島。給你一張照片,也許你無法分清是哪一座平原攤大餅城市,卻能一眼認出重慶。

而對於新城區——諸如渝北,大學城等地,由於歷史包袱較小,工程技術發展,政府財政雄厚,可以按高標準建設,道路又平又直,建築整齊劃一,環境舒適宜人。

重慶也成為是少有的,即有山地景觀,又有平地規劃的城市。


2.以人為本

許多城市都只有一箇中心,將資源都往著僅有的中心匯聚,造成中心地區房價高企。市民們在買房時面臨著兩難:靠近中心的地區,資源豐富,配套齊全,但價格貴的離譜;邊緣地區,價格便宜,但資源配置又跟不上。當地政府和開發商以此抬高房價。例如,重慶不遠的成都,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省份的省會,房價居然高達數萬。(當然,高房價一直是成都人的驕傲,儘管我實在看不出,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講,那麼高的房價有啥值得自豪的。)

而重慶不同,重慶有五大商圈,現在又在打造茶園,兩路、彈子石、大學城等新商業中心。將資源分散了,人們沒必要往一個地方擠,房價自然上漲的動力不足。

在其他地區的人們,都為高房價叫苦不堪時,重慶在一二線城市裡,房價都算是偏低的,利於人們安居樂業。再加上重慶不斷拉動郊縣地區發展,整個城市欣欣向榮。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除內蒙個別地廣人稀,賣資源的地方外,在整個中西部,人口稠密地區,就屬重慶富裕地區的面積最廣,受益人口最多。

所以,重慶的城市規劃,值得許多城市學習。


雁去無痕ty


重慶,簡稱巴和渝,是中國四個直轄市之一,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世界溫泉之都,長江上游地區中心城市,金融中心,創新中心,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藝術中心,中國西部地區水陸空型交通樞紐城市。

根據我瞭解的信息,重慶的城市定位為,對外開放門戶城市、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旅遊城市、統籌城鄉改革綜合實驗區、數字城市、國家重要的數據災備中心、西部地區重要的對外開放高地。



未來的重慶,將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成為一帶一路節點城市。

根據我瞭解的重慶最新規劃,重慶東站預計2019年年底建成運營,重慶江南機場2019年建成投用,武隆仙女山機場2019年建成投運。


2018年將建設蘭渝高鐵重慶西站至潼南段,成渝中線高鐵重慶西站至大足站。

預計2019年建成白居寺長江大橋,紅巖村嘉陵江大橋。

2019年長合高速建成後,重慶三環高速時代正式來臨,將串起重慶13個區。

預計2020年,重慶輕軌8號線將建成通車運營,9號線二期工程年底將建成通車運營,6號線支線二期工程建成通車運營。



根據規劃,鄭萬高鐵將於2021年建成通車,預計重慶塔2019年將建成等等。


作為中國西南地區排名第一的城市,重慶的發展潛力和前景不可限量,不久的將來,重慶一定能成為和上海相媲美的國際性大都市!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題主作為參考。


曾經6029059217


重慶在建設規劃上還是不錯,和成都比都有弱點,成都路多,有些路後修得寬不錯,四方路四方通,特別郊區路多四方通,成都弱點,就是主城立交少,紅燈太多,導致高峰堵車。重慶主幹道大方塊形,無紅綠燈,流量大,主城除主幹道外,能通的路少,當然有地理原因,但有些是後打造的,還是沒有加寬修,主幹道不很大氣,但郊區大件路少,只靠幾條高速進城,又不增加引道擴寬,不大氣沒有容量方便,自然高峰堵車,沒有十車道至十二車道,主幹線,寬橋樑,設計不大氣,沒有大都市味道,這點不如成都武漢,重慶應該加速井字高速加引道,井字穿城過,還該增加環線建設,比如一點五環,二點五環建設,特別重慶只有一環線不收費,二繞要收費,好多車都擠在一環線上跑,單靠一環線自然堵車,比如在西面中梁山外和南山外各修一條八車道至十二車道,連通兩邊饒城,這就成一點五環線,現在燒氣油如此,以後用電瓶成本低,用車更多,一年開發這樣多房產!人口大量在增長,都應該高速加引道,有利於通城快速及郊區與主城連接發展的需要。重慶是後開發的城市,都不把路修寬!真的以後要後悔死的,一個超大城市十車道至十二車道,這些主道應該有一個井字形打造提升大城市形象,就算以後在堵以至少盡力了,至少比先打造的大城市感覺好多了。氣派多了。要不然不是不堵只有更堵,一句話成都要減少紅綠燈,重慶要重新打造高速加引道的井字交通,給人感覺大氣通暢,像個大都市,要成為一個超特大城市應該有幾條特寬的路,本身重慶出城線路比成都少得多的弱點,以只能這樣,成都路多,紅燈太多的弱點以該加速增加出城立交。要不然再多路以沒有用,還是個堵,


彭剛32


重慶多山多水的山水地方,這裡建設城市只能根據地形自然擴張,城市道路也根據地形自然延伸,主城9區就是因為地形自然形成的多中心組團式城市佈局,這樣的城市佈局雖然顯得比較分散,但自然與城市融為一體,各組團之間山水自然隔離這之間自然形成的城市景觀更漂亮,因為山水自然隔離顯得城市不那麼擁擠,正因為如此重慶城市佈局更顯得獨特和與眾不同,今天中國平板城市都瘋狂追求單中心攤大餅各大城市佈局千篇一律沒有特色,甚至感覺中國城市都差不多已經沒有獨特的地方,而且攤大餅造成城市中心地區越來越擁擠,造成城市交通,醫療,教育,治安,就業,養老等一系列問題,而且越是中心地區越擁擠的狀況已經無法改變,而重慶多中心組團式城市佈局就很好的將城市中心分散到各個組團城市,難怪聯合國都讚揚重慶的城市佈局是未來城市的樣板 。


141804620


我覺得重慶城市規劃缺乏長遠考慮,細節做得很差,晚上看夜景還不錯,但白天就真不敢近觀,這是很多外地人對重慶的印象。重慶是山城,放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是很有特點的。有人說這會阻礙城市的發展,但事物總有兩面性,這是它的缺點反過來也是它的優點。凡事物以稀為貴,重慶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地貌打造出一座非常有特點的城市。這就需要重慶的領導人具有前瞻性,可以聘請世界頂級城市規劃師為重慶城市做規劃,進入重慶的房產商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核和評估,不能和其它城市一樣,平地應該怎麼建設,山區又該怎麼開發利用,然後將整個城市連為一體,獨一無二。城市建設搞好了,自然來旅遊來定居的人就多了,環境好,政策好來投資的企業自然就多了,這一系列都是連鎖反應。


dx520w


整體規劃不好,百年大計,規劃第一。每座阻礙交通幹道的大山應該推5公里缺口,周圍都有了缺口氣流暢通就不再是霧都,又解決隧道交通擁堵,推山的石土直接填平主城,不再是山城,住幹道地下排汙、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可以通卡車,主幹道平路路面單向5車道,3條快車道,一條慢車道,一條停車道,出行、停車都方便,二樓單向二車道,中間夾輕軌,蓋掉1/3長江、嘉陵江


海豚61289909


看一看重慶老區擁擠的建築,狹窄彎繞的公路,你就能知道什麼叫城市規劃,千萬別以為路窄繞全是因為地形的原因,而忽略了規劃的亂作!不先整體規劃路,而先賣地修樓,然後路隨房轉!舊房改造也是拆了就原地建,原來多窄多繞的路,改造後仍然如此,而不是把路規劃好,該留路面的地留待以後建路。所以說規劃好壞,不如說無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