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是不是古代科學施政的第一人,是最具民主思想的帝王?

騎驢去高考


唐太宗時哪有民主,一丁點都沒有。

唐太宗只是中國封建史上最開明的君主,能博採眾長不恥下問,同時又擁有一個打出來的精英團隊為他決策諮詢。因此他大獲成功青史留名。

李世民若以聖君自居,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處處指導指示,不容不同意見,則世上就沒有唐太宗了,當然也就無大唐盛世了。

尤其是魏徵,經常糾正唐太宗的錯誤政策,經常氣得他跳腳摔杯,要殺魏徵,但都沒付出行動,若殺了,也就無人敢反對,錯誤的政策就會開花結果,也就不會有唐太宗與盛世了。

唐太宗的成功告訴我們,想成功,得謙虛納賢,培養或擁有智力資源,今天叫智庫與大學,同時要進行多方論證,以求最佳抉擇。唐太宗的幾個重要政策都是有不同團隊獨立研究,最後由他採納的。


飢餐胡虜


說實話,在現在很多人崇尚唐朝,特別是認為唐太宗是千古第一明君的時候,我倒是有不同看法。

唐太宗只能算是個明白人,不是太糊塗而已,說他是明君,我不敢苟同。促成唐太宗成為現在人認為的明君的原因,其實是兩個人,一個是他的皇后長孫皇后,一個是他的大舅哥長孫無忌。

魏徵做了他一個臣子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他直言敢諫,這既是他的有點,也是他的缺點。

很多史料證明,唐太宗其實並不喜歡魏徵。曾經多次說過早晚殺了這個不給他面子的人。但為什麼至始至終沒殺呢?這裡面長孫皇后和長孫無忌兄妹兩這兩個明白人起了很大作用。

另外,唐太宗之所以有貞觀之治,這裡最主要的有兩個原因。

一,隋王朝儘管短暫,但功績卻不可磨滅。特別是隋文帝楊堅,在治理國家方面的確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大才。他擔任皇帝以後,為隋王朝和後世的風景王朝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時,也為後來的唐王朝的繁榮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二,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的時候,皇位是搶來的。好多前期工作他父親李淵已經做了。李世民只是在父親的基礎上稍加變動而已。

三,隋末大亂,老百姓人心思定,也是唐朝繁榮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有了上面三個原因,這才促成了貞觀之治。

即使人們那麼津津樂道貞觀之治,全國老百姓人數、戶數,仍然和隋朝楊堅統治時期相差一大截。直到唐玄宗李隆基的時候,唐朝的人數和戶數才和楊堅統治時期取齊。

因此,說唐太宗李世民是古代科學治國的典範,那才是天大的笑話。


止水如心


唐太宗作為經歷了隋末農民起義的唐朝第二位皇帝,吸取了隋煬帝橫徵暴斂、揮霍無度的滅亡教訓,但必竟還是封建帝王朝的延續,繼承和發展了隋朝先進的科舉制度,實行先進於前朝的租庸調製賦稅制度,並實行寬鬆賦稅政策,啟用敢於納諫的魏徵以及房玄齡、杜如誨為宰相,實現寬厚清明的仁政措施,開創了貞觀之治,為唐朝走向強盛繁榮,打下了前期基礎。結合了當時社會現實狀況,作出的科學決策,屬於樸素的科學施政策略,可說是第一人。


藍色心情19730312



滕王閣475


在中國古代的皇帝中,一般我們認為最優秀的有這麼幾位:秦始皇,漢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其他的諸如漢高祖劉邦,唐玄宗李隆基,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乾隆皇帝,由於他們的侷限性都太過明顯,所以只能排在第二梯隊。當然,第二梯隊裡面還有個重要人物就是漢光武帝劉秀!

在第一梯隊中,這些皇帝無一例外都遭受過重大的人生挫折,有的甚至面臨生死的考驗,但他們都運用自己非凡的智慧轉危為安,清除掉了自己通往最高權力路上的一個個障礙,並且採取有力的措施鞏固了自己的統治,使帝國在自己的勵精圖治下邁上了頂峰!如果說中國的帝國制度,中國的中央集權制與前代制度相比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的話,這種制度具有鮮而易見的優越性的話,那麼這五位帝王的卓越功績就是最好的例證。正是這種制度為他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臺,使他們能夠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同時,他們又鞏固了這種制度,使這一制度得到發展與強化,使一個帝國的實力在世界文明史中驚天動地!

在這五位帝王中,贏政與劉徹都過於殘暴,性格過於偏執與陰冷,他們是極權統治最傑出的代表。楊堅雖是宅心仁厚,但在才能上略顯不足。而康熙玄炫雖然才華出眾,但在道德上略顯保守,內心揹著負擔難免在治國上放不開手腳!而在五位帝王中,真正稱得上允文允武,德才兼備的只有唐太宗李世民一人!

李世民真可謂是在戰火中洗禮出來的少年天子,李淵爭奪天下的第一猛將。正是這種艱苦的環境,造就了李世民果敢堅毅的性格,堅韌不拔的意志,沉穩凝重的處事作風。李淵看著兒子龍虎雄姿,但太子無甚過錯,做父親的不免左右為難。本該快刀斬亂麻地立馬奪了秦王的兵權,對其進行毫不猶豫的打擊,徹底剪除其黨羽,以鞏固太子的地位。要麼找個由頭把太子廢了,全心全意地培養秦王李世民。二者必選其一,這是由帝國制度所決定的。猶猶豫豫只會釀出禍端,給他的帝國造成動亂的危險,弄不好他李家一門都得死在這件事情上!然而李淵根本意識不到這一點,正是的他的不做為給了兒子們上下其手的機會與憤怒!

不幸中的萬幸,這是一場實力完全不對等的較量,李世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擊敗了太子與齊王,親手把太子給射死了,反正這活別人也沒膽幹,可見李世民當時是下了何等的決心!在政變成功後,李世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服太子舊臣,其中就包括名臣魏徵,這充分顯示了李世民的胸襟與眼界,說明他的成功絕對不是一個偶然!

作為一個皇帝,李世民始終帶著贖罪的心態來幹這份工作,這也就保證了他施政的謹慎與嚴謹。李世民難能可貴的就在於他謙虛而勤奮的學習態度,這就保證了中國古人的政治智慧能充分為其所用。他建立自己的智囊團,使政策的制定與實施與考核都有一套嚴格而科學的程度,最大限度地來依法執政,最大限度地來減少人治。使君王及政府的每一個職位都體現出公益性,最大限度地減少公職的私人性。把自己看作為平凡眾人中的一員。這些都是非常具有現代性的思想。所以,我一直覺得,我在貞觀一朝中看到了最科學的古代施政,最開明最謙遜的一代帝王!





騎驢去高考



老章138841658


唐太宗是不是古代科學施政第一人,是最具民主思想的帝王?我的回答是:是。我們都知道,我國曆史上有個大唐盛世,被後人津津樂道,連海外華人也因大唐盛世的盛名而自稱唐人。可見,唐朝在中國人心中的歷史地位是何等分量?而這個開創大唐盛世的人,就是名垂千古的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出生在隋文帝時期,父親是隋朝一名地方官。李世民從小聰明好學,剛毅果敢,長大後跟隨父親平定叛亂,在戰鬥中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軍事幹菜。由於隋文帝荒淫無道,導致國家陷入了混亂局面。於是,李淵在李世民的協助下奪取了政權,李淵成為唐代的開國皇帝,史稱唐高祖,李世民則被封為親王。

唐朝建立後,為穩定新的王朝政權,李世民四處征戰,平定各地勢力。由於李世民在建立唐朝和穩定唐朝政權的戰爭中表現突出,引起了其兄太子李建成的疑慮,認為李世民可能成為自己順利繼承皇位的絆腳石,於是設計妄圖陷害李世民。在兄弟之間的鬥爭中,李世民除掉了大哥李建成和兄弟李元吉,自己登上了唐朝皇帝的寶座。

李世民即位後,廣納賢才,任用有能力,敢進諫的大臣,認真聽取大臣們的治國理政建議,在文化、教育、外交、經濟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的歷史盛世,李世民也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有成就,最民主的帝王。

也許人們會說,李世民殺死哥哥和弟弟,逼迫父親下臺讓位是不光彩的事情,但是,我們不能用現代民主眼光看待一千多年前的封建時代,唐太宗李世民即使是民主的,那也是相對於整個封建歷史而言的,為爭奪皇位而不惜手足相殘本身就時代特徵。我們只能說,相比於其他的封建帝王,唐太宗李世民算是一個科學施政,最具民主思想的帝王。


若愚趣談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是一位傑出的戰略家、軍事家、政治家、詩人。唐高祖李淵的嫡次子,在李淵討伐隋朝起義的過程中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被封為秦王。他的父親唐高祖李淵曾經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是李淵稱帝后,卻立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當然不服氣,因為他覺得自己功勞最大,所以開始與太子李建成爭奪太子之位,最終李世民成功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幹掉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當上了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執政後,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鞏固統治的措施:首先,他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認識到了百姓的重要作用,他經常說“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在即位之初就輕徭薄賦,減輕百姓負擔,很快全國經濟就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局面。其次,他十分重視人才,善於納諫,他重用當時的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有才之人,善於聽取官員的進諫,虛心改正。第三,他在中央制度上實行了三省六部制,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分權,體現了民主思想的特點,並且唐太宗規定自己的命令必須由門下省封駁審議後才能執行,大大程度上保證了決策的正確性。初此之外,他還十分崇尚法治,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使唐朝達到了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

雖然唐太宗十分有為,統治時期百姓安居樂業,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但是並不能稱他為古代科學施政的第一人,因為在他之前有許多有為的帝王,比如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美國《時代》週刊曾經評選古代世界最偉大的人物,隋文帝楊堅高居榜首,這是為什麼呢?

隋文帝楊堅原本是北周的丞相,後來兵不血刃,逼迫北周皇帝讓位,在他成為皇帝后,很快就結束了中國的分裂,實現了大一統。在統一之後,隋文帝又實行了許多開明的政策,最終使隋朝經濟發展,國力強盛,歷史上稱為開皇之治。


小凱侃歷史


先給出答案:不是。

1.科學施政也就是說按照一定的規律,一定的法律來進行施政的,那麼在中國封建社會長達2000年的歷史中,也只有秦帝國是將法律放在第一位的,是唯一一個依法治國的王朝,那麼這個帝王只能是秦始皇。

2.民主思想,簡單的理解為國家的事物都是通過集體決策的,這在封建社會是很難見到的,尤其是在中央高度集權的性質中是很難做到的。如果非要找一個帝國一個帝王的話,那麼只有可能是明帝國,內閣的建立,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民主這一條件。內閣制度的創建者是明成祖朱棣。




歷史的寵兒


唐太宗的施政在中國歷史上確實沒有幾個帝王能比,他具備民主的思想。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的清明政治,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繼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

並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