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吳語,粵語,閩語都標榜自己是古漢語,為什麼三者卻不能互通呢?

無知者有罪5557


認為方言等同於古漢語的觀點是某些地方沙文主義者的無稽之談,從來沒有在語言學界受到認可。任何一個有著基本的語言學知識的外行人也不會這麼認為。所以這個問題的前提本身就是錯誤的。

那麼方言和古漢語究竟是什麼關係?實際上和普通話與古漢語的關係也差不多,並沒有什麼神奇之處。都是古代漢語發展而來的。普通話本質上也是一種方言,只是具備了通用語的資格,並且得到了國家法律的支持和認可。從原則上講,任何一種方言都可以充當普通話的這種作用,但之所以選擇以北京方言為基礎,主要還是因為相對來說這樣更為經濟。北方方言覆蓋了中國一半以上的人口和地區。以北京話為基礎的普通話可以在這一區域裡面較為通暢的通行。方言當中使用人口最多的吳方言和粵方言,也就在1億人左右,從數量上講和北方方言差距甚大。其他方言的使用人口,數量在1億人以下。以他們作為通用顯然,在全國推廣的難度要大得多,經濟成本會更高。

有部分人鼓吹某些方言,更多的保留了古漢語的成分,這種觀點也是不正確的。原因很簡單,我們並不知道古漢語真正的發音情況。人類掌握錄音技術是在19世紀晚期,距今不到200年時間。因此我們不可能找到200年以前的錄音資料,距今1300年的唐代語音究竟如何,更是難以知曉。只能從古代典籍當中的一些記載推斷而來,但這些記載並不能完全反映聲音的實際情況。失去了這樣一個參照基準,我們就不能說某一種方言比另外一種方言涵蓋了更多的古代漢語成分。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元代以後受蒙古人影響,北方方言的語音和聲調發生了很多變化,與南方方言形成了很大的不同。這種觀點有一定合理性,但也不能由此證明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更接近古代漢語。南方方言應該是古代漢語和當地土著語的一種結合體。以粵方言為例,其發音習慣和很多東南亞國家的語言有相似之處。比如泰語越南語。這實際上就證明了兩者之間有一定的親緣關係。如果說認可北方方言受到少數民族的影響,那麼南方方言實際上也是如此。

還有一些人提出,用方言閱讀某些古代典籍,尤其是唐詩宋詞,更為押韻。這種觀點以偏概全並不完全正確。用方言閱讀唐詩宋詞,某些情況下更為押韻,比如說遠上寒山石徑斜,用普通話讀不上韻,用某些方言讀能夠上韻。但也存在著反過來的情況,就是普通話閱讀是押韻的,但是方言反而不押韻。當然這裡邊要承認一點就是北方方言中,除少部分地區以外基本上不保留入聲字,在閱讀唐詩宋詞的時候,確實不如方言能夠配合平仄。但以此來認定,某些方言就是某一時期的古代漢語,顯然是不可信的。

既然如此,就可以很好的解釋為什麼各地之間的方言相互之間不能通話。南方的各個方言基本上都是古代漢語和當地土著語言結合以後發展變化而來的。產生的時間有早有晚,相互之間的獨立性很強,是導致各方言之間不能通話的主要原因。其實除了大方言之間不能通話,大方言內部的通話性其實也不見得很好。比如吳方言的特點就是北片區域也就是蘇南上海和浙北地區相互之間,雖然有差異但可以通話,南片區域也就是台州,金華,溫州地區相互之間都不通話。基本上出了縣城,就不能相互通話了,有些方言複雜的縣城內部各區域之間都不見得能夠通話。閩方言分為5大片區,基本上也是如此。閩北閩東,閩西閩南以及莆田仙遊五大區域,相互之間都不通話。比如省城福州和閩南重鎮廈門之間就不能通話。


用戶4325101516


我們南方是百越文化比重大,因為口音完全保留的是吳越、南越、閩越……諸多百越不同越族部落的口音,相互之間雞同鴨講不互通。

有些自卑的百越後裔才去抱北方中原的大腿,尋找心理安慰。

被貶粵地的唐宋文人對於粵語根本聽不懂,所以才有了“鳥言夷面,南蠻鴂舌,鳥聲禽呼,蠻語鉤輈音”的嘲諷。

我想問一下:為什麼我們現代這些百越後裔依然鍥而不捨地扛著鍵盤腆著個臉往上湊呢?喜歡被打臉的感覺嗎? @八叔186873828


越人之志


不講學術。作為生於溫州長於台州成於杭州的屌絲,老婆山東人大學來杭目前基本完全聽懂台州話不懂溫州話不會浙江方言的,純粹個人遊歷各地經驗:吳語區底層詞彙甚至發音是非常一致的,至少無錫等地與台州方言能相對互通,更不用說上海嘉興等地,當然杭州城裡話是個相對另類;溫州話是吳語和閩南話的過渡但更偏吳語,發音上胡亂程度比較大,一起喝多了一般能聽懂;廣東白話相比閩南話更接近吳語,所以溫臺同學唱粵語歌都很快上手;客家話有點像吳語的文讀官話,無意間還能聽懂同事朋友的部分江西話;現在的問題是,四川話和山東話裡不少用詞在吳語裡也差不多一樣,誰能解釋


用戶7901810877623


粵語保留古音,但有明顯南方百越成份,吳語很存古,也許古吳語本來就有別於古中原音。客家人是山畲漢化,客家大遷徙是假的,跟中原沒有關係。但客家話較接近普通話,南方許多少數民族的語言也接近普通話,客家話的旁支與壯語是相通的。閩南人源於中原有史有據,主要是唐初與唐未的兩次河南光州大移民,至今陳元光及王潮家族的墓都還在泉州漳州,閩南語文讀與古中原音完全對應,但口語大相徑庭。


keisuku2


提問者腦進水!不是標榜!是實實在在的古漢語!現代普通話絕不是古漢語!只是缺少入聲歷史短的胡漢混音罷了!


八叔186873828


這跟拉丁語系什麼的是一樣的 拉丁語系最早是拉丁語 然後後來消失了 只有 西班牙語 葡萄牙語 法語 意大利語 統稱拉丁語系 德語和英語屬於日耳曼語系 語系又分大小

就像中國的普通話語系 北京話 天津話 山西話 東北話 四川話 山東話等這些都是屬於普通話語系

吳越語系 簡稱吳語 主要分佈江浙滬 吳語相對特別 十里不同音 差不多有幾十上百種方言

然後粵語 閩語我就不知道了

至於古漢語 時代變遷 那些消失的語言基本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傳承 也有一定程度的缺陷 所以沒啥好爭的


elDiosTuyo


文讀音基本一樣相差不大,部分用詞都是一樣的,口音不大一樣。相對說來吳語用詞用字文雅,廣東廣西用詞用字比較粗俗。


開物科技


中國現行的普通話……是中國屢次改朝換代後的雜交品種!

史載最早的官話是西周的陝西話、秦也差不多但加了東周的河南話……漢代是淮西+陝西話:因為皇帝和眾權臣大都是淮西人,依此類推,每次官話都隨著改朝換代而改變!

吳、粵、閩說自己是古漢語……也是隻保留了古漢語的一點點!它們也是古代官話和當地方言的雜交品種,主要由於中央政府鞭長莫及、當地地方勢力強,官話影響力不夠而已!

吳、粵、閩官員地方主官都是流官,規矩是不能本地人……當年地方主官可是有生殺大權的哦,下面人都會學幾句,特別是影響力大的任期長的主官!

照這麼朝鮮、越南也留了不少古漢語音……日本也不少!


新晴辛靜


這個問題問的好!好就好在,他把古漢語定義為一個全中國的古漢人都能相互聽得懂的“古代普通話”!請問,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過哪個朝代、那個時期實現過“語同音”?

所以,這種奇葩想法本身就是建立在一個沒有任何歷史依據、完全沒有現實存在基礎的假想之上。

語言作為人類之間的交流工具,它始終處於“與時俱進”的狀態下不斷升級、不斷進步,因為始終會有新生事物需要不斷創造新的詞彙予以定義,而人員交流頻繁之地更容易產生新的詞彙來達成雙方的溝通。也因此,越是處於“靜止”狀態的語言就越是處於交通和交流相對封閉的地區。而這種語言靜止不動的情況對於經濟文化發達的吳語區、海外貿易發達的閩語區和粵語區來說根本就不可能!

總而言之,吳語、粵語、閩語中確實保存了大量的古漢語詞彙,甚至還保留著一些上古漢語的語法(先秦),但是,從語言進化的理論上來說,今天的這些漢語方言都應該已經與古漢語相去甚遠。

但是,從“中國古代從來沒有一個時期存在過古普通話”的現實來看,除了“理論推測”,也確實沒有任何現實存在的依據來否認這三種方言就一定不是古漢語!因為也不可能有錄音資料加以佐證……

因此,對這三種方言的定義,只能說是它們比相對“年輕”的官話來說是三種比較古老的漢語發音和表達方式。


聽見指甲劃過黑板的聲音


這個問題學術方面早有論證,這三個不過是帶有古漢語部分發音習慣的蠻語而已,代表不了古漢語,相反湘贛語中古漢語的痕跡更多,如果真要拿現在某一種地方語系代表古漢語,湘贛地區的方言更有資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