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測同一個字,結果卻不同,為什麼?

測字為東方特有的一種學術,古稱相字,考其年代,歷史久遠,應創自周代,盛於唐宋,迄至明清兩代。當今傳統文化測字學,或褒或貶,自有公論。瞭解測字學的技術,更可深入瞭解認識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也可權做茶餘飯後之娛樂。

一、清朝的科舉制度,讀書人在鄉試中中式成為秀才;秀才參加省試,中式就成為舉人;然後進京赴考,中式即為進士,俗稱為“兩榜出身”。中式進士參加殿試,如中式,就可以入翰林。此人被稱為“三考出身”。

不同的人測同一個字,結果卻不同,為什麼?

有一個秀才很想問問自己的功名究竟如何。他寫了一個“串”字,讓一個叫胡宏的測字先生測一下。胡宏在當時也是一位很有點名氣的測字先生。胡宏看了這個秀才寫的“串”字,馬上對他說:“你將來一宰是兩榜出身。”胡宏將道理對他解釋一通:“因為‘串’字有‘雙中’之象,所以你將會兩榜中式。”

旁邊有一個秀才,見胡宏如此來斷“串”字,他便也寫了個“串”字來問胡宏他的前程。出乎意料,胡宏笑道:“你一定屢考不中,以老秀才終其身。”這讓這位秀才吃驚不小。為什麼同樣一個“串”字,別人測很吉利,自己測很不吉利,心中十分不服。他問胡宏這是什麼道理。胡宏回答得很巧妙:“他是無心寫串,所以雙中;你是有心寫串,卻成了有心為‘患’,所以對你的前程大為不利。”

不同的人測同一個字,結果卻不同,為什麼?

二、明中後期,福建惠安人鄭仰田,以善於拆字而聞名四周。他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他測的字常常令人叫絕。

明神宗年間(1573-1619年),朝廷擬議韓、劉二公為相,但一直沒有任命。有一個閒居惠安的官僚葉福唐,就叫鄭仰田來預卜這項任命的結果。他寫了一個“筍”字給鄭仰田,說我有兩個朋友想得一個官,不知道是否能如意。

不同的人測同一個字,結果卻不同,為什麼?

鄭仰田回答他說:“‘筍’字上面有兩個‘個’字,下面一個‘尹’字,尹是宰相也,大概是兩個人要做宰相吧。但‘尹’字下缺一個‘口’字,如果有了這個‘口’字,就成‘君’字。現在,君不開口,沒辦法了。他倆要想官拜宰相,必須要君不成為君。”

後來,果然在明神宗彌留之際,任命他倆為宰相的召書下來了,他們才如願以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