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邊緣人、愛無能、童年創傷,我腦海中的《杏仁豆腐心》

上半年看的一部戲,舊文搬出來。

《杏仁豆腐心》是一部感傷而又溫柔的劇。

「話劇」邊緣人、愛無能、童年創傷,我腦海中的《杏仁豆腐心》

邊緣人的相遇

在黑暗中,觀眾聽見,24歲失業的在日朝鮮人鄭達郎正在向34歲的便利店員高橋小葉子表白。

這就是這個故事的開端,一個獨身在便利店打工的34歲女性,無論是事業還是婚姻,都沒有什麼好轉的跡象。一個流落街頭的朝鮮籍男孩,流落他鄉艱難求生。

兩個處於下流社會的邊緣人相遇了,有了愛情。

他們的愛情以艱澀的問候開始,帶著邊緣人獨有的惴惴不安和強烈的孤獨感。

「話劇」邊緣人、愛無能、童年創傷,我腦海中的《杏仁豆腐心》


孤獨者的愛情

兩個孤獨的邊緣人會怎麼相愛呢?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這樣虛弱的兩個人似乎無論如何都不會幸福。

而讓劇場裡的我驚訝的是,他們看起來很幸福,比身邊很多在一起的情侶都幸福。甚至在那些無奈而憂鬱的臺詞裡,他們的憂傷的舉止似乎都充滿著平靜的幸福。

然而這部劇的全部劇情圍繞二人分手展開。一對已經分手的情侶,沒有撕心裂肺的爭吵怨懟,沒有寒心徹骨的冷漠,反而讓人覺得幸福,多麼不可思議啊?可是這部劇做到了,就像它的劇名——杏仁豆腐心般,略帶清苦的哀傷卻溫柔動人。

那孤獨的人怎麼去愛呢?他們一起去泡露天溫泉,少數幾個二人遊玩的場景彼此記得清清楚楚。他們一起珍視生活中的小確幸,讓它們像蜜糖一樣牢牢地粘在心底。

在平日的生活裡,小葉子依然去便利店打工,達郎則認真地做著家庭主夫。雖然小葉子偶有不滿,但達郎性格豁達、溫柔體貼又勤快持家,二人生活也算是平靜自足。就像達郎說的,這樣的組合挺不錯的。在二人那溫柔而不失風趣的互動中,我們似乎也覺得這樣的生活挺不錯。

「話劇」邊緣人、愛無能、童年創傷,我腦海中的《杏仁豆腐心》

做愛愛不成,不被期待的離別和戲劇高潮

可是終究還是要離開,總是有原因的。編劇頗有心計地將二人分手的癥結一點一點地揭露。

先是家庭分工,女外男內的分工讓小葉子覺得有點難堪,但達郎以頑強的厚臉皮解決了這一難題。

後是無法做愛,大家先是冠冕堂皇地把原因歸結為疲憊。

在一陣關於做愛重不重要的討論後,又出現了新的原因:達郎有過一次外遇。然而儘管出軌是事實,但那並不是最終原因。

此外,真的很想知道,婚姻中性有多重要?

據說中國每四對夫妻就有一對是無性的。粗看下來,這劇女主角似乎就是因為沒有性生活而分手。而在即使家暴也不離婚的中國夫妻來看,這根本就是最不值一提的。一切講究實用主義的國人,很多夫妻可能一輩子都生活在馬馬虎虎差不多中。

如果故事就此打住,或許後面劇情還更合理一點。

「話劇」邊緣人、愛無能、童年創傷,我腦海中的《杏仁豆腐心》

失去的不只是孩子,還有觀眾的眼淚

但是編劇似乎要放大招,誠誠懇懇地把原因一字一頓地告訴了大家:她流產了。

但真的就像小葉子面對達郎細說他的外遇經歷時的想法一樣,我也特別想說:能不能不說細節。

因為這部劇應該長於氣氛的營造,而不是講一個懸疑故事。在兩位演員(尤其是孫舒悅,情緒帶動力很強)認真而投入的表演中,觀眾的心一點一點陷入到劇情中,其實不需要再讓大腦去挖掘什麼。

因此本劇完全可以不用採取戲劇敘事的一般套路。何況日本文藝小說一向有弱化情節敘事,長於氣氛薰染的傾向。正如觀眾的情緒正隨著人物心情到了一個難以抑制的節點時,突然分手的真正原因一下子被揭露出來,大家有一種難以理解的愕然。

首先是這個原因在中國語境中還難以被重視,畢竟我們有著幾十年的集體流產史,畢竟我國走進劇場的又大都是未婚未育的文藝小青年,再畢竟日本少子化丁克家庭的印象實在深入人心。因此這種看似是人類共通的痛卻難以令劇場裡的觀眾共鳴。

另外就是拋出了一個實際問題,勢必會分散觀眾的情緒集中力,觀眾原本正處於莫名傷懷的感性深海里,突然被劇情拉向了對一個實際問題的理性分析中。

原本在感嘆人生感慨命運而愴然淚下的觀眾,突然被打斷,要去思考這個分手的根本原因是否可以解決。畢竟大家都覺得兩個人看起來還愛著對方呢,好像這段關係還可以再搶救一下。

而且這樣的設定也讓劇情走向了兩難的境地。我們想著男女主人公已經把那段不曾說的心事說出來了,似乎心結打開了,兩人可以重歸舊好了。可是這樣故事就會變成一個俗套且四不像的喜劇。如果這段揭露並沒有改變結局,那之後的相視一笑式的分手就顯得太過豁達了,和他們那麼多年的掙扎逃避不大合調。

因此這個高潮一出現,觀眾就有點坐不住了,抹掉眼淚開始思考,然後又覺得好可惜好可惜。

「話劇」邊緣人、愛無能、童年創傷,我腦海中的《杏仁豆腐心》

虛弱戀人的孤獨童年

因為這一意外事件中,大家並沒有不可挽回的過錯,只是命運使然。不是說經歷了共同創傷的情侶應該會更有相依為命的感覺,大家之間的羈絆會更深嗎?

當然會有不滿吧,總覺得自己才是承受痛苦的那一個,總覺得對方怎麼可以如此心安理得地生活,雖然對面那個人溫和的聲音後是苦潮洶湧。

或者更難以面對的是,大家再也無法直視對方的眼睛了。那眼睛裡有著異常真實的痛苦記憶和掙扎的自己。又有幾個人敢於直面真實呢?

因此比起劇裡給的爆炸性理由,大家其實更認可的是大家感受到的深層原因——小葉子那施予愛的情感銀行破產了。不禁又想到了阿德勒那句膾炙人口的話: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就像劇中達郎說的,小葉子只是得不到母親的愛,所以要從他身上奪取。可是一直被拋棄的小葉子,潛意識裡覺得自己沒有擁有愛的資格,因此再也沒有勇氣去追尋愛的人了。所以即使母親來到附近,她也不敢去奪回這份愛,即使達郎還對他表達著愛,她也沒有決心想留下他。

或許更無奈的,是她內心的忿忿不平。她害怕再去照顧一個人,沒有付出愛的父親,卻要她來照顧;甩手不幹的母親,卻在年老時想回來。小葉子難以抑制對不公的怨恨,為什麼那些從不關心我的人,卻要我去付出關心。因此即使她滿心期待他們的愛,但心裡明鏡似的,知道那份愛她是得不到了,往事再美也不復再來。

「話劇」邊緣人、愛無能、童年創傷,我腦海中的《杏仁豆腐心》

大齡單身女的冷雨夜

就連達郎,都沒有工作,需要自己打工來養活。小葉子還是覺得達郎不可依靠吧,更確切地說,小葉子已失去對人的信任。她的寂寞,達郎是不可能用他的心、他的身體來驅散的。

更令人害怕的是,如果達郎真的用身體來撫慰,小葉子依然寂寞,那樣就真的成了令人難以承受的問題。就像無處不在的寒冷,小葉子的心因為沒有足夠的愛,所以空空的,冷寂無助。

孤獨的小葉子,沒有人愛的小葉子,故作豁達的小葉子。諷刺的是,小葉子想象中的未來的達郎,會有女朋友,會很幸福;可無論是小葉子,還是達郎,他們的想象裡,小葉子就只是一個人。以後的路還是隻能靠自己啊。

就不去想小葉子的人生有多麼孤獨吧,至少她還有美好的記憶。暫不去想未來有多悲涼,但此時此刻,還是要好好道別。就像默默演著《櫻桃園》的小葉子,一直以來她都在準備著離別,準備著那還未出現的開始。


「話劇」邊緣人、愛無能、童年創傷,我腦海中的《杏仁豆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