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讓女性活得更難的是男人嗎?


《82年生的金智英》是韓國女作家趙南柱2018年出版的小說,出版以來就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人們,尤其是女性,紛紛表示“寫的就是自己”。

《82年生的金智英》:讓女性活得更難的是男人嗎?

2019年,該小說被金度英導演拍成電影,鄭裕美、孔劉分別擔綱主演。

電影自制作以來,爭執不斷。電影尚未上映就收到很多低分和差評,甚至在青瓦臺還出現了要求該電影製作中斷的請願。

10月份一上映,就掀起一陣輿論浪潮。這也是首部因觀眾性別而呈現兩極化評分的電影。


《82年生的金智英》:讓女性活得更難的是男人嗎?

該電影以女主金智英人生經歷中的幾件典型事件為主要內容,表現了韓國現代女性的生存困境。


30多歲的平凡家庭主婦金智英(鄭裕美飾),某天開始突然出現模仿身邊女性的行為。這令丈夫(孔劉飾)感到非常緊張,於是鼓勵她去找心理醫生。


電影就在金智英向心理醫生的傾訴中展開,通過對患病前一段育嬰經歷談起,串起她一生中所遭受的性別壓力事件,由此構成的無數類似金智英的一生。


《82年生的金智英》:讓女性活得更難的是男人嗎?


女性之難

1, 生存之難

自未出生起,就飽受資源匱乏之苦,很多時候,生存權利直接被人為剝奪。金智英有個未出生的妹妹就是直接被流掉了。

《82年生的金智英》:讓女性活得更難的是男人嗎?

假如家中還有兄弟,那麼吃穿用度肯定是要優先於男孩子。

女孩子嘛,總是要學會分享;男孩子呢,則一定要懂得爭取;

《82年生的金智英》:讓女性活得更難的是男人嗎?

更不用說受教育權,金智英母親就是一個典型,哥哥弟弟都上大學了,可是自己卻要去做裁縫供他們上學。

前些年,有篇帖子相當火,講的是16歲少女賣血供4個哥哥讀書。讀來令人髮指。

《82年生的金智英》:讓女性活得更難的是男人嗎?

即使有幸唸了大學,出來工作依然要遭受各類性別歧視。

不僅出現薪資差別,而且在工作內容上也有差異,打雜的活交給女性,有建設性的工作交給男性,因為女性要花很長時間在家庭上,所以默認了男性比女性強。


《82年生的金智英》:讓女性活得更難的是男人嗎?

即使一部分女性選擇迴歸家庭,依然要面臨既要當媽又要養家的困境。更別說,現在女性就業率很高,但承擔主要家務的還是女性。

《82年生的金智英》:讓女性活得更難的是男人嗎?

2, 尊嚴之難

除了生存之難,女性在生活中還往往面臨著被忽視、被輕視、被打擊等等難處。


被忽視太常見了,想想看一個女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往往被教育要寬容要大度,要知書達理,會照顧別人,沒人好好說過要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女性的情緒往往被視作小脾氣、無理取鬧,小家子氣。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一半人有這樣的情緒,那我們還怎能說這是不正常的呢?


《82年生的金智英》:讓女性活得更難的是男人嗎?


被輕視在能力見識上太突出了,女性被視作目光短淺的,沒有能力的。即使做出了成績,也會被當作是男性的。

就像金智英的母親擁有很強的商業頭腦和眼光,卻依然被看作是她爸爸的功勞。

被打擊,“畢竟是女的”,這樣的話在生活中屢見不鮮。彷彿所有的問題只是性別問題。而不是這背後人人都可能存在的性格、品德、能力問題等等。


3, 言說之難

而在一系列資源被竊取之後,女性沒有任何話語權。

女性不能提出不同於他人的觀點,她們所有的言語只能用來贊同、讚美,以便襯得起她們寬容溫柔的美德,可笑的是,連這美德都是外界強加的。

《82年生的金智英》:讓女性活得更難的是男人嗎?

難道女性就沒有憤怒的時候,就不能有憤怒的權利。怎麼男性憤怒有時候還能被看作熱血男兒,而女性卻只能稱作“母老虎”。這不是偏見是什麼?


男人也很難?

作為一部女性主義作品,很多男性的第一反應是反擊劇中女性的訴說,開始傾訴起自己的難。

但是,正如一句老話,女性主義的本質並不是推翻男性,而是追求平權。

而男女平權絕對不只是說個體男性女性的平等,而是追求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平等。

《82年生的金智英》:讓女性活得更難的是男人嗎?

簡單點說,就是我們的母親、姐妹、女兒,可以和我們的父親、兄弟、兒子一樣,在整個社會中都受到平等的對待。


其實這本書中就有一件相關的事,女主在公司聚餐的時候,被上司灌酒,後來上司接到電話,馬上就要走,因為在上大學的女兒聚餐結束,因為擔心安危立即離開飯局。

當時女主心想,上司的女兒可能工作後也會被像上司一樣的人灌酒。


其實中國就有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強迫別人。

我們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女性親人能夠自信、平安地生活呢?

那就給其他女性多一份安全感。因為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可能反饋到自身。


《82年生的金智英》:讓女性活得更難的是男人嗎?

對女性的限制,其實也是對男性的限制。

在對女性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時,自然而然會反噬到男性自身。

一旦有了重男輕女,一定要生兒子的觀念,勢必會導致男女人口比例差距過大,單身男性的擇偶情況將成為一大問題。


一旦要求女性必須承擔生育責任,那麼男性勢必會被要求提供足夠的物質條件,得買房買車,還要學區房,各種教育經費,承擔養育責任。


一旦對女性特質要求過多,比如說溫柔賢惠,單純可愛,那麼男性必須要做到陽剛威猛,磊落果斷。每一句對女性“男人婆”的指責,都會在以後變成一句“你不夠男人”返還給你。


因此,如今男性和女性所承受的壓力都很大。但很多時候,這種苦,苦於他人給我們製造的觀念。他們是誰?統治階層和資本家。


《82年生的金智英》:讓女性活得更難的是男人嗎?

男女相互仇恨的現象如此突出,源頭其實是階級對立,而不是性別對立。


確切的說就是,我們本應享受的成果被某些人奪走了。


如今韓國就是如此,造成這個根源的是大財閥制的經濟結構。


年輕人所創造的紅利被大財閥奪走了,留下一點點資源給一大群中下層人們爭奪。

資源不均的情況下,人是會很憤怒的,會把所有和他們奪食的人當作敵人。在這個過程中,更軟弱無力的女性就被當作了替罪羔羊。

《82年生的金智英》:讓女性活得更難的是男人嗎?

資源越少,女性的權益就會越低。但這是女性的錯嗎?顯然不是,只不過很多男性將對反抗無能的怒火轉嫁給了女性。


這是結構性的惡。我們需要反抗和鬥爭的應該是不合理的制度,而不是一昧地找替罪羊來洩憤。


不然,放棄了人口另一半的性別陣營,只會讓自己更弱,到那時,中下層平民的出路又會在哪裡呢?


《82年生的金智英》:讓女性活得更難的是男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