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2年生的金智英》看女性困境:就業難恐懼婚姻,女人該怎麼辦

世界首個“零生育率”國家誕生了!根據韓國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韓國總出生率(1名女子一生所產孩子數)為0.98,這也意味著,韓國不生孩子的女性將多於生育女性。

韓國女性為什麼不願意生孩了?

被韓國媒體採訪的年輕女性表示,經濟原因只是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還有育兒假的缺失,韓國只有少數的大企業和公務員有育兒假;女性生完孩子很難再找到工作。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趙南柱的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很好的解釋了這一現象,她們不願生孩子的根本原因是,韓國是父權制社會,是男尊女卑的社會。

從《82年生的金智英》看女性困境:就業難恐懼婚姻,女人該怎麼辦

2014年韓國曾發生過一個“媽蟲”事件,他們用“媽蟲”一詞貶低那些沒有收入、靠丈夫養家的全職媽媽。社會對女性特別是寶媽的苛責讓趙南柱深受觸動,於是,也是家庭主婦的她寫了《82年生的金智英》一書,2017年,她憑藉此書獲得了“年度作家獎”。

趙南柱書中的主人公金智英是一位普通的女性,也是受到社會歧視女性中的一個,她不懂弟弟為什麼被優待,不懂教官為何只許男同學穿運動鞋和棉質圓領衫,不明白為什麼公司高管都是男性,她有很多困惑,但不知道怎麼解決。

金智英的困惑,遇到的問題,也是我們遇到的困惑和問題。《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本很薄的書,書的內容並不多,但卻讓人感到壓抑,在看此書以前,我們會默認很多事就該是女性做的,但看完之後,你會突然想問一句:大家為什麼會默認一些事是女性該做的?

一、婚姻中害怕失去的女性到底在怕什麼?

我們都知道婚姻是一場合作關係,夫妻兩人是合作伙伴,兩個人組建一個家庭生兒育女,失去自由擁有一個家。兩個人都有所失去,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結婚後,金智英和丈夫鄭代賢因為要孩子一事起了爭吵,金智英說如果要孩子,身體變樣、工作以及帶孩子等問題都是要煩惱的事情,但丈夫卻對她說:”你不要只想著失去什麼,要多想想你會得到什麼。”

金智英聽後質問他:“你不是說叫我不要只想著失去嗎?我現在很可能會因為生了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工作,以及同事、朋友等社會人脈,還有我的人生規劃、未來夢想等種種,所以才會一直只看見自己失去的東西,但是你呢?你會失去什麼?”

從《82年生的金智英》看女性困境:就業難恐懼婚姻,女人該怎麼辦

鄭代賢認為自己要更努力賺錢,要早回家,幫忙做家務,還要撫養你們,壓力也會變大,我也有失去,你為什麼要總想著失去。

鄭代賢不明白,我們生活中很多男性也不明白妻子為什麼會害怕失去,因為他們不懂,有孩子和沒孩子的婚姻生活區別很大。

金智英總想著失去,是因為她從小的生活經驗告訴她,結婚有了孩子,她就要在生活、夢想、工作、自由之間做取捨,這種失去不是男性能懂的失去。社會帶給女性的就是,你結婚有孩子了,那麼之後你的重心就在家庭裡了,但男性不同,男性是成家之後穩重懂得承擔,會更受重視,他自身並沒有失去太多,而女性在一開始便註定了要失去。

但現實中很多男性並不理解女性的苦。就像是鄭代賢文中說的,“我也會幫你做事情”,但金智英內心想的卻是:分擔家務一起照顧孩子不是你應該做的嗎?為什麼變成幫我做事,一切成了我一個人的事?

從《82年生的金智英》看女性困境:就業難恐懼婚姻,女人該怎麼辦

女性為什麼會出現產後抑鬱?那是他們在害怕失去,不適應母親這一身份帶來的衝突和壓力。她們會變得焦慮、恐懼、易怒、失眠、傷心,經常感到孤獨,認為自己不是個好媽媽,前一分鐘因為孩子的哭鬧生氣抱怨發脾氣,後一分鐘就會自責,怪自己對孩子發脾氣。

她們也懂自己的狀態不對,但卻控制不住。

孩子的出現打破了她們之前的平衡生活,她們需要在母親、妻子、自己三種角色裡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幸運的人,會有愛人耐心的陪伴和鼓勵,不幸的人,她們的恐慌害怕被愛人選擇性忽略,自己克服不了還被他人認為心理承受力弱。

二、女性的絕望崩潰是我想變成其他人,除了我自己

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壓垮他們的從不是具體的某件事或某句話,而是之前無數壓力的累積。一個成年人不會因為吃不到想吃的東西,磕破了傷口失聲痛哭,他們控制不住情緒的背後,必是負面情緒積壓到了極限。

從《82年生的金智英》看女性困境:就業難恐懼婚姻,女人該怎麼辦

《82年生的金智英》一書中的金智英生完孩子,在她三十四歲那年秋天患了病,她開始扮演別人的身份,做出一些她從來不會做的事情,並在事後會完全忘記這些事。

有一次金智英突然說自己是過世學姐車勝蓮,並借學姐之口說:“代賢啊,最近智英可能會有些心力交瘁,因為她正處在身體漸漸恢復、心裡卻很焦慮的階段。記得要經常對她說‘你很棒’‘辛苦了’‘謝謝你’這些話。”

最開始,鄭代賢並未把金智英的異常當回事,直到後來他發現金智英會經常這樣,才帶著她去看醫生,確定她是產後抑鬱延伸到育兒抑鬱所致。

金智英的病也不是因為一件事,而是多重壓力積攢在一起造成的。她承受不住這些壓力,才把自己逼成了精神不正常,她用分裂出來的他人身份緩解自己的痛苦,變成其他人是她對自己的救贖,她在通過這種方式釋放自我,向外界求救,否則等待她的只有崩潰致死。

從《82年生的金智英》看女性困境:就業難恐懼婚姻,女人該怎麼辦

金智英為她經歷過的差別待遇發過聲,但是沒人聽,聽了也沒人能改變。高中時,金智英在公交車上被陌生同學跟蹤威脅,卻被父親指責是她自身的原因;職場中,因為是女性所以公司選策劃部核心骨幹沒她,懷孕後被同事調侃有“特殊待遇”,她馬上說自己沒有準備比別人晚來;乘坐地鐵沒人讓座,還被嘲笑肚子都那麼大了,還只想賺錢乘地鐵的人。之後為了孩子,她又不得不放棄工作。

長時間壓力的積累,金智英病了,崩潰了,她想變成其他人,只要不是自己就好。

從《82年生的金智英》看女性困境:就業難恐懼婚姻,女人該怎麼辦

我們想要變成其他人的原因,一方面是羨慕他人,對自己的生活現狀不滿,另一方面是他人能說自己不敢說的話,我們想用別人的身份替自己說話。

現實中有很多像金智英這樣的人,也有很多不願做自己的人,她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做自己太累了,做一個符合別人期待的女性太累。

工作上,她們努力工作證明自己不比男性差,家庭中,要盡力做好一個好妻子、好媽媽、好媳婦,但只要有一點做不好,就會被指責。如果放棄了工作當一位全職媽媽,會被說每天閒著在家沒事做。事實上,全職媽媽的工作並不比職場工作輕鬆多少,反而更消耗精力。

從《82年生的金智英》看女性困境:就業難恐懼婚姻,女人該怎麼辦

如果不放棄工作,那就要一邊工作一邊帶娃,為了工作忽略孩子會被指責不顧家,顧家耽誤了工作,會被領導指責沒有責任心,還可能被調離重要崗位。絕大多數的人認為,一個稱職的女性是既能做好事業又能兼顧家庭,否則你就是不稱職。但這只是一個勵志的謊言,加重了女性的負擔和壓力。

旁觀者的議論讓女性不僅在工作上與同事對比,還用照顧家庭的程度與全職媽媽對比。還有一些女性不是沒有能力,也不是不熱愛工作,只因是女性便失去了職場競爭力,很多工作機會便與她們無關,

有些人在多重壓力之下,承受不住了,她們渴望變成其他人,變成另一種樣子,有另一種生活。

三、女性想要的男女平權是有選擇的權利

《82年生的金智英》出版以後就引來外界的爭議,裴珠泫也因閱讀此書遭到粉絲集體攻擊,只因這本書被韓國人認為是一部“女權主義”的書籍,

韓國男性對“女權主義”極度排斥,認為“女權主義”是對男性權威的挑戰,而女性不結婚不生子就是一種罪過,無論你能力多強,不結婚不生子就是錯。

我們都知道社會對男性的標準是以事業成敗論英雄,如果你事業有成但未婚,那就是黃金單身漢,如果女性事業有成但未婚,則會被社會職責,你沒有盡到做妻子與母親的責任。

2019年9月2日,韓國政府部長級人事聽證會上,55歲候選人趙勝玉被男性議員斥責,“未婚未育沒為國家發展做貢獻,不是滿分候選人”。

從《82年生的金智英》看女性困境:就業難恐懼婚姻,女人該怎麼辦

趙勝玉不成功嗎?她雖然未婚未育但卻是一位優秀的女性,她是首位在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的韓國女性,是首爾大學商學院金融學教授。

趙勝玉被質疑,金智英的遭遇,很容易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究竟是社會歧視導致大部分女性默認自己不行,還是因為優秀的女性比例少導致了社會歧視?

誰也沒有答案。

女性想要男女平等並不是追求女權,而是希望社會能多給女性一些機會,不要帶著性別歧視看人。她們想要的是有選擇的權利。

她們想要的男女平權是,在崗位競爭時不會因性別、年齡而被拒之門外,擁有說“不”的權利,是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意願做自己,而不是男性該怎樣,女性該怎樣。

作者通過《82年生的金智英》一書讓我們看到了女性的痛苦,同時也是希望男性能夠多體諒女性,能夠一起分擔,而不是繼續堅守著做家務、照顧孩子是女性該做的。

書中的最後結尾也很諷刺。男性醫生因為金智英想到了自己的妻子,他希望自己的妻子可以做她真正想做的事,而不是隻剩下這件事可做。但當他的女性下屬李秀蓮辦理離職時,他雖然認為對方非常優秀,但性別歧視依舊在,他默默對自己說:“所以不論是多麼有能力,表現多麼優秀,只要解決不了育兒問題,女職員都免不了會帶來這些困擾。下一個人一定要找未婚單身的才行。”

從《82年生的金智英》看女性困境:就業難恐懼婚姻,女人該怎麼辦

直至結尾,趙南柱也沒有給出我們答案,女性應該怎樣做,又要怎樣改變,她藉由醫生之口說出了現狀,人們雖然能理解女性的不容易,但也只是這樣。

現在依舊是父權制社會,女性想要的性別尊重的平等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