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路上劈柴院

2015年有一部好看的电视剧,叫做《青岛往事》,描述了三位异性兄弟在青岛创业的故事。其中主人公满仓进城以后,有一个重要情节,是他在劈柴院被姜傻子收留。

电视里的劈柴院是在无锡重建的景,但劈柴院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在青岛的市井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劈柴院位于江宁路,由现在的中山路、北京路、河北路和天津路围合形成。最初这里聚集着卖柴火的小贩,有了劈柴市。后来搭建临时木房,又有了劈柴屋。这里房租便宜,又靠近中山路商圈,因此底层人士就越来越多,形成街坊。之后饮食、娱乐、商业等也渐渐兴起。

当年劈柴院有二十几个院,现在占地也有1.35万平。由南向北走,在天津路和中山路交汇处,遇到第一家店就是一个百年老店一一"中华鲁菜名店、岛城鲁菜第一楼"的春和楼。

再往北走几十米,就是劈柴院的东入口。在入口那,杵着一根从哪个角度拍都会拍到的电线杆。这个情景其实是复制了百年前的情景,在青岛的老照片上可以找到当年的痕迹。200年前有这根电线杆,200年后还有它。

进入院口之后,看到了今天的小吃街。里面有各种特色海鲜烧烤。烤海蛎子,如奶酪般嫩滑;烤海胆,吃起来满口是汁;烤八带,满是嚼劲;烤鱿鱼,嚼起来了嘎嘣脆。还有锅贴、馄饨、炉包、豆腐脑、烤羊肉、臭豆腐等等。

有些人觉得奇怪,有些外来的美食也能进入劈柴院。但当时这里,往来的都是天南地北的闯荡之客,外埠文化和本地文化相结合,才有了这里特有的码头文化。

当年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新凤霞女士从天津来,刘泰清先生从济南来,王傻子先生从烟台来,商业兴先生从东营来,高元钧先生从南京来。正是这些来自各地、流动的下里巴人带来了劈柴院独有的特色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各位老艺术家摞地卖艺的江宁会馆。两扇朱红大门之后,戏台、长凳、大桌、包厢,传承了传统的曲艺特色,保留了当年的风貌。江宁会馆这里,还设立了马三立先生说相声处、高元钧说书场。一瞬间时光倒流,感慨当年盛会。

劈柴院既是一条美食街,也是一条历史文化街。

劈柴院,始于1902。

江宁路上劈柴院


江宁路上劈柴院


江宁路上劈柴院


江宁路上劈柴院


江宁路上劈柴院


江宁路上劈柴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