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道理是你當了老師後才知道的?

1梧桐壁紙集


成為教師,體會到的東西很多。

老師這個稱呼具有約束性。這是走上三尺講臺後的第一感受。別人很容易把老師誤解為文化人,豈不知老師是分專業的,數學老師、體育老師都是老師,但沒學多少唐詩宋詞,出口不能成章。

但是,約束會有。你一旦和別人一樣吵架了,別人就會說,還是老師呢,就這素質。

當老師後,煙忌了,酒少喝了,夜店不去了,衣著整齊了。老師確實與眾不同,但是老師確實是普通老百姓。

學生的興趣愛好,可以成為長大後的謀生手段。

二十年前,有一名學生,很內向,學習一般,身體較弱,是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孩子。他就一個愛好,寫書法。那個時候,沒有國學熱,沒有書法熱,不像現在,書法進課堂。別的男生都跑跑跳跳,踢球打鬧,他安靜的寫毛筆字。現在是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了,據說辦了書法班,收入不錯。

還有一名學生,小學開始喜歡吹嗩吶,一直吹到被解放軍藝術學院錄取,現在是青年嗩吶演奏員。去年教師節回母校舉行謝師表演,成了勵志典範。

所以,老師千萬不要小瞧了學生的某些興趣愛好,即使不能作為職業,也能豐富他們未來的生活。老師要注意發現學生的興趣點,多給他們創造學習或展示的機會。

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可能就是某一句話。

一次師生聚會,師生交流中,一名學生說,老師當年說了一句話,讓她一直銘記在心,我問哪句話,她說,老師說:我就覺得你行。她說,那以後,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都能想起老師的這句話。馬上信心就來了。

其實,當時是一次摸底考試,這個同學發揮不太好,情緒受點影響,老師就說一句很平常的鼓勵的話,沒想到會有這麼大的激勵作用。

所以,老師說話需要謹慎。

最懂感恩的學生,可能是差生。

有的學習不好的學生,在學生中間可能是威信最高的。他的人際關係好,會關心他人,慷慨大方。他們長大後,會成為最懂感恩的人。而有的學習好的學生,畢業後不久,就和老師失去了聯繫。

學生間的差異比想像的大很多。

學生之間的差異很明顯,有的學生樂感強,有的學生作文好,有的學生踢球游泳滑冰樣樣好。有的學生自學能力超強,有的學生就是不入門。

差異也是一種豐富多彩。離開學校的學生,走上社會以後,都有各自的幸福。

所以,老師不要過於看著分數,要更多關注學生的態度與習慣。努力的學生就是好學生,未必第一名才是好學生。

做一名教師,能體會很多東西,體會最多的是為人師表的責任。


管窺蒼穹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以自己10幾年的從教經驗現身說法,我是師範畢業後直接進入教育領域的,畢業時有考慮過考公務員、到公司上班等等。好在順利通過招教考試,就到現在所在的職業學校工作已有10幾年,當然中間也有過迷茫、有過抱怨,做班主任、外出帶隊等等,面對不好管教的學生,也有過無助!當了教師才知道一個小小的學校也是一個小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那麼的複雜多變,老師也是個普通人也會因為晉升職稱而互不相讓,學生以後的發展前程不在學習的好壞而在於德行和做人!

經歷了這麼多,自己沒有迷失自己,而是堅定信念,做好自己,通過各種途徑歷練自己,從教生涯中,做過三屆班主任,九年行政工作,通過自己經驗的積累,工作越來越順,相信屬於自己的時代已經來臨!加油,和我一樣的教師群體們,我們同樣可以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一樣的價值!

謝謝!


育見乘風


做了老師以後發現在學生時代即便是個好學生,也不能完全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當了老師以後,自己苦口婆心地對學生規勸後,效果不明顯,就想起來當年對自己嚴格要求的老師。說白了,那時候非常負責的老師,無疑對自己的影響是很大的,即使她當時打了我,現在我都覺得打得對,打得好!但是在學生時代也是對老師埋怨過,甚至討厭。後來工作以後,看看那些當年不愛學習的,老師又管不住的孩子,最後一個個的舉步維艱!終於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當然現在對著學生,我也依然重複著我的老師給我講過的道理,對一部分學生還是有用的,然而學生時代終究不能完全理解老師,因為孩子的天性畢竟和教師的工作性質是矛盾的,所以既互相溫暖有互相排斥。尤其是從事這個職業後,後悔沒有聽老師的話,以至於走了那麼多彎路,而現在的學生比我們那個年代的學生見多識廣,伶牙俐齒,我既能理解又得盡老師的義務,有時候也知道他們不理解我,但是也不能不聞不問,還是讓他們儘量早點明白人生的一些真諦!


遊弋水中


很多道理的獲得,不是一做老師就能全部知道的,我做了十幾年老師,也許再過若干年,還會有許多感觸,希望到時能補充。

一、學習這件事,小學靠家長,初中靠老師,高中靠自己

學習習慣的養成,很重要,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人老師,真的很重要,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古人誠不欺我也。初中越多家長已經不能指導孩子了,老師的引導就很重要,特別這段還有叛逆期,孩子人格追求獨立,家長說什麼,孩子都反著來,老師可能成為孩子成長的守護者。而高中不論知識廣度和深度,都比原來增加幾倍不止,光靠老師課上一點已經不夠了,自主學習,總結,形成知識體系,這些都得課後自己去做,三年課程兩年要完成,複習一年,這是所有高中差不多的模式,你還等老師幫你,沒時間!

學生之間有差距,但考二本,認真就行,真不要智商

你可能學習很認真,知識獲取慢,所以時常懷疑自己智商有問題,考個985,211可能有點難,但是考個二本,長期認真就行,因為大部分人都是跟你一樣的平凡之人,就算很多智商高的,也有許多沒常性,所以你的對手最後大概率敗在耐力不如你,因此長期認真就行

教學如戀愛,師生是互相欣賞互相成就的

別以挑剔的眼光對老師吹毛求疵,你在挑剔老師時,其實就意味著你這門課差不多毀了,師生是互相成全的,你求知若渴的眼神,讓老師想偷閒都會良心痛,你對老師的不尊,會讓老師偷懶(人性共有的弱點)偷得理所當然!所以家校合作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障。

校園越來越行政化,遇到一個敢說真話的老師是一個學校的幸運

這點就不多說了,老師們也是裹挾其中,身不由己。學校有什麼不對的,年老的快退休,懶得說。年輕的人微言輕,說了沒人理。中年的有職稱、晉級剛需,出頭意味著自找麻煩。所以如果有一個好講真話的,那是知識分子最後的脊樑,大家保護好,被打斷!

漸漸淪為服務行業,輕視學校教育是這個社會的不幸

知識的獲取已經不只有老師和學校這一唯一途徑了,互聯網的發展讓知識獲得太過容易,反而不易沉澱。但一個你WiFi、一個搜索引擎卻讓學生家長誤認為學校教育可有可無,老師不過是大家花錢集體僱來的服務者。這次新冠肺炎“停課不停學”給大家上了生動的一課,大家如果會思考學校教育和在家自己學習有什麼不同,也算是這次疫情不幸中的一件幸事。


方山老師


從事小升初教育諮詢師簡單談心得!

接觸教育行業之前,不瞭解什麼是K12教育,也沒有了解小升初具體需要做好哪些準備!下面根據自己目前瞭解到的,簡單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我們主要從事的工作是對市重點、去重點中學招生推優的!(比如七龍珠)學生到我們這裡來檢測考試,根據學生檢測出來的結果,反饋出來一些問題。

  • 學生在校考試或者校外培訓考試時,考試成績還是不錯的,但參加升學考試時,成績與平時成績相差很大。
  • 部分學生小學6年沒有在外面機構學習過奧數,想考名校時比較難。雖然沒有硬性要求,但是學了肯定是有幫助的。
  • 家長對孩子不負責任。

其實造成上面幾個方面問題的,根據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那下面簡單說一下!

  • 家長有教育意識,會安排孩子上補習班,但是,有的家長把孩子交給教育機構後就撒手不管了,也不管孩子怎麼學,到底學得怎麼樣?
  • 家長確實很上心。可以孩子平時練習的題,很多難度不夠,深度跟不上,去考學校就很難。這方面很多家長沒意識到!
  • 家長沒有教育意識,不關心孩子成績如何,學校教的怎麼樣就怎麼樣!

通過對這些家長的接觸,自己也學到了很多東西,至少說明了一點,優秀的學生,家庭教育肯定不會差!


80後課代表


九八年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了宋祖英唱的一首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不禁被這首歌曲的旋律所吸引,更被歌曲的內容所深深感動:“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才知道那個講臺,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每一句歌詞都讓人著迷,每一行旋律都讓人沉思。受這首歌的影響,高考填報志願時,我義無反顧的報了師範類院校。畢業後我如願以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進入了教育這個行當,才深切體會到了教師的幸福與心酸。正所謂:一入“豪門”深似海,各中滋味我自知。

感受一:教師真的是一個平凡的人。古往今來,對教師的讚美都不乏其辭。有說老師是辛勤的園丁,有說老師是燃燒的蠟燭,有說老師是不輟的春蠶。但我更想說,教師就是一個職業,老師更是一個平凡的人。老師也需要養家餬口,老師也渴望幸福的生活。甘於清貧並不是老師的真正追求。老師也會為五斗米折腰,老師也會為了生計四處奔波。如果能夠有機會,老師何嘗不想讓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充滿詩情畫意,處處受人尊敬?所以,請不要把老師想象得不食人間煙火,更不要想成高高在上的存在。

感受二:老師的工作真的不僅是教書育人。韓愈曾經說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如果真的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那老師們也會感到格外地輕鬆幸福。但現實的情況是,作為一名基層學校的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僅僅是其工作量的十分之一而已,更多的時間,都被無謂的非教學工作任務消耗掉,職稱評審、繼續教育、上級檢查、計劃總結、檔案規劃、數據統計、臨時活動、課題論文等,就像一座座大山,壓的教師喘不過來氣。但是你卻不得不面對,不得不去做。拖了學校和上級部門的後腿,你就會成為千古罪人。身處教學一線的老師,經常被這些無聊的非教育教學任務折騰的精疲力盡,奄奄一息。所以,請不要埋怨老師不夠盡心盡力,更不要羨慕教師的寒暑假待遇。

感受三:教師真的可以做到沒有私心。一個班級,少的四五十人,多的百十號人。但無論班級人數是多是少,作為老師都不會對學生有失偏頗,內存私心。他們誰不希望自己教的學生能夠健康成長?誰不希望自己教的學生能夠更加優秀?我從來沒有遇見或者聽說過故意讓某一個孩子停止不前甚至故意讓他倒退的老師。有時候,我們埋怨老師對我們的孩子過於苛刻,卻不知那是老師想讓我們的孩子變得更加優秀。當我們的老師不停的在找某一個孩子的毛病時,我們應該感到慶幸,那是老師沒有放棄他,那是老師付出了巨大的耐心想要改變他。為了班級幾十個孩子的前途和幸福,有多少老師放棄了對自己孩子的培養和教育?這難道還不夠偉大嗎?所以,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把心放在肚子裡,相信自己孩子的老師,不要有所懷疑,更不要為難孩子的老師。

感受四:老師,真的能夠感到很幸福。大部分老師的教學軌跡,都可以概括為三年一輪迴。說成輪迴,其實不為過。三年的時間,從學生角度來說,並不算長,因為他們有更多的三年可以揮霍。而老師從她(他)進入教師角色的那一天,算一算能夠有幾個三年的輪迴呢?我想十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每年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學生,在不同的時間來看望自己的老師。每年的教師節,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祝福送到講桌上手機上。當我們嗓子啞的時候,總是會有懂事的孩子,遞上一杯溫開水,送上一捧野菊花。節日裡的學生聚會,更是少不了各地的學生把老師奉為座上賓。每每這個時候,作為老師,誰的內心不是被幸福所包圍?誰的內心不是被感動所填充?所以,我們不會抱怨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的繁瑣,因為,我們一直在享受幸福。


振東老師


謝謝你的邀請!真心的。我幹過好多行業,因為大學上師範,為了心事,才申請教書。入了行,才知教育也深處江湖。現在的教育,本末倒置。如今的學生,智力很好,一部分就是不學習。因為學校沒有解決為什麼而學的問題,包括家長在內,目的不清,目標不高,致使學生對學習茫然不知,思想上得不到重視。如果思想上通了,其實學習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國家提倡素質教育,大部分學校是喊在嘴上,沒有落實在行動上。我一貫主張以體育的形式培養人,因為體育可以培養人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不屈不撓等意志品質,這些意志品質培養成以後,用在文化課學習上效果一定理想。而大部分的學校根本不重視體育課,運動會走形式,體育活動怕這怕那,培養出的學生走不遠。教師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工作辛苦,愛學生不能嚴管,收入又低。國家GDP收入的4%用於教育,一個方面就是解決教師待遇,但投入的經費大部分用在基建,硬件投入方面。教師在學校沒有話語權,遇事逆來順受,是最能忍的一群人。大的探討這些,不妥請見諒。





張少山Q


我是一名老師,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歷和想法:

1.老師不輕鬆

學生時代覺得老師很輕鬆,除了給我們上上課改改作業就沒啥事了,當了老師才知道所謂的“上上課”那是外人不能想象的付出,提前備課是必須的,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備學生,同樣的一節課面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群體教學方法呈現內容等都不一樣,而所謂的“改改作業”那絕對是情緒的最佳體驗,你會喜怒哀樂悲同時上演,有時候真怕會氣到吐血

2.老師誘人的寒暑假

也許最令人羨慕的就是老師的寒暑假,以前的我也這樣認為的,而事實上暑假的我們有暑期大家訪,頂著炎熱外出家訪,寒暑假還有這種學習,雖說在家其實換一個地方工作

3.老師專門盯你犯錯誤,一心與學生作對

學生時代的我一犯錯誤就被老師抓著批評,其他同學也是,當時的我認為老師老師是討厭我們的,故意看著我們,等待我們犯錯,好批評我們,真正成了老師以後才發現並不是,那是老師出自本能的反應,實則是愛我們關心我們的表現,其實很怕學生犯錯誤,總是想著怎麼樣才能讓他們做到更好,怎樣才能引導他們走向更好的一面,即使有時候被氣的無話可說還是不想放棄那些可以被拯救的學生



老丸子數學


從教15年,從剛剛出大學校門的毛頭小子,成長為了一名高中教師,走過的15年時間裡,看到的,聽到的,學到的,說到的,做到的,太多太多了!其中一些道理也慢慢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或許這就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吧!

學生時期的懵懵懂懂,一些道理,一些事情,一些人,時間飛逝今天又是另外一番韻味,說明我們成長了吧!

責任,這個時常掛在嘴邊的詞語,已經做了父親的我,才真正體會到這個詞語的分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本來就是責任。尤其是作為班主任,班上的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責任,安全,學習,教育這些時時刻刻都在我的腦海。尤其在今年新冠狀病毒肆虐的時候,全國人民統一指揮,統一行動,不出門就是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如此大愛的責任心,只有我們中國人才有。

情商,這個是我們如何在社會立足之根本,現在才明白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道理。智商能讓我們做對一道題,但是高的情商能讓我們更好的與人相處,社會是什麼,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一道道數學題,智商當然重要,但是情商更重要,只有處理好身邊的人與事情,才能更好的生活,社會才能進步。

功夫不到家,以前老師常說,下的功夫不夠,但是作為學生的我,總是不以為然,完成是粗心大意吧!什麼功夫不到家,沒有的事兒。現在才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哲學裡說過,只有經過無數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飛躍,即為量變到質變,現在我的學生很多都是這樣的情況,花的時間少,所以知識點掌握的不到位,所以考試考不到高分,這些都是功夫不到家的表現,堅決不能以為是粗心大意所致。


高中數學之Sunny數學


有多少人當年拼了老命備考教師編,考了這裡考那裡,為了就是能站上三尺講臺。在得知自己考上的那一瞬間,老淚縱橫,心想這一年的努力總算沒白費,但身邊也有人給“潑冷水”,告訴你教師難當,你卻不以為然,心想沒啥大不了的。

當你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全新的認識,你的心態從一開始的欣喜到如今的坦然,認知從一開始的沒啥大不了到如今的教師難當,慢慢懂得了一些道理,以下是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01 老師真的會偏心

以前自己當學生的時候,如果老師上課經常叫某位或某幾位同學回答問題,那我會認為是教師偏心。但自己當了老師之後你會發現,老師就是偏心,因為老師也是一個普通人,她當然會喜歡上課聽話認真的孩子,那些上課不顧及身邊人感受,不懂得尊重老師的孩子,老師怎麼能喜歡得起來。

02 老師的工資真的不算高

以前自己當學生的時候,總覺得教師是個高薪職業,因為老師們的穿著打扮都很體面。但自己當上老師後才發現,穿著體面是一名老師的基本職業素養,至於工資,我在一所三線城市市區小學任職三年,一年下來基本工資加上補貼、獎勵,能到手6w。這個工資對女孩子來說,不算低,但也真的不高!

03 有些家長要求真的很多

以前自己當學生的時候,我爸媽包括我同學的爸媽都對老師十分尊重,老師佈置的家庭任務每次都保質保量的完成。但自己當上老師後你會發現,現如今的家長對老師要求的提高簡直比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還要快,我這個小老師經常會感到疲倦——教學生還得應付家長,累!

04 老師真的會怕學生

以前自己當學生的時候,雖然班裡也有幾個調皮搗蛋的同學,但還是害怕老師的。但自己當上老師後你會發現,現在不是學生怕老師了,是老師怕學生了,你說面對那幾個氣得你能犯心臟病的毛孩子,你卻打不得罵不得,能不害怕麼?

05 老師也不願佈置作業

以前自己當學生的時候,特別討厭老師佈置作業,但自己當上老師之後你卻發現,其實老師也討厭佈置作業,只是沒辦法。

06 老師也想當個孩子

以前自己當學生的時候,總覺得老師高高在上,不知道如何開啟交流之門。但自己當了老師後才發現,老師也想和學生打成一片,但迫於教師的“威嚴”,有時候必須得繃著。

07 老師的工作遠比想象中複雜

以前自己當學生的時候,覺得老師的工作很輕鬆,備一次課可以講好多遍。但自己當了老師後才發現,老師的工作要時刻創新,的確基礎知識是不變的,但延伸知識要實時補充。另外教材版本也在不停的變啊變,老師的教學思維、教學方式也得跟得上潮流。各種教學培訓、集體教研,教師值得擁有!

08 老師的寒暑假並不長

以前自己當學生的時候,總羨慕教師的寒暑假,羨慕父母是老師的同學們。但自己當了老師後才發現,寒暑假雖長,但時間也不完全屬於自己,放假前期要培訓,中期要每天督促學生寫作業,後期要提前去學校準備開學,總而言之,就是和想象中特別悠閒的假期有些差距。

09 老師的鼓勵很重要

以前自己當學生的時候,好像覺不出教師對於學生的發展有莫大的影響。但自己當上老師之後你卻發現,班裡學習成績不好的大妞因為你誇她有繪畫天賦,有了自信,繪畫比賽在市裡獲得一等獎,學習也進步了。

10 老師真的很需要被理解

以前自己當學生的時候,總覺得老師們無堅不摧,能治各種熊孩子。但自己當上老師才發現,老師們也很脆弱,也會委屈。他們的使命是陪伴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們成長,或許教育方法不同,但他們都在盡心盡力,他們需要家長的理解、社會的理解。其實,每個老師都很容易滿足, 一點小小的理解就足以撫平他們心裡的委屈。

你在新手教師向老教師的轉型路上前進了10%了吧,在這個過程我雖然有過埋怨,有過仿徨,甚至有過退縮,但你知道每個職業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艱辛,但幸好也有獨一份兒的快樂。享受當下,有苦有樂,才是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