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息肉有幾種類型?

知足常樂笑口常開610


腸息肉主要是指從光滑的粘膜表面突出到腸道腔內像山丘一樣高起來的病變。



結腸屬於大腸,大腸息肉則好發的位置在乙狀結腸和直腸,成年人腸息肉大多為腺瘤,而直徑超過兩公分的腺瘤大約佔到半數左右會出現惡變。

大腸息肉從病理可以分為四型:

①腺瘤性腸息肉: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管狀絨毛狀腺瘤。

②錯構瘤性腸息肉。

③粘膜增生性腸息肉或者寄生蟲性息肉或者良性淋巴樣息肉。

④化生性息肉和粘膜肥大引起的贅生物。

如果腸息肉的數量超過100顆則稱為多發性腺瘤。



大約半數左右的腸息肉患者沒有臨床表現,大多是在腸息肉出現併發症的時候才會出現症狀。

主要症狀有:

①出現血便。

②盲腸息肉可以出現腸梗阻或者腸套疊的症狀。

③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或者拉肚子,併發感染的時候可以出現膿血便。

結腸息肉尤其是乙狀結腸和直腸息肉直腸指檢可以觸摸到,在結合肛門鏡和結腸鏡檢查基本上可以確診。


佳園道


1 腺瘤樣息肉 2 鋸齒狀息肉 3 炎性息肉


掃地阿叔


按病理可分為:腺瘤樣息肉(包括乳頭狀腺瘤)最常見,炎性息肉,腸黏膜受長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結果,錯構瘤型息肉,其他,如黏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組織增生,類癌等疾患。



臨床一般分為

(1)腺瘤性息肉。是最為常見的息肉之一,也是臨床上最受重視的息肉,結直腸腺瘤不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結直腸癌。腺瘤性息肉大小不一,大部分的巨大息肉都是腺瘤性的,也有部分腺瘤性息肉比較小。需要說明的是,有些結腸腺瘤並不隆起,而是平坦甚至凹陷性生長。

(2)炎性息肉。又叫假息肉,這類息肉是由於黏膜在炎性刺激下增生形成的,臨床上常常見於慢性結腸炎的患者,比如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腸道慢性感染等。炎性息肉常為多發,多數在1cm以下。有時慢性炎症刺激可以使息肉成橋狀,兩端附著,中間遊離。 炎性息肉一般不會發生癌變。

(3)增生性息肉。在大腸,還常常發現增生性息肉。尤其是在直腸和乙狀結腸更多見。這種息肉一般很小,直徑很少超過1cm,表現為黏膜表面的一個小滴狀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較寬。增生性息肉不會發生癌變。

(4)錯構瘤性息肉。這類息肉非常少見,比如幼年性息肉及黑斑息肉綜合徵(Peutz-Jeghers 綜合徵)。有些錯構瘤性息肉可以癌變,但是癌變率一般非常低。

(5)其他。以息肉為表現的腸道疾病還有很多,比如一些除腺瘤以外的腸道腫瘤可以表現為腸道的息肉,比如有些淋巴瘤、腸道類癌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