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有几种类型?

知足常乐笑口常开610


肠息肉主要是指从光滑的粘膜表面突出到肠道腔内像山丘一样高起来的病变。



结肠属于大肠,大肠息肉则好发的位置在乙状结肠和直肠,成年人肠息肉大多为腺瘤,而直径超过两公分的腺瘤大约占到半数左右会出现恶变。

大肠息肉从病理可以分为四型:

①腺瘤性肠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

②错构瘤性肠息肉。

③粘膜增生性肠息肉或者寄生虫性息肉或者良性淋巴样息肉。

④化生性息肉和粘膜肥大引起的赘生物。

如果肠息肉的数量超过100颗则称为多发性腺瘤。



大约半数左右的肠息肉患者没有临床表现,大多是在肠息肉出现并发症的时候才会出现症状。

主要症状有:

①出现血便。

②盲肠息肉可以出现肠梗阻或者肠套叠的症状。

③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者拉肚子,并发感染的时候可以出现脓血便。

结肠息肉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息肉直肠指检可以触摸到,在结合肛门镜和结肠镜检查基本上可以确诊。


佳园道


1 腺瘤样息肉 2 锯齿状息肉 3 炎性息肉


扫地阿叔


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黏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黏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



临床一般分为

(1)腺瘤性息肉。是最为常见的息肉之一,也是临床上最受重视的息肉,结直肠腺瘤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大小不一,大部分的巨大息肉都是腺瘤性的,也有部分腺瘤性息肉比较小。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结肠腺瘤并不隆起,而是平坦甚至凹陷性生长。

(2)炎性息肉。又叫假息肉,这类息肉是由于黏膜在炎性刺激下增生形成的,临床上常常见于慢性结肠炎的患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肠道慢性感染等。炎性息肉常为多发,多数在1cm以下。有时慢性炎症刺激可以使息肉成桥状,两端附着,中间游离。 炎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

(3)增生性息肉。在大肠,还常常发现增生性息肉。尤其是在直肠和乙状结肠更多见。这种息肉一般很小,直径很少超过1cm,表现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增生性息肉不会发生癌变。

(4)错构瘤性息肉。这类息肉非常少见,比如幼年性息肉及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综合征)。有些错构瘤性息肉可以癌变,但是癌变率一般非常低。

(5)其他。以息肉为表现的肠道疾病还有很多,比如一些除腺瘤以外的肠道肿瘤可以表现为肠道的息肉,比如有些淋巴瘤、肠道类癌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