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爛牙齒?

我們知道。爛牙在我們生活中是一件常見的事情。有句老話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真要命。有些人,每天都在刷牙,結果牙齒亂爛一塌糊塗。另外一些人,也不怎麼注意口腔衛生,他的牙齒到一個都沒有爛。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這裡我們主要從流行病學的方面。和大家說一說關於齲病的流行特點。

第一。與地域相關。

早在3000年前的甲骨文上,就有關於齲病的記載了。關於齲病的病因。迄今為止仍然不是發現的特別清楚,沒有完整和肯定的病因學理論。依據現代的病因學理論,齲病的發生跟糖分的攝入有關係。也就是說,糖類攝入的越多越頻繁,爛牙發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早期。社會經濟並不是十分發達。能夠有足夠糖分攝入的國家和地區,應當都屬於發達地區和國家。那麼,這些地方的齲病發生的概率就比較大。早期的西方歐美國家齲病患病率達到人口的90%以上。在那個時候,吃不飽飯的人是不容易爛牙齒的。

第二。與年齡相關。

那麼爛牙的概率在哪個年齡段更容易發生呢?先就是乳牙了,我們知道乳牙是在患兒。六個月至兩週歲半的時候萌出的。乳牙結構上礦化程度比較低,以及乳牙表面比較特殊的解剖結構導致乳牙容易爛牙。第二個藍牙發生的高峰期是6至12歲的少年兒童。在這個階段,正處於乳牙恆牙交替的時期,新萌出的恆牙礦化不成熟以及牙齒表面有比較深的窩溝,導致爛牙的發生率比較高。最後一個就是老年人了。隨著年紀的增大,老年人的牙齒的牙齦會因為各種原因發生萎縮。這種情況直接導致了老年人的牙根的暴露。如果這個時候得不到有效的清潔,會導致牙根的腐爛。

第三。與飲食有關。

在缺少口腔保健的情況下,飲食中過多的攝入蔗糖的量和頻率會導致較高的齲病發病率。在我國的西藏和內蒙古自治區,食物中的纖維成分比較多,蔗糖攝入少。人們的咀嚼功能強,自己作用力強,自然而然齲病的患病率就比較低。也就是說,我們平時要控制糖類的攝入量並且調整飲食結構和進食方法,爛牙的概率就會下降。

第四。與教育有關。

教育程度比較低的人,自然而然不會去關注口腔保健措施的相關知識。人們已經對齲病的發展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並且有了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手段。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而言,整體性的教育落後會導致比較高的齲齒患病率。

總結

流行病學方面的調查能夠說明一些問題。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人的話,可能不是具有非常大的說服力。如果一個人非常容易爛牙齒,應該怎麼辦呢?我個人覺得,牙齒的質地不夠強壯,牙齒表面的形態太容易附著細菌,細菌的腐蝕能力太強,口腔衛生太差,唾液裡的細菌太多這幾個原因可能是導致爛牙發生的最大原因。有了爛牙一定要到正規的口腔醫院或者診所治療,並且一定要有定期的檢查。祝大家都擁有一副好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