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烂牙齿?

我们知道。烂牙在我们生活中是一件常见的事情。有句老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有些人,每天都在刷牙,结果牙齿乱烂一塌糊涂。另外一些人,也不怎么注意口腔卫生,他的牙齿到一个都没有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里我们主要从流行病学的方面。和大家说一说关于龋病的流行特点。

第一。与地域相关。

早在3000年前的甲骨文上,就有关于龋病的记载了。关于龋病的病因。迄今为止仍然不是发现的特别清楚,没有完整和肯定的病因学理论。依据现代的病因学理论,龋病的发生跟糖分的摄入有关系。也就是说,糖类摄入的越多越频繁,烂牙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早期。社会经济并不是十分发达。能够有足够糖分摄入的国家和地区,应当都属于发达地区和国家。那么,这些地方的龋病发生的概率就比较大。早期的西方欧美国家龋病患病率达到人口的90%以上。在那个时候,吃不饱饭的人是不容易烂牙齿的。

第二。与年龄相关。

那么烂牙的概率在哪个年龄段更容易发生呢?先就是乳牙了,我们知道乳牙是在患儿。六个月至两周岁半的时候萌出的。乳牙结构上矿化程度比较低,以及乳牙表面比较特殊的解剖结构导致乳牙容易烂牙。第二个蓝牙发生的高峰期是6至12岁的少年儿童。在这个阶段,正处于乳牙恒牙交替的时期,新萌出的恒牙矿化不成熟以及牙齿表面有比较深的窝沟,导致烂牙的发生率比较高。最后一个就是老年人了。随着年纪的增大,老年人的牙齿的牙龈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萎缩。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老年人的牙根的暴露。如果这个时候得不到有效的清洁,会导致牙根的腐烂。

第三。与饮食有关。

在缺少口腔保健的情况下,饮食中过多的摄入蔗糖的量和频率会导致较高的龋病发病率。在我国的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食物中的纤维成分比较多,蔗糖摄入少。人们的咀嚼功能强,自己作用力强,自然而然龋病的患病率就比较低。也就是说,我们平时要控制糖类的摄入量并且调整饮食结构和进食方法,烂牙的概率就会下降。

第四。与教育有关。

教育程度比较低的人,自然而然不会去关注口腔保健措施的相关知识。人们已经对龋病的发展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并且有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手段。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整体性的教育落后会导致比较高的龋齿患病率。

总结

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但是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话,可能不是具有非常大的说服力。如果一个人非常容易烂牙齿,应该怎么办呢?我个人觉得,牙齿的质地不够强壮,牙齿表面的形态太容易附着细菌,细菌的腐蚀能力太强,口腔卫生太差,唾液里的细菌太多这几个原因可能是导致烂牙发生的最大原因。有了烂牙一定要到正规的口腔医院或者诊所治疗,并且一定要有定期的检查。祝大家都拥有一副好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