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讀起來有種雞湯的感覺

哲學家的書或者說哲學書和其它的書籍最大的區別就是某本書通常只是哲學家觀點系統概述的一部分。

當你讀到《人生的智慧》這本書正文第三頁說人的差別有三個方面時,叔本華是以人的性格不變和萬事萬物作為表象為前提,得到人的自身最重要的結論。

這一過度可能你覺得是牽強附會,那是因為你沒有讀到他對人的性格不變和世界是表象的論證,而在這本書裡,這些結論都是直接給出的前提,再以這個結論為前提,自然就得到人的自身是比其他兩點更重要的觀點。

或許在你的認知裡,你認為人的性格怎麼可能不變,所以你可能有這樣的疑惑:你說不變,你倒是給出理由啊?不能你說不變就不變吧。

為什麼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讀起來有種雞湯的感覺

再者,對人在他人心中的印象這一章的第一頁,叔本華的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你沒讀,很容易給人“雞湯”的感覺,因為很多都是觀點的陳述。

曾經我有個朋友(是個語文老師)發朋友圈,說有同事背後議論他,我就拍了這頁的照片給他,他回覆了幾個字:感謝你的雞湯。

總而言之,這本書裡大部分你覺得需要論證的地方,且有違我們常識的地方,如性格不變,道德不變,痛苦與無聊是人生的兩個端點等方面的結論,在其他書籍裡都有嚴格推理的。

況且這本書是叔本華晚年寫的關於獲得幸福的通俗解釋,他大概是已經默認了我們讀過他的主要著作了,所以直接拿出以前書籍的結論作為前提進行論述。

為什麼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讀起來有種雞湯的感覺

一般人直接讀這本書,如果有雞湯的感覺,要麼是自己人生經驗不豐富,無法體會他說的大部分事實,要麼是沒有讀過他的其他著作。

然而,缺乏這兩點並不是你的錯,但如果逢人就說叔本華寫的是雞湯,卻沒有讀過他的代表著作(論充足根據律的四重根和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那就是你的“無知”了。

另外,如果你覺得這兩本書你沒有興趣,而又想體會叔本華在論證觀點方面的魅力,你可以讀讀《叔本華論自由與道德》,嚴謹“通俗”的推理,就算你不認可他的觀點(如道德不變),也會為他的語言和論證清晰性所折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