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有兩位奇女子,我們對其卻知之甚少?

先說第一位,明朝江南名妓薛素素,名薜五,字潤娘,號薛素、素卿,吳人(今蘇州人),生卒年不詳,她約活動於隆慶、萬曆年間。薜素素美麗的容顏,得到許多人的爭寵。‘少遊燕中與五陵年少挾彈出郊,連騎遨遊,觀者如堵。′薜素素詩文、書畫、簫、弈、馬術無所不通,胡應麟《甲乙剩言》稱她“畫尤工蘭竹,下筆迅掃,各具意態。又善馳馬挾彈,能以兩彈先後發,使後彈擊中前彈碎於空中“。薜素素嫁過多人,曾嫁《萬曆野荻編》作者,名士沈德符為妾,後又嫁於吳門豪富。

薜素素脂硯曾被脂硯齋珍藏,該旨硯底刻"萬曆癸酉姑蘇吳萬有造",右上篆"紅顏素心"四字,盒蓋內刻有細暗花紋薛素素肖像,為仇十洲之女仇珠所畫。硯下邊刻隸書小字"脂硯齋所珍之硯其永保″,據此得知《紅樓夢》評論者脂硯齋命名綠起薜素素脂硯。這方脂硯後為瑞方收藏,輾轉被近代收藏家張伯駒重金為吉林省博物館購得。

明清有兩位奇女子,我們對其卻知之甚少?


這幅《蘭竹圖》,為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薛素素畫,橫塗豎抺三二筆,以寫意為主,蘭花竹葉墨撇長捺一筆揮就,正是薛素素早期,構圖簡潔,不事雕琢的畫風

“紅顏彈指老,剎拿芳華″,幾百年過去,美人塵土,薛素素留下她的脂硯,留下她的《蘭竹圖》。《蘭竹圖》上說"坐窗一日幾回看",是薛素素的詩意還是脂硯齋的傷情?而脂硯齋到底是誰?薜素素的脂硯,殘存的舊脂,塵世永遠的秘密。

明清有兩位奇女子,我們對其卻知之甚少?


這摘自《明清字畫欣賞》的才女薜素素,雖其容顏美極不存,但其畫所逸芳香永世。

另一位她是農婦,也被稱為清代第一女詞人。卿者,綃山女子也,世農家。雙卿生有宿慧,聞書聲即喜笑。十餘歲習女紅,異巧。其舅為塾師,鄰其室,聽之悉暗記。賀雙卿十八歲之際由父母做主,嫁給比她大十餘歲的周大旺,其人外貌醜陋,性情粗暴,只零星認得些許常見字。賀雙卿從此開始了她艱難不幸的人生道路,她日日從事勞作,忍受暴夫惡姑的虐待,婚後的家庭不允許她讀書習字,精神上的壓抑更使賀雙卿陷入了苦楚中,一洩於詞,自是深沉悽楚。

明清有兩位奇女子,我們對其卻知之甚少?


在春耕農忙季節裡,賀雙卿除了做家務,也須像男子一般在農田耕作,兼顧點瓜種豆的田間農活和炊黍做飯的廚務,溫順如賀雙卿仍要被呵斥責罵。過量的勞作和婆家的不恤煎熬著賀雙卿的身體和精神,她到周家不久便患瘧疾,丈夫和婆婆見其柔弱更加暴虐,終使雙卿於二十三歲之際,芳華早逝。

"一日,雙卿舂穀,喘,抱杵而立,夫疑其惰,推之,僕臼旁,杵壓於腰,有聲;忍痛起,復舂。……炊粥半而疾作,火烈粥溢,雙卿急,沃之以水,姑大詬,掣其耳環曰:"出!"耳裂環脫,血流及肩,掩之而泣。姑舉杓擬之曰:"哭!"賀雙卿因病休息即遭受丈夫撲打,粥溢一段使人哀其傷也,耳裂之痛難以忍耐,賀雙卿卻並不因此有何怨言,婚後生活成為賀雙卿詞作的重要內容,她在詞中切實記錄了農婦的生存狀態和悽苦情感。這樣的社會存在狀態和家庭狀況反映在賀雙卿的詞作中便呈現出柔婉哀感的風格。

明清有兩位奇女子,我們對其卻知之甚少?


雙卿家貧無筆硯,其詞作多書於花葉之上,故多散軼,最早收錄賀雙卿詩詞的作品是清代文人史震林的《西青散記》,《白雨齋詞話》中也收錄了部分賀雙卿的詞作並附有作者的評論,清光緒年間著名學者徐乃昌重新校刻《小檀欒室匯刻閨秀詞百家》十集一百家一百零七卷,其中卷十為賀雙卿《雪壓軒集》。史震林乃江蘇金壇人,活動於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間,他是賀雙卿夫家佃主張夢覘的好友,嘗與賀雙卿詩詞唱和,故而史震林對賀雙卿的生活親聞目睹,將賀雙卿的日常狀況載入《西青散記》,此書是最早關於賀雙卿的原始記錄。下面是賀雙卿的幾首詞,大家讀來可否別有一番滋味!

暖雨無晴漏幾絲,牧童斜插嫩花枝。小田新麥上場時。汲水種瓜偏怒早,忍煙炊黍又嗔遲。日常酸透軟腰肢。

碧盡遙天,但暮霞散綺,碎剪紅鮮。聽時愁近,望時怕遠;孤鴻一個,去向誰邊?素霜已冷蘆花渚,更休倩,鷗鷺相連。暗自眠。鳳凰縱好,寧是姻緣?

自笑懨懨,費半晌春忙,去省花尖。玉容憔悴,知為誰添?病來分與花嫌。正臘衣催洗,春波冷,素腕愁沾。硬東風,枉寒香一度,新月纖纖

賀雙卿的詞真實反映了農家生活,她痛苦的遭遇和寫作的純粹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其詞題材單純卻極具深度,短短一首詞中,賀雙卿無故典陳詞,也無麗藻修飾,而田家本色,其美其苦,盡顯詞中。

明清有兩位奇女子,我們對其卻知之甚少?


兩位奇女子可謂命運皆殊,但她們的"巾幗之才″人們將不會忘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