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美術中的“異類”——談《第九區》中人物與環境造型的創新

說起《第九區》不得不提一下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布洛姆坎普還不滿三十歲之前,他只是南非的一名廣告導演,業餘時間拍一些科幻小短片,雖然反響不大,卻引起了大導演彼得·傑克遜的賞識。本來想讓他擔當《光暈》的導演,但沒想到製片方撤資,可能是覺得有些抱歉。2009年,傑克遜自己掏了三千萬美元,讓布洛姆坎普不限題材的隨便拍,布洛姆坎普將自己2006年拍攝的一部六分鐘的短片《約翰內斯堡的外星人》加以擴展、延伸,就成了《第九區》。

電影美術中的“異類”——談《第九區》中人物與環境造型的創新

《第九區》講述的是,人類收留了停留在約翰內斯堡上空的外星人並且將他們安置在了一個叫做“第九區”的地方,但是種族及生活方式的差異讓外星人與人類產生了衝突,主角維庫斯負責“遷移”外星人,但是在一次外出工作中無意被外星人研製的黑色液體感染並逐步變異為這些外圼種族,雖然成功幫助一對兒外星人成功逃離地球,但是自己卻在日復一日的變異種受盡各種折磨。

電影美術中的“異類”——談《第九區》中人物與環境造型的創新

《第九區》的氣質非常獨特,是科幻電影的一朵”奇葩”,它不僅在劇情設定上推陳出新,其別出心裁的電影美術更是讓觀者“匪夷所思”。電影美術是主要為片中造型而進行設計與加工的一種美術創作,作為整部電影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電影美術的任務不僅包括環凌造型、人物造型,還有鏡頭畫面設計,該片電影美術師無論是從環境造型還是人物造型方面,都拿揑得極具'‘異類”。我們一起來談談這部“異類科幻片”的“異類”環境造型與人物造型。

電影美術中的“異類”——談《第九區》中人物與環境造型的創新


“異類”的環境造型

(—)“異類”的場景設定

縱觀以前的科幻電影,場景選擇不是在紙醉金迷的繁華都市,就是在一望無垠的外族星球,而《第九區》卻發生在南非約翰內斯堡的貧民區。場景造型是人物性恪在水面上的“倒影”,比如說外星種族住所的內部雜亂無章的電腦以及各種機械零件、橫七豎八依附在其中的電線,從側面反映山主角在異化過程中反覆無常的性格特徵和變幻莫測的心理活動。

電影美術中的“異類”——談《第九區》中人物與環境造型的創新

說是貧民區,其實從外景中的近景來看影片中展示的要比真實環境中的貧民區更加髒、亂、差,但是從遠景來看整個“第九區”的房屋佈局卻排列的桕當整齊,整體上看並不影響觀影的視覺感受,這主要得益於電影美術師對各種破屋、雜物在色彩把握上的獨到性以及外星人造型對觀者的強大心理及生理反應。

電影美術中的“異類”——談《第九區》中人物與環境造型的創新

這些外星種族雖然被人類收容,但是人類還是把它們隔離到“第九區”,這無疑是嚴重的種族隔離制度,事實丄,在大約半世紀之前,南非政府曾經規劃過一個叫做“第六區”的種族隔離區,因此從中反映出的深意不言而喻,這是本片的“異類”之一。

電影美術中的“異類”——談《第九區》中人物與環境造型的創新

(二) “異類”的道具設定


片中的道具有很多,在這裡我們只分析主角使用的外星武器的美術設定。


1、 結構

從結構上看,槍身的基本是稍微壓縮的“X”形,全長約40釐米,其''異類”之處在於槍頭不僅分為上下兩部分,兩部分的間距也有10釐米左右,而且上面的槍管呈黑色,近看似螺旋狀,遠觀又像鋸齒狀;下面的槍管呈白色,直徑大槪是上面的2倍。

電影美術中的“異類”——談《第九區》中人物與環境造型的創新

2、 顏色

從顏色上看,黑、白、橙的搭配肯定是要與電影的整體基調相一致。這種一致性不僅包括它與外星人母艦的整體基調,而且還有與外星機甲的整體基調,與外星“大蝦”的整體基調。

電影美術中的“異類”——談《第九區》中人物與環境造型的創新

(三) 後動和攻擊方式

從啟動方式上看,此槍需要外裡種族的DNA才能識別並啟動。從攻擊方式看,上面的槍管可以發出閃電狀的藍色攻擊鏈,下面的槍管發出的是如氣流一般的強大攻擊波。


電影美術中的“異類”——談《第九區》中人物與環境造型的創新

二、“異類”的人物造型

影片中外星種族的設定實際上就是把一些甲殼動物的設計元素加在了人體骨骼上,觀眾習慣把它們稱作“大蝦”。比如,克里斯托弗,和所有“大蝦”一樣,腦袋頂部有一長一短兩對兒像蝦一樣的觸鬚,從頭部到背部表面覆蓋著像蝦一樣的層層壓疊的甲殼,它們的眼眶很寬,瞳孔很大,是一般成年人類瞳孔的二到四倍,因此這些“大蝦”們的視野要比人類的開闊很多,他們眼睛是整個出演部分的關鍵。

電影美術中的“異類”——談《第九區》中人物與環境造型的創新

據悉,大蝦的樣子得益於尼爾的靈感來源—— 《小群體》這本書。裡面有大量小蟲子、幼蟲、寄生蟲和蜘蛛的圖片。製作團隊因此致電作者希望他能提洪更多的圖片,這樣他們可以把“大蝦”做得更加真實,更貼近真正的蟲子。影片視覺總監傑姆斯說:

“如果你去看巨型蟲,你會發現我們將它的顏色運用到了大蝦身上,我們也採集了蚱蜢的顏色。”

電影美術中的“異類”——談《第九區》中人物與環境造型的創新

除了大蝦的大概外形,傑姆斯對幹大蝦的面部也作出了一些改變,他讓這些大蝦比之前的殼更多一些,皮膚更少一些,這樣的話看起來便更像蟲類。“大蝦”擁有地球上直立動物的骨骼,但是也擁有外星人的器官和肢體,在對大蝦進行模擬後,製作団隊完成了大蝦四肢的微型觸角和毛髮,而他們的面部骨骼則是基於人類的面部肌肉完成的。這樣整団隊又進一步充實了2D的概念,並且立馬得到了導演的認可,最終成功塑造了影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外形大蝦”。


電影美術中的“異類”——談《第九區》中人物與環境造型的創新

寫在最後

在科幻類電影的發展進程中,我們應該深入探索具有我國本丄特色的電影美術,從中提取具有我國文化特徵的設計元素。無論在哪段時期,新的外星題材電影上映總是能引起人們的品頭論足,人類的想象力也總是無窮無盡的。


展望新的時代,希望我國也能有更加“異類”的外星題材電影問世,同時具有更加里程碑式的意義,這樣才能逐步提高此類電影的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電影在國際市場丄的良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