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管家”和“千里眼”,開普雲讓政務網站惠及千家萬戶

“大管家”和“千里眼”,開普雲讓政務網站惠及千家萬戶

撰文|夏一哲

易用性一直是政務網站痛點:眾多政務網站“各自為政”,在新媒體平臺一擁而上,缺乏統一協調和管理;為便民而設立的線上政務往往讓用戶“手足無措”。

除了易用性外,黑客還威脅著政務網站:攻擊篡改網頁,為賭博等非法頁面引導流量,黑客常常把缺乏專業人員和技術的政府網站變作“搖錢樹”。

技術相對滯後、資金投入有限的政務網站,亟需專業管家和安保“救場”。開普雲(688228.SH)就是隨著政務需求崛起的服務商之一。經過二十年的發展,開普雲已經為1500餘家黨政機關客戶提供服務。

開普雲圍繞政務需求“貼身短打”,新開闢的大數據平臺業務逐漸成長為第一大業務。然而,政務客戶數量和市場規模有限,新增客戶數量不斷減少,業績增長前景已不樂觀。將科創板募資悉數投入研發的開普雲,將如何滿足新政務需求,推動新一輪增長?

政務網站“職業管家”

政務網站易用性提升一直飽受內部和外部雙重因素的拖累。

各地、各級政府信息化和數字化工作進展程度不一,不同級別、不同系統內各部門機關雖然都有內部政務系統,但是分屬不同服務商,數據互通在技術上很難實現,形成“各自為政”的狀態。

從外部看,官方網站已經成為各級政府的標配。它們也積極擁抱微博、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但是渠道的內容和功能卻無法協調配合,呈散兵遊勇之狀。

對內提升系統的易用性和效率,對外實現線上政務對線下服務的補充甚至替代,整合現有平臺,消滅“信息孤島”,已成必然趨勢。在政務網站集約化需求的推動下,“職業管家”開普雲得以施展拳腳。

對已有平臺進行集約化改造,首要難題就是數據格式的統一。政府各部門原有的內部系統技術體系、數據標準、表單文檔格式往往各不相同,形成“信息孤島”和“數據煙囪”。

在線政務服務最為基礎的文檔處理和數據處理應用,往往就是相互割裂的應用系統。前者操作簡單,通過電子印章等技術可以實現憑證留痕,卻缺乏數據邏輯處理功能;後者儘管有完備的數據管理功能,卻無法實現憑證留痕和歸檔。

針對這一痛點,開普雲研發出基於智能文檔的信息交換專利技術,打通文檔應用和數據應用。利用基於XML版式的文檔描述語言,開普雲公司智能文檔(IDF)分為表現層、邏輯層、安全層、數據層,對應實現紙面表單樣式仿真、數據校驗計算、授權加密和數據交換,整合了原本孤立的兩大系統。

基於類似的整合思路,開普雲研發出多源異構數據交匯技術,實現對原有政務內外網B/S架構應用系統的整合:這些應用系統原本接口眾多,甚至因為時間久遠,部分原開發廠商已經“失聯”。該技術能夠實現數據的快速採集並統一匯聚至新平臺,打通了數據在異構平臺之間的流轉通道,從而大幅降低系統數據採集難度。

技術加持之下,開普雲構建了互聯網智慧門戶和政務服務平臺結合的產品矩陣,在政務市場無往不利。前者主要實現宣發功能,實現全媒體數字內容採集、編輯、儲存、檢索和發佈等功能;後者則打通後臺,實現部門內部的信息共享,為終端用戶提供線上政務服務。

從2016年到2018年,開普雲已經為1500餘家黨政機關客戶提供服務,其中包括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黨和國家機構,還有20%左右的省級政府、國務院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北京市、海南省、四川省、湖南省、安徽省的省級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均出自開普雲之手。

與此同時,開普雲也在積極拓展互聯網內容服務平臺的客戶群。雖然目前金融和媒體領域客戶依然比較少,但是開普雲已經承擔中國石油、中國廣核、神華集團等大型央企的智慧門戶項目,實現對微軟、甲骨文和IBM等國際巨頭類似業務的國產替代。

憑藉技術領先和業務成功,開普雲逐漸成為行業代表。國家標準《XML在電子政務中的應用指南(GB/Z 19669-2005)》的制定、國務院辦公廳《政府網站發展指引(國辦發〔2017〕47號)》的課題研究,都出現了開普雲的身影。

近兩年,各種媒體呈現多功能一體化趨勢,國內主流媒體開始利用互聯網這一載體,將傳統媒體資源進行整合,打造新型媒體。開普雲因勢而變,推出融媒體平臺,為黨政機關、媒體單位提供多渠道統一的全媒體服務。

“大管家”和“千里眼”,开普云让政务网站惠及千家万户

2016-2019H1開普雲主營業務構成

通過技術迭代和豐富產品線,互聯網內容服務平臺相關產品成為開普雲營收的最大來源。從2016年到2018年,該業務營收佔比一直在60%以上。

“千里眼”監測護航網站安全

除“管家”外,政務網站還需要“安保支持”。

政務網站技術相對滯後、資金投入有限的弱點與身份權威、流量穩定的優勢形成反差,猶如“稚子抱金行於鬧市”,成為黑客眼中的“肉雞”。

為了“鞏固防線”,有關部門出臺了以《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條例》、《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為代表的法規、政策,具體案件也開始採取“一案雙查”:既要追查黑客等利益團體的違法犯罪行為,也要追究相關部門在網絡安全和網站管理上的失察。

2019年,某地直屬機關工委的網站被黑客篡改,致使搜索網站自動跳轉到賭博平臺,成為賭博網站的“迎客松”。當地網安部門針對該部門未落實等級保護技術措施的失職行為,處以該門戶網站停機整頓一個月的行政處罰。

防範攻擊,首先需要異常監測。大數據技術中的爬蟲,能夠短時間內採集海量數據,讓實時自動監測成為可能。開普雲的大數據服務,目前主要滿足監測需求。

開普雲構建了異地多點多線路的分佈式爬蟲採集集群,能夠對全國2萬政府網站首頁及400萬網站欄目進行從5分鐘到24小時不等的數據採集。採集的頻率、深度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進行調整,從而實現定製化服務。

大數據技術還可以提供內容核對的應用支持:政府網站內容多為人工編輯,錯謬雖在所難免,但網站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卻繫於正誤之間。開普雲大數據服務的實時計算集群可以對網頁錯別字、敏感詞、隱私信息等項目實時監測,查找、反饋錯誤。

數據的採集和計算,又可以反哺機器學習,豐富開普雲大數據服務的語料庫。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和深度學習,開普雲大數據服務平臺能夠對採集到的網頁內容增量學習,發現新詞語或新搭配,完善平衡語料庫。

經過在數據採集、計算和機器學習領域的長期積累,開普雲大數據服務平臺已經積累超過200億條有效網頁鏈接、收錄30億篇有效文章索引、存儲近500TB數據規模,逐漸形成規模壁壘。

從數據採集、計算到存取,開普雲大數據服務平臺形成功能閉環,語料庫的豐富度和準確度不斷提升,已經能夠實現對每天新增約5000萬網頁的錯別字、敏感詞、暗鏈、廣告等項目進行監測,日讀寫次數過億。

開普雲還進一步推出雲搜索服務,重點強調人名、地名、機構名、會議、政策等專有名詞的檢索,專門服務於政務搜索需求。

在大數據的支撐下,開普雲相關業務實現較快增長,2019年上半年營收佔比提升至41.52%,成為第一大營收來源。

不過,無論是互聯網內容服務平臺服務,還是大數據平臺服務,開普雲的主要客戶均為政務機關或政務新媒體,較為單一。大數據服務雖然是開普雲重點拓展的新賽道,新增客戶數量卻呈逐年下滑的趨勢,收入增速也從2017年的75.74%降低至2018年的28.81%,拓展業務新應用領域已刻不容緩。

“大管家”和“千里眼”,开普云让政务网站惠及千家万户

2016-2019H1開普雲大數據服務業務新增客戶數量

通過科創板上市募資,開普雲將同時推動互聯網內容服務平臺和大數據服務平臺的升級建設,此外也將投入7377萬元戶升級研發中心,希望彌補目前體量較小、競爭力較弱的短板。

中國信通院的數據顯示,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在2020年達到586億元,市場規模增速將保持在30%以上,潛力無限。開普雲的技術研發已有清晰規劃,其大數據平臺將由文字監測拓展至圖片、音頻和視頻,同時將開闢政務智能問答、地方政府媒體影響力分析等新業務。

圍繞政務需求“貼身短打”的開普雲,已經彰顯出“咬定青山不放鬆”繼續深挖G端需求的決心。作為更貼心的管家、更具洞察力的千里眼,開普雲將成為搭建數字中國的磚石,讓數字政務惠及千家萬戶。

財富趨勢加料新科技:人工智能賦能券商 通達信爭奪股民

何必為國際標準“削足適履”?中國電研為國貨出海正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