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控疫情清明節不祭祖可以嗎?

我也有話說123


個人認為,為了防控工作有序進行,可以的,大家完全可以在家祭拜先人,特殊時期,孝心在就行,我想先人們地下有靈也會希望我們後代平安!


濤哥探美食


清明是中華民族紀念祖先的傳統節日,清明時節掃墓,祭拜,為已逝去的親人,祖先送上鮮花,送上自己的思念和祝福。

近些年來清明節也成了一個重要的節日。

掃墓也成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追悼英烈的愛國之情的表現。

今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這個特殊的日子,要不要祭掃呢?

我認為是可以的,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人沒有外出打工,這樣方便祭掃,做好防護,按照規定進行祭掃,家裡出個代表最好,不要人多,特事特辦。

沒有在家的人也就不要再回家祭掃了,奔波勞累,耽誤時間,又趕上疫情,有可能交通不便。特殊時期用特殊辦法紀念吧。

心裡有祖先不祭掃也是愛

在就是最初清明節的意思是冬去春來,大地經過一個冬天的冰凍,解化了,人們會去查看一下墳墓有沒有塌陷,鼠洞之類。也會填上新土,除去雜草。

這樣的話其實可以抽空或者委託家裡其它親人做,如果需要祭品,上香之類的,可以在目前所在地安全的地方朝著故鄉祭拜,這也是種特殊時期的特殊方法。

在就是通過古詩,古文我們也能瞭解古人也有不能回鄉祭祖的情況,他們也會當日朝著故鄉的方向作揖,磕頭,祈福。

所以不祭祖不現實,祭祖的方法很多,用個合理的,合法的方式來紀念親人先祖吧。


大漠布魯斯


防控疫情與清明祭祖,如何正確處理?我想總的原則應該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如果到了4月5日清明節,或在此前,官方權威媒體宣佈,全國已取得抗擊疫情的徹底勝利,那麼,完全可以跟往年一樣,進行正常清明祭祖活動,但也應該錯峰,避免扎堆。

如果在清明前,防控疫情工作尚未結束,那麼,可以根據自己所居住地的疫情防控等級情況,以及當地政府作出的相關要求和規定,確定各自的清明祭祖時間和方式,儘量不搞聚餐等活動。

如果在清明前後,個別少數地方疫情依然嚴重或較為嚴重,那麼,清明祭祖活動應該向後退遲。或者改變上墳祭掃的方式,直接在家裡舉行一個簡單易行的祭祖活動即可。一切還得服從抗擊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大局。

總之,在防控疫情與清明祭祖問題上作權衡時,我們必須以國家利益為重,以人民生命安全為重,必須把把防控疫情作為頭等大事,作為我們每個公民應有的自覺。


玉堂行佛人


因為疫情,不是清明節不去祭祖,而是採用不同的方式。

各地清明祭祖的方式不同,但大部分都是家人或家族人聚集一起到墳地拜祭,但今年我們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疫情”,我們採用“不聚集,不燒紙,不一定非到現場”等不同方式。

比如在家給故去的先人,寫一封信,說說我們遇到的疫情,說說我們對他們的思念,告訴他們以後的日子我們會更好的,更健康的生活打算等。然後我們面對故去的親人,把信燒掉。這樣我們心裡得到撫慰。如果在天真的有靈,先人也會幫著我們,他們看到我們對待疫情的態度,心裡會更加放心和安詳。

寫不下去了,淚迷糊了雙眼……。

疫情快點結束吧!



覺心悅境


我覺得可以,但是還要看每個人自己的情況而定,如果是在大城市裡要集中前往墓地去掃墓就會出現人潮洶湧的狀況發生,那我則建議可以在疫情穩定之後再去掃墓,先做好疫情的防範為根本。

如果是在農村,墓地距離村子裡的距離不太遠,而且村子本身的防範措施就很嚴格,也沒有外人進入,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村民去上墳也不會出現大城市裡人流交織。村支書也可以做好相應的安排,不如在清明節前一週就開始,每天安排多少戶人家上山去掃墓,這樣也可以把人群進行有效的控制分流,以避免人員扎堆在一起的情況發生。


愛吃桃子的狐狸


雖然疫情嚴重,全國仍在積極抗疫,但是清明節祭祖和憑弔逝去的親人們,是中國傳統美德和重要禮儀,更是緬懷先烈銘記歷史的最好教育形式,所以,我認為抗疫和祭奠儀式並不衝突,但需要改變以往親臨墓園、烈士陵園等處所的方式,可以在網上祭奠憑弔,現在大多數墓園、陵園管理都開展了網上掃墓的形式,可以為被懷念的先人、逝者、烈士們獻花🌸、點蠟燭🕯️、點歌、寫懷念的文章和詩詞,表達自己的深深懷念的感情,也可以在家裡設個小桌,奉上逝者的照片、牌位,燃柱香,擺上酒水貢品,行叩首鞠躬禮成之儀。特別是在農村、山區,堅決不要去幹枯的林木草地茂盛之處燒紙,以免引發火災,當前抗疫形勢嚴峻,包括消防官兵都在艱苦的抗疫一線,再引發火災對消防官兵來說就是往火裡又添了一把鹽啊。如果在抗疫期間,我們自己不能投身其中到一線去做那個逆行者,那就踏實宅家,把奠儀之事舉辦的既有意義又文明適宜,這就是我們對國家對社會的最大支持和貢獻。待疫情警報解除了,抽了時間去墓園陵園看看長眠的親人,也是可以的。


小罐子啊


為防控疫情清明節不祭祖可以嗎?

我認為防控疫情與清明祭祖並不矛盾,疫情期間也應該祭祖,一是為了緬懷前輩,而是追思感恩,三是穩固家族。

祭祖是一種儀式。

平時都是家裡人一起上墳祭奠,燒幾刀紙,放盤鞭炮,磕幾個頭,表示後代子孫來此跪拜謝恩了。

現在非常時期,有幾種祭奠方式:

一是在家,可以請幾根香,在清明節焚香禱告,表達追思感恩。

二是在曠野路口,燒幾刀紙,表達追思懷遠。

三是讓家中其他人代勞。

或者其他方式,比如有朋友都是在家祭祖,父親去世後,家裡八仙桌上放著父親的遺像,每到清明、十月一等特別日子,都會在父親遺像前,焚香禱告,然後開一瓶酒,給父親倒上三盅酒。


子木老師講語文


我認為是可以的。因為現在疫情防控的形勢依然比較嚴峻,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為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非常時期是可以簡化或暫停一些傳統活動的。


事實上,我們進行祭祖活動,一方面是為了緬懷先人,追根溯源,另一方面也是祈求先人的庇護,保佑後人平安健康幸福。所以,在特殊情況下,特別是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暫時的取消這樣的活動,是非常必要的。說句迷信的話,就算祖先有靈,他們也會理解不會見怪的。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緬懷先人,祭奠祖先,有很多種方式,也不一定非要扎堆聚集或者非得外出到墓地去祭拜,我們不是時常有一句話嘛:只要心裡有就可以了。很多時候,我們做的事情都是給後人看的,是為了教育他們不要忘本,你說你就是再虔誠再孝順,祖先也感覺不到的。所謂斯人已去矣!


現在好多地方都開展了網上祭奠活動,我覺得挺好的,通過網絡,也可以送花,也可以表達思念,有些還可以留言,真的不錯。有條件的我倒建議可以做一個網上祭奠平臺,有圖有聲音,大家可以追思可以緬懷,也可以發表感言,而且還能長久保存,這樣一年一年的傳下去,真的很有意義呢。


心底映雙紅


關於清明節祭祖的話題,我的認識有以下幾點:

一,清明節祭祖的目的

清明節祭祖是中華民族"孝"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祭祖的目的是讓後人不忘祖先對後人的哺育之恩,繼承和弘揚祖先留給我們的優良作風。

二,有關清明節祭祖的形式

清明節祭祖是中國人幾千年形成的"民俗”,祭祀的形式多是清明節這天給祖墳添新土,清理墳塋墓地衛生,擺上貢品,燒紙錢,祭拜。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祭祀形式也在變化,此如為了防止火災和汙染,原來的燒紙錢,很多人換成了鮮花,原來的叩頭變成了鞠躬,這些都是社會的進步。總之,我認為祭祖是一種不忘先人的心情表達,心誠是主要的,儀式是次要的,在今天疫情嚴重的形勢下,也大可不必非到祖塋墓地不行,在路口,在家裡祭祖也是可以的。

三,厚養薄葬是對祖先的最好慰籍

後人不忘先輩的養育之恩,重要的是身體力行,父母在世的時候,多陪伴,誠心孝順,這才是正道。父母在時沒很好的盡孝,等死後盡孝,就是祭祀的多麼隆重心中也會有愧。對父母盡孝順了,若我們祖先地下有知也會高興的。



本昌談歷史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2020年註定是個載入史冊的一年。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因為疫情,我們從春節戰鬥至今,一轉眼就快到了清明節。很多地方已相應的出臺的清明節不去公墓祭祖等大型群聚的活動,鼓勵採取文明網上祭奠。

清明節既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之一,國家也規定的法定假日,人們都會回到自己的家鄉掃墓祭祖,寄託對逝者的思念之情。

但是,當下正是疫情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我國集全國人民的努力,國內疫情控制一片向好,國外形勢卻非常嚴峻,世衛組織已定為“全球大流行病”。按照以前清明節的習俗,除了掃墓祭奠祖先以外,人們也會趁著清明節小長假踏青或者是和三五好友相聚。眼看著距離清明節將近,今年的清明節肯定會受到疫情的疫情的影響有所改變。

今年的清明節小長假可能會取消。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企業才有序復工,大多數地區的學生在家裡繼續上網課。不少省市4月初可能計劃復工復課,所以今年清明節時,很有可能會是復工和復學的高峰期,由於很多人在春節後一直處於休息狀態,所以在清明節到來時,並不會像往年休息而是繼續務工或上學。

掃墓祭祖方式發生改變。在以前人們在清明節時都會燒紙幣來寄託對逝者的思念。由於疫情影響,我們應更加提倡文明祭祖,不群聚,以“雲”網絡祭祖的新方式,寄託對逝者的思念。

踏青和聚會會減少。為了保護自身的健康安全,絕不能讓努力付之東流。在清明節期間,堅決不踏青聚會,即便是疫情已經得到全面控制,相信大多數人的覺悟減少踏青和聚會等。

等疫情過後,一個春天也不會少。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