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新冠肺炎病例是如何確診的?為你揭祕一條隱形“戰線”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許多市民每天早上睜眼第一件事就是看衡陽日報、衡陽晚報微信的疫情速報,一個個數字牽動著大家的心。日前,衡陽48例確診患者全部康復出院。那麼,這些數據是如何產生的?換句話說,這些新冠肺炎病例是如何確診的呢?

30餘人團隊24小時連軸轉

完成1200餘份樣本檢測

每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的確診,都需要依據實驗室的核酸檢測結果。病例樣本核酸檢測呈陽性即為確診病例。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疑似病例的呼吸道樣本從全市各大醫院源源不斷地被送至衡陽市疾控中心實驗室。為此,實驗室負責新冠病毒檢測的人員也從10餘名增至30餘名,他們實行四班倒,全天24小時不間斷工作。只要有標本送到,立馬投入檢測,確保第一時間出檢測結果,分秒都不耽擱。

衡陽新冠肺炎病例是如何確診的?為你揭秘一條隱形“戰線”

▲在市疾控中心PCR實驗室,樓萍(右一)在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的實驗室檢測

這是一條隱形的“戰線”,疾控中心檢測人員面對的是看不見的“敵人”。

衡陽新冠肺炎病例是如何確診的?為你揭秘一條隱形“戰線”

▲樓萍(左)拉上防護服的拉鍊

與病毒直接接觸是一項非常危險的事情,因此,檢測人員必須全副武裝——戴上口罩、護目鏡、換上工作帽和防護服再進入實驗室。審核樣本、核酸提取、樣本滅活、配製試劑……通常而言,每一例樣本的檢測需要花費4—6個小時,包括結果的判定,數據的分析和報告。

衡陽新冠肺炎病例是如何確診的?為你揭秘一條隱形“戰線”

▲樓萍在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的實驗室檢測

“為了不浪費防護服,進實驗室前我們都不敢喝水。”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副主任技師樓萍告訴記者,全封閉的實驗室裡密不透風,檢測人員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待在裡面溼熱難忍,一個實驗做下來至少是4個小時以上,有時候甚至要在實驗室待上6個小時且不吃不喝,一個班下來人已累癱。

截至目前,市疾控中心已完成1200餘份樣本的檢測。

檢測出我市首個確診病例

市疾控中心檢驗師周奇文參與了衡陽首批疑似病例樣本的檢驗工作。

“新冠病毒雖然之前沒遇到過,但檢測流程和以往其他病毒相似。”周奇文告訴記者,在檢測出樣本為陰性時,他們也常常擔憂,會不會是因為自己檢測環節中存在紕漏?“在首次檢出陽性之前的陰性樣本我們會再做一次檢測,就怕絲毫的誤差而影響了整座城市的疫情防控。”

衡陽新冠肺炎病例是如何確診的?為你揭秘一條隱形“戰線”

▲疾控人員轉運樣本

1月22日中午,周奇文和同事對一個病例樣本進行檢測。經病毒核酸提取、反應試劑配製、反應程序設定、熒光定量PCR檢測等步驟,數個小時後,實驗室電腦上出現了橫向往上的曲線,新冠核酸檢測呈陽性。

衡陽新冠肺炎病例是如何確診的?為你揭秘一條隱形“戰線”

▲對核酸檢測的樣本進行檢測和結果確認

​在經過湖南省疾控中心複核後,1月24日,衡陽首例新冠肺炎病例被確診。

疫情網絡報告系統覆蓋全市283家醫療機構

除了對患者的確診,市疾控中心還擔負著疫情的監測分析、疑似病例的篩查、密切接觸人群的追蹤等工作。

衡陽新冠肺炎病例是如何確診的?為你揭秘一條隱形“戰線”

▲羅強(左)堅守在抗擊疫情的防控一線

市疾控中心構建的疫情網絡報告系統覆蓋全市283家醫療機構,醫院一旦發現可疑病例將立馬上報。

“每一位確診病例的交通出行路線是怎樣,包括車次、座位號等,以及他們去過的任何地方,接觸了哪些人,這都是我們要調查清楚的。”市疾控中心疫情管控信息組組長羅強告訴記者,收到的每一份上報的病例,他們都會前往現場收取病患樣本,並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衡陽新冠肺炎病例是如何確診的?為你揭秘一條隱形“戰線”

▲疾控人員開展外環境檢測

截至2月26日,他們收集上報了上萬條精準疫情信息、編寫了26篇疫情簡析、撰寫了6篇疫情分析報告,利用桌面推演進行了4次疫情風險評估。他們還指導協助縣(市)區疾控中心,第一時間對各類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隔離處置、採樣檢測、密切接觸者的管理等疫情處置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