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以前中國畫只有人物畫,魏晉時代醞釀出了山水畫

『中國山水畫』是以山川自然景色為主要描繪對象的畫種,萌芽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宋以後一直被視為最具中國特色的畫科。

魏晉以前中國畫只有人物畫,魏晉時代醞釀出了山水畫

東晉 顧愷之 洛神賦圖(宋摹本)

山水畫的誕生除了需要人本意識的迴歸外,還需要一種自覺,即把『山水』作為獨立的審美對象來看待。在中國繪畫史上,人物畫是最早發生的繪畫形態,也是魏晉南北朝之前唯一存在的繪畫形態。究其原因,在儒家正統思想的影響下,人物畫可以起到『教化』作用並具備『勸誡』功能,帶有很強的政治輔助性。

魏晉以前中國畫只有人物畫,魏晉時代醞釀出了山水畫

東晉 顧愷之 洛神賦圖(宋摹本)

魏晉之前,即便有山水圖示,也多是以實用的地圖形式呈現,又或是作為人物畫的簡單配景。在儒家傳統思想中,『自然』還被賦予『比德』的社會功用。而到了魏晉時期,雖然人物畫依舊佔據主流地位,但是在玄學思想的影響下,山水畫的功用性不斷降低,自然之美也不再被賦予『比德』的道德教化功能。

魏晉以前中國畫只有人物畫,魏晉時代醞釀出了山水畫

東晉 顧愷之 洛神賦圖(宋摹本)

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自然,開始正視山水本身具有的美與韻味,把它當作一種獨立的審美對象,而不是其他事物的附庸品。而當人們以純粹的審美目的來看待自然山水時,中國山水畫的誕生便近在咫尺了。

魏晉以前中國畫只有人物畫,魏晉時代醞釀出了山水畫

隋 展子虔 遊春圖 80cmx43cm 故宮博物院藏

所以說,山水畫的形成其實是『山水自覺』的開始,其核心是『人』的自覺,即人對自身生命之美的追求。人本意識覺醒的文人士大夫們不斷迴歸自然,尋求生命的本質,並且通過文學、藝術等形式進行情感表達和本體認同。東晉畫家顧愷之在人物畫《洛神賦圖》中已經將山石、樹木、雲水等元素以比較具象的手法生動地表現出來,又在之後的《畫雲臺山記》中加大了山水的比重,從而使此作品成為中國山水畫的肇端。

魏晉以前中國畫只有人物畫,魏晉時代醞釀出了山水畫

五代 董源 瀟湘圖 141.4cmx50cm 故宮博物院藏

魏晉以前中國畫只有人物畫,魏晉時代醞釀出了山水畫

南宋 米友仁 雲山墨戲圖 195.8cmx21.4cm 故宮博物院藏

除此之外,魏晉時期關於山水畫的理論著作也已經問世,如宗炳的《畫山水序》即是我國最早探討山水畫的論作;而稍晚的、由王微創作的《敘畫》,則在理論上更為完備和周全,為山水畫及相關繪畫形式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魏晉以前中國畫只有人物畫,魏晉時代醞釀出了山水畫

北宋 郭熙 窠石平遠圖 167.7cm×120.8 故宮博物院藏

山水部分比重的加大及山水畫論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畫創作的自覺。自然山水作為獨立審美對象進入文人士子的審美意識,並自覺地對其進行藝術探索與藝術創作,標誌著山水畫在魏晉時期已經萌芽和發展。

內容整編自:耿明昭《中國山水畫之濫觴及其美學積澱》,《榮寶齋》2019年8月刊 。感謝《榮寶齋》及作者提供資料,如有疑問請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