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以前中国画只有人物画,魏晋时代酝酿出了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色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画种,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宋以后一直被视为最具中国特色的画科。

魏晋以前中国画只有人物画,魏晋时代酝酿出了山水画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宋摹本)

山水画的诞生除了需要人本意识的回归外,还需要一种自觉,即把『山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来看待。在中国绘画史上,人物画是最早发生的绘画形态,也是魏晋南北朝之前唯一存在的绘画形态。究其原因,在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下,人物画可以起到『教化』作用并具备『劝诫』功能,带有很强的政治辅助性。

魏晋以前中国画只有人物画,魏晋时代酝酿出了山水画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宋摹本)

魏晋之前,即便有山水图示,也多是以实用的地图形式呈现,又或是作为人物画的简单配景。在儒家传统思想中,『自然』还被赋予『比德』的社会功用。而到了魏晋时期,虽然人物画依旧占据主流地位,但是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下,山水画的功用性不断降低,自然之美也不再被赋予『比德』的道德教化功能。

魏晋以前中国画只有人物画,魏晋时代酝酿出了山水画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宋摹本)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然,开始正视山水本身具有的美与韵味,把它当作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而不是其他事物的附庸品。而当人们以纯粹的审美目的来看待自然山水时,中国山水画的诞生便近在咫尺了。

魏晋以前中国画只有人物画,魏晋时代酝酿出了山水画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80cmx43cm 故宫博物院藏

所以说,山水画的形成其实是『山水自觉』的开始,其核心是『人』的自觉,即人对自身生命之美的追求。人本意识觉醒的文人士大夫们不断回归自然,寻求生命的本质,并且通过文学、艺术等形式进行情感表达和本体认同。东晋画家顾恺之在人物画《洛神赋图》中已经将山石、树木、云水等元素以比较具象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又在之后的《画云台山记》中加大了山水的比重,从而使此作品成为中国山水画的肇端。

魏晋以前中国画只有人物画,魏晋时代酝酿出了山水画

五代 董源 潇湘图 141.4cmx50cm 故宫博物院藏

魏晋以前中国画只有人物画,魏晋时代酝酿出了山水画

南宋 米友仁 云山墨戏图 195.8cmx21.4cm 故宫博物院藏

除此之外,魏晋时期关于山水画的理论著作也已经问世,如宗炳的《画山水序》即是我国最早探讨山水画的论作;而稍晚的、由王微创作的《叙画》,则在理论上更为完备和周全,为山水画及相关绘画形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魏晋以前中国画只有人物画,魏晋时代酝酿出了山水画

北宋 郭熙 窠石平远图 167.7cm×120.8 故宫博物院藏

山水部分比重的加大及山水画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创作的自觉。自然山水作为独立审美对象进入文人士子的审美意识,并自觉地对其进行艺术探索与艺术创作,标志着山水画在魏晋时期已经萌芽和发展。

内容整编自:耿明昭《中国山水画之滥觞及其美学积淀》,《荣宝斋》2019年8月刊 。感谢《荣宝斋》及作者提供资料,如有疑问请私信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