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變式增長(連載10)——低成本運營5大方法

雷軍談低成本運營。

雷軍曾總結了5個低成本運營的辦法:


裂變式增長(連載10)——低成本運營5大方法


1、建立全員成本意識,老闆要以身作則.

A.成本意識要從公司創建開始建立。在互聯網泡沫時期,資金成本比較低,創業公司比較容易就融到了錢,有些創業者就開始“豪華型”創業。

這類創業者沒有過苦日子的經歷,以為未來會一帆風順,就開始大把燒錢,租用奢侈的辦公室、舉辦鋪張的會議、亂砸市場費用等等。一旦遇到困難,或者市場環境發生劇烈變化,這類的公司很容易就倒閉了。所以,如果創業者平時沒有養成成本意識,等到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再去建立是非常困難的,由奢入儉非常難。

B.成本意識只有從老闆開始,才有可能貫徹全員。雷軍談到:如果老闆不以身作則,不反覆強調,不建立成本控制的體系,整個公司成本管理一定非常混亂,這樣的公司也不容易成功。比如,李嘉誠,一塊普通的手錶一戴就是二十多年,他說:李嘉誠的公司成本控制一定會非常出色。再比如,聯想,柳傳志認為聯想的成功在於把毛巾擰乾,這就是說聯想的成本控制也做得非常出色。

C.省錢就是賺錢,省一塊錢就是賺三塊錢。遇到現金短缺的時候,所有管理者的方案都是增收節流。他非常贊同增收和節流兩手都要抓,但增收談何容易,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短期見效的可能性不是太大。而對於節流則相對容易辦到,只要自己努力,強化管理控制,成本是很容易就降下來的。

作為老闆,你可以告訴所有同事:省錢就是賺錢,每省一塊錢至少相當於賺三塊錢。原因很簡單,一般企業賺來的錢需要支付銷售成本、生產成本等,還需要交銷售稅等,還剩下三分之一就非常不錯了。

2、在成本管理上嚴格把控。

控制成本實施的要領是:該花的錢一定要花,不該花的錢一分錢都不能花。省錢不是不花錢,不花錢可能造成更大的浪費,所以,該花的錢一定要花,這是不能打折的事情。比如,辦公室可以租用便宜的,但不意味著辦公室非常擁擠混亂。如果辦公室非常不舒服,員工的工作可能沒有效率,這是更大的浪費。不該花的錢一分錢不能花,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很多創業者覺得一起創業的員工很辛苦,在報銷電話費、出租車費和請客吃飯費等方面非常大方,甚至基本不管。這些錢在一開始的時候的確不多,但這種風氣一旦養成,很難改善。人一多,再遇到個別不自覺的人,這幾項成本就是天文數字了。其實,回報員工的方式很多,比如,給予更好的報酬或者更多的股票等,但不應該在成本管理上放鬆。

3、把費用分成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兩塊。

企業的費用大致分兩類,一類是固定費用,每月都必須支付的,比如,人員費用、房租、水電費用、辦公設備等;另外一類是變動費用,比如,差旅費、電話費、招待費、市場費用等。固定費用非常可怕,這些費用一旦開始花,每個月都必須花,很難終止。還有,一旦習慣後,一般不會想到取消。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視固定成本,比如,租用新的辦公室、隨意增加員工等。如何控制呢?在每年、每季度預算會上的重點就是對固定費用的分析。變動費用每項看上去並不多,一個月總數似乎也不大,但累積起來總數並不小。比如,對於一兩百人的公司來說,每個月多三萬電話費,看起來並不多,但一年就是三十六萬。還有很難管理的打車費、招待費等,這些成本都可以是每月財務分析會上的重點。這樣分類的好處在於,企業必須花的錢相對可控。一旦遇到危機,先停掉所有的變動費用,然後分析固定成本,逐項定計劃消減,進而整個成本就一步一步控制下來了。

4、嚴管應收款和庫存兩個基本點。

小企業頭等大事是關心現金存量可以發幾個月的工資;大企業帳上的現金比較多,首要關心的是現金流,如果當月賺錢但是現金流是負的,一定要認真核查,如果有問題,要及早解決。差距一般在應收、庫存、固定資產採購上。固定資產採購一定要比較慎重,所以,管理現金流就是管理應收款和庫存問題。有位老闆曾說,應付款是一定要付的,應收款是一定收不回來的。所以,公司一定要嚴格管理應收款,修改銷售政策,儘量現款銷售,甚至可以成立專門小組負責催收應收款,以此來控制應收款的增長。此外還要注意庫存管理,所有業務主管要定期到庫房現場辦公,解決庫存相關問題,加大庫存處理的力度和速度,保持庫存的週轉效率。

5、省錢有技巧,要靠群策群力。

智冠老總王俊博年過半百,是臺灣遊戲業泰斗級的人物。雷軍曾向他請教成本控制的問題,他說很簡單,比如,請客,要讓客人滿意還要控制成本,怎麼辦?“在最貴的地方點最便宜的菜,在便宜的地方點最貴的菜。”一句話把控制成本同時還要做好事情的精髓說出來了。

雷軍曾給創業者的2大忠告:

A.對於現金充沛的企業,在市場環境不好的情況下要大膽。別人恐懼的時候,各種運作成本都很低,比如,市場費用、員工的僱傭成本等,要大膽擴張,可以用較低成本建立較高的競爭門檻。

B.對於現金嚴重不足的企業,要嚴格控制成本。認真檢查固定成本,每項固定成本都要問一下是否可以節約,如每月支出的辦公室、人員工資等;變動成本儘量取消。還有,儘量只做六個月以內能產生收益的項目。活下去才是硬道理,這就是創業的生存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