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戲之王》:一窮孩子,是如何逆襲成娛樂傳奇,雙收事業愛情的

通常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都能反映出一定的現實意義,引起觀眾的共鳴。如果這“真人”還是個歷史傳奇人物,則能吸引更廣泛的目光,影響也可能更加深遠。

《馬戲之王》便是這樣一部電影,其中的“真人”是十九世紀美國一位非常成功的“大忽悠”,名叫P. T. 巴納姆。

《馬戲之王》:一窮孩子,是如何逆襲成娛樂傳奇,雙收事業愛情的

歷史上的P. T. 巴納姆

“真事”則是此人靠著在報紙上,誇大地包裝和宣傳自己招攬的奇人異士,吸引民眾掏腰包觀看。最後,他不光創立了娛樂大眾的馬戲團,賺得盆滿缽滿,還製造了一段歷史時期和一種心理效應。

影片的官方定位為傳記歌舞電影,屬於歷史年代劇,卻從頭至尾都以動感時尚的現代歌舞,進行情節的推進。

姑且不論歷史“真人”是風光無限還是飽受爭議,我認為電影對“真事”的改編,更偏重於宣揚符合當下社會的價值理念,和其中的現代歌舞表演,恰能相得益彰,也讓我看到了不少現實意義。

《馬戲之王》:一窮孩子,是如何逆襲成娛樂傳奇,雙收事業愛情的

《馬戲之王》電影海報

影片的一條主線是狼叔(休•傑克曼)扮演的巴納姆,從貧苦出生、求愛受辱,到收穫愛情、組建家庭,再到白手起家、事業大獲成功。本文將著手於這條主線,分析其創業逆襲背後的現實原因,談一談“傳奇”是如何煉成的,以及其帶給我的現實啟示。

大膽前衛的“大眾獵奇式”創意

首先,一起來看看巴納姆是怎樣靠著新奇的點子和誇大的宣傳,成功起家的。

1. 抓住大眾的獵奇心理,讓博物館起死回生

最開始,他興致勃勃地貸款買下廢棄的蠟像博物館,精心佈置了一番,想要吸引大眾的目光,卻被民眾的冷漠和不屑,兜頭潑了盆冷水。

然而,這冷水非但沒有澆滅熱情,反而讓他變得冷靜,在身邊找靈感,思尋更妙的吸引眼球的點子。

他聽了女兒的建議,捨棄了蠟像死物,大膽前衛地聚集了一群長相奇特或有特殊技能的活人,讓他們化上舞臺妝進行表演。

《馬戲之王》:一窮孩子,是如何逆襲成娛樂傳奇,雙收事業愛情的

電影中的鬍子女

新奇好玩的事物,總能勾起大眾本能的獵奇心理,吸引人們前去一探究竟。事實證明,他的前衛創意很有受眾,門票一再售罄。

獵奇心理是受眾心理之一,即要求獲得有關新奇事物或新奇現象的心理狀態。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耳目受時空限制,所見所聞有限。他們期望藉助於大眾傳播媒介滿足自己的需要。——百度百科

成功抓住大眾的獵奇心理,不僅能快速引起關注、形成熱點,還能引發討論、增進傳播,可以說是吸引消費的一個很有效的手段。

典型的例子,就是近年流行起來的各種網紅店和網紅產品,通過推出新奇的主題或加入有趣的元素,勾起人們的好奇心,從而拉動消費。我想,如果巴納姆的博物館放到今天,一定也能成為網紅。

《馬戲之王》:一窮孩子,是如何逆襲成娛樂傳奇,雙收事業愛情的

某網紅地毯店宣傳

此外,不光是商業營銷,社會中還有很多其他方面,只要能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都有助於吸引受眾。例如噱頭十足的電影戲劇、新奇好玩的遊戲電玩、觀點獨到的文章書籍、轟動性的新聞消息等。

2. 利用奇人異士的軟肋,招兵買馬

影片中,巴納姆招攬的奇人異士,要麼有身體缺陷、要麼長相奇特、要麼出生低等,都屬於當時主流民眾眼中的“異類”,是社會的邊緣人群,也可以稱為弱勢群體。

邊緣人群是被社會忽視或極少關注的群體,被主流(主流社會、主流人群、主流意識形態、主流文化、主流經濟...)所排斥,所不包容的群體。——百度百科

他們因為出生長相的原因,常常要面對旁人異樣的眼光,也很難獲得一份像樣的工作,無法獨立維繫正常的生活。

影片中“拇指將軍”的母親,在最初回應上門拜訪的巴納姆時,就謊稱她並沒有兒子。可見,連至親都對這個侏儒症患者不待見,更別說路人了。

《馬戲之王》:一窮孩子,是如何逆襲成娛樂傳奇,雙收事業愛情的

電影中的巴納姆和“拇指將軍”

巴納姆利用了這些邊緣人群難以生存、受人歧視的軟肋,說服他們為自己表演撈金。而他們也藉助巴納姆提供的機會,逐漸實現了自身價值,找回自信,走出陰霾,還成功賺錢養活自己。這麼看來,正是一種雙贏的合作。

影片通過這種雙贏,表達了對這群邊緣人的同情,釋放出對大眾關愛他們的呼籲。

而這種同情和呼籲在電影的很多細節裡都有所體現。

比如“異類”們首次亮相時,觀眾裡的兩個孩子從最初的懼怕,到對他們展開了笑顏;激進民眾對他們進行侮辱時,巴納姆堅決站出來維護;還有曾寫過惡評的記者,最後也給出了“人性的贊禮”的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出生貧苦的巴納姆,在父親去世後,便流落街頭,忍飢挨餓,也成為社會的邊緣人。此時一個長相怪異的神秘人,給他送去了一個蘋果充飢。

《馬戲之王》:一窮孩子,是如何逆襲成娛樂傳奇,雙收事業愛情的

這讓我想到電影《我的一級兄弟》中著重表達的現實觀:真正的弱者,正因為自己弱小,才懂得其他弱者的困苦,繼而生出同情之心,伸出援助之手。

現實中,我們周圍不乏生活在邊緣的弱勢群體,如殘疾人、棄兒、孤寡老人、重症病患、流浪漢等等。他們大多數都忍受著非常的苦難,敏感自卑甚至消極厭世,最需要社會的善意關懷。

但是很多人因無法對這些苦難感同身受,所以缺乏對他們必要的理解、同情和幫助,甚至還會出現如影片中那些抗議者般的歧視、侮辱和暴力。

我相信,現實中的弱勢群體,完全可以用電影中,振奮人心的奧斯卡獲獎歌曲《This is me》(《這就是我》)來激勵自己,鍛鍊強大的內心,不懼偏見和歧視,努力擺脫消極自卑,積極面對現實和人生。

鋒言利刃襲來之時,我排山倒海潰退之。

我將捲土重來,我將重整旗鼓,不懼言語,不畏世俗,勇往直前,至死不屈。

——來自歌曲《這就是我》

同時,個人還想借用韋唯的老歌,對社會大眾做一次呼籲:“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希望人們都能關愛弱勢群體,對他們不歧視偏見、更不侮辱暴力!

《馬戲之王》:一窮孩子,是如何逆襲成娛樂傳奇,雙收事業愛情的

3. 搭上時代特有的順風車,進行“標題黨”式的宣傳

巴納姆的事業開始於十九世紀中期,當時的便士報便宜流行,“凡宣傳皆好事”的愚昧觀念也大行其道,這給他誇大式的宣傳營銷提供了良好環境,也由此產生了“巴納姆時期”和“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時期:十九世紀中葉美國興起的在報紙上進行宣傳活動的時期,其特點是為宣傳而宣傳,為現代公關的前身,代表人物即巴納姆。這一時期也被後人稱為“公眾受愚弄時期”或“反公共關係時期”。(總結自參考1)


巴納姆效應:人們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能十分準確地揭示自己的特點,這種心理傾向。如巴納姆曾認為其節目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其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總結自MBA智庫·百科)

在他的誇大宣傳下,一個大胖子就成了“全世界最胖的人”,一個大高個兒就成了“全世界最高的人”……多麼吸引人的噱頭!仔細想來,這不正類似於現在常說的“標題黨”嗎?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這種“標題黨”式的誇大宣傳,對他的事業起到了快速有效的推進作用。然而,個人認為,決定他成功的關鍵因素,還是宣傳的背後能留住消費者的“產品”。

影片中,巴納姆就是用誇大的宣傳吸引觀眾、再用精彩歡樂的表演留住他們,可謂是一個高明的“標題黨”,也有了惡評記者後來的妥協性評價。

《馬戲之王》:一窮孩子,是如何逆襲成娛樂傳奇,雙收事業愛情的

記者的評價

英國《泰晤士報》還曾以“他的名字早已經成為歡樂的代名詞”來評價巴納姆,以“善意的欺騙與樂於被騙的無害喜劇”評價其誇大的宣傳和精彩的表演。

如今,雖然“標題黨”仍層出不窮,卻很多已經變味,只有華麗標題,沒有實際內容,不符合時代和社會的要求。

例如有人會利用網友的獵奇心理,給文章或視頻加一個勁爆標題,瘋狂吸引點擊率,卻文不對題、譁眾取寵,誤導了大眾網友,也影響了網絡文明。

更有甚者,一些惡意網絡病毒,也會以這種方式傳播,中招者常常是獵奇心強、忍不住查看病毒程序的人。

我認為,利用大眾獵奇心理要有個度。不論是企業打廣告、媒體發新聞,還是個人寫文章,都不應做過於華而不實的“標題黨”,打臉自己,失信於人。

同時,大眾在獵奇時也要有個度,增加理智思維,控制盲目慾望,有意識地培養對過度誇大宣傳的辨識能力,避免吃虧上當。有時候,好奇心真能”害死貓”!

《馬戲之王》:一窮孩子,是如何逆襲成娛樂傳奇,雙收事業愛情的

身負“九字真言”,迎著問題和麻煩前進

提出與眾不同的想法,總會遭到抨擊和反對;大膽前衛的創業路上,也總會迎來暴雨和風霜。這正是巴納姆遭遇到的問題。

影片毫不吝嗇地展現了他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

• 沒有資金,要去銀行貸款,需抵押擔保

• 買下廢棄的博物館後,幾乎無人光顧

• 被激進的民眾砸場子

• 被評論記者發文抨擊

• 表演不登大雅之堂,不受上流社會待見

“紐約社會永遠不會真心接納我們,這些人一天天的,不對我們品頭論足,都不知道怎麼繼續過日子了。”

而他對這些問題和麻煩做出的回應,完全可以用馮唐的九字真言來概括:“不著急,不害怕,不要臉。

《馬戲之王》:一窮孩子,是如何逆襲成娛樂傳奇,雙收事業愛情的

作家馮唐

當所在的前公司破產時,他沒有著急慌張,而是明智地留下了商船產權登記書,剛好用做了銀行擔保,成功獲取貸款。

蠟像博物館的失敗創意,並沒有讓他害怕做不成生意,擔心還不起貸款,而是重振精神,繼續搜尋新的創意。

看到記者的惡評,他不怒反笑,甚至還借用了惡評中的“馬戲團”新詞,取代了“博物館”。

不受待見,他就厚著臉皮去拉上流合作,成功說服“富二代”菲利普入夥,還因此得以給英國女王表演,順便帶回了一位深受上流社會讚譽的吸金女高音——“瑞典夜鶯”珍妮•林德。

《馬戲之王》:一窮孩子,是如何逆襲成娛樂傳奇,雙收事業愛情的

電影(左)和現實(右)中的珍妮

對待問題和麻煩,巴納姆的這種“九字真言”式態度和行動,很大程度上,助力了他事業的成功。

現實中,每個人也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事,有時也要面對他人的各種非議。如果就此慌張焦慮、畏懼退縮,甚至自暴自棄,很容易做事半途而廢,最終可能一事無成。

下次再遇到困難和非議時,我覺得不妨學一學巴納姆和馮唐,以“九字真言”來武裝自己,按耐住慌張畏懼的心理,厚著臉皮迎難而上,靈活變通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許能獲得喜人的效果。

愛情和親情的助力

在巴納姆創業成功的道路上,還有兩個必不可少的助力——愛情和親情。影片反覆以精彩的歌舞,生動地呈現了二者對他的重要性。

從窮裁縫的兒子到流落街頭的孤兒,巴納姆一直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卻和一個富家女相愛,也遭到了女孩父親的反對和羞辱。

而一曲溫馨動人的《A Million Dreams》(作者譯:百萬夢想),表達了女孩對他義無反顧的愛,給了他生活下去的足夠勇氣和力爭上游的源源動力。

《馬戲之王》:一窮孩子,是如何逆襲成娛樂傳奇,雙收事業愛情的

巴納姆:我在想世界會變成什麼樣,我將會看到怎樣的一個精彩世界,無數的夢想交織在一起。

富家女:不管它是大還是小,讓我融入其中,一起分享著你我的夢想。

——來自歌曲《百萬夢想》

然後,他們組建了家庭,有了兩個可愛的女兒。影片再借女兒的美妙童音,唱出同樣的夢想歌曲,也讓我看到女兒們正式帶著親情,加入了他的追夢之路。

奮鬥的路上,有所愛之人的陪伴和支持,即使生活道路再艱難險阻,也能更加耐心勇敢地走下去,不是嗎?

然而,他也有被名利燻心的時候,買富麗堂皇的大房子,帶上流歌手全美巡演,讓妻子獨守空房、女兒缺失父愛。最後,妻女的離開和馬戲團的大火,讓他幡然醒悟。

這可以說,也是現實中的很多人,尤其是事業心強的人,容易出現的問題:追求事業風光的時候,忽視了愛人和家庭。

正如古巨基《愛的太晚》中所唱:“為了不平凡,忙忙忙會讓人盲,贏到了風光,輸去了我的心肝。”

對於幸福的認識,個人更認同影片中妻子的追求:對於普通人來說,幸福不是住超級大房子,不是有花不完的票子,而是能更加實際地享受愛情和親情的滋潤,一家人一起健健康康、和和美美!

《馬戲之王》:一窮孩子,是如何逆襲成娛樂傳奇,雙收事業愛情的

結語

電影上映之後遭到了很多專業影評人的抨擊,卻為許多普通的觀眾認可和喜愛,以至於在爭議中迎來了票房的大逆襲。我發現,這剛好與影片主角的逆襲經歷相呼應,可謂是一種奇妙的巧合。

也正是影片這種對“真人”主角逆襲“真事”的改編和表現,得以引起大眾的廣泛關注和討論,遠播其中宣揚的比“真事”更積極的現實理念,引發更多人的思考和借鑑。

1) 段禕童. 便士報開啟公關巴納姆時期(一). 《公關世界:上半月》, 2015 (3);

2) 胡百精. 公共關係之父巴納姆的宣傳思想與實踐. 《新聞春秋》, 2014 (3);

3) 萬霽萱. 從獵奇心理研究社會新聞編輯的現狀與特點. 《聲屏世界》, 2017 (2);

4) 《春風十里不如你》馮唐,北京聯合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