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你們為什麼反感遊戲?

肖有錢555


基本所有家長都挺反感遊戲的,這個是普遍現象,就怕會影響孩子們的學習。像80\\90後的年輕家長還好一些,不是那麼反感,年輕的家長有可能就是一個遊戲迷。

為什麼大多數家長都非常反感呢?首先我們必須正視一個基本問題,那就是父母關注你的學習成績絕對要大於你的遊戲技術。就怕因為玩遊戲而影響學習。孩子本身的自控力無法保證,怕玩遊戲上癮沉迷其中,影響學習。另一方面玩遊戲時間長了會使眼睛疲勞,久而久之會對視力有所影響。對於上了歲數的家長,他們接觸互聯網不多,接觸到的遊戲也不多,他們所看到的往往是玩著遊戲的我們學習退步了,因此相比控制我們玩遊戲的時間,他們更傾向於一刀切,嚴令禁止。

其實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小孩的成績不好跟玩遊戲沒有直接的關係,比方說有些成績差的孩子,即使他不玩電子遊戲,學習也好不到哪去。如果是貪玩的孩子,就是不玩遊戲,也有可能去玩別的東西。我們應該教導孩子處理好玩遊戲和學習的時間,這樣讓他們從小合理的規劃自己的生活和時間。其實有些休閒遊戲也是非常益腦的,現在有很多策略類遊戲,可以很好的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有些遊戲對孩子還是有益的。孩子之所以沉迷遊戲影響學習,就是因為家長欠缺“輸出”能力,不知道如何分辨遊戲作品的好壞,也不知道孩子適合何種遊戲類型。

而隨著一代又一代“遊戲少年”逐漸成長為具有遊戲素養的父母之後,相信遊戲身上的原罪會逐漸消散。

“適度遊戲益腦,沉迷遊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如有不同看法,歡迎指正留言。








捨得手遊


大家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我不是家長,我還沒到那個時間段。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幾個家長都是如何表態,如何對孩子沉迷遊戲作出的發言吧!

青少年沉迷網絡遊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一旦有時間、條件,不少孩子們就對著電腦、捧著手機玩得不亦樂乎。對此,家長有家長的擔憂,孩子有孩子的理由。到底該咋看?本版聯合本報中央廚房碰碰詞兒工作室,推出“網絡遊戲防沉迷”系列報道,聊聊青少年和網絡、網遊的那些事兒。

家長為啥不讓玩

耽誤學習成績

影響身體健康

“要想毀了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當問到手機遊戲對孩子的影響時,金阿姨一臉憤懣,又顯得無奈。

金阿姨的女兒小琳正上初中,儘管小升初成績不錯,但她對遊戲的沉迷令金阿姨十分憂心。小琳愛玩遊戲,到了可以不吃飯不睡覺的程度,有時候還會趁半夜家裡人都睡了的時候,偷偷爬起來玩手機。

“玩遊戲特別影響學習。她不玩遊戲的時候大概在班裡排10多名,沉迷遊戲的時候就得下降20多名。”提到小琳忽高忽低的學習成績,金阿姨很是頭疼。

影響孩子身體健康,也是家長反感網絡遊戲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長們普遍認為,孩子在玩了遊戲之後,視力情況比之前糟糕很多。“正常學習、正常用眼,根本不可能這樣。就這兩年沒怎麼管他,他近視已經500多度了。”家長王先生懊惱地說,“他們班學霸,也剛200度。他少考那300分,倒是在眼睛上給我找回來了!”

張阿姨家的高中生小睿,每天玩遊戲都要玩到半夜一兩點鐘。“你看他天天熬夜,滿臉青春痘,還影響身體發育。1米8的個子,剛120斤,佝僂著身子,像個老頭兒一樣,一點青少年的朝氣都沒有。”說到這裡,張阿姨嘆了口氣,“你說哪怕他愛打籃球也行啊,就算不學習,好歹能有個好身體。偏偏喜歡打遊戲!”

這些年,為了讓小睿戒掉遊戲,張阿姨沒少花心思,母子二人好一番鬥智鬥勇。怕小睿上網玩遊戲,家裡早就斷了網,可是張阿姨回家一摸電腦顯示器,還是熱的。後來才知道,原來還有單機遊戲這種玩法,於是張阿姨接受了同事的建議,每天上班都把顯示器的連接線拔下來帶走,以為能一勞永逸了。

“後來發現,他身上有煙味兒,可是我們家裡沒人抽菸啊。”跟其他家長交流之後,張阿姨才知道,原來是網吧的煙味兒。“他打遊戲這事,就夠我上火的了。這下又去網吧,那個環境多亂啊,學壞了可怎麼辦?”為了不讓小睿去網吧,張阿姨決定對小睿嚴加看管,卻引起了小睿的逆反心理,“我倆這幾年吵的所有架,幾乎都是因為他打遊戲。”

無獨有偶,胡女士也表示,她11歲的弟弟平時性情非常溫和,從來不會和同學吵架。但如果玩遊戲的時候被打斷,就會很暴躁。“有時會說出一些比較暴力的話,然後會拿著他的玩具槍,模擬遊戲裡的場景射擊。”

孩子為啥非得玩

為社交和放鬆

圖榮譽和滿足

家長們如此反感的遊戲,孩子們卻為何這麼喜歡呢?

小帥今年上初二,周圍的同學都在玩幾款熱門手機遊戲。相較以往的單機手遊,這些網絡手遊更注重好友之間的互動。一下課,小夥伴們經常就聚在一起討論遊戲。

“如果你不去了解一下這些遊戲的話,周圍人聊天你插不上嘴,其實挺尷尬的。”小帥說,剛開始玩遊戲的動機,就是不想被同學們叫“書呆子”。小帥的想法,其實也代表了很多孩子——其實沒那麼喜歡玩,但是迫於社交壓力,得去了解一下。

“你們那個時代的娛樂是打紙牌,我們這個時代就是打遊戲。同樣是娛樂,為什麼你能打牌,我就不能打遊戲啊?”今年剛升入高中的小強,對父親限制自己打遊戲的行為十分不理解。小強認為,遊戲不過是一種放鬆方式,不必妖魔化。

小強還希望,家長能相信他已經有足夠的自制力,去控制遊戲時間,並不會耽於遊戲荒廢學業。反而是和家長的反覆掰扯,更浪費時間和精力。“我都不覺得學業壓力有多大,倒是我爸媽搞的這些么蛾子,讓我壓力更大。”只要聊起跟遊戲相關的話題,小強就覺得自己和父母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學習成績一般,戴著厚厚眼鏡的高二學生小鈺,在人群裡看起來毫不起眼。其實,她卻是某遊戲“全服第三公會”的會長。

“論操作和意識,他們都得服我。在這個遊戲裡,我還是比較有話語權的吧。”小鈺扶了扶眼鏡,稚氣的臉上帶著藏不住的自豪。為了維持公會的排名,小鈺平均每天要在遊戲上花7個小時左右。遊戲,能帶給她現實生活所不能提供的榮譽感和滿足感,這是她玩這款遊戲3年之久的一個重要原因。

社會到底該咋辦

封堵不如引導

鼓勵社會實踐

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社會各界採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例如:遊戲公司核實用戶身份、推出防沉迷系統,網吧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等。

對此,高中生小玉卻不以為然:“你要是好好學習的話,就不會玩這個遊戲了;你要是不好好學習的話,就算你不玩遊戲,也會幹別的。”在小玉看來,粗暴地制止,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對於沉迷遊戲的學生來說,遊戲的刺激太強了。而社會、學校的交往和學習,如果無法提供對等的刺激,自然對他們不具有吸引力。”已有10年教齡的米老師說,如果學校為孩子提供參與校園生活的成功體驗,家長給予孩子關心陪伴及一些積極的刺激,比如:旅遊、打球、唱歌、畫畫等有趣味的活動,就更容易把孩子的注意力從網絡世界拽回到現實生活。

對此,北京市呼家樓中心小學校長馬駿深有同感。她認為,與其封堵,不如正面引導,倡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與現實社會發生聯繫。“10年來,我們寒暑假從不給孩子留大量的作業。我們的作業,都是實踐、體驗項目,而且是家庭親子項目,引導家長陪伴孩子一起做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學校總結歸納出了PDC理念。這是英文project(項目)drive(驅動)create(生成)的簡寫,強調通過項目驅動方式,達成育人目標。”馬駿解釋說,“這樣的理念,就是希望學生從課堂走進生活,重在培養孩子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學以致用;希望學生從學校走進社會,重在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社會適應力。”

比如,為了讓垃圾“華麗變身”,“垃圾去哪兒”項目組的同學們為垃圾設計出了多種出路:製作創意垃圾桶,用破銅爛鐵做樂器、做飾品,轉化成再生紙、酵素……還有的項目組,研究汽車咋安家,旨在解決停車難問題;或開辦超市,瞭解商業運行邏輯等。通過這些實踐項目的引導,同學們便很難沉迷於遊戲。

馬駿還表示,現在的孩子都是網絡原住民,防沉迷不能因噎廢食、把他們與互聯網的聯繫徹底屏蔽。“我們正在共同做一個項目——‘互聯網+我的閱讀之旅’,引導孩子們更多地發佈閱讀任務,展示學習成果、創作文學作品,同時可以建立書友圈、交朋友。通過這些,來提升孩子們的閱讀素養、人文素養。”她說,“網絡並不都是風險,它還可以讓孩子們學到很多東西。”

其實網絡有好處,也有壞處。但是遊戲對於孩子來說:根本一點好處都沒有,這就是我個人的看法。







我是大皓


您好,做個假設。

現在國家突然發佈禁令:以後不許看書了!你肯定覺得不可思議,不可理喻。

現在國家突然發佈禁令:以後不許看電影了!你肯定覺得,費解,可惜,那麼多好電影我都沒法看了。

現在國家突然發佈禁令:以後不許看電視劇了!

你可能心想:國產劇不看就算了,英美日韓劇也不能看了?

現在國家突然發佈禁令:以後不許玩遊戲了!

你可能開始動搖:雖然小部分遊戲挺有意思的,但好像害人的遊戲也有很多?

現在國家突然發佈禁令:以後不許玩王者榮耀了!

你應該鬆了口氣:算了,雖然不能玩王者榮耀了,但我還可以玩別的嘛。

那麼,你有沒有想過,這種態度變化的根源是什麼?根源在於,這些事物被汙名化的程度存在明顯差別。

書中明顯也存在一些垃圾比如黃書,但教育和輿論使你認為書乃聖物,不容質疑。

電影是美好的大眾藝術形式,儘管你有時也會被某部爛片噁心的夠嗆,但那幾乎不會是談到「電影」時你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

電視劇好像更加大眾一些。由於歷史上存在過對電視這種媒介的口誅筆伐,所以很多電視劇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扣上了肥皂劇的高帽,這使得很多人心中,電視劇似乎不如電影純粹。

遊戲,那就不要提了,玩物喪志啊。

王者榮耀?害人的東西!

當然,我的舉例是有瑕疵的,因為「王者榮耀」屬於「遊戲」,和其他分類無法形成並列。但我把王者榮耀置於最下方,只是想進一步闡釋被汙名化程度的遞進關係,所以用到了王者榮耀這個例子,一如當年的魔獸世界。

我只是為了說明一點:只要你被成功汙名化,那就和你這個事物本身是什麼,承載了什麼內容並能對人產生什麼作用都沒有關係,你只能接受戴高帽的命運。

儘管遊戲可以構造一個繁複絢麗的架空世界,可以講述一段撼人心脾的史詩故事,可以塑造多位終生難忘的複雜角色,也可以創作多種奇思妙想的天才玩法。

儘管遊戲可以陪你度過孤單的漫漫長夜,可以給你世界另一端玩家的親切陪伴,可以讓你撐過悲傷和抑鬱的折磨,也能教會你至真至善的人生哲理。

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遊戲,而且是已經被成功汙名化,並且被汙名化嚴重的遊戲。

不是有些家長理解不了,而是相當一部分家長不喜歡。本身無緣理解遊戲,也從未接觸過真正的好遊戲。就像實際上,他們中的一部分可能也並沒有接觸到好的書、電影、電視劇一樣。

要命的是,這種事情是會傳染和遺傳的。如果你沒有真切體驗過一樣事物的好,你怎麼能影響你的身邊人乃至下一代正確看待和理解這樣事物呢?

當你因為上一代的時代背景順理成章的覺得遊戲誤國,你自然而然的會管制乃至禁止你的下一代遊戲。

所以,也許在未來,我們的後代也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不是家長不喜歡,而是家長的家長不喜歡




K總


《紅樓夢》賈寶玉迷戀戲曲,書中評價他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但以現在的三觀看,賈寶玉喜歡國粹,值得表揚啊!

家長普遍不喜歡遊戲,是因為現今的主流價值觀不喜歡遊戲。尤其是60、70後的家長,他們大多自己沒玩過遊戲,對遊戲的判斷主要來源於周圍人和大眾媒體的觀點。

其次,也確實有許多的未成年人玩遊戲玩得太多了。玩物喪志的例子,尤其是在網絡遊戲剛興起的時候,太多了。以至於家長們對其印象就是玩物喪志的代名詞。

再次拿賈寶玉和戲曲與遊戲作對比吧。書中寫賈寶玉沉迷戲曲是玩物喪志,也確實是因為他整日聽戲唱戲,不好好讀書。而現如今,有多少年輕人會整日聽戲而不學習?幾近於無吧。而有多少年輕人會玩遊戲而不學習?那就太多太多了。所以,家長排斥的不是遊戲,是不學習。只是有許多玩物喪志的例子是家長認為玩遊戲=不學習。

6070後家長詬病遊戲的還有一點:暴力,無內涵。這點在世紀初確實,是能說得通的。但當今遊戲被譽為“第九藝術”,加上steam的出世,遊戲行業在國內逐漸規範化,大眾對遊戲的審美也在提高。類似於傳奇這樣的“無腦”遊戲也越來越不適合市場了。

最後,要說何時會消除這些歧視,我認為當80、90後做父母后,就基本消除這種觀念了。因為這代人對於遊戲已經有了足夠的瞭解,而且社會的年輕人也能足夠理智的,控制時間地玩遊戲,遊戲本身也越來越有內涵,有藝術感。因而他們會適當地允許甚至鼓勵自己的孩子玩遊戲。





Shuaibi福哥解說


青少年沉迷網絡遊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一旦有時間、條件,不少孩子們就對著電腦、捧著手機玩得不亦樂乎。對此,家長有家長的擔憂,孩子有孩子的理由。到底該咋看?

家長為啥不讓玩

耽誤學習成績

影響身體健康

“要想毀了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當問到手機遊戲對孩子的影響時,金阿姨一臉憤懣,又顯得無奈。

金阿姨的女兒小琳正上初中,儘管小升初成績不錯,但她對遊戲的沉迷令金阿姨十分憂心。小琳愛玩遊戲,到了可以不吃飯不睡覺的程度,有時候還會趁半夜家裡人都睡了的時候,偷偷爬起來玩手機。

“玩遊戲特別影響學習。她不玩遊戲的時候大概在班裡排10多名,沉迷遊戲的時候就得下降20多名。”提到小琳忽高忽低的學習成績,金阿姨很是頭疼。

影響孩子身體健康,也是家長反感網絡遊戲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長們普遍認為,孩子在玩了遊戲之後,視力情況比之前糟糕很多。“正常學習、正常用眼,根本不可能這樣。就這兩年沒怎麼管他,他近視已經500多度了。”家長王先生懊惱地說,“他們班學霸,也剛200度。他少考那300分,倒是在眼睛上給我找回來了!”

張阿姨家的高中生小睿,每天玩遊戲都要玩到半夜一兩點鐘。“你看他天天熬夜,滿臉青春痘,還影響身體發育。1米8的個子,剛120斤,佝僂著身子,像個老頭兒一樣,一點青少年的朝氣都沒有。”說到這裡,張阿姨嘆了口氣,“你說哪怕他愛打籃球也行啊,就算不學習,好歹能有個好身體。偏偏喜歡打遊戲!”

這些年,為了讓小睿戒掉遊戲,張阿姨沒少花心思,母子二人好一番鬥智鬥勇。怕小睿上網玩遊戲,家裡早就斷了網,可是張阿姨回家一摸電腦顯示器,還是熱的。後來才知道,原來還有單機遊戲這種玩法,於是張阿姨接受了同事的建議,每天上班都把顯示器的連接線拔下來帶走,以為能一勞永逸了。

“後來發現,他身上有煙味兒,可是我們家裡沒人抽菸啊。”跟其他家長交流之後,張阿姨才知道,原來是網吧的煙味兒。“他打遊戲這事,就夠我上火的了。這下又去網吧,那個環境多亂啊,學壞了可怎麼辦?”為了不讓小睿去網吧,張阿姨決定對小睿嚴加看管,卻引起了小睿的逆反心理,“我倆這幾年吵的所有架,幾乎都是因為他打遊戲。”

無獨有偶,胡女士也表示,她11歲的弟弟平時性情非常溫和,從來不會和同學吵架。但如果玩遊戲的時候被打斷,就會很暴躁。“有時會說出一些比較暴力的話,然後會拿著他的玩具槍,模擬遊戲裡的場景射擊。”

孩子為啥非得玩

為社交和放鬆

圖榮譽和滿足

家長們如此反感的遊戲,孩子們卻為何這麼喜歡呢?

小帥今年上初二,周圍的同學都在玩幾款熱門手機遊戲。相較以往的單機手遊,這些網絡手遊更注重好友之間的互動。一下課,小夥伴們經常就聚在一起討論遊戲。

“如果你不去了解一下這些遊戲的話,周圍人聊天你插不上嘴,其實挺尷尬的。”小帥說,剛開始玩遊戲的動機,就是不想被同學們叫“書呆子”。小帥的想法,其實也代表了很多孩子——其實沒那麼喜歡玩,但是迫於社交壓力,得去了解一下。

“你們那個時代的娛樂是打紙牌,我們這個時代就是打遊戲。同樣是娛樂,為什麼你能打牌,我就不能打遊戲啊?”今年剛升入高中的小強,對父親限制自己打遊戲的行為十分不理解。小強認為,遊戲不過是一種放鬆方式,不必妖魔化。

小強還希望,家長能相信他已經有足夠的自制力,去控制遊戲時間,並不會耽於遊戲荒廢學業。反而是和家長的反覆掰扯,更浪費時間和精力。“我都不覺得學業壓力有多大,倒是我爸媽搞的這些么蛾子,讓我壓力更大。”只要聊起跟遊戲相關的話題,小強就覺得自己和父母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學習成績一般,戴著厚厚眼鏡的高二學生小鈺,在人群裡看起來毫不起眼。其實,她卻是某遊戲“全服第三公會”的會長。

“論操作和意識,他們都得服我。在這個遊戲裡,我還是比較有話語權的吧。”小鈺扶了扶眼鏡,稚氣的臉上帶著藏不住的自豪。為了維持公會的排名,小鈺平均每天要在遊戲上花7個小時左右。遊戲,能帶給她現實生活所不能提供的榮譽感和滿足感,這是她玩這款遊戲3年之久的一個重要原因。

社會到底該咋辦

封堵不如引導

鼓勵社會實踐

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社會各界採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例如:遊戲公司核實用戶身份、推出防沉迷系統,網吧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等。

對此,高中生小玉卻不以為然:“你要是好好學習的話,就不會玩這個遊戲了;你要是不好好學習的話,就算你不玩遊戲,也會幹別的。”在小玉看來,粗暴地制止,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對於沉迷遊戲的學生來說,遊戲的刺激太強了。而社會、學校的交往和學習,如果無法提供對等的刺激,自然對他們不具有吸引力。”已有10年教齡的米老師說,如果學校為孩子提供參與校園生活的成功體驗,家長給予孩子關心陪伴及一些積極的刺激,比如:旅遊、打球、唱歌、畫畫等有趣味的活動,就更容易把孩子的注意力從網絡世界拽回到現實生活。


瑾瑜wang


哈嘍 樓主好

對於遊戲這個事情,家長們反感遊戲其實更多的是看到了這個遊戲所帶來的負面效果,或者說是現在家長們沒有經歷過這個遊戲時代。如果我作為家長,我相信我肯定會辯證的看待這個事情。首先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得到尊重,而且以孩子的心智越是反對他哪件事情,孩子就會對這件事情激發起更強烈的好奇心。既然如此,為什麼不辯證的看待遊戲這件事情。完全是可以利用遊戲這個事物教會孩子一些簡單的道理,什麼是主要應該做的事情,什麼是次要應該做的事情,或者說是通過遊戲可以帶來什麼益處,通過遊戲帶來了什麼壞處,這些事情只有孩子自己經歷過之後,才可以完全變成他自己的東西,否則只是口述教育的話,孩子不在是孩子,孩子只是一個復讀機了。孩子也是一個不太成熟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複製品。個人建議,希望幫到您。





方言侃王者李哈哈


10歲女孩玩耍時用一把電鋸把5歲妹妹的臉給鋸了,人們不去問為何小孩能接觸到電鋸,而是認為事故原因是小女孩看《熊出沒》模仿裡面的光頭強,都TM賴無良動畫片淨播些不該看的東西。

10歲男孩把鄰居家7歲和4歲的兩個孩子綁在樹上點火烤,導致兩人燒傷,人們不去問為何10歲了還不懂用火烤人有多危險,而是認為這都是模仿《喜羊羊與灰太狼》裡烤羊的過程,製作方還被告上法庭,被法庭判決賠償將近4萬塊。

同樣,有12歲網癮少年為打遊戲幾天不回家的,有13歲網癮少年為打遊戲偷錢充值的,有15歲網癮少年為打遊戲攔路勒索打架的……人們認為孩子是無辜的,家長是無奈的,都TM是遊戲的鍋,都TM賴遊戲,是遊戲毀了孩子的前途和青春。

媒體報道所謂網癮少年事件的時候,總會說一句類似“一個陽光少年就因為XX遊戲而走上了XX的道路”的話。我特想問問不負責任的記者,你真的確定故事主人公以前是個”陽光少年“麼?能做出為了上網偷錢搶劫的事的,有的父母脾氣暴躁打罵孩子,有的父母外出打工由祖輩撫養,有的家庭不和經常吵架……不是家長管教力度不合適,就是在惡劣環境下養成了叛逆狹隘的性格,又有幾個家庭和諧美滿課餘生活豐富多彩為人開朗健康向上的孩子墮落成網癮少年了?你真以為他們在網吧喝汽水吃泡麵睡桌子上一連好幾天,睜著發紅的眼睛機械地點鼠標是因為遊戲太好玩?別開玩笑了,那樣的遊戲體驗恐怕已經沒多少樂趣可言,他們只是在通過遊戲逃避現實生活,他們知道一旦離開網吧就只能回到不願面對的現實中去,只能在虛擬世界做英雄當大哥。那是什麼使他如此厭惡他的現實生活,以至於寧肯躲在網吧過這種生活也不肯回去?恐怕自己有責任,家長有責任,學校乃至社會或許也有責任,卻很難怪到遊戲公司頭上。

當然,更多的人僅僅是喜歡打遊戲,還沒到成癮的地步,可是家長們也不肯因此放過遊戲——

“我們家孩子可聰明瞭,小學一年級就會背唐詩,每次考試都雙百,就是因為上了初中打遊戲,單詞也背不過了,考試也拿不了滿分了。要不是因為打遊戲,肯定能考上清華北大,將來當大官掙大錢。這麼好的孩子,就讓遊戲給耽誤了,喪盡天良的遊戲公司啊!”


阿聶熱遊


各位朋友大家好,這是我的觀點絕大多數家長,可能對遊戲有個誤區。一您陪伴孩子的時間特別少。因為太無聊。可以在遊戲中找到樂趣。第二遊戲中絕大多數任務都可以留下,您太棒了。這些鼓勵話語對孩子有極大方面的改動。所以就愛上了遊戲,但要也要合理控制遊戲時間。


努力解說


1.對娛樂的反感。長輩接受的思想是“你並不是-個

人,你是家庭中的一份子,你有責任要負”他們更

傾向於把家庭看成一個思想共同體,而自己是決策

者的地位(正是 這個原因也會導致長輩本身就有夫

妻矛盾,為了爭決策者地位)而娛樂是很個 人化的

東西,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有些稍微開明點的,會

允許兒童玩,見到青少年玩和成年人玩會非常反

感,因為他們認為兒童不具備責任,而青少年和成

年人要學會擔負責任,儘管這個責任是宗族社會中

遺留下來的形式,並不具有法律和現實意義。

2,對新生事物的反感:年齡大了對新生事物產生反

感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這是一種自利性偏差引

起的認知失誤。我沒有在最佳學習年齡接觸這個領

域,所以在這個領域內沒有 優勢,所以我傾向於抵

制這個領域。

3,家庭矛盾,親子矛盾的替罪羊:從青少年成長

上來說,青春期產生叛逆是極其正常的,然而家長

的看法會是“孩子,你變了”又不願意從教育方式上

找原因做出改變,自然要把由此產生的矛盾找一個

用於推卸的出口,遊戲並不是獨一無二的替罪羊,

武俠小說,影視,早戀等都擔任過。

4,部分遊戲本身的問題:並不是所有遊戲的設計者

都是匠人和藝術家,還有一批利慾薰心的商人,他

們故意利用人類三觀不成熟和社會問題導致的心理

問題,設下心理陷阱,以提高遊戲在線時間和購買

虛擬財富的收益,這一樣會導致大量的社會負面效

應,引發人反感就自然而然了


CHUAN長


其實家長們反感的不是遊戲,是反感在玩遊戲的孩子。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能過的好點。其實是自己的管制教育方式不對,不要看到孩子在玩遊戲心情好就任由他玩,心情不好就大吼大叫的,要和孩子溝通商量,告訴他什麼時候可以玩可以玩多久,為什麼不能玩,只要肯和他慢慢說,肯定也能聽進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