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明孝陵裡藏著哪些祕密?

瞎小姐萌萌噠


▲南京明孝陵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去世,享年71歲。奇怪的是,在出殯當日,應天府(今南京)十三個城門同時打開,十三隊皇家車馬同時出城。繼而就有傳言說,朱元璋晚年偏好誅殺,死在其手上的無辜之人高達十萬餘人,由於害怕自己被人盜墓,故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下了這樣一道密旨。

▲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因此後世常常懷疑朱元璋是否真的葬在孝陵裡面。有傳言稱朱元璋葬在皇城萬歲殿下,也有人說葬在城西朝天宮三清殿下。但這些畢竟只是傳說,與三國時曹操的72座疑冢一樣,如今很難加以證實。不過從1997年起,歷史學家及考古工作者利用精密磁測等手段對明孝陵開展長達6年的勘探和研究,最終取得了一定成果。

▲見證百年風雨的明孝陵石道

歷史學家認為,朱元璋的屍骸極可能被安葬在明孝陵,因為這不但是朱元璋花了數十年心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所修建而成的萬年之地,更是其一生摯愛馬皇后的安眠之所。更令專家們欣喜不已的是,明孝陵雖歷經600餘年風雨,但其規模宏大的地宮並未遭到破壞。歷史專家介紹稱這是由明孝陵特殊防盜措施、地理位置等原因而共同決定的。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馬氏畫像

首先,明孝陵在設計之初就沒有采用常見的墓道樣式,而是故意將墓道弄的彎彎曲曲,很難弄清楚真正的墓道方向。即使有盜墓賊僥倖進入地宮,這種反常規的設計也會讓其無功而返。其次,明孝陵高高的封土堆下面還鋪有一層厚厚的鵝卵石,當盜墓賊打開盜洞時,圓潤的鵝卵石就會從寶頂傾瀉而下,將盜墓賊與洞穴一同掩埋。

▲朱元璋君臣雕像

最後,歷史學家還發現明孝陵並不是從上而下建造的,而是橫向鑿入山體,在其內部掏出地宮。此方法雖說工程量巨大,但卻十分保險。加上堅硬的巖體也有效阻止了盜墓賊從山頂打盜洞,因而使墓道成為進入地宮的唯一通道。雖說這些防護都不能抵擋現代炸藥,但由於明孝陵離南京城近在咫尺,民國時期的孫殿英等人因害怕引起南京市民警覺,故不敢對其下手。一切因緣巧合最終造就瞭如今的明孝陵,不得不令人感慨萬分。


趣觀歷史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的陵寢,兩人在孝陵合葬。這座陵寢氣勢恢宏,代表了明朝初期建築和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皇帝的陵寢形式。朱元璋十分講究風水,對陵墓的選址著實下了一番功夫。相傳,朱元璋在尋找墓穴的過程中隨意坐在一個僧人的墳墓上休息,劉伯溫告訴他所坐之處就是龍穴,建議將僧人安葬他處,可以選此地址作為日後陵寢。朱元璋下令設壇祭拜僧人,遷到五里之外的山頭,將該處定位自己陵墓所在。這就是日後的明孝陵。


可哥不是哥


據說,明孝陵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坐落在紫金山南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明孝陵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形制參照唐宋兩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陵佔地長22.5千米,圍牆內宮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70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陵內植松10萬株,養鹿千頭,每頭鹿頸間掛有“盜宰者抵死”的銀牌。為了保衛孝陵,內設神宮監,外設孝陵衛,有5000~10000多軍士日夜守衛。

從乞丐到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一生頗富傳奇色彩。這個傳奇,在南京市東郊鐘山主峰下畫下了句號。這個句號,就是明孝陵。

對如何畫好自己一生的句點,朱元璋是頗費心思的。

明孝陵的營建,體現出深刻的文化內涵和傑出的設計思想。中國古代特別崇拜北斗,認為那裡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明孝陵吸收了“魂歸北斗”的思想,以北斗為佈局,歸宿於被“四靈”相繞的天帝居地。

“四靈”為古代四神獸,包括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古人認為四神與辟邪求福有關,又把其與季節和方位聯繫起來。青龍在東,代表春季;白虎在西,代表秋季;朱雀在南,代表夏季;玄武在北,代表冬季。

明孝陵山巒環抱,以山巒象“四靈”,東為“青龍”(紫金山,古稱龍山),西為“白虎”(由九華山向西延伸的系列小山),南為“朱雀”(梅花山),北為“玄武”(玩珠峰)。明孝陵的導引神道和陵寢建築則採用了“北斗七星”的佈局。“勺頭”為繞梅花山而環行的神道部分。“勺柄”為正北方向直線排列的陵寢建築部分。

“勺頭”、“勺柄”上的“七星”依次為:四方城、神道望柱、欞星門、御河橋、文武坊門、享殿、寶城。

明孝陵地面木結構建築大多毀於1853年清軍與太平軍之戰,現僅存下馬坊、禁約碑、內紅門、碑亭中壁、石像路、方城明樓下部等磚石建築。所以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會副會長、東南大學建築學教授劉敘傑說:“明孝陵代表著明初皇家建築的藝術成就,是中國陵墓建築和陵墓文化的縮影。”

明孝陵從起點下馬坊至地宮所在地的寶頂,縱深達2600多米,沿途分佈著30多處不同風格、用途各異的建築物和石雕藝術品,整體佈局宏大有序,單體建築厚重雄偉,細部裝飾工藝精湛,凝聚了當時政治家、藝術家和建築師們的才智。

老朱臨死的時候,整了幾齣么蛾子,一是宣佈其孫子為接班人,沒幾個兒子什麼事兒,二是不讓兒子們回京,老實在外地待著,四子朱棣就特別不滿,結果最終引發了南京血殺,建文帝下落不明。

遺詔中對老百姓還算厚道:哭三天就算了,三天後,結婚娶媳婦照舊,該幹嘛幹嘛去。

朱元璋終於死了,出殯那天卻擺起了迷魂陣,十三支同樣的出殯隊伍同時走出內城十三門,南京民謠有“十三城門抬棺材”的說法,史書有“各門下葬”的記載,朱皇帝到底埋哪兒了,各說不一,反正明孝陵在那兒呢!

更有意思的是,民國時期在美國《生活》雜誌週刊的一期雜誌中,竟然有一張明孝陵的照片。

這張照片,表現的是明孝陵的享殿。明孝陵享殿是明孝陵陵宮建築的第二進院落,縱深五十五米,老照片拍出了享殿院落的全貌。

採訪到專家後,得到了答案。原來,這是南京保衛戰中,中國守軍挖的戰壕,這段在明孝陵挖掘工事的秘聞,此前還鮮為人知。日軍佔領南京後,發行一張明信片。明信片上俯拍了明孝陵的陵宮、方城、明樓以及寶頂。明信片右邊沿的註釋是日文,大概意思是“戰壕”、“塹壕”。

為什麼航拍明孝陵,註釋卻是“戰壕”、“塹壕”呢?

1937年南京保衛戰打響之前,中國守軍在明孝陵的陵宮內修建了防禦工事,也就是老照片上那道深深的土溝。從日軍明信片上看,這條壕溝一直挖到享殿的院落外面。日軍明信片反映的是南京保衛戰激烈交火後的戰場痕跡,所以雖然航拍的是明孝陵,但註釋寫成了“戰壕”、“塹壕”。


王銘葦


乾坤大挪移、九陽真經、武穆遺書


倫語說歷史


明孝陵的整體皇陵佈局是北斗七星,看來朱元璋深信天人合一,希望自己死後也能主宰天下


佑佑帶你去旅行


不看看,怎麼知道,塵歸塵,土歸土,別總研究人家祖墳。考古不是耍流氓,周總理說過,要留給後人。


孤酌彼兕觥


只有進去了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